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怎样的人性薄凉让你寒透了心?

王生是村里第一个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又一路读到博士,然而在他35岁那年,他却突然消失了。父母到处找他,登报纸贴广告,却始终一无所获。没有人知道他躲在哪里,父母逢人就说:小子没良心,挣钱了就不管自己爹娘了。

一碗白米饭

王生是湖南人,1965年出生,他的上面还有一个生病的哥哥,以及一个只会傻笑的弟弟。那时候家里穷,三个男孩子更是三张喂不饱的嘴,能够吃上一碗热乎乎的白米饭,配上香干子,是三兄弟最为期盼的时刻。也是王生为数不多的温暖回忆。

王生排行老二,需要照顾生病的大哥,礼让比自己小的弟弟,从小他就承担了家里全部的活,并且干得非常好。很快,兄弟三个都到了上学的年纪,作为家里的智力担当,王生很幸运,读完了小学和初中。

或许是觉得孩子大了可以挣钱贴补家用了,父母开始说王生笨,还说王生去上学要带的干粮太多,家里要供不起了。为了读书,王生每天揣着凉透了的饭,走十几里的山路去上学。担心父母不让自己读书,王生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你别读了吧

只是王生担心的那一刻还是来了,一天他的父母喊住他:

老二,我和你爹商量过了,明天你就去你二大爷的砖厂干活吧,干20天就能有一块钱呢。

幼小的王生,内心明白父母早就不想让自己读了,然而他不愿意放弃。只是还小的他也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

王生一个周没去上学,学校里的老师坐不住了,再三来到王生家里家访,都被他的父母赶走,也没见到外出干活的王生。

最后老校长看不过去,亲自上门了,老校长提了一袋子今年新产的大米,还割了一块猪肉,让王生的父母做了一顿香喷喷的大米饭。

干活回来的王生,闻着香味进屋,看到了老校长,他激动地想哭:自己有机会再读书了!吃饭的时候,猪肉很快就被吃完了,王生干噎着大米饭,竖起耳朵听老校长和父母的谈话。

到底还是老校长,他一边磕着烟袋,一边开口了:

我说你们还不知道吧,王生要是读下去是有钱赚的,要是他考上了大学,国家给大学生是有补贴的,可比他在家搬砖赚得多多了。要是以后他读了研究生,补贴还会更多哩。

老校长的一番话,让王生父母心动了,同意王生继续读书。

王生的大学生活

聪明的王生,回到校园后,更是勤奋加努力,高考的时候,他也不负众望地考上了当地一所不错的师范大学。

父母是不可能给他出生活费的,好在那时候的大学不需要学费,还会给每个学生每月接近6块钱的补助,师范学校的学生补助高,这也是王生当时选择这所院校的主要原因。

知道王生上学后有了补助,他的父母高兴了,尽管王生把每个月的补助全都给了父母,他们依然不满意,嚷嚷着让王生预支一下全年的一块儿给他们。

王生不给,他们就来学校里闹。王生没办法,只能每个月准时的汇款,除此之外,他还要不断地打工,贴补自己的生活费。

即使这样艰难,王生依然考取了研究生,这次他决心离家远一点。

研究生的补助更多了,然而王生不敢再说出全部的数额,他担心父母的欲望,自己永远无法满足。

虽然王生把每月补贴的百分之八十大概60块钱,都给了家里。家里却依然不满意,他们认为,如果王生工作的话,他们会拿到更多的钱。

在他们眼中,王生是家里最出息的孩子,就应该为家里每一个人负责。于是他们带着王生生病的大哥,跋涉千里来找王生,让他安排大夫看一下自己的大哥。还是个穷学生的王生哪有这种能力,没想到父母却直接在大街上跳起脚来骂王生,还闹去了王生的学院。

最后,是王生学院的院长看不下去,出面请了个大夫,虽然王生大哥的状态不可能好转了,他的父母才算消停了一会儿。

即使王生还在读书,他给家里的钱,依然是最多的,然而不管什么时候他回家,留给他的永远是一碗凉掉的杂米饭。父母一边看着他吃,一边说:

家里也没钱,吃不起白米饭,您就将就着吃吧。以后你工作了,我们也能顿顿吃上白米饭,也能顿顿吃肉。

王生感觉嘴里的米饭,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胃里肚子里,都凉凉的。

王生结婚又离婚

就这样,王生磕磕绊绊地读到了博士。博士期间,他遇到了此生挚爱,一位优秀的北京女孩。担心父母会再次阻挠自己,王生瞒着父母结了婚。

只是很快,这事儿就被父母知道了,他们带着十来个亲戚,不知道怎么,找到了王生的岳父岳母家,等到王生赶到的时候,十几个亲戚已经把岳父岳母家糟蹋的不成样子。

王生无奈,只能再次承诺会多给钱,希望亲戚们先回去。没想到亲戚们说好不容易来趟北京,不如多赚赚吧。

为了让父母满意,王生带着亲戚们去吃饭,点菜的时候他想给每个人点一碗白米饭,没想到父母拦住了他:

米饭我们都吃腻了,这样吧,一人来一只烤鸭吧。

父母的这个做派,着实吓到了王生的新婚妻子,她万万没想到温文尔雅的丈夫,背后居然有一个这样的家庭。

王生内心也多有不满,为了让他们走也只能忍着。然而他们人虽然走了,对王生的控制却越来越多,王生每个月的全部收入都要寄回家里,有时候甚至还要把妻子的也拿出来大半。然而即使这样,他的父母还会三五不时地带着十几个亲戚上门骚扰,岳父也因此被气的中风,进了医院。

王生的妻子在半年后,向王生提出了离婚,王生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两个人离婚后,妻子给他做了最后一顿饭,他最爱的白米饭加干子。

一个北京女孩,因为自己学会了一手好湖南菜,如今,她要离开我了。

王生出走

算算年龄,王生发现自己居然已经35岁了,他再次回到自己的老家,看到父母住的房子从破土屋,到村里最豪华的三层小楼,生病的大哥穿着体面的衣服,娶上了媳妇儿。游手好闲的弟弟,每天在村里闲逛。自己的二大爷三叔家里的孩子,也都因为自己被安顿好了。

王生觉得自己为这个家做出的贡献真的可以了,然而他回到家,桌子上的依然只有一碗凉掉的米饭。

看到这碗米饭,王生再也忍不住了,他想到了离婚的妻子,想到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理想和报复。

就这样,王生离开了家,再也没和父母联系过。

结语:都说没有不是的父母,却没有人知道原生家庭背后的伤痛有多少。王生是那么聪明的孩子,却又是不幸的,他的一生没能得到父母的爱,以为出走是摆脱,然而又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枷锁。

王生和他父母的做法或许都激进了一些,如果能够坐下来真心地聊一聊,或许会有些不一样的结局。




妯娌她爸去世,我开了四个小时的车前去吊唁,她说了一句话让我寒透了心,小叔子说她不会说话让我别往心里去,我决定以后再不和她来往。

我老公兄弟两个他是老大,他弟弟比他小四岁,我和我老公结婚十几年,对小叔子像自己亲弟弟一样,小叔子无论提什么条件,只要我们能做到的都会尽量满足他。

小叔子上职高学的汽车维修专业,毕业以后在修车厂当维修工,他挣的不多只够自己花销从来没有多余钱给父母,我公婆有点偏心小儿子,总是觉得大儿子条件好点,家里花点的地方都是找大儿子。

小叔子25岁那年认识了一个叫小倩的姑娘,小倩比他小一岁,家是外地农村的,在我们这边打工。

小叔子刚和小倩处了两个月,就把她带回来住,我公婆很在意和小叔子女朋友的第一次见面,为了见小叔子的女朋友还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又做了很多菜来招待小倩。

小倩来了以后,没有和我们说两句话就进到小叔子的房间待着,我把饭做好让她出来吃饭,小叔子说小倩头一次来咱家,不好意思和我们坐在一桌吃饭,他拿了两个盘子把菜挨个夹点端进屋去吃。

我婆婆去小叔子的房间和小倩聊天,小倩也半搭不理,她见我婆婆一直和她说话,她就说要走让我小叔子送她回去,小叔子让我婆婆别问那么多,还把她请了出去。

小倩住在我婆婆家里四个月,她一共都没和公婆说过几句话,我公公主动和她说话她也当没听到,她除了上卫生间其余的时间都待在房间里不出来,他们俩的脏衣服都扔在洗衣机里,连内衣裤也不手洗。

我婆婆对小叔子的女朋友很不满意,她不让小叔子再和她女朋友继续相处,小叔子从小就被惯坏了,他认准的事谁说都不听。

我婆婆让我们夫妻俩去做小叔子的思想工作,小叔子直接说了一句“非小倩不娶”如果家里干涉他处对象,他以后都不会再找女朋友。

我婆婆嘴硬心软,他怕不让小儿子和小倩处,以后他再不找女朋友不结婚,就对小叔子和小倩的事挣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再过问他们俩的事。

小叔子和小倩处了快一年的时候,小倩的哥哥知道她和我小叔子住在一起,就让小叔子娶了小倩,还得给他们家20万的彩礼钱。

小叔子从来没有交给我婆婆钱,自已挣的钱又花的一分不剩,他要结婚自己没有钱,我婆婆给拿了八万剩下的十二万都是我们拿的。

小叔子说这钱算是借我们的,等他们宽裕了都还给我们,当时听到小叔子说的话我还挺欣慰的。我老公就这一个弟弟,他自己没有钱公婆又不宽裕当哥嫂的不能看着不管,只要他能过好当哥嫂的就算尽心了,虽然没想过让他还,他说出感谢的话我心里还挺暖和的。

小叔子结婚后和公婆住在一起,我婆婆看看不惯妯娌的举动,尤其是她有了孩子,还是什么活都不干,班也不上就在家玩游戏,我婆婆给她带着孩子,她一句感谢的话没有说,还说我婆婆看不上她,对她女儿没有对大孙女好。

我婆婆和妯娌吵了几句,妯娌就抱着孩子回了娘家,她刚走了三天就哭着给小叔子打电话。小叔子开车到了妯娌的娘家,看到妯娌和孩子住在放粮食的仓房里,妯娌原来的房间被她嫂子的侄子住了,她抱着孩子回来只能住仓房。

仓房里没有阳光,又有很多虫子,孩子被咬得浑身没有好地方眼睛都肿了,小叔子心痛的要马上接她们娘俩回家。妯娌不回来,说她宁可和孩子住仓房也不回来和婆婆住在一起,她让小叔子买房子她们单过。

小叔子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我婆婆也没有钱,小叔子又来找我们借钱,我老公和我商量先借他们点首付款,让他们贷款买个二手房的小户型先住着,贷款让他们自己还,等手头宽裕了再还我们钱。

我不想答应也没有办法,全家只有我们能拿出来钱,如果不借给小叔子我老公心会不安,我婆婆和他们一起过也被气的不行,我公公也成天唉声叹气的。为了公婆的晚年幸福,也为了小叔子有个房子三口人能好好过日子,我就同意借给他们20万当首付。

我陪小叔子买房那天,小叔子表现的很热情,一直把感谢大哥感谢大嫂放在嘴上,小叔子让他老婆和我们夫妻俩说声感谢的话,妯娌先是没说话,后来又小声的说了句“是借钱又不是给你,你那么激动干什么,你还真以为人家不用你还了”。

听到妯娌说的话,我心里特别不舒服,小叔子紧着替他老婆赔不是,说她不会说话让我别往心里去,我老公说他弟弟“让他好好教育他老婆,最起码的人话要会说”,小叔子紧着答应说他一定好好说他老婆。

小叔子自从搬出去以后,他老婆再也不和婆家人走动,也不让小叔子带孩子来串门,过年过节的时候小叔子只给公婆买些东西送来,根本见不着他的面。

我婆婆想小孙女,带着东西去小叔子家串门,妯娌从没让公婆在她家吃过饭。无论公婆给她们买多少东西,给她们多钱,妯娌都认为是应该应分的,还说婆婆没有帮她带孩子,让婆婆把工资卡给她。

我婆婆说她自己钱自己决定怎么花,谁孝顺就给谁,不孝顺的人没资格花她的钱。妯娌说婆婆偏向我们,把钱都花在我们身上了,等公婆老了不要指望她,还把婆婆赶了出去。

我婆婆被妯娌气得血压升到180,走路差点摔倒,住院了两天才恢复到正常,从那以后我婆婆再没有登过小叔子家的门。

头过年的时候,妯娌她爸因病去世,她赶回去奔丧。我和我老公一商量,妯娌的爸爸去世,我们当哥嫂的应该给弟妹个面子去捧个场。

妯娌娘家距离我们这300公里,我们夫妻俩在丧事的第二天就从家出发,准备在那待一天帮帮忙。我们俩早晨五点就从家出发,趁着早上车少,预计路上花四个小时就能到。

上午九点四十,我们到了妯娌的娘家。妯娌的娘家人看我们俩来了,都过来招呼我们,小叔子也紧着问我们开车累不累。

妯娌看到我们来了,第一句话问我们“干什么来了?”小叔子说哥嫂来给咱们撑门面呗,你爸去世这么大的事,我们家不来人显得不尊重你。

妯娌情绪失控的说:“尊重我,你们家人什么时候尊重过我,你们家人就爱干面子活,你哥嫂来就是让我们家亲戚看的,他们什么心思我能不知道”。

小叔子看我脸色有些不好,就说妯娌她爸刚去世她有些接受不了,让我别和她一般见识,还把我们俩带到屋里坐下休息。妯娌的哥嫂过来陪我们,说妯娌不会说话让我这个大嫂多担待点。

妯娌冲进屋里对他哥嫂说:“你们说谁不会说话,我怎么不会说话了,我公婆不待见我都是拜大哥大嫂所赐,大嫂最能装好人,公婆被她哄得团团转把钱都给她了还以为我不知道,恐怕今天的路费和份子钱都是婆婆给拿的吧”。

我说:“照顾老人的事都是我们在做,老人的钱我们一分不要,我们也没有干面子活,谁孝顺谁不孝顺老人心里有数”,我说完就要走,妯娌她哥嫂紧着给我赔不是,还让妯娌给我赔礼道歉。小叔子说了妯娌几句,妯娌还大哭起来,说我们欺负她都欺负到她娘家了。

我和我老公不顾众人的反对,当场就走了,妯娌还在后面说我们来不是诚心吊唁,就是来看她笑话的。

我从那走后再也没有见过妯娌,我被妯娌的人性薄凉彻底寒了心,我早就知道妯娌很冷漠,我以为只要我对她足够包容,足够关心她就会被感动,我们就可以成为一家人。

我万万没想到,妯娌竟然天性薄凉到如此地步,任凭我怎么对她好,她也不为所动还认为我对她好是有利可图。对于妯娌这样的人只有远离她,和她划清界限才能和平共处,否则就算我付出再多,在她看来也是我心甘情愿,也换不来一丝回报,一丝希望。

听小叔子说妯娌在年幼的时候就因为家里重男轻女,受到不公平待遇,她内心受到过伤害,所以才会对任何人都不相信,也不想和任何人有交集。

我为了大家庭的和睦,尽全力去帮助妯娌,去包容她,去感动她,奈何她心结太深,我怎么做她都不为所动,还认为我不安好心,有利可图。对于她这样的人我只有划清界限,避而远之,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不被她的情绪而影响心情,被她寒了心的才会慢慢恢复。




在外地遇见了十一年未见的小学同学。兴奋的一夜未睡着。第二天非来拉着我,要给我做饭吃。吃完饭开始聊天,从早上聊到天黑。从上学聊到结婚。

得知她过的并不好,没有婆婆,生孩子坐月子没人照顾,剖腹产刀口裂开,老公还要上班,差点就疯掉了。真心替她心疼。虽然我也是一个人带孩子,我和老公说尽量能帮帮点她。

每次出去吃饭都约上他们一起,老公同事聚餐也都带上他,希望日子虽苦,我们都努力往甜里过。

大概不到半年的时间,我们基本都熟悉了,我认识的人她也都认识了。包括我的左邻右舍,我不在家她也可以走动走动。

可是邻居却和我说她在和别人在背后对我说三道四。我还不信,不至于吧,我也没做什么坏事值得在背后说道的呀。我也没在意。

有一天我推着孩子,刚好看见她和几个人在聊天,我就走过去打招呼,结果大家都说有事散开了,她也说要去买菜。

我就奇怪了,就想问问她怎么回事,让她过来一趟,她说没时间。我说等你有时间过来一趟,我等你。等到现在也没等到人。好多次看到她和我其他邻居走在一起有说有笑。当老公发现我同学好久没来时,我不争气的哭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会变成这样。我小时候一起长大的同学,她就把这份感情看的这么淡吗!

老公问我为何不找她问清楚,事情已经发生再问只会让对方更难堪。算了就这样吧,能在背后说我的,不适合待在我身边,能相信她的,我也不屑于解释。只是为何这个人是她,我还是很寒心。

我百般维护的感情,竟抵不过你的流言蜚语!




上海来的亲戚 ,脸皮真是厚到无敌了,大热的天竟然跑到我家来要东西,那行为真的和强盗没什么区别 。

这是我老公的大姑,听公婆说她刚结婚第二年和姑父两人就去上海打拼了,一开始两人是在那边开了个水果店,后来她们又去果行做水果批发结果生意越干越大, 后来俩人手里有了钱之后又开始投资别的生意,大姑在上海打拼了好多年后不但买了房子,还把两个儿子都落户在了那边。

听说大姑结过婚以后就去上海了,她和婆家人关系也不怎么好,而且她公婆也都去世多年了,现在她和她婆家那边的人基本上没有来往,不过大姑和姑父每年中秋节或者是春节都会回来,因为姑父还有一个卖的叔叔需要他们赡养。

因为和婆家人关系不好所以大姑这么多年每次从上海来都是吃住在我家,早几年她两个儿子没结婚的时候,都是大姑一人回来这几年她有了两个孙子之后,每次回老家大姑都会把两个小孙子带来,这样我们就要管她娘仨的吃喝,衣食住行。

本来她祖孙三人吃饭倒花不了多少钱,可是大姑特别抠门,她两个小孙子来我家的时候她什么也不带,两个孙子哭闹着要零食吃,或者是想喝牛奶时候都是让我们出钱给买,一次两次还好时间长了我就不想给她出这钱了,可是每次这时候,我公婆都会说你大姑又不是外人,既然她在咱们家住就得让人家吃好喝好,总不能让小孩子饿着肚子吧。

大姑每年中秋节在老家一般会住半个月,春节也是半个月左右,这样两个假期加起来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说这一个月里,我们不但要管她祖孙三人的吃喝,还要给孩子买各种玩具,零食,牛奶等等真是不少花钱。

大姑不但在我们家免费吃喝而且每次走的时候,只要是我们家能拿得动的东西,她通通都打包带走 ,比如小磨香油,土鸡蛋,小米,还有地里种的水果等等,而且她每次带走这些东西的时候,也不问我们愿不愿意给,都是自己提前就打包好 。

就像今年夏天孩子刚放了暑假,大姑带着两个孙子来了说是想让他们体验一下生活 ,这次住的时间较短也就五六天左右,可是走的时候却感觉他们不是来体验生活的,明明就是来然后我家的土特产,那时候我家种的桃子刚刚成熟,为了多卖点钱我们都不舍得吃,可是大姑走的时候带了满满的两大箱,而且我婆婆养的大鹅下的蛋她一下带走二十多个,还有我们家榨的豆油,还有我婆婆晒了一些干菜等等,她是带了满满的几箱子。

从我家回上海走的时候,大姑还拉着我的手说: “侄媳妇,谢谢你这些日子的招待,我也没什么亲戚,就你们这几个娘家人,放心吧,只要以后你们有什么困难,就去上海找我好了,只有我一口吃的绝不会让你们饿着肚子。”

大姑说这话的时候还挤下了几滴煽情的泪水。

有一年春节大姑在我家吃住了半个月刚回去,也就过了一个多月我公公被查出了肺里有毛病,一开始我们是在徐州查出来的,后来又去了合肥的省立医院确诊是肺里有个结节,自从知道自己肺里有毛病之后,我公公心里压力非常大 ,一直嚷嚷着让我们带他去外面的大医院瞧 。

听说去大城市的医院看病挂号很难,而且要排很长时间的队,再说了,外面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知道哪里的医院好,所以我老公就想起了在上海的大姑家,怕大姑担心我老公先给大姑的儿子去了个电话,问了一下那边的医院结果表哥说让我们先过去看看。

所以我老公和我开着车,带着公公就去上海了,去之前我婆婆把我们家里所有认为最好的东西都给姑姑带上了,开了几个小时的车终于到了姑姑所在的小区,因为有门禁我们进不去,给姑姑的儿子打电话结果他在上班,于是又让我们给大姑打了电话。

当大姑得知我们已经来到上海,而且就在她家小区门外时很是吃惊,她先是在电话里埋怨了我们一番说为什么不事先通知她,然后就让我们在那里等说过一会儿她就出来。

得有二十多分左右大姑出来了,怀里抱着一只白色的小狗,看到我和老公之后先是埋怨了我们一番,然后又拉住我公公大手问了一下他的病情安慰他。

我公公直接给大姑说,我们来到这边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去哪里,想先住在你们家然后让外甥带着去找医院,我公公的话音刚落大姑就摆着手说: “哎呦,我家那房子哪能住的开你们几个人来,再说了,我们这小区进出很严格的都要一一登记,你们一进一出很麻烦的,而且你们也不打个招呼就来了,到时我儿媳生气怎么办,再说家里还有孩子 。”

听了大姑的话后我老公为了避免尴尬,赶紧说: “本来我们也不想去你们家的,主要是考虑到在这地方人生地不熟的,不知道去哪里找宾馆,既然不方便的话我们在外面找个地方住好了,这样吧,明天让表哥带着我爸去找找你们这哪里的医院好 。”

大姑说 : “你们也真是的,既然来看病,为什么不提前不看好医院,非得让我儿子带着你们去找,他哪里知道哪个医院好,再说了他还要上班,而且请假很难请的 。”

我公公说: “就是因为我们不熟悉这里的医院,所以才想找外甥帮忙找。”

大姑又说: “你们也真是的全国那么多城市,那么家医院非得跑到上海来看病 ,知道这里的消费水平有多高吗?来这里就算找到医院里面能看的起吗 ,你们都不知道在这里挂个号有多难 ?”

此时我公公已经被大姑气的蹲在地上不说话,可是大姑依然不依不饶,对我们就是各种喋喋不休的抱怨 ,正在她抱怨起劲的时候我公公突然站起身,拉开车门进去喊我和老公走 。

到车里之后看见我公公气的脸都变色了,正当我老公开车的想走的时候,我说后备箱里还有给大姑带来的好多东西呢,还没给她拿,我公公气的说扔在垃圾桶里都不给她。

在老公车掉头要走的时候,我觉得虽然姑姑对我们有点过分了,但是出于礼貌我摇下车窗给她打了声招呼,没想到我刚一开口姑姑又说: “趁着天色还早,你们赶紧回去吧在老家找个三甲医院看看得了,而且肺部结节又不是什么大毛病,干什么非得跑到上海这大都市来看病,这里是你们想待就能待的地方吗?

这时我公公从旁边突然开了车门下去了,走到大姑面前就给她理论说: “我来没找你开口借钱吧 ,只是想在这里看个病让你们帮忙给找一下医院,如果不找就算了,你老是挖苦我们干什么?”

大姑: “看看大哥你说的什么话,我怎么能是挖苦你们呐,毕竟你们连招呼都没打就跑到上海来还想在我家住,不是让我为难吗 ? ”

大姑的话还没说完,我公公突然指着她的鼻子说: “噢,我们上你家来让你为难啦,那这十来年你每次回老家都是在我们家吃住,每年一住都是一个月,从来没有让你出一分生活费吧,而且还要给你两个孙子买牛奶喝,买玩具,买各种零食吃这钱都是我们给出的吧?我们只不过是想在你家借住几天,如果不让住,我们立马走人,你叨叨叨说这么多干什么 ?”

后来大姑和我公公俩人在路边争吵了好长时间,这是我结婚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我公公发那么大的火 。

以前大姑每年从上海回来在我家吃住的时候,看到家里突然多了一笔开销,我难免会抱怨,这时候公婆都会说我小气 ,这里是大姑的娘家,我们不能赶她走之类的话,可是经历过这件事之后公婆第一个提出来以后大姑再回老家,坚决不让她进我们家的门。

所以几个月后,大姑婆家这边的老房子拆迁她回来处理事情的时候 ,因为没地方住她又来了我们家,然后我就把我们去上海时她对我们说的那些话,又给她重复了一遍 ,结果大姑却说我没同情心,冷漠,可是我觉得我这么做,也只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罢了 。

人性薄凉无外乎,有时候掏心掏肺地给予,未必能换来真心实意的在乎,好心好意的帮衬,未必能得到别人的感动和尊重,这个世上,人心难测,谁也看不透表面的伪装。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有些人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不是每个人都懂“良心”两个字!




我爸去世的时候,把一生积蓄给了我弟,一共200万,我和我姐没敢计较,八年以后,我弟发现我妈手里有一大笔钱,又找我妈去要,我妈不给,我弟说我们姐俩心肠歹毒。

01

我们家兄弟姐妹3人,我弟是老小,严格地说,我弟不是我妈生养的孩子。

我爸有严重的家族观念,我奶奶家里穷,我爸小学没毕业就回家务农。后来政策好,我爸开始进城练摊,当时我爸去深圳批发电子手表,拿回家里卖。

在深圳进货,批发方式比较特别,我爸说那是一把抓,一只手能抓多少抓多少,然后回到东北,几十块钱一块表,生意火爆,我爸迅速成了万元户。

我爸忙于做生意,家里一切事情都扔给我妈,我和我姐相差3岁。

我姐再一次怀孕时,正值秋季,家家户户忙于收庄稼。我们村大部分都种小米,小米长在田里时俗称谷子。到现在,东北小米在市场上也受欢迎。

那时候,没有机械作业,谷子成熟以后,人工割倒在田里,雇车拉回家。

我妈把谷子全部割倒,夜里突然电闪雷鸣,她独去田里码谷子,谷子码在一起,上面盖好塑料布时,我妈浑身上已经湿透,雨水混着汗水往下流。

第二天,我妈就流产了,我爸不在家,我妈没怎么休息,一直操持家务,落下了病根,后来治疗几年,医生说很难再怀孕。

我9岁那年,我们家建了大房子,为了显示气派,我爸把房子地基打得又深又宽,又加了底座,红砖绿瓦,远远在村头就能看到我们家。

房子建好,左邻右舍意见很大,农村建房讲究风水,我们家房子与左邻右舍的房子相比,又高又宽,农村建房有一种说法“白虎探头”,西边邻居因此和我爸吵架。

我爸对他们说有本事你们也建,邻居拿不出钱建新房,骂我爸生不出儿子,有钱也是个绝户,我爸当场就败下阵来。

02

叔叔家有三个儿子,叔叔腿脚不利索,一家人日子过得拮据,也不知为啥,越穷越生儿子,想到以后一个儿子需要一座房子娶媳妇,叔叔整日愁眉不展。

我爸被邻居骂绝户以后,动了过继叔叔小儿子的念头,叔叔小儿子叫得财,叔叔希望能再生个女儿,将来能收点彩礼,得财只有5岁,我爸和叔叔一提,叔叔就同意了。

为了表示感谢,我爸当时给叔叔家买了一头老黄牛。

有了得财,我爸腰杆变硬了,和邻居吵架再也没输过。

得财在我们家像个少爷一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和姐姐长他几岁,我爸处处让我们姐俩照顾他。

上学时,我爸每天骑着自行车把得财送到学校,而我和姐姐只能步行,其实我们家离学校只有1公里。

为了守在得财身边,我爸竟然不练摊,和一群人混在一起,研究开矿。九十年代初,农村制度不严,我爸与人合伙开了个小金矿。

我爸的小金矿似乎开得不错,从大哥大到手机,我爸手里的通讯设备一直在换,却从来不用电话本。

因为没读过几年书,我爸没有通讯录,和所有人的联系方式都在他脑子里,我从来没看到他有过电话本。

我爸赚了多少钱从来不告诉我妈,我和姐姐更是无从得知,但我们家在市里买楼时,一次就买了两处,一梯两户,被我爸包下来,我妈想把两户房子打通,我爸不同意,他说另一户是给我弟得财将来娶媳妇用的。

我弟被我爸捧着长大,吃最好的,用最好的,学习时请私家老师,可惜受天资限制,高考时,他只考了一个三本院校,我爸依然高兴,回到村子里,大宴三天。

03

我弟读了四年大学,打了四年游戏,后来我们才听说,他在学校根本不去教室上课,吃饭都懒得去食堂,直接在寝室点外卖。

四年下来,我弟连个正八经毕业证都没有拿回来。

我爸到处活动,给我弟安排了一份工作,那已经是九十年代末,政策紧张,我爸的小金矿也被关了。

我弟结婚时,嫌弃我爸早年买的房子旧,我们家又花80万,重新给他买了一户大房子。

弟妹生了一对龙凤胎,我弟干脆辞职和弟妹一起在家带起了孩子。我爸每月给我弟6000块钱家用。

我和我姐结婚时,我爸啥陪嫁也没给,我妈偷偷给我姐我俩每人一对手镯,是我爸早年开矿时打的。

我爸66岁生日那天,看着一对龙凤胎孙子孙女,高兴过了头,得了中风,虽然经过抢救,还是落下了偏瘫。

我弟说照顾两个孩子,抽不出身来,我和我姐轮流回家帮我妈照顾我爸。

我爸瘫痪在床9年,我弟两个孩子已经上初中,他又说自己要和人做生意供孩子读书,还是没时间照顾我爸。

我爸去世以前,把我们叫到床前分家产,我弟带着两个孩子,站在我爸床前,我爸拿出一张存折,上面有200万,我爸说我弟没有正式工作,这笔钱全部给我弟。城里两处楼房和老家的院子留给我妈养老,女儿是嫁出去的姑娘,就不要惦记娘家这点钱了。

看着我爸说话吃力的样子,我和姐姐什么也没争。

04

我爸走了,农村起灵有孝子摔盆的习俗,起灵时,主事人让我弟以儿子身份为我爸摔丧盆,我弟说他没继承家产,丧盆不该他摔,又说,摔丧盆压三年运气,总之他就是不肯。

按习俗,摔丧盆才能起棺,一群人围着,事情出现僵局,我老公扒开人群,说:“我来!”

这件事以后,我妈对我弟极其冷淡,本来我妈当初也不同意过继儿子,是我爸执意要这么做,因为是自己小叔子儿子,我妈虽然不高兴,但对我弟也是一直百般宠爱,没想到,我爸最后一程,我弟都不肯相送。

我弟两个孩子高考时,又来找我妈拿钱,我妈说没有,我弟愤而离去,当年春节,吃年夜饭,我弟没有回我妈家里,自那以后,我妈和我弟关系越来越差。

2012年,我妈摔了一跤,在医院住了半个多月,我弟一天也没有在医院照顾,他的理由充分,女人照顾女人更方便,我妈几次自言自语:这个儿子算是白养了。

一转眼,我爸已经去世八年,城市扩建,老家房子拆迁,由于我们家当时在院子里盖了一圈房子,我妈得了3套房子,又得了100万补偿款。老家分了楼房,离市区开车只有半小时车程,我妈想离村民近点,搬回新房住去住,把城里的房子卖掉,卖了260万。

我弟知道以后,回家找我妈拿钱,我妈说找你爸去拿,当初是你爸想要儿子,这么多年,我们家也对得起你,你自己都做了些啥?

我弟恼羞成怒,说我们姐俩心肠歹毒,挑唆他们母子关系,我忍着怒气问他:你和谁是母子?我爸如果有儿子, 就不会起棺时让我老公摔丧盆,我妈如果有儿子, 就不会前前后住院两次,没见儿子人影儿。

我弟一分钱没拿到,灰溜溜地走了。

我妈给我姐我俩每人100万,又给我们一人一套房子。如今,我妈说老了就指望自己两个女儿照顾,女儿有孝心,生儿生女都一样。

@管书心 我们不能说这个姐姐是个好人,但她是个恩怨分明的人,做事恩怨分明的人一定不会是坏人。有因必有果,每个人身上的福祸,都是自己修来的,怨不得别人!做人要有良心,良心是做人立身之本,人心都是相互的,不要太自私,哪怕是亲人,做事也要有底线,否则亲人也会寒了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小叔子   妯娌   大姑   公婆   娘家   公公   上海   婆婆   人性   家里   儿子   老公   父母   现实   房子   孩子   医院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