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为何以“赵”姓为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姓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

《百家姓》的出现是在北宋时期。当时有个书生为了给蒙学(现代的幼儿园)编辑启蒙读物而写的,为了让孩子们方便记忆,读起来朗朗上口,就编辑的如同顺口溜一般,因此深受欢迎而广泛流传。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读起来如同歌谣一般的《百家姓》为何以赵为首呢?

《百家姓》写于北宋年间,而宋朝的统治者姓赵,赵姓就相当于国姓,把赵姓放在第一位也是对当时统治者的一种敬畏。

其实千百年来,赵姓家族一直名声显赫,春秋时期赵衰辅佐晋文公重耳称霸后,就一直为晋国重用。到春秋末期,更是与韩家和魏家瓜分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

后来赵家势力越来越大,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为赵国。

其实姓氏本不该分为三六九等,可当时在特定的环境之下,统治者都是高高在上的阶层,人们不得不屈膝之下。

我国统计局在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数据显示排名前十的姓氏依次为: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周、吴。看来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浮,赵姓还是位居前十,生生不息。




在如今,百家姓中的“赵钱孙李”并不全是大姓,为何这四个姓能排到前四位呢?

这本书的作者是钱氏吴越国的“小民”,所以宋朝皇帝的姓氏“赵”排在第一位,作者所在江浙地区,宋朝统一之前这里是吴越国,国王姓钱,所以“钱”排在第二位,“孙”是王室正妃之姓,而“李”则是与吴越国毗邻的南唐国皇室之姓。

那么,赵钱孙李这四个姓的起源又是在哪里呢?

少昊时期的东夷部落以鸟为图腾,在以玄鸟燕子为氏族图腾的族徽中,“肖”图形应是表示玄鸟燕子,并供奉于右边的神案上,左边是疾行的人形,以示崇拜之氏族的职能。后来,赵也被引申为替帝王驾车的御夫,所以古时赵、肖、御三字同义互通。

赵氏族最早活动的地方称为赵地,进而形成城堡,后来有了赵的邑名,赵最终成为国家和姓氏。自宋代以后,赵姓遍布全国各地。值得指出的是海外赵姓的播迁。明末,有赵姓不惜冒险远渡重洋到海外,其民族构成多种多样,聚居地为东南亚和美国。如瑶族中的赵姓在缅甸、老挝、越南和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都有分布;壮族中的赵姓散布于越南、老挝、泰国等地。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陆终是颛顼的曾孙,他的妻子怀孕三年,剖腹产,生出6个儿子,三曰彭祖。彭祖是有名的大寿星,《世本》说他姓笺,名铿,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年八百岁。

他的后裔彭孚,在西周任钱府上士彭孚以官职为姓氏,就是钱氏。因西周建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彭孚必在京为官,故钱姓形成于陕西。

因此,钱姓源于彭姓,难怪老一辈的人说假如彭姓人有难,钱姓人会来帮忙。

看来,钱姓的起源还真和钱有关呢!

孙姓的来源主要有三支,分别出自姬姓、芈姓和妫姓。西周初年,武王姬发封其同母弟康叔于卫(今河南淇县)。卫康叔的8世孙卫武公有个儿子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他以祖父的字命氏,即孙氏。此为姬姓之孙。

春秋初期,楚国王族、名相孙叔敖(芈氏,名敖,字孙叔),刚正清廉,死后其子生活困难。楚庄王听说后把寝丘(今河南沈丘县西南)的一块地赐给孙叔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以父字为姓,奉孙叔敖为孙姓始祖。因楚国的祖先为芈姓,故称此支孙氏为芈姓之孙。

妫姓之孙出自春秋时齐景公的大夫陈无宇,他是从陈国逃到齐国的陈公子完的4世孙。

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颛顼后裔皋陶,曾任尧、舜的大理之职(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古文字中“理”与“李”相通)。

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因不敢称理,又感激李树活命之恩,便改姓李氏。




这个要从《百家姓》编写过程说起。《百家姓》是以汉民族姓氏为主的文章。从文献记载所知,《百家姓》成文于北宋初期,原先收入姓氏411个,随后经过多次整理,收入的姓氏达到568个,以单姓为主,复姓也有收入,单姓444个,复姓124个。

《百家姓》采用四方体,对姓氏进行了排列后,句句押韵。《百家姓》的开头即是“赵钱孙李”,其实,《百家姓》的排序并不是按照同一姓氏的多少而排了。在封建社会,对姓氏的排位是一定要讲政治。《百家姓》在北宋时期的吴越地区收集和编写,因北宋皇帝姓赵,同时赵也是当时的国姓,没有其它姓氏可大过赵姓,所以,赵姓就理所当然的排在了首位。钱姓,是吴越国国王钱俶,因在吴赵地区编写,怎么着也要照顾一下当地的地头蛇,所以,钱姓就放在了第二位,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里的第三位和第四位。

后面的编排,因与政治渐远,但也不排除编排人员为了满足自己心理的需求,而把自己家的姓氏或亲戚家的姓氏排的靠前一些,再向后排,也有根据文章内容押韵的需要,会做些个别的调整。不管怎样排,赵姓的第一位是其它姓氏无法代替的。就这样,长期的流传下来,就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百家姓》。对我国历史文字和文化的传承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沉默的追忆人:浮沉往事莫回首,再敬回忆一杯酒。《百家姓》篇

三百千千

国学启蒙小四书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中国古代三种启蒙读物,俗称『三、百、千』。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三字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加上《千家诗》,对应著名的四书五经,俗称启蒙小四书。“三百千千”在我国台湾地区已经把三百千千作为成语使用。

《百家姓》



《百家姓》,简要系统的中国人的姓氏录。传统文化重视家庭和家族,而姓氏是维系家族的重要纽带。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创作背景

《百家姓》早在宋朝以前就存在。在宋朝初期由一位地处吴、越地区(现今浙江省杭州市)不知名的儒家学者将其编辑、装订成册。

正统说法是创作与五代后的宋初。那么我们来看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北宋词风延续了五代典雅细腻的词风,多以女性的口吻诉说个人的春思闲愁风花雪月,直到天才词人苏轼登上词坛之后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然而尽管苏轼以自己的创作给浓腻的词坛带来一缕清风但他的周围仍是一片绮罗香泽的和声.此时的词坛完全笼罩在一片绮丽的色中

二赵钱孙李是第一句的必然



百家姓宋以前就有,只是宋初被修订流传,在上面的创作背景之下,想要百家姓被认可并广为流传,也就有了赵钱孙李为第一句的必然性。

”姓便为国姓。钱塘属江浙,当时占据江浙一带的是吴越王俶,是他的正妃的姓,是南唐后主的姓。

三《百家姓》意义

根据中国史籍记载及甲骨文的出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但是在中国古代姓和氏是有着严格区别的,夏商周三代之际,男子多称氏,女子多称姓,氏是贵族宗法制度的代表和称号,即远古时期的部落组织。

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姓氏历来有百家姓之说,常云:“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中国人见于文献的姓氏有5662个,其中单姓3484个,复姓2032个,三字姓146个。这还不包括元代、清代移居中原的蒙族、满族人译改的汉字姓。边疆少数名族译成汉字的姓也没有计算在内。这里的“百”是指复数和很多的意思,并非按意特指百个之意,而今民间常说的老百姓亦源于此,百家姓的称呼起自于宋代《百家姓》著作出来以后

《百家姓》作品的出现,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姓氏,还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等的强烈认同感。《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宗脉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它是中国人认识自我与家族来龙去脉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献基础蓝本。2009年,《百家姓》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最早的姓氏作品

新时代百家姓

百家姓(杨葵作品)



干净的文字,质朴的小书。内含五十篇短文,五十位人物,五十段人与人的交集,似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却终归有迹可循。

本书以百家姓为题目,更多的是以作者的角度写的一段段经历,一个个特色人物。细微之处体现对人生的认知与思考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这要看百家姓的编攒和时代了,本人听过“张王李赵”“赵钱孙李”两个版本,都是时代不同导致的结果,并不是人数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百家姓   晋国   楚国   老挝   复姓   南唐   押韵   西周   宋朝   千百年来   北宋   统治者   姓氏   中国   儿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