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为何要将麦克阿瑟革职?

杜鲁门总统对麦克阿瑟对战争政治方面的无忧无虑的态度感到担忧。在仁川之前,麦克阿瑟就在新闻界发表声明,赞同反共的蒋介石政权。这种直接的表态和杜鲁门的政策相冲突,杜鲁门并没有挑衅中国的打算。在一次会议上,杜鲁门向麦克阿瑟解释说,政府的主要目标不是让战争超越朝鲜半岛,不让它升级为美国与中国或苏联的战争。

1950年11月1日,在杜鲁门与麦克阿瑟会晤两周后,杜鲁门收到了中央情报局局长的报告,称中国士兵出现在朝鲜。当白宫方面问到麦克阿瑟时,他回答说,确实有三万中国人参战,但这无关紧要。

朝鲜的反击于11月24日开始,28日,麦克阿瑟向白宫发出了“可怕的信息”。参战的中国士兵不是3万,而是超过250万。“我们正面临着一场全新的战争,”麦克阿瑟写道,“一场将摧毁我们军队的战争。然后是他的要求:不仅要派出补给,还要安排对中国沿海的海上封锁,并开始轰炸他们的主要工业中心。他的建议包括使用原子弹。他还在电报上提议,“由政府方面主导扩大冲突,把全部美国军队投放到东方作战,否则美国将面临灾难。

同一天,国家安全委员会做出了杜鲁门总统任期内最重要的决定之一:“防止朝鲜冲突(无论多么灾难性)升级为新的世界大战。这一决定在当时对许多人来说似乎很懦弱,但历史证明这是杜鲁门政府做的最明智决定。




而此时70余岁的麦克阿瑟为了挽回自己受损的声望,坚决请求政府给他获胜的机会,并开始公开反对政府的立场。此时几乎所有的总统顾问都认为麦克阿瑟应该被撤职。但杜鲁门仅限于在沃克将军去世后任命一名将军为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将军是麦克阿瑟的有利牵制者。而接替其位置的李奇微与其说是派来牵制麦克阿瑟,不如说是麦克阿瑟的临时打手。

“接手第8集团军的李奇微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 - 改善供应,保障热食和床单供应。更是将野战医院带到更靠近前线的地方,并向所有军官提供地图(这使得从大型高速公路上撤出并减少伤亡人数成为可能)。他改善了步兵与炮兵和航空兵的协同作战。但最主要的是,他本人离不开军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李奇微就止住了美军的颓势,并于1951年1月25日发动了反击。在反击前夕,麦克阿瑟带着记者到达前线,亲自宣布了进攻的开始,妄图将李奇微推入幕后。


正是麦克阿瑟妄图夺取李奇微功劳的行为让得杜鲁门暂时将美军的指挥权交予李奇微,此时被暂夺指挥权的麦克阿瑟还等着看李奇微的笑话,殊不知这便是他指挥权终结的开始。

到51年3月底,第8集团军在战斗中(中国人现在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再次夺回了汉城,并返回了北纬38度线。有一段时间,杜鲁门利用这个时机开始与中国进行停战谈判。李奇微的成功惹恼了麦克阿瑟,他越来越公开批评政府和联合参谋部。记者迪恩·艾奇逊说:“当李奇微与敌人交战时,麦克阿瑟正在与五角大楼交战。他的计划变得疯狂:例如,他想在与满洲的边界上强加放射性废物。奥马尔·布拉德利将军写道:“他对中国复仇的希望破灭了,这让一向聪明而脆弱的他变得歇斯底里。”然而即便这样杜鲁门仍然放任他不管。


真正让杜鲁门下定决心抛弃麦克阿瑟的是他对杜鲁门派系谈和的干预。杜鲁门和政府想要的只是或多或少体面地离开韩国。而麦克阿瑟向中共领导者发出了最后通牒。在通牒中他贬低中国的军事力量,讽刺他们训练不足,企图用继续战争恐吓他们,还大言不惭的要亲自接受中共领导人的投降。杜鲁门得知此事后说:“我真想给他一脚踹到中国海域。”

为了自己的声望不惜打压劳苦功高的同行和发动不必要的战争,作为军人更是企图与政府博弈,干涉政府的决定,这一切让得杜鲁门解除麦克阿瑟的指挥权尤为必要。于是在1951年4月1日,还在东京的麦克阿瑟收到了杜鲁门的电报:“我深感遗憾的是,我作为总统的职责迫使我必须解除你总司令的职务......”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麦克阿瑟不仅看不起杜鲁门总统,还挑战了美国文职官员统帅军人的传统。

对于罗斯福总统,麦克阿瑟还是很尊敬的,但是对于突然上台成为总统的杜鲁门,很是藐视,对杜鲁门极其不尊重。

现在公认的史实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一位桀骜抗命的将军,他在朝鲜战争时期的一系列公开言论都超出了不可僭越的限度,是在向美国政府当局的政策挑战。

在李奇微替代死去的沃克成为第八集团军的指挥官的时候,美军成功地挺进到三八线附近,这使杜鲁门相信,要进行一次新的和平努力,此乃“吉日良辰”。

战前态势实际上已经恢复,第八集团军在实力上同中朝军队几乎旗鼓相当。

杜鲁门认为:“现在为了他们的利益(其程度至少同我们一样)也该停止战斗了。”

但是,应当向中国人提出什么样的条件呢?

于是讨论了两个级别的问题:一是一项可供总统发表的公开声明;二是一项关于美国在谈判中将接受什么或可以讨论什么的秘密意见。

在政治上,美国政府希望其和平行动得到盟国与中立国的支持。在军事上,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从1月份以来第八集团军处境改善,可使美国进行更强硬的讨价还价。

3月19日,艾奇逊、马歇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聚集在一起讨论、审查所提出的公开声明草稿。

他们决定通知麦克阿瑟关于这份即将发表的总统宣言,并请他提出意见。当时杜鲁门正在佛罗里达州基韦斯特度假,他批准了这一声明。

3月20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向麦克阿瑟发去了这样的电报:“华盛顿正在草拟一个总统声明,要点如下:联合国军已经清除了朝鲜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中国军队,现在准备讨论解决朝鲜地区问题的条件。

联合国认为:在联合国军向38线以北挺进以前,应进一步作外交上的努力,以便取得和解。这就需要时间来判断外交上的反应,并等待新的谈判的发展。鉴于38线并没有军事意义,华盛顿当局已问过参谋长联席会议,你具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在以后几星期内取得充分的行动自由,以便保证联合国部队的安全并与赤色中国保持接触。希望你表示意见。”

麦克阿瑟3月21日的回电,实际上对参谋长联席会议要他表示意见的要求置之不理。

他再次抱怨对他指挥权的限制,“便他根本无法去扫清朝鲜北方的中朝军队,或者不能做出任何明显的努力来达到这一目的”。

在接到麦克阿瑟的回电以后,参谋长联席会议又与美国相关部门开会,进一步确定了拟议中的总统声明的细节。

此外,华盛顿白宫官员还与出兵朝鲜的其他国家驻华盛顿代表举行会谈,为的是征得他们对拟议中杜鲁门总统声明的同意。

杜鲁门声明草稿(就是原稿,对中国进行污蔑的内容不进行修改)如下:

“我作为美国政府的最高元首,应联合国的请求,在朝鲜地区行使统一的军事指挥权,并在与提供作战部队支持联合国在朝鲜地区进行军事行动的联合国各国政府充分协商沟通之后,发表如下声明:联合国在朝鲜地区的军队正在击退向朝鲜南方和联合国发动侵略行为的中、朝军队。中、朝军队蒙受巨大的损失之后,已经被联合国军驱逐回去年6月最初他们发动侵略进攻的地区附近。

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按照1950年6月27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决议所提出的相关条件来恢复朝鲜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宪章的精神与原则要求我们需要尽一切努力来阻止战争的扩大,并避免战争产生的苦难的延长与当地人民生命的损失。

联合国已宣布这个世界组织的基本政策就是允许朝鲜人民能建立起一个独立统一的民主国家。朝鲜人民有权享有应有的和平。他们也有权力按照自己的自主选择,来决定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制度以及其他制度。

联合国已经准备给予相当多的各种慷慨援助,并为此设立了专门的机构。

目前朝鲜地区最需要的是和平,只有在和平的情况下,联合国才能把在朝鲜地区进行创造性的重建事业。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那些在朝鲜地区反对联合国的人对原来可以而且仍然可以为朝鲜地区带来真正的和平和安全解决的许许多多机会都很少加以真正的理会。

迅速解决朝鲜地区问题就能大大地减轻苏美之间极其紧张的局势,并能顺利按照联合国宪章中所规定的和平解决战争争端的相关程序来考虑朝鲜地区的其他问题。在没有达成满意的结束战争的部署之前,联合国的军事行动依然要继续下去,而且必须继续下去。”

三天之后,正当华盛顿同其他国家政府商谈声明文稿的时候,麦克阿瑟为破坏达成停火的任何企图,于东京时间3月24日(华盛顿时间3月23日),发表了一篇不寻常的声明:

“朝鲜的战争仍然按照我们所预定的日程与计划有序不紊的进行着。现在我们已经大体上清扫了赤色中国在朝鲜南方所有成编制的军队。现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日日夜夜地进行大规模海、空袭击已经使得对方补给线遭受了非常严重的破坏,这就使对方前线部队无法获得足够多的补给。我们的地面部队现在正在出色地利用这一致命弱点。对方所谓的礼拜战术已经无疑地无效了,因为我们的地面部队已经完全适应对方的作战方式和作战周期。对方的穿插渗透战术只能使他们自己小股小股的被我们所消灭。在朝鲜寒冷的冬天,恶劣的天气、地形和作战条件下,对方部队的持久作战能力要远远不如我们的部队。

比起我们在战场上所取得成功来看,对方更大的弱点也暴露出来了,赤色中国这个新的对手,国家虽然很大,但是极其缺乏工业支撑,无法向朝鲜战场提供进行与我们打仗所需要的各种重要物资。赤色中国更缺乏生产基地,更严重缺乏海军、空军的支持。

赤色中国更无法提供对我们造成极大威胁的,能有效的进行地面作战行动所必需的各种武器,比如坦克、重炮以及以先进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各种精巧的武器装备。

刚开始的时候,赤色中国在数量上的巨大潜力的确大大弥补了他们与我们之间这巨大的差距,但随着大规模毁灭武器的高速发展,单靠数量是远远无法抵消这些缺陷本身所固有的危险性了,这给我们创造了极好的机会。

我们控制海洋、天空,也就意味着我们控制了所有补给、交通和运输,对这场战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这些军事上的重大弱点,在赤色中国进入朝鲜战争的时候,就已经很清楚地表现了出来。

故而事实表明:赤色中国根本不能以武力征服朝鲜地区。

因此,赤色中国必然痛苦地认识到:联合国想要把战争限制在朝鲜地区是他们希望看到的,而如果我们的军事行动能扩展到赤色中国的沿海地区或东北地区,那么,赤色中国必然注定发生全面崩溃的危险。

确认了这些基本事实之后,如果朝鲜问题能够不涉及到与朝鲜地区毫无半点直接关系的问题(比如那个湾岛问题或那个关于中国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问题)的影响,则双方在朝鲜问题上进行和解并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

故而在我作为军事指挥官的权限之内,我准备随时和对方指挥官在战场上举行和解会谈,诚挚地努力寻求不再继续进行流血打仗而实现联合国在朝鲜的相关目标的任何军事行动,联合国在朝鲜的相关目标是任何国家都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反对的。”

麦克阿瑟的这份声明,使华盛顿当局和杜鲁门大为震惊。它直接违反了参谋长联席会议12月6日颁布的、未经五角大楼事先批准不得公开发表任何有关外交政策的声明的训令,因此是公然的抗上行为

麦克阿瑟这个行为是直接对美国总统和宪法权威的挑战,是对文职官员领导军人的传统观念的挑战。

更有甚者,声明的好战语调暗示了政策上的变化,即战争将要扩大。

这对于杜鲁门推动的停战谈判来说是一个非常不合时宜和轻率的姿态。

杜鲁门为此对麦克阿瑟的声明十分恼火。

杜鲁门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不幸得很,我们进行的周密准备最后竟然都是白费力气。3月24日,麦克阿瑟发表的这项声明,与我所准备发表的声明完全背道而驰,结果是如果我发表那项经过与众人精心准备的声明,那么只会引起全世界的混乱。

因此,我们为取得其他国家的同意而花去的大量精力、时间以及许许多多外交使团和军事指挥官呕心沥血的详尽计划全都成了无用功,被麦克阿瑟的做法全部付之东流。”

于是杜鲁门愤怒地指出:“联合国的一位军事指挥官不经过华盛顿当局同意,自作主张地发出这样一个声明是极其愚昧自大的事。这是完全漠视未经五角大楼事先批准不得公开发表任何有关外交政策的任何声明的所有指令的行为。

这也是对我作为美国总统和实际上的最高统帅而发布的命令的公然违抗。这不仅仅是对总统的权力的挑战,更是对赋予总统权力的美国宪法的违悖。”

“实际上,麦克阿瑟的举动等于用最后通牒来威胁赤色中国,等于说盟国的全部优势力量可以用来攻击赤色中国。当然,他说这得有待政府当局去决定,但考虑到他是高级负责人,全世界人民会认为他事先获得消息,知道会作出这样的决定。...在我们的盟友中果然马上就发生了这样的影响。世界各地的政府所发出的询问函电纷至沓来;这是什么意思?美国的政策难道要改变了吗?”

这件事情最终所牵连到的不单单是美国总统所要发表的已准备好的声明的命运而已,甚至也不只是这一“檄文”所引起的外交界的怒潮而已;挪威大使向华盛顿询问这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就称它为“檄文”。

更重要得多的是,麦克阿瑟又一次公然反抗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政策。

最后杜鲁门认为:“现在,由于麦克阿瑟自作主张的声明,他现在确实影响了美国基本政策的方向,而且再作这样的声明只会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损害,麦克阿瑟的这一冒然举动逼得我别无选择,我再也无法容忍他的抗上行为,我一定要撤他的职。”

翌日上午,杜鲁门召集艾奇逊、拉斯科、罗伯特·A·洛维特等高层政要到白宫专门研究此事。

艾奇逊写道:“前一天收到麦克阿瑟的声明后,我从未见过洛维特那样愤怒过,他说麦克阿瑟一定要撤职,而且要立即撤职。”

其实艾奇逊对此也非常愤怒,他说:“麦克阿瑟这一声明可以说完全是对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藐视,是对他已被告知的一项行动的极大破坏,是对他的美国总指挥官——总统的公然违抗。”

但是就算到了此刻,杜鲁门依然表现得十分冷静,似乎是处于一种难以置信,同时又压抑着怒火的思想状态之中。

杜鲁门说:“我现在唯一能说的是非常震惊。我从未低估过我同麦克阿瑟之间的困难,但自威克岛会晤之后,我不奢望他能尊重我,但是曾经依然指望他最少能尊重总统的职权,后来我发现我错了……我认识到我本人除了解除这位亚洲最高战场指挥官外,没有任何别的选择。”

但是,还不能马上把他解职。

因为,解除麦克阿瑟职务,必定会使在美国人民中早已不得人心的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杜鲁门以异乎寻常的谨慎小心来完成这一任务。这一天他没有提出撤职的问题,也没有透露他的想法,他只是让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发出如下的电令:

参谋长联席会议致麦克阿瑟专电:
杜鲁门总统指示你注意1950年12月6日他发给你的命令。鉴于你的行为,你以后的任何声明都必须符合12月6日命令的规定。

杜鲁门总统还指示:一旦赤色中国要求停战,你必须立即向参谋长联席会议请示报告,不得延误。
布雷德利
1951年3月24日

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麦克阿瑟后来否认了自己所有的任何失当之举措。

他被免职之后在参院听证会上回答询问的时候说:“我所发布的公告,只不过是每个战地指挥官任何时候都可以发布的那种公告。通过这一公告,可以同对方总指挥官协商,寻求结束双方敌对行动的途径。”

麦克阿瑟是完全的进行撒谎。

这一年晚些时候,麦克阿瑟在对美国退伍军团的一次友好集会谈话时自夸说,他揭露了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阴谋”之一。

他把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和平行动“看成是一次出卖,是一项能结束战争而没有胜利的政治行动”,他坚信这会给美国和朝鲜南方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麦克阿瑟在他的回忆录中却认为,他力图把他的声明说成是一项“军事行动”。因为他是以“一名指挥官的权威”发表这一声明的,而且表示的是“一位战区指挥官的局部观点”。

不论麦克阿瑟如何辩解,他的动机及其效果是一清二楚的。

正如美国国防最高指挥官马歇尔将军所说的:“麦克阿瑟的声明给我们的盟国造成一个非常严重的局面,使他们对我们如何行事完全摸不着头脑:总统拿出一样东西来提请他们注意,并调整他们的行动以取得一致的行动;但这一过程还未做完,战地最高指挥官又提出来一个建议,使总统用以处理事态的努力付诸东流。我尤其认为,它造成了美国政府在全世界的信任危机。”

后来几天中,尽管有杜鲁门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提醒,但麦克阿瑟继续干扰政府的政策。

在杜鲁门看来,麦克阿瑟的表现“带有哗众取宠的特征”。

他把他和麦克阿瑟的关系同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总统和乔治·麦克莱伦将军之间的关系相提并论。

麦克莱伦对战争应当怎么打,有自己的一定之见,如果林肯给他下一道他所不中意的命令,他就不予理睬。

同林肯一样,杜鲁门因为麦克阿瑟违抗他的指令,最终把他解了职。

后来麦克阿瑟再次指责美国现政府的政策是不合乎逻辑和违背传统的。

1951年4月6日,星期五上午,杜鲁门把艾奇逊、马歇尔、布雷德利和哈里曼等召到他的办公室,直截了当地问他们应当如何处置麦克阿瑟。大家一致主张解除他的职务。

杜鲁门甚至对哈里曼说,早在两年前就应当把麦克阿瑟解职。

当时是1949年春天,麦克阿瑟作为日本占领军司令,不听召唤,自行其事,为此杜鲁门不得不派陆军部长肯尼恩·罗亚尔前往东京去阻止这位将军支持日本国会的一项经济法案。

这一法案同占领军的政策是“直接相悖”的。

4月9日,杜鲁门总统继续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召开内阁要员会议,大家一致主张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并决定他的一切职务由马修·李奇微接替,第八集团军指挥官一职由范佛里特将军担任。

为了使麦克阿瑟不至于太难堪,会议还决定由正在远东视察的陆军部长弗兰克·佩斯把这一命令当面交给麦克阿瑟将军。

然而,出人意料的,由于通讯线路发生故障,在弗兰克·佩斯收到这一命令之前,《芝加哥某报》将在4月11日上午抢先发表这一消息。

在此情况下,杜鲁门认为,他“再也无法做到由佩斯部长亲自传达命令,以表示礼貌了”。

他指示他的新闻秘书约瑟夫·肖特于4月11日凌晨1点这一非同寻常的时刻,向白宫记者团宣布了总统这一“令人震惊”的决定:

“深表遗憾地对全世界宣布,陆军五星将军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已经不能在涉及他所担任的职责上面,对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进行全心全意地支持。

根据美国宪法赋予总统的特殊职责和联合国赋予我的重要职责,我决定变更远东地区的最高指挥权。因此,我决定解除麦克阿瑟的指挥权,并任命马修·李奇微为其继任者。

对于相关政策进行的激烈的辩论是我们自由民主制度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然而,军事指挥官们必须按照美国的宪法规定的方式服从白宫给予他们的政策和命令,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在战争年代,这一方面尤其不能忽视。

对于麦克阿瑟在重大岗位上对美国做出的卓越和非凡的贡献,全美国人民深表谢意。但是也由于这一原因,我对不得不对他采取必要的行动,对此,我深表遗憾。”

接着,白宫新闻秘书肖特又宣读了杜鲁门总统致麦克阿瑟将军的解职令:

“五星将军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深感遗憾,我不得不尽我作为美国总统和总指挥官的职责,撤销你盟军总指挥官、联合国军总指挥官、远东总指挥官和远东美国陆军总指挥官的职务。

你的指挥权交给马修·李奇微将军,立即生效。

你有权发表卸任前的所有声明,为自己辩护;也可以发表卸任前的相关命令,作为指挥官的最后一段时间。

关于撤换你的原因将在向你发布的命令或声明的同时公之于众。”

自此,杜鲁门将麦克阿瑟革职,彻底与麦克阿瑟撕破脸皮,麦克阿瑟无奈回到美国养老。





杜鲁门让麦克阿瑟下课,简单来说,就是麦克阿瑟的所作所为糟糕透了,杜鲁门实在容忍不了了。

如果按照逻辑细细捋一捋,杜鲁门在1951年4月12日将麦克阿瑟解职,有三大具体原因。

麦克阿瑟目中无人,缺乏对杜鲁门的尊重


麦克阿瑟生于1880年,父亲就是将军,还是中将,可以说,麦克阿瑟有一个好的出身,但麦克阿瑟早年的成功,不仅仅是凭借了家世,而且人家也是战功显赫,从一战到二战,战功累累。如此的一个人,为人自负且骄傲,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

在罗斯福时代,麦克阿瑟就居功自傲,被罗斯福和马歇尔等人不喜。不过,此人不管如何还有几把刷子,和罗斯福面对面时,也相对较为尊重,因此还是可以坐着高官之位。

而杜鲁门出生于1884年的密苏里州,家境非常一般,从杜鲁门1岁到6岁之间,家里都在密苏里州格兰德维尤的农场生活,1890年迁居到了密苏里州独立城的另一个农场。因为家里是搞农场的,所以在以后常常被某些人激讽为“乡巴佬”。

因为杜鲁门家的生活并不富裕,在杜鲁门中学毕业后,一度想去上公费的军校,帮助家里减轻负担,可视力太差,最终未能成行。最后,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杜鲁门从银行职员起步,历经种种挫折,抓住了各个机遇,在60岁时成为了副总统,61岁接任了罗斯福的位置。

对于杜鲁门,麦克阿瑟是看不上眼的。


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就发生在朝鲜战争时期,尽管,之前两人做了一些书面和电话的联系,但见面时仍然让杜鲁门极不舒服。

麦克阿瑟和杜鲁门的第一次会晤,还是因为朝鲜战争。那是在1950年10月13日,麦克阿瑟风头正盛,毕竟,仁川登陆太过耀眼。

会晤地点是麦克阿瑟选的,杜鲁门提出在珍珠港会晤,麦克阿瑟固执地选择在威克岛。威克岛在日本和珍珠港中间海域,离珍珠港更近,但人家老麦就是不愿意去珍珠港,这是一个将军给了一个总统下马威啊!

见面时,杜鲁门缓缓走下飞机,快到地面时,麦克阿瑟才从他的吉普车出来,没有敬礼,而是上前伸手、寒暄、问好。杜鲁门假装看不见麦克阿瑟的无礼。在杜鲁门晚年时,他曾经的随从问道:“总统先生,当年你是否注意到了麦克阿瑟的无礼?他竟然没向你敬礼。”杜鲁门说道:“我看见了,感觉很遗憾,那意味着后面打交道将遇到麻烦。后来,果真如此,我解除了他的职务,我早该那么做了!”

整个会晤,何止是没有敬礼,何止没有早早出来迎接啊!在会谈时,麦克阿瑟甚至当面把烟嘴拿了出来,还问道:“我抽烟,你不会介意吧!”杜鲁门尴尬且不失微笑地说道:“抽吧,将军,别人喷在我脸上的烟雾,要比喷在任何一个美国人脸上的烟雾都多。”

麦克阿瑟的下马威是成功的,但他伤了一个总统的尊严,这是给自己挖坑啊!估计,当时的杜鲁门狠狠地问候了麦克阿瑟的祖宗十八代。

麦克阿瑟的行为让杜鲁门记忆相当深,但这只是麦克阿瑟下课的小原因,不是主要原因。

麦克阿瑟的作战想法和美国政府多次冲突

关于朝鲜战争,麦克阿瑟的作战想法,和美国政府是多次冲突的,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1、邀请蒋介石加入战局

麦克阿瑟听到朝鲜战争开启后,心情是激动的,因为这是他管辖的区域,他又可以在战争中大出风头。同时,他想整大一点,想把蒋介石一起拉入战局。

把蒋介石拉入战局,是美国政府不愿意的,因为那样会扩大战争,战火将有很大概率烧到中国大陆。

让战争升级,不是美国政府愿意的,他们的重点在欧不在亚。因此,杜鲁门等人前后三次拒绝了“麦克阿瑟希望蒋介石入战局”的提议。

2、麦克阿瑟提出增加兵力,全面压制志愿军


蒋介石入不了战局,麦克阿瑟看中国志愿军参战后势头很猛,因此提出增加兵力,多增加一些师,想全面压制中国志愿军,美国政府还是拒绝了。

多加几个师,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要国会同意,要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统统同意。

扩大战争,一直不是美国政府的选项,因此,麦克阿瑟的提议自然会被拒绝。

3、麦克阿瑟提出使用原子弹,以及把战火烧到中国大地


一个不成,再来一个。

在麦克阿瑟最艰难的时候,提出使用原子弹,甚至,美国政府都做了一定准备。

但是,按照麦克阿瑟的想法,那原子弹可不是投一颗两颗的事情,而是要投放一二十颗。麦克阿瑟的想法总是让人心惊胆颤,美国政府自然不会完全同意。

不仅如此,麦克阿瑟甚至提出,将战火燃烧到中国大地,这当然也是杜鲁门政府无法同意的。

总之,麦克阿瑟野心勃勃,期望扩大战争,这和杜鲁门政府的立场是不同的,合作时不顺利,摩擦重重,因此,这就决定了麦克阿瑟后来下课,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麦克阿瑟打了败仗,而且单独发表了“扩大战争”的言论


抗美援朝前三战,麦克阿瑟被彭德怀一路平推,打到了三七线,那时那刻,麦克阿瑟的老练臊得发烫。不仅如此,他还搭上了第八集团军司令虎头沃克的老命一条,这可是他的心腹爱将。

连战连败的结果,杜鲁门等人是不爽的。

而在李奇微接替了虎头沃克后,战局竟然转变,联合国军队开始反击,并和志愿军相持在了三八线,这导致,杜鲁门、马歇尔等人看得很清楚,李奇微军事造诣不弱于麦克阿瑟,而且好管理、好沟通、更务实,如此以来,就算麦克阿瑟下课,也有人接盘,这让杜鲁门等人在后面敢于下手。

1953年3月底,不甘心的麦克阿瑟,单方面发布“应该向中国大陆进行攻击”的消息,这让杜鲁门忍无可忍,给国防部长打了声招呼,马歇尔同意让麦克阿瑟下课,给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打了声招呼,布雷德利也同意麦克阿瑟下课。

既然大家都同意,此时不下手,更待何时?于是,杜鲁门下了解职麦克阿瑟的命令,整个行为可以用四个字形容:简单粗暴!

已经被下课了,麦克阿瑟还不知情,当1951年4月11日,无线电广播上传出麦克阿瑟被解职的消息时,他还在和友人愉快地进餐呢,那一刻,实在太过尴尬了。

不久后,麦克阿瑟调整好了心态,温柔地对妻子说:“珍妮,我们可以回家了!”

麦克阿瑟回家后,受到了万人空巷式的欢迎,他感到了几丝欣慰,他在当年4月19日发表了著名的演讲:老兵永不死!这篇演讲成为了全球无数退役军人最喜欢的演讲。


麦克阿瑟曾经风光过,在发展日本时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在朝鲜战场则是灰头土脸,晚节不保。杜鲁门让他下课不是一个简单的原因,他桀骜不驯,目中无人;他的战略思路,和美国政府并不一致;他的失败,以及口不择言,让杜鲁门等人不喜。这一系列原因的叠加,让麦克阿瑟最终被革职,只能回家安享晚年。

1964年,麦克阿瑟病逝,带着他在朝鲜战场失败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1972年,杜鲁门也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之间的恩怨,只能去到阴曹地府了结了。




麦克阿瑟将军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个战争狂人。在朝鲜战争之前,他没有吃过败仗,而且职务是㱑㱑高升。

1899年,麦克阿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点军校,从此以后,他便与军事行业密不可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因为他的军事生涯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便被晋升为上校军衔被派往法国参战。而且由于他的军事的理论和实践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便被任命为西点军校的校长。从而说明了他的聪明才智得到了美国政府和军事部门的认可。这时候正赶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政府又想到了他,让他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并且在1944年的时候麦克阿瑟被美国总统授予五星上将军衔,这也是美军最高军衔。

彭德怀元帅

朝鲜战场上的彭徳怀元帅

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彭德怀元帅

二战后期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并且对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实际上就是日本的太上皇。后来发生了南北朝鲜战争,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1952年参加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未能获胜,1964年4月5号,麦克阿瑟因病去世,享年84岁。

终观麦克阿瑟将军的一生,他既有多次骄人的战绩,又多次获得提拨和奖励,因此,养成了他的狂傲个性也是不足为奇的。可是,人生难以完美,就在他准备圣诞节就胜利的结束占领全朝鲜的时候,谁知道他会遇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把他从北朝鲜的鸭绿江边一下就赶到了南北朝鲜分界线一一三八线附近。一下就打灭了他骄狂的气焰。

他实在是忍受不了这一口气,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这个战争狂人主张对中国东北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必要时动用核武器,美国总统杜鲁门确不同意他的主张,他耽心这样一来会造成苏联参战而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但是,此时的麦克阿瑟确有些忘乎所有,公然违背杜鲁门的意志,派侦察飞机飞入中国领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的前三次战役,使麦克克阿瑟的部队遭受重大损失,第四次战役打了一个平手。由于麦克阿瑟缺乏对朝鲜战场的统一认识和手段,所以,杜鲁门就撤换了他,让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接任麦克阿瑟的职务为“联合国军司令部”的总司令。

可惜,一生军事生涯高歌猛进的麦克阿瑟将军裁倒在彭德怀元帅所指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手上,他是多么不服气和难受啊!




因为麦克阿瑟不仅在战场上失利,还屡次挑战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权威,美国三权分立的政体决定了文官治国的体制,但麦克阿瑟的一系列举动都表明了,自己对杜鲁门的蔑视。

麦克阿瑟

1951年4月11日中午,就在麦克阿瑟在他的官邸招待客人时,他的副官悄悄进来,对麦克阿瑟的妻子说了几句后,麦克阿瑟的妻子随后对他耳语几句,一直非常自信狂妄的麦克阿瑟,表情瞬间僵住了。

过了一会儿,他用非常温柔,并且在场所有人都能听到的语气对妻子说:“琼,我想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麦克阿瑟下台

与此同时,全世界都知道了,这位在远东战场叱诧风云,被称为日本太上皇的麦克阿瑟,被解除了远东最高司令的职务。

麦克阿瑟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先后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麦克阿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1944年,他被授予美国陆军五星上将。

麦克阿瑟登陆日本

二战后,他被杜鲁门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成为了日本的“太上皇”。可以说,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麦克阿瑟的战绩还是比较突出的。

朝鲜战争爆发后,麦克阿瑟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他的声名威望达到顶点。不过,很快中国人民志愿军,就让他走下了“神坛”。

麦克阿瑟的高光时刻

麦克阿瑟为人特别狂妄,口才犀利,特别愿意在媒体面前发表演讲,并多次在公开场合羞辱我志愿军,说我们的装备差,我们是乌合之众,但很快他就被打脸了。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在第一次战役中,就粉碎了麦克阿瑟占领全朝鲜的美梦,把他领导的所谓的联合国军赶出了鸭绿江;第二次战役,把他们赶回了三八线;第三次战役更是让他们一再溃败,我英勇的志愿军,甚至一度占领韩国首都汉城。

胜利属于中国人民志愿军

联合国军的失败,让全世界大跌眼镜,在这之前,全世界都认为,武装到牙齿的联合国军,有着最先进的装备与后勤补给,从没怀疑过,麦克阿瑟会败。

可事实上,麦克阿瑟领导的联合国军,被我英勇的志愿军,打得落花流水,从鸭绿江一路被撵到三八线以南,联合国军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当然了,军事上的屡战屡败,并不是麦克阿瑟被革职的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是,麦克阿瑟与杜鲁门在朝鲜战争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战争狂人的麦克阿瑟,从一开始就准备把战争扩大,他希望把朝鲜战争演变成,至少席卷亚洲的大规模战争,从而达到消灭共产主义势力的目的。

战争狂人麦克阿瑟

而杜鲁门以及美国众多西方盟友,都认为应该把朝鲜战争当作一个局部战争来打,他们真正的防御重点,应该放在欧洲,主要敌人是苏联。

所以,在第四次战役过程中,杜鲁门准备发表一份释放善意的声明,他希望通过这份声明,让中方感受到美国准备停战的意图。为了稳妥起见,甚至给麦克阿瑟发了一封电报征求意见。

可是麦克阿瑟根本没有理会这封电报,而是在回电中,反复强调美国政府对他指挥权的限制,导致了他在朝鲜战场上的失利。

三八线

杜鲁门这边,并没有理会麦克阿瑟,而是加紧敲定声明措辞,可杜鲁门没想到,1951年3月14日,麦克阿瑟竟然抢先发表了声明,并且声明的内容观点,竟然完全与杜鲁门相反。

麦克阿瑟在声明中,以最后通牒的方式通知中方,盟国要用全部力量来对付中国,这等同于向全世界宣布,朝鲜战争将会演变成一场世界大战。

麦克阿瑟的声明,让杜鲁门一切周密的停战准备化为枉然。同时,麦克阿瑟也违反了,去年杜鲁门专门针对麦克阿瑟签发的“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公开发表有关外交政策的声明”。

艾奇逊

这让杜鲁门勃然大怒,杜鲁门立即召开会议,表达现在除了解除麦克阿瑟一切职务外,已经别无选择了,因为麦克阿瑟一点都没有尊重美国宪法,更没有尊重美国总统。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甚至大骂麦克阿瑟:“这是一个肮脏的农夫!”

于是,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动作,被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一切都准备就绪后,1951年4月11日凌晨1时,杜鲁门临时召集白宫记者团,宣布了解除麦克阿瑟职务的命令,同时宣布麦克阿瑟的指挥权交由李奇微。

杜鲁门召开记者会

这样麦克阿瑟的职务被彻底解除了,麦克阿瑟被革职,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不听话,公然挑衅杜鲁门的权威。

此时,美国不得不承认,虽然他们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有着最完善的后勤补给线。但是,他们仍然不是志愿军的对手。中国军队,毫无疑问,是世界陆战之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麦克阿瑟   杜鲁门   美国政府   联合国   朝鲜   赤色   志愿军   联席会议   参谋长   指挥官   美国   中国   总统   声明   战争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