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预测,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再过二十年,大量村庄将无人居住,你认为可能吗?

曾经的合村并镇条件下有这种可能,后来又改了,不准强迫农民离开自己的居住地了,大量的农村村庄,没人居住的可能性就没有了。

合村并镇就是向欧洲和美国学习,搞几个人的大农场,用于解决谁种地的问题。

后来发现这种情况不对,山区里没有了人家,火出现了就没人报警,发大水了也没有人知道。

所以就搞了山林分配到户家,河流一段段的被河长管理。这样中国的角角落落都有人负责管理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谁想进山里弄点啥东西,到河里弄点啥东西,都随便弄了。

因为每座山头每段河流都归某一个人家管理了,谁要动那里的东西,他就会不愿意。这实际上就是随时随地的有人监管这块地方呢。

这就是,民众守国门,守国家的土地的具体体现。用改革开放以后的话语说就是:责任制承包到户。

山山.水水和农田都有人承包到户,每一个承包户就是在守卫国家领土呢。这样就形成了谁去破坏谁去捣乱,都会有人管理制止的行为出现。

因此中国古人画的山水画,就画出了这种局面。荒山野岭之间,突然有一户人家。深沟大壑里也有一户人家。

农民和山民,居住在深山老林里,荒郊野岭里,不论是谁去了,都不能说这块地方没有人,可以独占为自己的拥有了。

在中国的历史当中,就是俄罗斯人进入大小兴安岭,向东北三省进发,清朝的皇帝问他们为什么侵占我们的地盘?俄罗斯人回答的说法是,这里没有人,谁占归谁拥有。

这样清朝政府开禁东北三省,准取山海关以内的人进入东北去,这就是闯关东运动。实际上就是让大量的中国人去到那里去居住,证明那个地方属于中国的。

事实上远离中国大陆的南海岛屿都有人坚守着的,只不过是以国家的方式派人去驻防的。有的岛屿很小,就是夫妻二人守卫的岛屿,一切费用由国家开支,并给予发放工资的。这就是禁止有心怀叵测的人占领这个岛屿,说这个岛屿是他们的了。

中国只在人口密集地区进行合村并镇,而且办的不是私人农场农庄,将要办的是集体所有制的农产品生产的股份制公司。

因为,在中国原则上说土地归全民所有,不可能有具体私人或者某个公司占有拥有。所以农业生产单位,必定是集体制的股份公司。

因而,中国要守好自己的每一寸土地,自然而然的就会在广袤的大地上,星星点点的点缀一些农家村户,使每一个地方都有人负责监护。

这样当农业生产公司化以后,就会在各种地方住一两户人家,看管那里不利于耕种的土地了。

因此可以这样断定,农村不会没有人住的,只不过人口数量会减少一些罢了。

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私有制国家在内,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理的,归属那个人所有的,不会有一点地方没有人住的,没有人管的。

只不过私有土地,在中国被说成是责任承包制罢了。

现实中军队保守国家边界的安全,实际上就是巡逻一番,观察一下而已。没有当地居民守国土来的坚定和扎实。

国境线上有公民居住,不论谁来了他都第1个知道。而守卫边疆的军队,也要通过居民报告给军队,才知道有人进来了的。

而居住在边界上的人,都是农民,或者是牧民,或者是山民。

所以,农村不可能没有人居住的,仅仅会形成农村居住的人口越来越少而已。

然而当农村人口少了以后,国家就会以守卫边疆的名义发放工资,成为正式的国家领土守卫者了,或者是田地.山林.水湖.岛屿.海洋的守护者了。这样的人就成了类似于军队的驻防人员了。

这就是以后中国的,工业公司化,农业公司化,事业公司化,守土军人化的局面。当中国完成这样的建构以后,就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今日头条悟空问答看后咱也在上面留上点啥。




看到这个题目,对我触动很大,因为我想起了我的老家。

今年暑假,村里让我们这些在外工作的‘’文化人‘’回趟老家。原来,是办事处指定我们村要办村史展览,召集我们回去就是出出主意、想想办法,帮助村里把展览办起来。说心里话,我们从小就是喝着家乡的水,吃着象乡土地里长岀的粮食长大的,能为家乡办点事,打心里高兴。别说是村里‘’请‘’我们回去,就是不请也是自愿的。

谈话间,自然拉到(家乡土语:讲到、说到的意思)家乡的变化,乡亲们的生活变化,也自然拉到人口的变化。从村领导的口中了解到,我们村人口最多时是六、七十年代。那时人口管理特别严,一年到头就摽在庄稼地里,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干不完的活。但也有好处,就是不搞计划生育。所以那个年代我们村人口最多,说多其实也就1400多口人。现在呢?当然是少了,在册的(户口在村里的)600多人,而常住的只有400多口人。就是说四五十年间,整整少了一千人!难怪村干部们说,我们村变化真大啊,村子也大了,房子也修好了,就是人少了。人少冷清啊,只有逢年过节才热闹点。家乡留不住人,年轻人都出去了,就剩下了一些老年人。

由此我想,照这样下去,还用得了二十年吗?恐怕象我们这样不大的村,十年后肯定是另一个样子。

谈起人口减少的原因,不外乎有这么几种:

1,城镇化发展快了,年轻人大部分进了城镇。

2,为了孩子上好一点的学校,必须在城里有房子。

3,种地不挣钱,年轻人也不愿意下死力,城里挣钱容易。

4,孩子长大了找对象,女方提出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城里必须有楼,没有坚决不行。

5,有点本事考上学的,找了工作的,一个也没有回老家的。

这就是我老家农村的现状,虽然不能代表我国广大的农村,但它所反映的也是我国一部分农村的真实写照。

十年后,老家是什么样子?

二十年后,老家又是什么样子?

三十年后,……???

我希望我的朋友们,特别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朋友,都能看到我写的这篇小短文,更不要看作一个简单的问答,这是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东西。一个人不管你多么风光,也不管你多么穷困潦倒,我想,在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份对家乡深深的眷恋。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我们的家乡越来越好,有更多的乡亲在家乡的土地上过着幸福的生活,但愿我的这份美好的祝福会变成现实!




3年前高中同学聚会,期间我随同几名同学到他们村(这几名同学是同一个村的)。进村时,所有车辆在村口停下来,不是别的,是因为路确实窄,走不了。然后我看到路两边的田里长着一人多高的农作物,他们这个村属于我老家镇的邻镇,相距十多公里,我居然不认识他们种的是什么,就问其中一名同学,他说是野草,让我大吃一惊。接着他解释,某同学(就在我们前面走着)办了两个工厂,村里一半的年轻人都在他厂里。村里人也不多了,基本上都是老人,田就荒了。走进村里,都是低矮的平房,很破旧。我在凝视房子的时候,刚才那个同学说水塘边那个房子是我家的,说完叹了口气说,以后回来的会越来越少,现在父母跟着自己在广州,虽然说父母想回老家,可是父母年龄大了,自己不放心。再说自己三兄弟一个妹妹全家都在广州,也都算事业有成,村里已没有至亲,没有太多牵挂。他还说村里有几个人在外面干得不错,带动村里人都出去在外安家落户了,不少人都挣到钱了,但没有在村里盖房子,没有打算以后回村里了。




可能。

我出生在农村,家里有二套房子。一套在溪边,我们那儿的溪水清澈见底。鱼儿在一块块小石间自由自在地嬉戏,每每有人去捕捉,就快速的躲到大石块底下。年轻时,我洗完衣服不忙的话,总要去大石底下摸鱼,有时会摸到比较大的鱼。现在回老家有时去河边的房子看看,附带看看河里的鱼。时隔三丶四十年了,现如今鱼儿仍然欢畅地游玩着。

除了河边的房子,我们家在小山凹处有一套的砖瓦房,三面环山,唯有出口处无山遮档着。周围的山都是我家的,山上有柿子树,有杨梅树,有桔子树,有石榴树还有茶叶,毛竹或野竹子。边上还有一口水井,一个小小的池子。但我家再过几年,房子得荒废了,因为我们都在城里买了房,住城里了。而且我们退休后不想住农村,因为农村年轻人大多都去城里了,村里显得暮气霭霭。走出来都是皱纹满脸的老头老太,村子失去了往曰的朝气。所以有好山好水,长住我不喜欢,我兄弟姐妹也不喜欢,所以房子到时就给村里了。




农村不能以现状推断20年后会成为空村。国家早就做出关于农村13、5计划,也早已料到会发生这种现象。有专家说20年后农村将无人居住,这是不可能的,这只是表面推理。

从近几年农村发生的实际问题看,七零后八零后,九零后更不用说,确实90%都在城市或着乡镇驻地买了楼房,家里剩下一些五零六零老人,其实这部分老人多半跟着子女去看孩子,剩下的人占整个村庄人数20一30%,眼下看起来村庄冷冷清清,用不了20年,这部分老年人逐渐老去之后村庄会消失,这只是部分没有深刻了解农村的人做的表层推理,真正20年后会发生奇迹般的农村变化。

(一)、国家提偶的合村并镇,是一个长远规划,近期只是将部分偏远的、交通不便的、贫穷落后、长年需国家扶贫,没发展前途的村庄和条件好的村庄合并,或着搬迁至乡镇驻地,通俗一点讲就是去孬留好,把农村建的更加美丽。

合村并镇当时来讲只是及少数村庄,如果大量集中搬迁,当地政府也没那个实力,那么大多数原地不动的村庄还要继续发展,该铺路的铺路,该建设的建设。

(二)、上面说过,无伦大村小村中青年为了工作发展,为孩子有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大批迁移至城市,这是不争的现实,但是10至20年后他门将逐渐返回老家,因为现在的老年人慢慢老去,七零后也步入老年人行例,他们在城里没退休金,儿女也都有了着落,这个时候会考虑返回老家继承自己的家业。那么20年后八零后的人还是面邻着无退休金,儿女也已读完大学或就业,总不能待在城里度日吧?再说了现在搬进城的八零后多数扮着农民工的角色,山南海北那里挣钱多往那里去,想想50岁过后房贷还完了,子女长大了,唯一的归宿就是农村。

因此,千万不要认为,20年后农村没人了,都成空村了,永远农村代代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村庄   岛屿   村里   中国   老家   城里   家乡   年后   人口   年轻人   房子   土地   快速   农村   地方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