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走亲戚,亲戚说以后不用来了,我该怎么办?

以前过年,我就怕回娘走亲戚,因为我叔总说:“东西都提回家吧,我们不缺,你们以后也不用来了。”

说实话,我是真不想去,可是父母要求过年必 须和叔叔们多走动下!




我们家是大姓,人丁兴旺!

太爷爷一共有八个孩子,五个儿子和三个女儿,我爷爷是老大,他下面还有四个弟弟和三个妹妹。

太爷爷,是娶了两任老婆才生了这么多孩子的,第 一任太奶奶生了我爷爷,二爷爷和三爷爷,然后生病就去世了!

第 二任太奶奶是二婚,她带了四爷爷过来,然后在这边又生了五爷爷和三个姑奶奶。

太爷爷是教师,我爷爷也是教师,他们都是在乡村教书的。

三爷爷,是在教育局工作,五爷爷在县城的自来水厂工作,除了三爷爷和五爷爷,其他的几个长辈都是在家里务农的,包括我爷爷!

我要说的这个就是三爷爷的儿子,我堂叔,我不喜欢去他家,每次去都如坐针毡!




三爷爷,也就是我爸的三叔,他有四个孩子,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虽然三爷爷是在教育局工作的,但他的儿女们就只有一个学历高的,其他的都没上多少学!

但他们相对,都比村里的亲戚过得要好些。

三爷的儿子,我堂叔之前在镇上的粮所上班,三爷的女儿,一个嫁到了新疆,另一个嫁到了本地,还有一个是律师,嫁到了隔壁市!

年轻时,三爷爷一家就住我家旁边!。

那时候,三爷爷和堂叔有工作,但三奶奶和堂婶没工作,所以他们一家老小都是要种地的。

当时,三爷爷和堂叔要上班,家里就只有女人和孩子,那时候又全是手工劳作。

他们家的活都是我爸妈和村里的叔叔婶婶帮着干的,种地也是轮流帮着他们种。




后来,他们一家人搬到镇上生活!

从那时候开始,每年的年初一,我爸和叔叔,堂叔,带着我们小辈先去村里给太爷爷拜年,然后再去镇上给三爷爷拜年。

太爷爷挺好的,退休后他一直和太奶奶住在村里自己的老房子里,对我们所有小辈都很疼爱。

三爷爷就不同了,每次去给他们家拜年,他和三奶奶都板着一张脸,就跟谁欠他们钱一样的。

大冬天的,三奶奶和堂婶也不张罗午饭,每次都得几个侄子自己做,或者把我妈和婶婶喊去给做饭。

做饭的时候,三奶奶老在旁边盯着,这不让放,那不让放。

还经常指使我妈和婶婶把剩饭倒里面一起煮,在她家青菜里面能吃到鱼骨头!

但是,家里人如果不去,三爷爷又会生气!觉得你不给他面子。

每次去,我妈都会说,三爷爷他们就那样,不要跟他计较!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




三爷爷的二女儿是律师,她嫁到了别的市,婆家条件挺不错的!

90年代末,这个堂姑要出嫁,那时候农村还不流行去酒店!

三爷爷家,亲戚朋友挺多的,他家一连摆了差不多一星期的酒席!

我妈和婶婶就在那里起早贪黑地帮忙洗洗唰唰,晚上都不回家。

爸爸和叔叔们在那端盘子端碗,帮着收拾桌椅板凳,晚上再回家!

我妈和婶婶那几天累得颈椎,腰椎都犯了病,结果三爷爷却说他们:“你们一个个干农活的人这么不顶用?”

回家的时候,三奶奶给每家分了几个高粱馒头,据说是他家附近的中学食堂剩下的!

那时候,农村确实不富裕,但早已经能解决温饱了,那些发霉的剩馒头,基本都被扔到自家猪圈了!

三爷爷的儿子,我堂叔,学历不高,以前是靠关系进的粮所,后来粮所没了。

他就在镇上开了一家化肥种子门市部,我们那边地多,靠着卖这些也挺赚钱,反正是比我爸他们在家务农的要强!

我们村子挺大,而且都是同姓的,能帮衬的人基本都去他那买,尽管他那里,有时候比别处还要贵一点!

后来,我们长大了,就出去上学,打工,偶尔才会回家一次,跟他们接触就很少了!




直到我哥结婚,成家,才又开始走动了起来!

有一次,我和嫂子带着我侄子要去找我哥,是出远门。

路过街上,孩子闹着要喝奶,我嫂才想起忘记带水,然后我们就到堂叔家想借点开水冲奶粉。

那时候,孩子一岁左右,穿着纸尿裤,我当时闻到孩子身上臭臭的,觉得可能是拉粑粑了。

我就让嫂子打开看看,结果真是拉了,但是只有一丢丢,我们就坐在他家门口给孩子整理了一下。

当时,堂叔,堂婶那嫌弃的表情,至今想来,我仍然觉得心里不舒服!

我们连水都没要,我嫂子就拉着我赶紧找个借口走了!

但是,之后的那些年,我爸妈和家里的叔叔还是跟往年一样,每年都会去给三爷爷拜年!

有什么好吃的,比较稀罕的农产品也会送去给三爷爷和城里的五爷爷,让他们尝下鲜。

我觉得,他们那代人不是巴结,可能就是比较注重感情,因为并没有找他们办过事!

后来我结婚了,每年过年回娘家探亲,我爸妈都要求,我回来路过镇上的时候,要给三爷和堂叔带份礼物。

买礼物我倒是不怕,普通亲戚买个一两百块钱就可以了,但我就是不想去他家。

因为堂叔和堂婶跟我们说话,总是不阴不阳的,要么打听你在哪买的房子,开的什么车,在哪工作,收入怎么样?

反正是,三句话不离钱。。。

你说多了他们不相信,你说少了他们露出鄙夷的表情!

其实成年后,我们家过得并不比他们家差!




我哥早就在南方有自己的小厂子,我父母在县城也有套大的养老房,只是他们在农村生活习惯了。

他们可能就以为,我们还像小时候一样,家庭条件不好!

更过份的是,堂叔家的三个孩子,每次都装作不认识我们。

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只有儿子上的大专,另外两个女儿都在外面打工。

每次过年,我们提着东西去他家的时候,堂叔和堂婶如果出去串门了或者在后院没出来,他的儿子女儿就会直接问:“你是谁啊?”

每次,我都要很尴尬地介绍自己:“我是谁谁家的女儿,过来看看叔叔。”

所以,我经常搞不明白这样的亲戚走着有什么意思?

我每次都是坐一会儿就赶紧走,堂婶和三奶奶如果问我,孩子呢?

她们的意思是,孩子来了就给过年红包。

我都是说孩子没来,其实孩子一直在车里,我不想要他们的钱,所以他们之前也一直没给过。

直到有一次,孩子跟我下了车,堂婶给了孩子一个红包,20块钱!

我妈知道后,就有点生气,因为年初一去他们家拜年的时候,我妈刚给他们家孩子100。




他们确实是看不上我们,但我其实也有点看不上他们!

三爷爷的小女儿,我喊小堂姑,她比我大个十岁左右,她学习很差,小学都没上完的那种。

因为三爷爷在XX局工作,还是领导,他认识好多学校的老师。

当时,他为了给自己小女儿找对象,三爷爷动用了手里的资源,给她找了一个男老师。

俩人一点都不配,但是小堂姑死缠烂打,后来成了,结婚了!

当时,好多人都替那个男老师可惜,包括我家的好多亲戚!

因为堂姑学习差就算了,为人也差,没礼貌,长得还不好看,满脸的雀 斑。

那个男老师很优 秀,长相好,学历很高。

堂姑连正经工作都没有,三爷给她安排了好多工作,她都做不长。

结婚后,那个男老师,变成了我们堂姑父,堂姑父一直不喜欢她,后来可能是认命了吧!

俩人好多年才有孩子,小堂姑生了一对双胞胎,一儿一女,之后她还是一直无所事事,吊尔郎当的,被三爷惯的连个泡面都不会煮的那种!

小堂姑的孩子五六岁的时候,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她突然意外去世了,当时我们都在外面,没问具体原因!

三爷爷白发人送黑发人,一 夜白了头。

而他后来在教育局也犯了错误,直接被降级了,从教育局的领导,变成了中学的历史老师。

我们在外面,断断续续地听到他家的这些事。

当时还很同情他们家,但三爷爷后来做的一件事,又让人同情不起来!




太奶奶是90岁去世的,太爷爷93岁去世的。

太爷爷去世前半年,三爷爷偷偷地把他从村里接到了镇上!

第 二天,我爷爷和其他几个爷爷才知道,但是谁也没敢说什么,因为三爷爷一直很跋扈!

太爷爷,去了镇上后,他就不让人探望太爷了,说影响老人休息,一直到太爷爷去世!

太爷爷在他家半年左右就去世了,太爷爷是老教师,退休工资很高。

他的存折和工资卡这些,都让三爷爷拿走了!

当然,葬礼也是他办的,他跟前来吊孝的亲戚都说,是太爷非要去他那里的,说街上住着舒服!

其实,我们都知道,太爷根本就不愿意去,他在农村住了一辈子,种菜,养鸡,自给自足!

他身体一直很好,去了镇上,长久在屋里,不劳动,老人家没到半年就去世了!

所以,我挺排斥他家的,过年也不愿意跟他们走动。




但是我爸妈就非让我们去,我妈原话是:“别的叔叔家,你都去看,如果只是不去他家,面子上不好看。”

她的意思是,怕人家生气。

前几年,有一次过年回去,我又偷偷的,没去堂叔家,我想着:如果我妈不问,我就不说!

反正他们说过,不让我们去,肯定也不会跟我妈说的!

结果我刚进家门,我妈就问我:“街上的X叔叔家去了吗?”

我回答:“没有,忘记了。”

我妈猜到我是故意不去的,她就又说回原来的车轱辘话:“不去不好什么的。。。”

我就说:“有什么不好的,人家也不稀罕我那点东西,我也不稀罕他家的红包,这不挺好的吗?”

“而且人家之前就说过,让我把吃的提给你们,说我离得远,以后不用来了,为什么还要巴巴地去?”

“再说了,我去他家,他的儿子,女儿都说不认识我,每次都要问半天,跟审犯人似的。

“这样的亲戚有什么好去的,又不是我的亲叔叔?”

我一口气,把想说的要说的全说了,我以为我妈会说不让我去了!

当时我爸没说话,我妈却说:“忘记就忘记了吧,过几天我从家里拿点礼过去,就说是你拿给他们的。”

我妈又说:人家不认识我和我哥也正常,说是大家见面少。

见面少我是能理解的,但至于年年问吗?

是脸盲还是心盲?

父母后来的意思还是老一套:以后还是得正常去,大家都在农村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不去不好看!

前年,我生二胎的时候,孩子满月我们这边有规矩,要回娘家走满月。




我回去的时候,别的婶婶都封了红包给孩子,我特意和我妈说,千万别让街上的堂婶知道。

我害怕她给我红包,我不想收他们家的红包,也不想跟他们扯上什么关系!

我妈没跟堂婶说,她也不想我要他们的钱,结果别的婶婶去镇上买东西时估计说了。

有一天,我们去镇上带孩子打疫 苗就碰到我堂婶了,她就回屋拿了300块钱给我,我推迟着不肯收。

我妈也在旁边说:“不用,不用,真不用了。”

堂婶,当时就撇着嘴说:“人家都给了,我们当然也得给啊。”

那口气,很是不情愿的样子,我妈也在旁边听着,她那话说的,我就不肯接那钱,后来还是我妈接过去的。

这两年,堂叔的两个女儿出嫁,我都原封不动地把红包给她还了回去,我没去,是让我妈垫的。

她儿子后来结婚,生子,我都给了,我接她一个红包,还他们4个!

自从,他们一家搬到镇上生活后,我堂婶仗着自己家人有本事,经常因为老家村里的一点地边子,跟村里亲戚争来争去的。

她经常骑着电动车回去跟人家吵架,她早忘了,以前村里人帮他们家干过多少活!

你家有难事他们就装作看不到,如果你开个好车或换个车人家眼尖得很!

有一次,我哥刚换了辆好点的车开回家,然后堂叔见了我妈就问:“谁谁又换车了?”

我妈就故意说:“不是,他借的。”

堂叔,堂婶就嘲讽地说:“有钱就自己买,没钱开人家车算咋回事?”

当时,我心想:“要你管!”




题主问题:过年走亲戚,亲戚说以后不用来了,我该怎么办?

我觉得能说出这话的亲戚,真没有走的必要了,正常亲戚谁会说,以后不用来了这种话。

我们家就这样的亲戚,我爸他们走了几十年!

结婚后,我为了顺父母心意也走了十年左右。不过我都是把东西放下就走人,没喝过他们家一口水!

现在,我和我哥都说,这样的亲戚谁爱去谁去,反正再过年我们是不会再去了!

看不完的冷脸,听不完的冷言冷语!

可能,我父母那代人在农村习惯了,比较爱面子!

他们总觉得突然断了来往,再见面会不好看!

可我们这代人,早就不在农村生活了,好的亲戚自然是要来往的,并且多多 益善!

这种亲戚,我觉得还是不要了!





92年春节的大年初三,我和妹妹去给老舅拜年,顺带给外公外婆扫墓上坟。我大学毕业工作还没落实,妹妹还在读书,手头拮据,两手提袋路边地摊货还值了多少钱!

刚进门,舅妈就一的脸不高兴,“叫你们过年不要来啦,咋今年又来了,还乱花钱买这么多东西”?

舅舅把我们打量一番,目光停留在我提的礼品上:一袋苹果,几盒糕点,坐在沙发上连屁股都没有挪一挪说道:读大学找不到好的工作,挣不到钱,那大学等于白读”!

放下礼品,舅妈也没有礼节性地招呼坐下喝水,我和妹妹自找凳子坐下,我解释道:这几年在外读书,假期都去打零工啦,没时间去看望老舅和舅妈,现在我已经在深圳那边找到了工作,这次是特意来看望您们的,以后很少有时间过来啦”。

舅妈不耐烦地说:“好啦!我们要去水巷子亲戚家吃饭,你们上完坟要回来吃饭的话,就自己弄,不陪啦”!这不是下逐客令吗?我和妹妹只好告辞!

说起来话长,外公家住古镇,家境好,我家住乡下,家境贫寒,母亲中年生病,外婆常瞒着舅舅资助我们!外公去世后,凡是我和妹妹去看望外婆,舅妈便说,“化缘的又来啦”!后来外婆去世,我母亲去世,与舅家的关系渐渐凉啦……

人穷莫走亲,上完坟我们便乘大巴而去……在深圳打拼10年,捞满第一桶金后,我和好友成立了一家公司,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我还在县城给父亲买了房,让他安享晚年!这期间我们去上坟再也不去舅舅家啦……

2007年古镇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临河那边大半条老街被冲入河中,半夜三更,老舅和舅妈虽逃得性命,但两间商铺连带阁楼被卷入黄汤,祖业没了,家道从此衰落,两个老表也只好去打工……

2015年春节,我们一家人正高兴,门铃响起,开门一看,我差点惊掉下巴,老舅一大家人提了几大袋礼品居然来给我老爸拜年啦!

老舅落座便把我夸赞一番,说什么小时候就找镇上的王半仙给我算过命,半仙讲,我的命称重是四两二钱(迷信语),将来一定会大富大贵的!两个老表和舅妈也随声附和……

说话告一段落,两个老表分别给我女儿发了个1000元的大红包,连盛气不再的舅妈也给了个800元的……

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原来老表们两个娃娃读了个普通大学,专业也不好,毕业即失业,要去我公司就业!两个老表人到中年,外出打工辛苦挣钱少,想去我公司找碗饭吃,顺带把社保给买上……

我豁然开朗,当你贫穷落魄的时候,千万不要去走亲戚,人家叫你“明年不要来了”你就识相点,真的就不要去啦!当你有能耐的时候,会给别人带去好处的时候,没有哪个亲戚会拒绝你的!

我不便拒绝,答应考虑考虑再说,因为公司不是我一个人的!老婆劝我:“别记恨啦,毕竟是你老舅”!唉……

这是堂弟的故事,雪上村落记录。




高二那一年的大年初七,我和妈妈提着两斤猪肉还有两条粽子一袋水果去姑姑家走亲戚。她在厨房门口说“把东西提回去吧,以后不用来了。”

那一年的春节挺冷的,身上穿四五件衣服还是冷得瑟瑟发抖。如果不是要出门,大家都会躲在屋子里烤火。

我和妈妈提着东西来到姑姑家,她家的客厅已经坐满了客人。

在厨房找到了姑姑,她正在做饭,看到我们来了,眼皮子看了一下又转过头去。

妈妈把带来的东西放在桌子上,向小姑打招呼,说了一句“今年挺冷的,手都快要冻僵了”,然后坐在火盆旁边烤火。

姑姑也没有接话,她炒了一个菜就去外面洗手,用毛巾擦干,站在厨房门口说“花钱买这些东西给我干什么,我们家多的是,什么都有,吃都不吃完,别说猪肉了,羊肉牛肉都有。”

“侄女不是明年考大学吗?学费准备好了吗?我也帮不上你们什么忙,把这些东西提回家自己吃吧,以后过年不用来我家了。”

“我还有几个菜没做呢,都等着开席,也没有时间,你们走吧。”

姑姑说的这些话摆明了要赶我们走,她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炫耀自己家有钱,瞧不起我们,觉得我们家条件不好,爸爸妈妈还费心送我这个女儿读书。生怕我们开口向她借钱,连一口水都不配喝她家的。

人家瞧不起我们,不让走这门亲戚,又何必自讨没趣。妈妈没说什么,她拿起我们带来的东西,猪肉,粽子还有水果,跟我说一声“走吧。”

我们就这样离开姑姑家,直接去了外婆家。从那之后,不再登她家的门。

姑姑家离我外婆家很近,一个在上村,一个在下村,走路都不用十分钟。

每一年春节,我们家走亲戚的时候,同时去外婆和姑姑家。买的东西都是一样的,风俗习惯,猪肉跟粽子必不可少,再添点饼干或者水果就行了。

有时候会一家子在外婆家吃饭,有时候会一家子在姑姑家吃饭。或者分开,一些在外婆家吃,一些在姑姑家吃。

姑姑的公公是做生意的,他如果给我们红包的话,出手也比较大方,比其他长辈的多。

至于姑姑姑父,跟我爸爸妈妈一样给的。她家孩子得了多少红包,她就给我们多少红包。也没有谁占谁的便宜,礼尚往来。

只是没有想到这年春节,爸爸和弟弟没来,我和妈妈去姑姑家走亲戚,她就说那么难听的话,一点情面都不留。

我们家两个孩子读书,家庭条件一般,是比较困难,和姑姑家不能比,人家在外面买了房。

即使这样,我们也没有向她喊穷,借过她一分钱。没想到她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生怕我考上大学后没学费向她借钱。

妈妈没有把在姑姑家的遭遇说给外婆他们听。后来春节只去外婆家,没去姑姑家,她问为什么不去的时候,妈妈也没有说具体原因,只说不去了。

姑姑回娘家拜年的时候,也不登我家的门。等她走了,就让奶奶拿一箱蛋黄派来给我们。

妈妈不要,让奶奶拿回去吃。奶奶骂她小家子气,不识好人心。

给大伯他们的有鱼有肉,待遇天差地别,姑姑不把爸爸当亲人,我们也没有必要往上赶,家里又不是连一盒蛋黄派都买不起。

本来是亲人,却连陌生人都不如,想想也挺可笑的。

我考上重点大学那年,因为经济原因没有办大学酒,一些亲戚还有爸爸的朋友都专门给了红包,说了些好话。

姑姑回娘家,村里面一些人问“你侄女考上大学了,你这个姑姑给了多少红包?”

姑姑说“考上大学有什么了不起,出来能不能找到好工作才是本事。送个丫头片子上大学,到时候不要后悔,白白花了辛苦钱,真傻。呵呵,我儿子初中毕业,现在出门,大家都叫他小老板。”

姑姑生怕人听不见,扯开喉咙大声说。有个邻居说“你侄女在前面呢,说话不注意一点。”

她没有收敛,越说越大声,“听见了又怎么样,我做事光明磊落,想说就说,难道她还敢来跟我一个长辈吵?来啊,我吐给她两口口水。”

我当然不去和姑姑吵架,她一个长辈的身份在那里,吵输了,我吃亏,吵赢了也是我吃亏。何必给人看笑话呢,没意思。

姑姑的公公赚不少钱,他们家确实被很多人奉承,她儿子被人喊小老板也正常。这是姑姑的底气,她有炫耀的资本。

后来,姑姑家在市里买了房子和铺面,生意越做越大,一家人都搬去了那边生活。

奶奶有一年过生日时,姑姑姑父开着豪车回来,买了很多东西,给了奶奶6万元红包,还有金镯子金戒指。

姑姑长得很富态,打扮时尚,身上都是首饰。亲朋好友别提多羡慕了,说姑姑过上了富太太的生活。那几年,只要姑姑回娘家,都是众星捧月的待遇。

直到姑姑的公公过世,他们家没几年就破败了。姑父是个没本事的,他们的两个儿子也是没本事的,倒是吃喝玩乐样样行。

大儿子迷上赌博,被人追债,人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老婆跑了,留下一个女孩。小儿子花心,每段婚姻都不长久,还在外面有感情纠葛,生了6个孩子也不管。

在市里混不下去了,姑姑把房子卖了,回镇上买了一块地盖了两层楼。

不说大人了,七个孩子长身体,米饭都要吃很多。一顿要煮几斤米,还要买菜,油盐酱醋这些,一天的开销可不小。

姑姑没办法,回农村种了两亩田,农忙时节,在老家和镇上来回跑。哪里还有养尊处优的样子,生活的变故让她看着比同龄人老好几岁。

姑姑搬回镇上的时候,主动跟我们家来往了,当以前的事情没发生过。我爸爸妈妈倒不在意,她来了也给进门,走的时候要点蔬菜咸菜花生油,也会给她。

老人家老了,以前再多的恩怨都选择忘记。我不一样,忘不了那个寒冷的春节,姑姑的那一副嘴脸,还有之后许许多多她跟别人说我们家坏话的画面。

所以,有一天姑姑姑父提着两箱牛奶跟一箱雪梨来我家,让我和我老公给表弟找份工作的时候,我连想也不想下意识就给拒绝。

爸爸妈妈他们和她来往,是长辈们的事情,我干涉不了,但我本人不想和姑姑有一丁点的来往。

打个比方,如果姑姑家没有破败,她会跟我们家来往吗?不用说,肯定不会的。那些年,她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历历在目。都是些很现实的问题,人心很复杂,但也猜得透。

人生不易,活得轻松自在一点,不勉强自己去原谅或者接受什么。

过年走亲戚,亲戚说以后不用来了,我该怎么办?

我经历过这种事情,感触颇深。走亲戚时,亲戚说以后不用来了,意思就是不要再登他家的门了。既然人家不顾亲情,说出这么无情的话,就不要来往了吧。人家看不起你,又何必热脸贴冷屁股。人穷志不短,又不靠他生活,有什么了不起的。自己争气一点,把日子过好了,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986年那个寒冬的早晨,当母亲带着我和姐姐在表姨家被奚落的时候,我们娘仨眼睛都是红红的,但都努力的克制着,不让彼此看见自己的心酸。


那一幕,我终生难忘!所以在以后每一个困难时期,我都咬紧牙,不把希望寄托在没有指望的人身上。


表姨比我母亲小三岁,两人嫁的是同一个村的婆家。


都说姑娘是菜籽命,嫁到肥处就能花开富贵,嫁到瘦处就要受一辈子穷。


事实证明真的是这样的。我父母当年定的是娃娃亲,后来父亲家道败落,等我母亲过门的时候,已经从殷实的家境变得一贫如洗了!跟大伯分家的时候,就是两副碗筷。


随着几个哥哥的出生,母亲又长期胃出血,日子过的捉襟见肘。


而表姨则不然,公婆是开爆竹店出身,虽然后来被割“zi本主义尾巴”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里内实惠。


表姨父家弟兄四个,表姨他们是老大。


那时候兄弟多的家庭在村里有威望,所以表姨父被选为“农代表”,吃食堂的时候,谁家打多少米面,他可以做主。


表姨父人不错,看到我家孩子多,日子过不上来,还沾点亲戚,所以对我们家时不时的给予照顾。


而表姨却不行,她动不动在我母亲跟前数落我父亲不争气,懒惰,所以日子过的不如别人。


人在走“背”字的时候,啥也不是,连放屁都不响!虽然表姨还得管我母亲叫姐姐,但却是一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高高在上的样子。


人怂志短,虽说受点气,但表姨父大权在握,我母亲也不敢得罪这个表妹啊,所以每次卑微的陪着笑脸,就听她数落。


后来表姨父扶摇直上,当上了村支书,一干就是30多年,直到分田到户后,表姨父又高升了,还当上了乡长。


后来随着哥哥们长大,我们家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虽然经济一时上不来,但我们一大家十几口人三代同堂,也是其乐融融的。


表姨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因为表姨父人际关系搞得好,又有权,所以两个儿子都去了县里上班,连只上了三年学的表姐,也找了一个城里工人嫁了,都不用吃种田饭。


不得不说人生平台的重要性,你再努力奔跑,也跑不过在前面凭关系插队的。


当干部久了,难免得罪人,加上儿女们离开后,家里就剩表姨老两口,也是寂寞。那时候表姨父还是在村里任大队书记。


我们家新房是1976年落成,跟表姨家就是住前后屋。


为啥我记得这么清楚呢?因为1976年唐山大地震,我们家新房落成没多长时间,就开始在门口搭防震棚,那一年我大侄子刚1周岁。


其实本来我父亲想把房子盖在前面路口的,正好出门就是我们村的母亲河~~“九儿桥”,河水常年清澈见底,一排长青石板铺的阶梯,全村人洗衣服、淘米洗菜都在那。


我父亲甚至把砖瓦都卸在那个路口,就差放石灰线挖地基了。


但表姨父一句话,把我们家位置改了,他让我父亲把我们家安在他们家前面,理由就是:你们家人多热闹,我喜欢小孩子。


其实根本原因就是让我们一大家给他“壮壮胆”,彼此有个照应,也省的寂寞。


大家庭果然热闹非凡,除了三四个孩子每天叽叽喳喳大呼小叫外,我大嫂二嫂还时不时叮叮当当吵架闹矛盾,每天都在上演着“锅碗瓢盆交响曲”。


每次一闹矛盾,表姨就过来协助我母亲调解,然后背下咬牙切齿的对我母亲抱怨:“当初咋找这么两个倔驴呢?一个比一个胡搅蛮缠!看看我,躲两个儿媳妇开开远远的,省多少心?”


每次表姨说这些的时候,母亲就苦笑笑,不紧不慢的说道:“牙齿跟舌头还有相碰的时候呢,实在不行就分家。”


就这样,没多久把二哥二嫂分出去了,即使这样,也丝毫不影响我们家热闹,因为二哥两个儿子一天三顿都在我们这边吃,天黑了才回他们那边住。


父亲是1983年把大队废弃的油坊支起来的,因为没有资金,表姨父给信用社主任打声招呼,让父亲去借了1000块钱的贷款。


一切都是白手起家,父亲却把小油厂经营的红红火火,第一年就还清了贷款,第二年开始盈利,因为当初父亲一个人干不了,还带另外两个人合伙,虽然说“利不分三”,但年底每人都能分红,比种地强太多。


也就是姨夫调到乡里做乡长的第二年,新上任的村支书眼红父亲的油厂,就想阴招给父亲开了一个会,宣布把油厂收为集体所有!


我父亲一辈子怀才不遇的根本原因就是与世无争,说严重点就是懦弱。听村支书振振有词胡说八道,父亲就默许了。


从此,父亲临老时,人生又步入低谷,比年轻时还落寞,因为他除了自己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外,还要供养我读高中。


而这些都离不开钱。


看到父亲失魂落魄的郁郁寡欢,母亲心里也暗暗着急,于是,她打定主意,决定亲自出马,去乡里找表姨夫说说去。


其实我读高中时表姨家是“自古华山一条路”,必须从她家门口过。可我纯属“窝里横”的孩子,出门见人躲着走。记得有次大清早从家回学校,手里拎着嘀哩当啷的四五个罐头瓶小菜走着,老远看到表姨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边吃早饭,边跟邻居聊天。


我突然止住脚步闪进一条小巷子里,直到表姨拉呱结束回院子,我才低着头急匆匆一阵风似的往学校窜!差点还迟到了!


当然,发生的这一切我是不敢回去跟父母说的,被他们知道了,肯定呲哒我说是“鸡窝里抱”的没出息人。


记得那是个星期一的早晨,刚出嫁没多久的姐姐几天前回来,在家小住几日。可能是母亲悄悄跟姐姐说了,准备去表姨家一趟,总之,她们俩对父亲宣称说是送我去上学。


冬天天亮的晚,所以我们仨出门时,因为雾大,对面看不到人。


母亲带着我和姐姐,顶着寒风一路往集镇走,表姨家的四合院,就在离乡政府不远处的西北角,而我所在的高中,离表姨家大约有1里多路程。


父亲虽然油厂停业了,但他没住家里,还住在原先的大队部的会计室,所以母亲那天从家逮了一只红冠白毛大公鸡,还用布袋装了5、6斤麻豇豆,一塑料壶菜籽油,作为去表姨家的礼品。


这些都是瞒着父亲的,如果让他知道肯定反对,所以母亲临走嘱咐大嫂,让她别跟父亲说自己去表姨家求姨父办事。


我们娘仨背的背,拎的拎,气喘吁吁赶了10多里路,等到表姨家门口时,我们下意识的彼此朝脸上望一眼,因为雾水,个个头发都是湿漉漉的。


此时阳光才从东方的云朵里,懒洋洋的露出小半张脸。


因为离上课时间尚早,母亲就示意我跟进去,虽然我不太情愿,但想着有母亲和姐姐在头边,我zui多笑笑躲在身后就可以蒙混过关。


来到表姨家院门前,两扇枣红色的木头门虚掩着,母亲轻轻的推门进去了,我和姐姐鱼贯而入。


直到这时,我才看清表姨家的房屋结构:正对面是四间高高大大的红砖青瓦大房,西边是一排侧房,稍微比正房低点;东边又是几间侧房,门朝西开,一看屋顶烟囱,知道那是厨房。


而所有这些房屋,都是由一圈2米高的红砖围墙环绕着,站在院子里,给人一种戒备森严的感觉。


我有点压抑,呆呆的站在院子里不敢挪步。


“仁华在家吗?”


母亲站在院子里,声音不大不小的朝里喊着话。


好半天,只见表姨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梳子,不紧不慢的在头上拢着,从脸上挤出一丝笑容,对母亲和我们姐妹俩说道:“哟~~你们娘仨怎么这么早啊?我这如果不是说小三子要跟女婿上午回来,我每天都是睡到8、9点才起床。”


母亲赶忙附和道:“是是是,冬天没啥事,起来那么早也没啥用。”


这时候,姐姐手里用网兜装的大公鸡开始扑扇着翅膀叫个不停。


表姨朝公鸡瞄一眼,嘴里说道:“嗨,到我这拿什么东西呢,家里都有。”


说完,指指厨房旁边的鸡笼,确实有七八只鸡在里面啄食呢。


“嗨,都是家养的,我还给你拿来麻豇豆,煮粥好,这是新炸的菜籽油。”


母亲一一说着手里拿的东西。


“听我婆婆说白颜色的公鸡好,说可以做中药方子呢。”


姐姐从小就嘴快,此时她又开始犯错误了!


果然,刚刚还有一丝笑容的表姨,脸一下子沉下来,不高兴的说道:“鸡就是鸡!什么方子不方子的!大清早的!”


说完,看也不看我们仨一眼,直接走到厨房的炉子旁,拿起漱嘴缸子准备刷牙,问都不问一声我们几个吃早饭没有。


我偷偷朝母亲看一眼,只见她嗔怨的瞪了姐姐一下,但没说话。


姐姐知道说错话了,我也跟着紧张起来。


好不容易等表姨“嗯、啊”的刷完牙,母亲把手里拿的几样东西往一起归拢一下,笑着对表姨说:“春节期间你们家来人到往的肯定忙,等有时间了我再过来给你们送点千张豆腐来。”


表姨赶紧说:“哎呀,不要送不要送,这些街上每天都有的卖,现买现吃新鲜。你们家人口多,留着自己吃吧。”


母亲听表姨这么说,就朝我看看,不好意思的对表姨说:“平这丫头太没出息,一、二十岁的人了,见人不敢说话,听她讲每次去学校都从你门口过,也不知道进来跟你和她姨父打声招呼。”


母亲说我的时候,表姨也朝我看了看,勉强的露出点笑容,随即说道:“嗯,平住校吧?还是住校好,我这虽说有几间房子,但大林他们经常从城里回来,各人有各人的房间,也拥挤的很。”


我一听,这是表姨误会母亲的意思了,以为我想借宿她家呢,而且是用那种一听就是假话的说辞。


我没等母亲说话,就快速的把话接过来,道:“我住校条件好的很,6个人一个寝室,每天用饭盒蒸饭吃,晚上还能上自习,在哪都不如在学校好!”


我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强调自己喜欢住校,以打消表姨的顾虑和担忧。


不过我吹牛了!哪是6个人一个寝室啊,我们是24个女生一个寝室!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


但条件再差,我也不稀罕表姨家的大瓦房。


我一直遵循这句话:

人倒,气势不能倒!尤其是在瞧不起自己的人面前!


果然不错,表姨听我这么说,很明显的松了一口气,语气变得缓和了,这才问母亲道:“你们娘仨还没吃早饭吧,我炉子上熬的稀饭,一会儿就好了,吃口热的身上暖和些。”


或许是母亲受到我力量的感染,她也说道:“不了,刚刚我们路过包子店的时候,我们吃了几个包子,饱着呢。”


真是:富张狂,穷扯谎啊!不过我一点没有瞧不起母亲说瞎话,反而从心底钦佩。


我此时一刻也不想在院子里久留,转身对母亲说:“我该上学了,要不就要迟到了!”


母亲恍然大悟,忙说道:“快去吧,一会儿我跟你姐再去你学校给你送点吃的。”


因为开学时姐姐和大哥送我去报到的,她知道我住的寝室在哪。


于是,我头也不回的大踏步出门了!


也许是母亲和姐姐算好我中午几点放学,所以在我把饭盒刚端到手时,她们俩进来了。


我赶忙问她们俩吃了没有,正好有个同学没在学校吃,多了一饭盒蒸饭。结果母亲笑着告诉我,她和姐姐吃了,每人吃了两个“巢湖板”,喝了一碗辣糊汤。


姐姐把给我买的一大桶饼干放进我床铺上,准备跟母亲回去。


我赶忙追出去,不放心的问道:“表姨随后没说你们什么吧?”


母亲故作轻松的笑笑,道:“放心吧,没说啥,你安心读书就是了,其他的不用管。你表姨父听到我们在院子里说话,随后起床了,我就把你爸目前的情况跟你姨父说了,让他想想办法,再给你爸找个什么事情做。”


我一听,鼻子酸酸的,想流泪。


我那命运多舛的父亲,即使身体抱恙,还在想挣钱,为我们母女,为我们那个家!


也许是姨父给大队那几个“红眼病”发话了,后来事情确实发生了转机:新支书买了两瓶橘子罐头去“慰问”我父亲了,并且承诺,让他把身体养好,准备在砖瓦厂给他找个会计活。


而且,或许是那帮人良心过不去,或者说根本就找不到适合的人,来继续干那个父亲一手支起来的油厂,zui后他们把我二哥提上去了,名其名曰“子承父业”。


就这样,这帮人就这样巧取豪夺的把父亲彻底边缘化了!直到他老人家去世。


其实我到现在也念着表姨父的好,他比表姨更顾我们家,只不过后来他又被调到县水利局做局长了,就不联系了。听大哥他们说,表姨父那叫“明升暗降”,没有实权了。具体什么意思我不懂,但已经不重要了,那时候我父亲已经不在了。


自从表姨两口子调到县里后,我们两家彻底不走动了,主要是我大哥也是一身傲骨,不愿求教人。母亲岁数大了,而且还晕车,所以也没法去。


不过我们村有两户人家跟表姨关系厚,自始至终没断过联系,他们家孩子也是通过表姨努力,花钱买了城镇户口,初中毕业后就去纺织厂当了工人,确确实实是沾了表姨的光。尽管随后没多久又下岗了!


在我儿子4岁多时一次回母亲那,听母亲说我表姨去世了,而且是S在公厕里!直到下午才被人发现,身体僵硬都拉不直了!


母亲说到这时,眼泪汪汪的,嘴里不住的感叹道:“唉,真是欠了福气了!日子该多好啊,却走的这么早。”


确实是,表姨去世时不到70岁。应该是脑溢血突发的缘故。


我有时候在想,如果表姨一直在农村生活,不脱离生产和土地,说不定不会走那么早,因为她身体一直特别好,跟她年龄相仿的大妈婶子们,基本都活到80多岁以上。


也许是表姨老母鸡汤和腊肉吃多了的原因,又不懂得养护,所以得了富贵病。


后来听村里人说,表姨去世不到一年时间,表姨父就找了一个比他小8岁的老伴,两人领证时,表姨女儿哭的死去活来,但那也阻挡不了父亲再婚的脚步。


小结:

如果亲戚很明白的告诉你,以后过年不用去他们家时怎么办?


那就霸气的回答不去呗!有什么大不了的?


俗话讲:冷不靠灯,穷不靠亲。


既然他们看不起你,我们就没必要拿热脸去贴冷屁股,三十年河东转河西,灰粪堆还有发热之时呢!


有好的平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靠自己努力奋斗,趟出一条路来,靠天、靠地,其实不如靠自己。


愿我们热爱生活,敬畏生命,做个有尊严的人,人生处处能出彩!


大家好!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请关注@白鹭湖姑娘!谢谢您的支持!




我婆家小姨,亲小姨,每次逢年过节去,进门第一句话就是“告诉你不要来了,非来,多麻烦了”刚开始我以为就是客气了,农村老人家都会这么客气的说,后来每次这样,我就不去了,谁爱去谁去,过年也不去了,反正那么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表姨父   亲戚   表姨   镇上   姑姑   村里   红包   爷爷   奶奶   父亲   姐姐   母亲   两个   东西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