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的养老储蓄,银行疯了吗?

随着养老储蓄的落地试点,大家发现居然现在还有年化4%利率的存款类产品,而且还是工农中建四大国有行发行的,要知道这四家银行目前的五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只有2.65%,远远低于4%。4%的养老储蓄利率,难道四大国有行真的疯了吗?并非如此,简单介绍下养老储蓄的利率情况。

一、最高利率为4%,并不是所有养老储蓄的利率均为4%

养老储蓄处于试点阶段,目前全国只有五个城市为养老储蓄试点地区,试点期为一年。

根据当地人反映的情况来看养老储蓄类产品给出的年化存款利率并非全部是4%,大部分为3.5%,最高为4%。

考虑到银行现在的贷款利率一直在下降,估计未来养老储蓄推广至全国后很难达到4%的标准,能够做到3.5%就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即使“只有”3.5%也是非常高的水平了,不仅比几家大型银行的五年期大额存单利率高,还比大部分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要。

二、大部分产品的前五年存款利率为3.5%

养老储蓄有两个特点,一是存款期限长、二是只有达到一定年龄才能购买。

养老储蓄的最低存款期限为5年,还有10年、15年和20年的,一般的定期存款期限最多为5年,这是养老储蓄相比于定期存款最大的不同。

与此同时,年满35周岁者才能购买养老储蓄,而且只能买存款期限为20年的产品;年满40周岁可以买15年和20年的;年满45周岁可以买10年、15年和20年的;只有年满50周岁才可以买所有四个期限的养老储蓄。

一般来说存款期限越长存款利率就越高,比如,各家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明显高于三个月的定期存款,所有养老储蓄利率高与存款期限长息息相关。

另外,大部分养老储蓄只是给出了前五年3.5%的存款利率承诺,如果购买10年、15年或者20年的养老储蓄,5年后存款利率是否还能保持3.5%甚至更高无法确定,我觉得大概率是会下调的。

三、鼓励人们长期储蓄

国家之所以推行养老储蓄是希望人们能够长期存钱,而不是存了几年后就用掉了。

消费使人快乐,存钱是反人性的,不少人存了几年钱后坚持不下去,看到喜欢的东西一把就用的差不多了,等到了退休的时候发现养老金远低于工资,又没有储蓄,一旦遇到需要花大钱的时候傻了眼。

给出更高的存款利率实际上是拿了银行的利润贴补储户,起到鼓励人们养成长期储蓄、为未来多做打算的习惯。

当然,银行让利后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的。长期存款能够为银行提供长期贷款资源,减少存贷期限错配问题,管理成本降低后利润率有所提升,能够抵消掉养老储蓄利率过高导致的资金成本资金影响。

因此,给出最高4%的利率并不意味着银行疯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银行没有疯,银行是盈利性的单位,不可能做赔本的买卖。目前银行5年以上的贷款利率是4.9%,4%养老储蓄率最低存款期限是5年,利息是4%。

4%的养老储蓄,目前只是在合肥、广州、成都、西安以及青岛等少数地方进行试点。4%养老储蓄对年龄和存款期限有要求,年满35周岁者才能购买养老储蓄,养老储蓄从存款期限上分为四种,5年、10年、15年、20年,储蓄金额上限最高50万元。

35周岁,存款期限20年。

40周岁,存款期限15年、20年。

45周岁,存款10年、15年、20年。

50周岁,存款5年、10年、15年、20年。

如果个人存款10万元,20年后到期的利息是8万元,本息合计是18万元。

目前是2022年,往前推20年是2002年,2002年的房价和2022年的房价,大家可以做一下比较。当然房地产市场的行情可能不可复制,我的意思只是表明,4%的养老储蓄是比较稳妥的养老方式,但对于懂投资的人来说,不是最好的投资方式。





没疯,反而是机智得很。

1、现在美联储还在加息周期之中,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因为世界大宗商品的结算货币也是美元,所以各国货币实际也是和美元挂钩。那么各国就只有两种做法,要么也跟着美元加息,但是因为疫情,各国经济并不好,不是过热而是过冷,如果也跟着加息,就意味国内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再加上各国的外债也基本是美元外债,也导致实际支出利息升高。如果不跟着加息,那么就等着美国来割韭菜,资本外流,外资比重较大的国家就惨了。

2、按现在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以及经济学理论和实践,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或是好转,短时间政策一定是宽松的要释放流动性,直白点说就是“花钱”,至于是直接给?还是通过低利率给企业或是政府投资拉动那就根据各国情况来操作了,但是结果都是一个,就是有通胀会发生。

结论:如果一旦发生通胀,利率水平就会有近一步提升的空间,而养老储蓄是一个长线投资,以现在的利率来看,大概率应该会超过4%的,所以现在各大银行推出4%利率来揽存不是疯了而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




对于老百姓来说,多一个选择挺好。




没疯 这只是个大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银行   外债   通胀   类产品   利息   概率   利率   存款   试点   货币   期限   房价   年后   情况   美元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