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70岁就行了,不需要太长寿,你认为呢?

村里有对夫妻,丈夫活到97岁,妻子活到95岁。俩人的晚年生活,活出了所有同龄老人最羡慕,嫉妒,渴望的样子。哪怕妻子长年瘫痪在床,但是她的内心却无比快乐。这背后的真实原因,值得所有儿女深思和学习。

村里永春,今年97岁,身体健康,腿脚方便。妻子月梅,今年95岁,疾病缠身,卧病在床多年。不过晚年生活,一直有老伴,儿女,家人的照顾。虽然自身行动不便,但是也算活得开心自在。

夫妻俩的婚姻经历了七八十年,在这期间有过无数的痛苦与甜蜜。俩人会闹矛盾,也会吵架。但是夫妻俩懂得相互包容,体谅对方。这也让俩人的感情越来越深厚,直到现在白头偕老。

永春从小家里贫穷,父母靠务农为生。那时候,农民就是守着土地吃饭的,基本不会去镇上,城里打工。每天起早贪黑就去农田勤勤恳恳的干农活,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一家人的温饱。

对此,体力劳动对于农村人来讲特别的重要。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传统观念比较严重。永春的父母自然也不例外,为了家里能增加更多劳动力,永春的父母接二连三生了四儿三女。

永春在兄弟姐妹当中排行老三。在农村父母自身没有什么能力,给不了儿女想要的资源。只能竭尽所能地务农把儿女养大成人。永春家里穷,父母不会挣钱。

对此,兄弟姐妹七人都是初中毕业,基本都没有文化,找不到好工作。不是留在家里帮父母务农,就是去镇上的工厂上班。仔细分析一番,兄弟姐妹七人,看起来没有人的能力是比较强的。

永春虽然学历不高,但是为了改变命运,他不想留在农村务农,因为这样的话,一辈子可能都是农民,挣不到钱的。于是永春就去了镇上的工厂上班,虽然每月工资600元,但是总比呆在农村挣不到一分钱要好。

不过,工厂给工人的待遇比较好,厂里给每个员工都交了社保,养老金。特别是每逢过年过节,老板还会发些奖金,礼物慰劳工人,让他们都过个好年,享受节日的快乐。

说实话这些蝇头小利,对于工人来讲就是大福利,因为他们要是去其他的工厂上班,还不一定能享受到这些。对此,每位员工在厂里上班都是铆足干劲,给厂里带来了成倍的效益。

当然厂里除了能拿工资,还有每月奖金。永春为了能拿到更多奖金,每天总是喜欢加班,只要厂里需要有人加班,永春就会义无反顾地加入加工队伍当中,争取每月多拿奖金。

俗话说得好,勤劳不能让你发大财,但是一定能让你慢慢变富裕。随着时间的推移,厂里不仅每隔几年都会给工人涨工资,还会提拔那些为厂里带来巨大贡献的优秀人才。

永春就是其中一个被厂里奖励的员工,他在收获事业的时候,同时又收获了一份爱情。大家都知道,厂里女工人也是挺多的。女生都会重点关注能力突出,工作积极向上有潜力的男人。

对此,永春马上就被月梅给追求到了。毕竟女追男隔层纱,男追女隔座山。永春和月梅在一起后,双方父母都同意他们来往。后来,永春和月梅就在双方亲戚,朋友的见证下结了婚。

婚后六七年,月梅就给永春生了三个孩子。因为月梅生孩子是顺产的,所以生完孩子,坐月子三个月就能马上回厂里上班了。

那时候,女人还不像现在这样柔弱,一般都是生完孩子休养一段时间就要干活。至于家里的三个孩子,永春都是让母亲帮忙带孩子的。

因为母亲不仅要帮他带孩子,还要给其他的三个儿子带孩子。而且那时候,孩子都是公公婆婆带来的,儿子儿媳妇都要出去工作或者下地干活。毕竟家里需要有经济收入,要不然怎么养孩子呢!

而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很多农民不只是留在家里务农,大部分的农民都会去镇上或城里干活挣钱,这样才能提高家庭环境,一家人的生活质量。

永春和月梅是一对很努力的夫妻,俩人结婚后,就在厂里拼命的工作。月梅更是一位懂得勤俭持家的女人。夫妻俩每月挣到的钱,月梅都会把他们存进银行,绝对不会大手大脚乱花钱。

俗话说得好,要想家庭旺不旺,全看妻子旺不旺。永春娶了这么贤惠的妻子,家庭经济条件自然好起来得特别快。永春结婚后,原则上分了家。但是因为家里太穷的原因,一直都和父母住在一起。

现在永春和妻子挣到了钱,就让村里给他划出一块地。他想要重新建造一栋房子,让妻子,三个孩子都有新房子住,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这样的话,以后,一家人再也不用和父母一起挤在破房子里居住了。其实永春的其他三个兄弟,也是和永春一样。他们结婚之后一直和父母同吃同住。因为父母没有钱,家里也实在是太穷。

父母给他们娶媳妇后,家里就更加没有钱了。父母自然也就无法再提供给儿子儿媳妇更好的生活环境。原则上来讲,儿子结婚后,父母都要给他们一部分钱,然后在村里重新造新房子。

其实四兄弟里面,就属永春发展最好。虽然其他的兄弟也去了镇上打工,但是都没有像永春一样,在厂里混成了小领导。而且月梅在永春的帮助下,也成功地被提拔成了车间组长。

随着永春家里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越来越好。永春也没有忘记父母,他把父母都请到了家里居住。让父母的房子留给三个兄弟居住。这样的话,居住的空间也能提高不少,三兄弟带着媳妇,孩子也能住得更加舒服。

其实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儿子永春混得这么好,父母自然很开心。但是其他的三个儿子的生活,依然还在水深火热当中。虽然生活也提高了不少,但是终究无法和儿子永春相比。

于是父母就希望永春能帮助三个兄弟,希望三个兄弟在村里造房子的时候,永春借他们一些钱,永春听到父母都这么说了,自己也没有什么话好说。

所以后来,三兄弟在村里建房子的时候,凡是他们造房子的钱都不够。永春都会主动借钱给他们,助他们有足够的奖金造新房子。对此,三兄弟对永春的恩情那是相当放在心里的。

随着三个兄弟的家庭经济条件逐渐提高后。永春就开始全力经营家庭,让妻子,孩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说实话,永春帮助了三个兄弟,他也是得到了不少回报,因为三个兄弟懂得感恩。

比如,村里谁家要是欺负永春,三个兄弟就会齐上阵帮助永春。这个时候就能体会到兄弟多就是好,谁家也不敢欺负他们。所以说多生孩子,绝对是家族兴旺的一个重要决策。

永春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阿亮,二女儿英子,小儿子阿伟。随着永春挣得钱多了,夫妻俩就早早地为两个儿子在村里造好了新房子。因为自从二女儿英子嫁出去之后。

两个儿子的年龄也不小了,基本也要马上娶媳妇了。那时候,儿子娶媳妇还没有流行到要去城里买房子。农村家庭的男孩子结婚,基本都在村里选块宅基地造新房子,然后娶妻生子。

不过夫妻俩为儿子造房子也花了不少的钱。随着两个儿子娶妻生子后,夫妻俩身上的担子更加重了。因为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愿意生两个孩子,很少有家庭只生一个孩子就完事了。

因为在农村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特别重,夫妻俩多生孩子才能兴旺家族。那时候,永春和月梅在厂里还没有退休,因为俩人的年龄才50多岁。儿媳妇生了孩子,本来的话,肯定是月梅帮忙带孩子的。

但是月梅需要在厂里上班,让她带孩子明显是不太可能的。于是永春只能让父母帮两个孙子带孩子。虽然父母的年龄都在70岁左右了,但是身体还是挺健康的,最重要的是呆在家里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做。

不过永春让父母帮两个孙子带孩子,肯定也会给他们好处的。比如每个月都会给父母600元的养老金,算是他们在家里带孩子的辛苦费。当然这笔钱肯定是两个孙子给的。

永春也会单独给父母一笔养老金,每个月500元的养老金。这样算下来的话,一个月也有1100元了。足够父母在农村很好的生活了。对此,永春的父母也是特别的愿意,毕竟在家里带孩子就能有钱拿。

就这样永春的父母一直帮两个孙子带孩子,直到永春的父亲83岁离世,母亲85岁离世为止。后来,随着永春和月梅的年龄越来越大,他们在厂里也终于达到了退休的年龄。

因为永春的父母都离世了,他们就要开始接手帮儿子带孩子的任务。因为两个儿媳妇都各自生了两个孩子。四个孩子的生活肯定都需要有人照顾,因为儿子儿媳妇平常都有自己的工作。

比较幸运的是,永春和月梅的工厂给的福利比较好。很多工厂都没有给工人买社保和养老金的时候。这家工厂就已经开始做这件事情了。

所以从永春和月梅年轻的时候,开始进厂工作后。厂里就已经帮他们开始交纳社保和养老金了。对此,永春,月梅退休后,每月都能领取丰厚的养老金。

因为俩人的养老金都交纳了三十年以上。对此,村里很多和永春,月梅年龄相同的夫妻都非常羡慕他们。因为虽然很多村民也像永春,月梅夫妻一样进厂工作了几十年。

但是等到他们退休养老的时候才发现交纳社保,养老金真的重要。但是,事以此至,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既然厂里没有给他们交纳社保,养老金,那就是不可能享受到这个福利待遇。

永春和月梅就不同了,他们从退休开始,就开始享受领取养老金的福利。夫妻俩每月都能领取养老金。别的老人的生活都要靠存款,儿女给的钱,或者继续工作才能养活自己。

但是永春和月梅就不需要,他们每月就算不用工作,也可以领取丰厚的养老金。刚退休的时候养老金比较少,每月只能领取3000元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养老金越拿越高,差不多能领取5000多元。

千万不要小看老人能领养老金的事。比如,随着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也开始流行要去城里买房子。但是,试问有多少家庭可以承担得起这份高额的房价呢!

我相信在农村能买得起房子的家庭特别少,就算有些家庭能买得起房子。我相信也需要掏空家里的六个钱包才能勉强做到这件事。并且今后的30年时间,还要每月偿还房贷,直到还完为止。

永春,月梅有两个儿子,那就代表要在城里买两个房子。毕竟只要在农村有些经济条件的家庭都会在城里买房子。永春,月梅看到村里有些家庭的父母给儿子买房子,他们自然也会给儿子买房子。

于是就拿出了家里多年的积蓄,先后在城里买下两套房子,大儿子一套,小儿子一套。房子首付的问题解决了,那就要解决偿还30年房贷的问题。

永春和月梅决定,他们各自掏出每月一半的房贷。让大儿子,小儿子各自承担另外一半的房贷。本来房贷每月要还4000元。现在有了永春,月梅的帮助,大儿子,小儿子,每月只要还2000元。

这样一来的话,大儿子,小儿子每月还房贷,就没有任何经济压力。永春和月梅的养老生活也不会影响到,因为每月每人拿出2000元,他们还能在银行存下3000多元。

这对于生活在农村的老人来讲,每月能领取这么多的养老金,那是绝对花不完的。而且随着永春和月梅的年龄逐渐增大。每月能领取的养老金还在不断地增加,这对于夫妻俩来讲绝对是一件好事。

就这样永春和月梅,仅靠每月养老金就帮两个儿子还了十多年的房贷。并且在这期间,夫妻俩存下了不少的钱。于是自各拿出了20万,替大儿子,小儿子提前还房贷。

所以后来,大儿子,小儿子,每月只要还2000左右的房贷就行了。就算永春和月梅不用帮两个儿子还房贷,两个儿子也没有任何经济压力。

同时,永春和月梅,每隔三年还会给大儿子,小儿子一笔数目比较可观的存款。俗话说的好,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父母对两个儿子这么好,两个儿子自然也懂得感恩,也会对父母特别的好。

虽然永春和月梅,每月都能领取丰厚的养老金,也给两个儿子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的帮助。但是,随着永春和月梅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状况,还有健康程度也在逐渐降低。

特别是月梅的身体每况愈下。刚开始,还能靠药维持身体健康状况。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再加上月梅有一次不小心摔了一跤。从那天开始,月梅的身体就开始越愈越烈,变得很糟糕。

永春的身体状况虽然也不太好,但是只要吃点药就能维持身体健康。所以在老年人里面,永春的身体很健康,腿脚也算很方便。因为身体好,活动自如,所以每天都会照顾月梅。

两个儿子知道父母为了他们的生活,耗费了无数的心血和时间。所以从母亲月梅的身体不是很好开始。两个儿子就已经商量好了。比如上半年,母亲就呆在大儿子家里居住,由大儿子,大儿媳妇照顾。

等到下半年的时候,母亲就会被小儿子接到家里去居住。每天的生活都由小儿子,小儿媳妇来照顾。对此,后来母亲月梅虽然长年瘫痪在床,但是每天都有人细心地照顾生活。

这让她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同时,每天身边都有老伴,孙子孙女,儿子儿媳妇来看望她。说句实话,这已经是人生赢家了。有些老年人,虽然身体状况很好,但是和儿子儿媳妇的关系却不是很好。

村里老年人得知月梅的晚年生活这么幸福,他们都特别的羡慕她。很多村里的老人去看望月梅的时候,都感叹她生了两个好儿子。最重要的是,两个儿媳妇都对她非常不错的。

这真的是让无数公公婆婆都羡慕不来的事。月梅虽然不能经常去外面玩,每天只能躺在床上。但是她每天都是笑容满面的。因为她的内心是特别开心的。

比较幸运的是,月梅虽然下身瘫痪了。但是上半身还是活动自如的。对此,月梅在家里无聊的时候,她就听收音机,看电视。特别是两个儿子,儿媳妇从来都没有嫌弃过她,在生活上面一直都对她特别好。

所以,月梅每个月都会从老养金里拿出3000元给儿子,儿媳妇。反正就是自己,不管在大儿子家里,还是小儿子家里养老。月梅都会这么决定,轮到哪个儿子,她就会给哪个儿子。

毕竟儿子,儿媳妇在她瘫痪后,一直都对她的生活很照顾。月梅的心里肯定想要回报他们,要不然两个儿子,儿媳妇不是会伤透心了吗?

对此,永春也是支持月梅的做法,毕竟他们留着这么多钱也没有意义,还不如把这些钱慢慢的都给两个儿子。反正到了他们晚年之后,这些钱终究都要给两个儿子的。

如今,夫妻俩,丈夫永春97岁,妻子月梅95岁。俩人都活的很好,两个儿子,儿媳妇都把他们照顾的很好。所以,人活到70岁,那是肯定是不够的,自然是活得越久越好。

通过村里永春月梅这对夫妻的晚年生活经历了解得知,人活70岁就行了,不需要太长寿,你认为呢?我的分析认为具体有以下几点看法:

1:有儿女长年细心的照顾。人活得越久,身体状况就会越差。不管你年轻的时候,身体素质有多好都没有意义。等到你年老的时候,肯定是需要有人照顾的。如果你有儿女们细心照顾。

我觉得人活到70岁,那是肯定不够的,肯定是活得越久越好。要是你老了之后,儿女对你不管不顾,那我觉得你活到70岁也就差不多了。因为没有人照顾生活,老年生活没什么生活质量。这样活下去,人是会很痛苦的。

2:有社保和养老金适合活得久。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很多人的年龄都能活到很长寿。但是想要活得生活有质量,肯定要有足够的钱,才能让自己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比如有些老人,虽然年龄活得很长,但是生活没有保障。想要看病也拿不出钱来。这种生活状况,其实并不是很好。如果你有社保和养老金,那就不同了,你能确保自己生活质量高,还能在自己得病的时候,随时随地都能看病。

3:身体没有疾病缠身,行动自如。我相信身体有疾病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肯定是比不上那些身体没有疾病的人。如果你的年龄很大的,但是身体状况却非常的好,还能行动自如,我觉得活到70岁,肯定是不够的。

要是你长年被疾病缠身,就算吃药也无法维持,那么活得太长寿也未必是好事。因为生活质量才是最重要的。要是没有生活质量的晚年生活,注定也是很痛苦的事。

4:身边有没有老伴照顾生活。人到老年,身边有没有老伴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得了病,有老伴在身边照顾,那你的生活质量肯定是很高的。而且有老伴陪你说说话,你也不会无聊。

当然要是有儿女陪伴,我觉得生活也差不多。因为人到老年后,最需要的就是精神需求,这种情况下,有儿女陪伴,有孙子孙女陪你说说话。那才是晚年最幸福的一件事。

最后,写到这里,我的分析观点是:

正常情况下,人活到70岁,那是肯定不够的。按照如今的生活水平,医疗技术来讲。只要你的身体没有太大的疾病。你都能生活得挺不错的,而且很多老人都是有退休金的。

根本不需要靠儿女给钱来维持生活。我觉得活到80岁,90岁才是最幸福的。但是,人活得越久,不代表就是越幸福的。具体也要看身体状况,老伴有没有在世,儿女对你好不好等原因。

这些因素都需要计算进去。如果你的身体状况很好,老伴一直陪伴在你身边,儿女,孙子孙女也对你特别好。那我觉得肯定要一直活下去,直到自然离世才是最好的归宿。




人活70岁就行了,不需要活的太大,你以为呢?

年轻人会这么想,超过50岁的人,大多不会这么想,除非他们的生活过得极其艰难,或患有疾病。否则,不会这么想。

虽然说古时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但是,今天的平均寿命都在提高,已经达到七十七、八岁了,还有多少人把活到七十岁当目标呢?怎么说,也要八十以上啊。因此,题主的问题,可能不是很恰当,或者说,题主的生活过得比较艰难吧。

人活着,有两种目的:一是为了生命而活着,一早到为了生活而活着。为前者活着,就有可能不会讲究生活的质量和品质,就讲究还有没有生命,还有没有能够出去行走的可能。也就是说,活着就好,只看生命的长度,不看生命的厚度和宽度。后者则不同了,会对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有很高的要求,不会夏生命的长短,而会计较生活质量的高低。没有生活质量的生命,宁可不要。既看重生命的长度,更看重生命的厚度和宽度。

所以,该活着还是早点离开世界,就得看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态度了。七十岁不一定短,九十岁不一定长。


r




生死由命,谁规定不准活了,我反对人活70岁就行了的观点。

本人1953年4月出生,明年实满70岁,身体状况良好。虽然70岁了,仍然做到:走的快,吃的快,说的快,拉得快。

50后这一代人,把新中国成长中所有的苦难吃过遍。我上山下乡就去了八年,是知青大返城才回来的。进了一家国企,工种是木匠,又要从学徒开始干起,三年后出师转正。

26岁返城,30岁结婚,婚后只准生一个小孩,否则工作不保。

工作,家庭刚稳定,下岗分流的冲击又一地鸡毛。自谋生路,自交社保。好不容易熬到退休,退休金少得可怜。

舒坦了十年了,心安理得,耳边又传出不准活声音,使人讨厌。我个人打算:

不到九十九,真的不想走!




引言:人活七十古来稀。据统计,一个人活到50岁的概率是92%,活到60岁的概率是83%,活到70岁的概率是44%,活到80岁的概率是18%,活到90岁的概率是1%,活到90岁以上的概率只有0.6%。观察一下你的周围,看看是不是这个规律。可见,一个人能够活到70岁,已经处于人均寿命的中上游了。



那么,“人活70岁就行了,不需要太长寿”这种观点正确吗?芳草认为,这要视具体情况而言。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古往今来,不管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人们都把长寿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但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是最公平最公正的,因此寿命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这个世界上,有的人衣食无忧,生活富足,尽享荣华,他们自然觉得70岁太短,渴望长命百岁;但与此同时,有的人压力山大,贫困交加,疾病缠身,他们又觉得生不如死。可见,同样是70岁,不同境遇的人,他们都有各自的观点、看法和选择。正如生命有没有意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我的父亲58岁被检查出骨癌晚期,离70岁整整一个轮回。看到他整天躺在病床上寝食难安,疼痛难忍,一家人心急如焚,无能为力。从确诊到去世前整整6个月,从体壮如牛到骨瘦如柴,病人的那种疼痛和煎熬绝非常人可以体会和承受。这样的“长寿”对于亲人或者自己来说是一种幸福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但同时我们还看到,有的人知识渊博,才华横溢,却年纪轻轻,罹患绝症,而英年早逝,撒手人寰,不禁让人扼腕叹息。仅今年7月一个月,就先后有9位名人相继离世:内地影视业大佬李力,51岁;实力派演员刘伯勋,41岁;台湾歌手朱俐静40岁......不能不说,他们的离世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渴望长寿,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我们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把握生命的宽度。不管能力大小,贫富贵贱,只要家庭和睦·,开心快乐,不要说70岁,就是活到80岁、90岁甚至百岁那也是幸福的事情;相反整天卧病在床,不能自理,身心煎熬,行尸走肉,这样的长寿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又有什么意义呢?



小结:一个人的生命,与遗传基因、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众多因素息息相关,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掌控。因此,我们应该珍爱生命,活在当下,以阳光、快乐、朝气、作为的态度迎接和过好每一天,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拥有,活出自己本来的样子,不给自己留下太多的生命的遗憾,这才是正确的生命观。你同意吗?




我小舅去世的时候,我八十二岁的外公坐在舅舅的坟前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说:我都还没死,你们怎么就死了?怎么不让我也早点死呢?

我外公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已经死了三个了,加上我外婆,他已经送走了四个至亲之人了。

外婆比我外公大两岁,她去世的那年刚刚五十五岁,她是被活活疼死的。

不知道她生了什么毛病,浑身疼,去医院检查也没检查出来什么病,只能靠吃止疼药止疼。后来止疼药也不管用了,就只能硬生生地挺着。

外婆的身高在女的里面就算是高的了,她身高一米六七,自从生了病后,体重一天比一天轻,后来就连我妈妈,都可以不费力气地把她从床上抱起来。

最后的日子,她疼得连打滚的力气都没了,她躺在床上,流着泪求我外公想办法让她早点获得解脱。我外婆和外公的感情非常好,两个人虽然时有争吵,可我外婆虽然有些强势,却很讲道理,我外公和我舅舅、舅妈都对她非常尊敬和信服。

看着我外婆那虚弱的样子,外公的内心也是非常痛苦,可他也是自私的,他宁愿看着我外婆痛苦,也不希望外婆离他而去。在外婆去世的前一天晚上,外婆像是有预感一样,她让外公守在她的床前,不让外公离开她半步。

虽然她已经虚弱地说不出话来,可她还是用尽力气告诉外公她要走了,外公一个一米八高的大汉,哭得不能自已。他一边哭一边一遍遍地说外婆心狠,外婆说不出话来,就只能陪着外公掉眼泪。后来两个人都不哭了,外婆就静静地躺在床上听外公絮絮叨叨地说话。

外公说:还好先走的是你,你走了我每个月还有退休金,我至少不用为吃喝犯愁,只要我能动弹一天我就不会麻烦咱儿女,要是我走在你的前头,留下你一个人,我还不放心呢。你就安心地走吧。

外公一直握着外婆的手,直到外婆的手变得僵硬而冰冷。

我大姨是因为和丈夫吵架,自杀死的。

都说老大疼,老小娇,我大姨作为外公的第一个孩子,外公在她身上倾注了很多的爱。如果大姨喜欢学习的话,不管家里有多困难,外公和外婆应该都会不遗余力地供她读书,只是她最不喜欢的就是读书,天天逃课逃学,外公无奈之下,只能让她上完初三就退学了。而我妈恰好相反,她非常想上学,可小学都还没读完,外公就不让她读了。

外公在我们那边的水电站上班,大姨退学后,外公不管去哪里都会带着她,有时候就连和同事一起吃饭喝酒也带着她,足以看出外公对大姨的偏爱。

等大姨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年纪的时候,外公对大姨的婚事自然是千挑万选,不止自己要满意,还要征得大姨的同意。最后外公和大姨都相中了大姨父。

大姨父年轻的时候长得非常帅气,他上面还有两个姐姐,家里就他这一个儿子,他父亲在他们村的学校里当校长,这个条件算是比较不错的了。可是大姨嫁过去之后却苦不堪言。

原因是大姨父从小被娇生惯养,以至于好吃懒做,他父亲托人给他介绍了好几个工作,都没干几天就不去干了,不是嫌苦就是嫌累。大姨只能和他在家种地,可他地也不会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所有的重活都指望我大姨一个人。

慢慢地,大姨有些越来越瞧不起大姨父,两个人的争吵也越来越多。大姨父还喜欢上了喝酒,他每次喝醉后都会发酒疯,不是在村里骂大街,就是回家揍我大姨。我大姨一直以来都比较高傲,自尊心比较强,她被姨父揍了不仅不好意思告诉我外公外婆,就连她的兄弟姐妹她也瞒着。

直到有一次,她又被大姨父喝醉酒后揍了一顿后,她冲动之下喝农药自杀了,撇下她的两个孩子和她的老父亲,走了。

大姨死了之后,大姨父也是非常后悔和自责,他跪在我外公面前,任我三个舅舅对他一阵拳打脚踢,而我外公表情木然地坐在马扎上,怀里抱着我大姨的骨灰盒,对一切都不闻不问。直到很久之后,姥爷才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他踉跄着往门外走,好几次都差点摔倒了。

那一年我外公六十岁,他刚从我外婆去世的悲痛中走出来没两年,我大姨就去世了。

我大舅突发脑溢血去世,他死的那年刚刚48岁。

我大舅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身材有些魁梧,人非常地乐观,最喜欢逗小孩子,带小孩子一起玩,他们村里人都叫他老顽童。不是因为他老才叫他老顽童,而是因为他辈分高,他们村里人很多比他年龄还要大的人都叫他爷爷或叔叔,还有叫他老爷爷的。

我大舅特别爱吃肥肉,一个人能吃一大盘子,隔上几天不吃就馋得难受。可他没有高血压,反而有些低血压,有时候低得还挺厉害。

那两年他和舅妈种地很拼命,除了自己家分的那些地,还和村里承包了好几亩地。因为表哥年龄大了,该娶媳妇了,他们想多攒点钱给表哥结婚用。

那天大舅照常去地里干农活,因为舅妈还要给家里养的猪和鸡喂食,所以大舅先去了地里。他们那天是准备去玉米地里拔草,玉米虽然长得还不是很高,可也差不多到人的腰部了。大舅应该是拔了没一会就晕倒了。

舅妈来到之后没见到大舅的身影,她喊了两声也没人应,她以为大舅去了另一块地,于是她就走了。可她连续把他们家三家玉米地都跑了一遍也没找到大舅,她就又返回去找,这才在第一块地里找到了大舅。

大舅被发现得有点晚了,他脑干出血,在重症监护室里呆了半个多月,最后还是走了。走之前都没能再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看看他的这些亲人。

自从大舅被送到医院后,外公就一直守在医院里,他守在那也没什么用,也见不到大舅,重症监护室不让任何家属进去,可外公不听任何人的劝,坚持日夜守在重症监护室门口。他就是希望大舅万一哪天睁开眼睛的时候,身边不至于一个亲人都没有。

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都有些心疼外公,经常有护士给外公送吃的和喝的,有时候还陪他聊会天,宽慰他几句。

大舅走的那天,外公像是突然被抽干了浑身的力气,他一屁股坐在医院走廊的座椅上,嗫嚅着嘴唇说:我还等着你醒来看我一眼呢……那一年,外公七十三岁。

我小舅因为膀胱癌去世,从确诊到离世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

小舅是外公最小的儿子,除了大姨,外公最疼爱的就是我小舅了。小舅一开始小便的时候带血,他并没有拿当一回事,以为是上火。自己去村里的门诊上拿了些消炎去火的药吃了。

可连续吃了十多天,症状还是一点改善都没有,反而还有些加重的趋势,小便的时候还开始隐隐作痛了。于是他就去县医院做了个检查,检查出来膀胱癌。

我小舅算是外公这几个儿女中,日子过得最贫穷的一个了。医生说可以做手术,膀胱癌的治愈率还是挺高的,术后恢复良好的话,再活个五年或是八年还是有可能的,手术加化疗的费用可能需要十万左右。

可别说十万了,我小舅家就连两万都拿不出来。就在他们想放弃手术的时候,我外公把他的工资卡给了我小舅。他工资卡里有十来万块钱,是他这些年来攒的。他说他本来是打算等他死了之后让几个儿女平分这些钱的,现在小舅需要钱,就把这些钱都给小舅了。

他还给小舅说,只要有一线希望,不管花多少钱,他都会给小舅治。

小舅顺利地做了手术,也按照医生的交代,做了几期化疗。就在我们都以为小舅没事了的时候,没用半年,小舅就又复发了。而这次癌细胞来势汹汹,医生说已经没法做手术了。

外公不相信医生说的,他那年都八十二岁了,他跟着我小舅跑这跑那,到处求医问药,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都看了。可奈何我小舅的病情发展得太快了,从复发到他去世一共还不到半年的时间。

外公亲眼目睹了小舅死之前所承受的所有的痛苦,癌症患者在癌痛发作的时候真的很痛苦,小舅去世的时候,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活着对于他来说真的是一种折磨。小舅去世的时候五十岁整。

小舅下葬的时候,外公一声都没哭,一滴眼泪都没流。可等到所有人都走了之后,他一屁股坐在我小舅的坟前,失声痛哭,一边哭一边说:我都还没死,你们怎么就都死了?怎么不让我也早点死呢?

我外公今年已经八十四岁了,他的身体还是挺硬朗的,一个人骑着电动车去赶集,一个人住着,不麻烦任何一个儿女。虽然他的身体还不错,却感觉他活得一点都不开心,他经常念叨:人活到八九十岁真没什么意思,六七十岁就可以了。

有的人说:人活70岁就行了,不需要太长寿。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认为,什么样的人会这样想呢?

1、日夜承受着病痛折磨、或是不想拖累儿女的人。

对于一些七十多岁的癌症患者来说,他们天天承受着非人的折磨,活着对他们来说需要非常大的勇气,身体上的病痛让他们巴不得自己早点死、早点获得解脱,同时也不想再拖累自己的儿女,所以不想再继续活下去。

还有一些卧病在床无法自理的八九十岁的老人,他们承受着巨大痛苦不说,还活得毫无尊严可言,想想自己六七十岁身体没毛病的时候,格外地怀念那个时候,同时心里暗暗想,自己还不如在那时候就死了,那样就不会像现在这般痛苦了。

2、儿女不孝顺或是丁克一族。

70岁差不多是一个分水岭,70岁以前大部分人的身体是比较好的,自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过了70岁以后,身体各种毛病可能就会随之而来。很多人都明白这一点,他们因为儿女不孝顺,知道自己生病后儿女不可能照顾自己,或是本身就没有儿女的,因为不想让自己活得无助和没有尊严,所以希望自己能在70岁左右还可以自理的时候去世。

3、白发人送黑发人,心灵受过伤的人。

有的老人的儿女可能因为生病或是意外已经去世了,徒留老人一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老人可能就会生出厌世的情怀上,别说活到70岁了,可能他们都已经做好了随时去世的准备,巴不得自己能赶快离开人世,因为一个人孤零零地生活在这个世上,对他们来说真的很寂寞、孤独。

4、年龄还不大,亲眼目睹过老人的凄惨。

有的人可能还年纪轻轻、正当壮年,可他们亲眼目睹了老人生病后所承受的痛苦,或是看到有的老人生活得凄惨,所以他们发出感慨,认为人不用活的太长了。实际上,等有的人老了之后可能就不会再这样想了,人越老越怕死,真到了那时候,可能恨不得能多活几年。

人到底活到多少岁就行了,我认为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如果身体一直健健康康、无病无灾的,活到九十多岁、一百多岁都可以,可对于一些承受着痛苦的老人来说,还是早点获得解脱比较好。

可人的寿命到底能活多少,这不是我们能决定的,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我们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只要我们活着一天,我们就应该认真、努力地活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永春   长寿   小舅   大舅   大姨   儿媳妇   养老金   厂里   外公   村里   儿女   家里   儿子   父母   身体   两个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