德云社牌匾上的“德”字为什么多一横?

先说个关于德云社的“德”字发生的小故事

有一次在南京德云社的门口,一位女子身穿米白色棉衣,背上背着一个旅行包,看上去像是游客。这名女子站在德云社门口发现“德”字错了之后,突然在人群中破口大骂,说:“德”字都被你们写错了,我好心提醒还被他们忽略,简直缺德啊!


她还称:上面写着奉高堂孝父母,我祖宗都被你写错了,还好意思,是怎么宣传中华文化的?在他看来,牌匾中的错别字有辱中国传统文化。

现场围观了很多群众,这位女子越说越生气,口中还不时冒出几句脏话来。

德云社牌匾上的“德”字为什么少一横?


郭德纲有一句话说得好:内行人但凡跟外行人认真一次,就输了。

各行有各行的规矩,门外看不见门内的世界,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情要少言。

其实一般来说牌匾题字是不应该出现错别字的,因为首先在人写完之后,还要经过加工,装潢制作等很多工序,才悬挂起来,不可能出现错别字的情况。

其一,其实在古代的时候,文字就博大精深,很多字都有异体字。

为什么会有异体字的存在呢?因为古人在书写的时候,讲究避讳。就比如宋太祖赵殷弘的“弘”字,古人在写这个字的时候,为了避讳,就把弘字故意少写最后那个点。唐太宗李世民的“民”字,会少写最后一笔斜钩。所以细究起来,虽然说异体字对于现在来说是错别字,但也不应该被当做错别字来看待。


其二,德云社的牌匾是由郭德纲的恩师侯耀文写的,侯耀文先生对于郭德纲来说恩情重大,想当年在北京闯荡的郭德纲受尽了人间心酸,说相声从不受人待见,毕竟不是正统相声世家出身。而这个时候是侯耀文力挺郭德纲,在众多相声人士的压力之下,毅然决然地收郭德纲为徒。至此,郭德纲才正式成为一个有门有派的正规相声演员。因此后来他创建了德云社,请了恩师来写牌匾一直挂到了今天。


郭德纲在早些年也解释过关于“德”的意义。

一是在秉承师父教诲;二是在警示德云社弟子德为第一;三在追思师父的恩情。

最后,郭德纲拿到这块匾的时候,就知道这个字为什么这样写,或许这样在郭德纲看来是尊师重道最好的见证。

关注看视界看娱乐,带你了解更多的影视娱乐!





现在德云社的牌匾上的字体有好几种,其中有一种牌匾上的“德”字右上部分写成了“士”字,多写了一个横。这三个字是侯耀文先生题的,确实是一个错字,应该是侯先生的笔误吧!

有人曾经就这个“德”字问过德云社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回答到“这三个字是侯耀文先生所题,错了就将错就错吧,也不改了”。


其实,不改这三个字应该也是郭德纲的意思。2004年,郭德纲拜侯耀文先生为师,得到侯先生的大力帮助。在当时,郭德纲曾经因为没有明确的师承,在北京相声圈吃过很多苦,受过很多人的刁难。直到遇到侯耀文先生,侯先生有意收徒,郭德纲也有意拜师。可是,这样的双方都有意的情况下,还有人从中阻挠,不希望侯耀文收郭德纲这个徒弟。好在,侯先生没有被外界所干扰,收下了郭德纲这个徒弟。现在看来,侯先生如果知道郭德纲的成就一定会很欣慰吧!


刚刚收徒那几年,侯耀文给了郭德纲很多的帮助。一方面给了他明确的师承和辈分,由于侯耀文是“文”字辈的相声演员,郭德纲也就是“明”字辈,成为了和姜昆等人同辈的相声演员,这位日后的郭德纲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力。另一方面侯耀文给了郭德纲财力物力上的帮助。当时的德云社并不像现在这样红火,是侯耀文带着郭德纲演出,给了他赚钱的机会,才维持当时的德云社。

正是因为侯耀文给了郭德纲那么大的帮助,郭德纲从来没有忘记侯耀文的恩德。时至今日,德云社后台还放着侯耀文的遗像。而这个“德云社”三个字,虽然的“德”字有错误,但毕竟是侯耀文先生亲笔所题,郭德纲当然不会放弃。不但没有扔掉,反而原原本本的放在牌匾之上,其实也是在纪念侯耀文。


德云社三个字,除了侯耀文所题以外,还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马季先生所题。这三个字写的虽然简单,但是当时也是不少人反对,因为这代表着马季对郭德纲的支持,这是一些人不想见到的。不过马季先生直接告诉他们,不要这样,郭德纲很不错的。另一个版本应该是郭德纲亲自书写,毕竟是自己的店,自己写上几个字也是应该的。

我是雨天论娱乐,欢迎点赞关注!




答:一般来说,题作牌匾的字是不应该出现错别字的,毕竟,书与出来后,它还要经过装潢、制作、镏金等这么多道工序,才悬挂出来,如果有人指出有错,书写者也承认有错,早就改正过来了。

另外,在古代,很多字都有异体字的。

孔乙己说“回”字有多少多少种写法的典故,就缘于异体字过多。

以德云社牌匾上的“德”字为例,其异体字比较常见的是少了心字上面那一横。

此外,古人在书写的时候,还要讲究避讳。有时候为了避讳,不得不故意把字写和缺胳膊少腿。

比如,为避宋太祖赵殷弘的“弘”字,写这个“弘”字的时候,就不得不少了最后一点。

又比如,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民”字,这个“民”字就少写最后一笔斜钩。

细究起来,写异体字和写避讳字都不应该当作错别字看待。

毕竟,这是被公众所接受的。

但有一种,完全是书写者有意为之,但旁人却未解其深意的,当列为错字看待。

比如说,清代纪晓岚在山东曲阜孔府大门书写有一副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纪晓岚故意在这里制造了两个错字:文章的“章”字,与安富的“富”字。

纪晓岚说了,富字少一点,意味这富贵无尽头;章字的一“竖”贯穿日头,意味文才冲天。

孔府上下因此交口称赞。

天下也都对纪晓岚的才思赞颂有加。

但并不能否定这是两个错字。

又比如康熙在杭州西湖西湖畔的石碑题“花港观鱼”,繁体字“魚””少了一点,是错字。

但是,康熙有很好的解释。

他说,“魚”字底点四点就是一个火字,有火在,鱼其不是被烤熟了?上天有好生之德,朕特意少了一点,化四点火为三点水,使鱼入水中,享遨游之乐。

晚清总督刘坤一游扬州,鉴于宋朝欧阳修在扬州做太守时流传下许多风流逸事,心有所思,在大明寺平山堂的正堂匾额上题了四个字:“风流宛在”

他故意写了两个错字,即把原属于“流”字的一点移到了“在”字身上。

旁人问他为何?

他说,他是希望以后在扬州上任的官员能够少一“点”风流,多一“点”实干。

好了,说回德云社牌匾上的“德”字。

第一, 这个字并非“德”的异体字;第二,当今社会也不需要避讳。

那么,书写者把心字头上的一横移到十字之下当是有意为之,属于上面说的第三种情况。

显然,其深得刘坤一移“风流宛在”那一点之奇趣。

但是,内中深意,就只有题字者和受赠字者知道了。

据说,这题字者就是德云社主人郭德纲的师父侯耀文先生。

候耀文先生已经故去,郭德纲如果不说,旁人就只能瞎猜了。




德云社的牌匾是郭德纲的师傅侯耀文所写。

“德”字多一横确实错了,不仅侯耀文知道,郭德纲也知道,看到的人都知道,但这个牌匾却一直没有换,可见问题并不在错字上,其中的意义恐怕只有师徒两人心照不宣。


也许,侯耀文是故意而为之,德云社三个字“云”和“社”没有错,偏偏在“德”字上错了,其用意自不必说了。这个“德”字,不管是从甲骨文、篆字,再到楷书、行书、草书,没有一个把“十”写成“士”的,即使各朝各代的书法家,作品里也找不到像这种写法的范例,侯耀文是独创了,千古仅一人。


侯耀文能不知道他写错了吗?

当然知道,即使笔下疏忽,从写在纸上,再到镌刻在木匾上,不可能不会没有人发现,但最终还是挂在了门头上,而且一挂就是好多年。可见,侯耀文是知道“德”字写错了,他心知肚明,没有更换,就是说他可能有意这么写的。


我们来分析侯耀文故意这样写的用意:

最令人信服的说法就是,侯耀文是在告诫郭德纲:德要多一点,不能少一点。所以他才故意在“德”字上多加了一横,提示郭德纲不管做人做事,都要以德为先,多做善事,少做坏事。师傅可谓是对徒弟用心良苦,相信郭德纲也一定悟出了师傅的用意,所以这个错字牌匾一直没有换,时时刻刻在提醒自己。


还有一种说法是,侯耀文把“德”的“十”写成“士”,是在告诫郭德纲:在道德问题上,不能处在十字路口,迷失方向,要把自己变成一个道德的卫士,时刻维护社会公德,做精神文明的捍卫者。所以,侯耀文有意把“十”写成“士”,鼓励郭德纲。

不管侯耀文是什么用意,恐怕都不可能对郭德纲明示。师傅的用意,郭德纲只能是用心去领悟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侯耀文也已去世好多年了,可这个牌匾依然还在,没有换掉,说明郭德纲对师傅的敬重,不可能换掉。也许,这个错字牌匾一直伴随德云社走下去,时刻提醒郭德纲及德云社的众弟子们:德要多一点!


关注麦客MAIKE,换个角度看世界




德云社牌匾上的三个字是侯耀文先生题写的,德字上面加一横肯定是错字无疑。

看了很多评论,说法无花八门,以侯先生有意为之居多。斯人已去,自当安息,我们本不该说三道四,但既已有人提出,亦不应刻意回避。从古至今,德字有很多种写法,却没有一种在十字下面加一横的。康熙辞典问世后,德字统一为心字上面多一横,当然,书法作品中还常常用之前少一横的德字,也不为错。我想,康熙辞典之所以将德字的心上面加一横,应该是让人把心放平的意思。



名人也是人,也会写错字,做错事,错了就是错了,我们没必要添油加醋靠臆测极尽溢美之词。我想,倘若侯先生天堂有知,恐怕也想不到一个错字竟能引来这么多高妙的解释。不过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三个字的唯一性,稀缺性,尤其对老郭来说显得弥足珍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牌匾   异体字   扬州   错字   避讳   错别字   写法   用意   师父   徒弟   康熙   相声   风流   师傅   两个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