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第18位Ⅹ不读“叉”,也不读“埃克斯”,应该读什么呢?

身份证第18位Ⅹ不读“叉”,也不读“埃克斯”,应该读什么呢?

身份证的的第18位,有的叉,有的读埃克斯,实际上这两种读法都是不对的,正确的读法是“十”。

先看看身份证上这十八位编码都表示什么意思。

第一二位:所在省份的代码。例如山东就是37。

第三四位:所在地级市城市的代码。例如潍坊就是07。

第五六位:所在区县的代码。例如03表示潍坊市的寒亭区。

第七~十四位:出生年月日。例如1952年7月12日出生,编码就是19520712。

第十五、十六位数字表示: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码。

身份证

第十七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单数)表示男性,偶数(双数)表示女性。

第十八位数字是校检码:也就是从0到10。这个校验码,看起来没什么用处,实际上用途十分大。这个编码的真正意义是“识错纠错”。也就是说,这一位编码是前边1-17位通过特殊的计算得出的,如果输入身份证的时候,前边某一位或某几位有任何错误,得出的校验码和真实的编码就会不同,系统会提示输入错误,必须经过检查改正后才可以。

这一位贝莱只有一位的位置,但是设计的时候,校验码生成结果是0-10,其中前十个,没什么问题,都是一位数,但是如果校验码是10,则原有的编码位无法容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用罗马数字的Ⅹ代替10。这是没有办法的变通处理。




身份证最后一位是“X”,在我国真正的读音应该是“shi”。


为什么身份证最后一位是“X”,要读“shi”?

要想知道为什么要将身份证最后一位是“X”的,读成“shi”,那就需要知道我们十八位身份证都代表着哪些?

前1、2位数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码。前3、4位数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码。前5、6位数字表示:所在区县的代码。第7~14位数字表示:出生年月日。第15、16位数字表示:所在地的派出所的代码。第17位数字表示性别: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第18位数字是校检码:也就是从0到10。

如果最后一位是0-9,就可以直接书写了,但有时候就会出现最后一位是“10”的现象,这个时候如果依旧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表示,那么有些人的身份证号就会变成19位。

在这样的情况,最后一位启动了“X”进行标识,但这个并不是英文中“艾克斯”的读音,而是源于罗马字母。

在阿拉伯数字传入欧洲之前,欧洲人一直使用罗马数字计数。罗马字母中的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分别对应着阿拉伯数字中的:1、2、3、4、5、6、7、8、9、10。

所以,当我们身份证中最有一位是“10”的时候,如果继续使用阿拉伯数字就会变成19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后一位直接启用了罗马字母“X”。

但我们在日常的习惯中,还是喜欢直接把最后的“X”读成英文中的“艾克斯”,其实真正的读音应该是“shi”。




从1999年10月1日开始,我国开始实行新的身份证号码标准,身份证号码从原来的15位变成了18位。同时,许多人也发现自己的末尾号码竟然变成了“X”,对于这个标志我们或许并不陌生,但在身份证号码里面,它可不是英文字母中的“埃克斯”,而代表的是罗马数字“X”,等同于阿拉伯数字“10”。

那么,为什么尾数会出来这么一个数字?它又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

身份证号码的变化

到目前为止,我国一共使用过两种公民身份证号码标准,升位之前一直沿用的是《GB 11643-1989》标准,在这套标准中一共有15个数字,分别是6位的地址码、6位的出生日期码以及3位的顺序码。

1999年10月1日之后,我们开始使用新的身份证号码标准,也就是现在使用的《GB 11643-1999》标准,与之前最大的不同就是数字数量在原来基础上多了3位,变成了18位,分别是6位地址码、8位出生日期码、3位顺序码以及1位校验码。

不难看出,多出的这3个数字,有两个是出生日期中加入了世纪码,还有一个就是最后一位多了一个校验码,这其中,校验码比较特别,它一共有11种,除了阿拉伯数字中的“0—9”这十个数字外,还有一个“X”。

身份证号码的含义

公民身份号码其实是一组特征组合码,在新的18位数字码的形式中,它是由17位数字码和1位校验码所组成的。

地址码:身份证号码的前6位是地址码,按照GB/T2260的规定,它们代表了编码对象的常住户口所在县(市、区、旗)的行政区划代码。

出生日期码:这个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地址码后面的8位数字代表的就是编码对象的出生年月日,在以前15位的基础上,18位新编码中加入了2位世纪码,这应该也是当时为了跨入21世纪所做的改变吧。

顺序码:在八位出生日期码之后,紧接着就是3位顺序码,它们表示了在前面那6位地址码所在的区域中同一天出生的人所编订的顺序,一般情况下,奇数会留给男性,而偶数则分配给女性使用。

校验码:最后1位不代表任何含义,只起到校验作用,也就是检验整个18位身份证数字逻辑上的合理性,进而识别身份证是否真实有效。

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校验码的使用按照统一的公式执行,简单来说,就是将前面17位数字分别乘以不同的系数,然后相加求和,最后再除以一个系数,所得到的余数按照函数对应关系转换成第18位数字。

具体的过程是:

身份证号码的前17位数字,分别乘以7、9、10、5、8、4、2、1、6、3、7、9、10、5、8、4、2这17个系数,将得到的结果相加求和。

然后,用求和的结果去除以11,看余数是多少,显然,余数会是0—10这11个数字中的一个。

但是,余数并不直接代表第18位数字的大小,在函数中,“0、1、2、3、4、5、6、7、8、9、10”这10个数字对应的最终结果分别是“1、0、X、9、8、7、6、5、4、3、2”,填入身份证号码第18位校验码位置。从这个对应关系中也不难看出,X其实就是“10”,只不过因为我们的身份证号码都是18位,如果直接填写“10”就会变成19位,无法统一,所以,就用罗马数字“X”来代替了。

结束语:以上就是身份证号码第18位的来历了,有兴趣的小伙伴不妨用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试一试,如果还有其他的解释,也不妨在评论区分享出来探讨一下。




“X”是罗马数字10。身份证最后一位是校验码,由1到10组成,如果遇到10,将多出一位,所以,以罗马数字“X”代表阿拉伯数字10。




身份证第18位X应该“shí”,X表示的是罗马数字“10”,读作shí最为妥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身份证   字码   罗马数字   余数   奇数   偶数   罗马   阿拉伯数字   读音   顺序   代码   代表   地址   数字   标准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