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年龄不能过生日,你知道吗?

我是北方人,就说说俺们河北的风俗吧。

先说给长辈过生日,什么年龄不宜操办。

父母到了六十岁的时候,一般都是提前一年为老人操办六十大寿的生日。就是虚岁六十岁的时候。

还有老人到了七十三岁.八十四岁的时候,是不能给老人办寿宴的。在这两个岁数的时候,甚至都不能当着老人的面,提起老人的岁数。

我也曾经跟民俗学者讨论过具体的原因。学者说就是风俗习惯,有点迷信的意思。约定俗成便成了风俗。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老人家信这个,那就要按着这规矩来。给老人操办寿宴的目的不就是讨个老人开心嘛!

再说咱们自己过生日的讲究。如果高堂尚在,切不可为自己操办什么寿宴。这是礼,也是孝。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自己办个六十寿宴,就会提醒高堂,让高堂感觉到自己老了。

在父母面前,我们永远是孩子。

当然妻子和孩子为我们过生日是另一回事。我说的操办指的是广散请柬,遍邀亲朋的那种情况。

一家人在一起吃个饭,点燃生日蜡烛,不在我说的范围里。




什么年龄不能过生日?各地风俗不同。有些地方到六十岁就不过生日了。说怕惊动阎王爷什么的……

我们这块过去到六十岁才张罗过生日,就是常说的十年一大寿;六十大寿,七十大寿……

以前讲究,父在不留须,母在不庆生。这句话的含义是,有父亲在不能留胡须,有母亲在就不能去庆祝自己的生日。

“母在不庆生"这句话也是弘扬孝道,母亲生下我们,分娩是件很痛苦的事情。虽然这天是我们的生日,但更是母亲的受难日。

所以说,在父母在世的时候,遇到生日别总记着去庆祝,更好是陪陪母亲,感恩母亲。

现在时代不同了,小小年纪就过生日,大办酒席,大庆特庆,但切记在自己庆祝生日的时候,别忘了请上老妈。

题主问,什么年龄不能过生日?这怎么回答呢?现在社会不论什么年龄大都过生日,不受年龄限制。但不可思议的是,有的人在给自己和儿孙过生日时,真不知他妈在什么地方!




什么年龄不能过生日,你知道吗?

人只要活着就会年年有生日,但有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因为地方风俗的限制,以及自己对民俗中的某些禁忌,未必年年能过生日,本文从农村民俗的角度来讲一讲。

为什么说要从农村的民俗角度来说呢?因为在能不能过生日这方面,农村的风俗习惯比城镇保存得好,直到现在,还有一些农村依然讲究这方面的规矩。

1、(父)母在不庆生

这句话出自《周礼》,全句为“母在不庆生,父在不留须”。“母在不庆生”在我国民间流传广泛,很多地方直到现在都还有这种说法,不过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说法,且同一说法,也有差异。“父在不留须”在旧时社会民间有普遍讲究,新社会之后,这种风俗基本消失,很少有人提及,也不再有人遵守。

有的地方说的是“母在不庆生”,意思是只要母亲还在世,哪怕你到了八十岁也不能过生日,只有母亲不在世了,才能过生日。这规矩只是对儿子而言,外嫁女就不用管亲娘。外嫁女讲究的是看婆婆,婆婆在世,不能过生日,而自己的亲娘在世,只要婆婆不在世了,就可以过生日。这与“父在不留须”的说法是一样的,只是对儿子而言,再说,女儿也没有胡须,也没有留须还是不留须的问题。

有的地方说“父母在不庆生”,也就是说,只要父母任何一个人还在世,哪怕儿子满八十岁,也不能过生日。这种说法通常流传于南方的一些农村。

按照这种说法,过去民间男子,只要(父)母亲在世,从生下来起就不能过生日吗?事实上,民间的风俗并不是这样的,(父)母亲在世,男子能不能过生日,在年龄划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出生到二十岁。这个年龄段是从出生到成年的阶段,按照民间的说法,男孩过不过生日,他们做不了主,由父母给他们做主,男子在这个年龄段过生日,不能算是对父母的不敬和不孝。事实上,古代小孩子成活率不高,父母给二十岁以下的男孩子过生日,也算是向人们展示自己养育儿女的成果,希望儿子快快长大成人。

在一些农村,男孩出生后,有满月酒、百日酒、周岁酒、十岁酒、二十岁酒,都是比较隆重的。平时的小生日,父母也不会忘记让男孩过,客气一些的人家,杀鸡宰鸭,割一块猪肉,全家庆贺一番,贫穷之家,父母也不忘过给生日的人煮几个鸡蛋,也算是一种庆生的方式。

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行冠礼,也就是男子可以戴上帽子(古代男子二十岁以前只戴头巾,二十岁时行冠礼后才可戴帽子),表示男子已成年。古代把二十岁称为“弱冠”。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行冠礼的风俗逐步消失,但在农村,男子二十岁的生日改成请酒庆生,其请客的规模和气氛不亚于家里的老人庆寿。

第二阶段,男子二十岁以后(不含二十岁),到(父)母去世以前。很多民间风俗,男子是不能过生日的,同时,男子娶妻后,其妻子也是不能过生日的。其中的说法有两种:一是说成年后的男子,只要(父)母还健在,就永远是孩子,哪怕男子九十岁,只要还有上百岁的(父)母在,依然还是为人之子,过生日就是对父母的不敬。二是说男子成年了,不能老是想着如过生日,如何庆祝自己的生日,而是要回头为自己的(父)母想想,他们是怎么辛苦生下自己,又把自己含辛茹苦抚养成人。过去,民间认为这样做就是讲究孝道,否则就是对父母不敬和不孝。

第三阶段,(父)母去世以后。(父)母去世以后,家里的妻子“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男子也从“孩子”转变成家里辈分最高的长辈。这个时候,只要他们本人愿意,不管是大生日,还是小生日,都可以做了。因为一些地方风俗限制,老人自己不想做,或者老人外出“躲生”(生日那天到外面去躲藏,不想让儿子为他们过生日),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与能不能过生日的风俗没有关系。

弄清楚了我国一些民间过生日的阶段性风俗,我们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就不会误解民间的这种传统习俗。也就不会因为“母在不庆生”这句话,误认为旧时民间连小孩过生日也不可以。事实上,旧时民间,民众给小孩子过生日,比现在的人还要讲究,只不过生活条件不同,生日的仪式有别而已。现在的小孩子过生日,少不了吃生日蛋糕,唱生日歌,这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一种过生日仪式。实际上,我国旧时小孩子过生日同样离不开鸡蛋。比如,满月酒、百日酒、周岁,家里要把鸡蛋染成红色,叫红皮鸡蛋,通常要送给客人。平时小生日时,父母给儿女煮熟的鸡蛋,也要染成红色以后才给生日的小孩吃,或者用红线捆缚好,早晨挂在生日小孩的脖子上,到了晚上才让小孩吃掉。这也算是中外传统习俗中,过生日都不约而同地与鸡蛋有关,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2、其他一些不能过生日的特定年龄

我国民间,还有一些地方,在特定的年龄有不能过生日的习俗。通常来说,这种习俗不像“母在不庆生”的习俗这么普遍,都是一些地域性的习俗。

男不做“三”,女不做“四”。这种习俗在江苏扬州一带比较讲究,其他地方也有这样的讲究。这里的“三”指三十岁,“四” 指四十岁,也就是说,男子不能做三十岁的生日,女子不能做四十岁的生日。民间的这种地方习俗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三十岁和四十岁的年纪不是很大,不应该做生日。二是说“三”和“散”谐音,“四”和“死”谐音,认为很不吉利。当然,除了这两种说法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民俗说法。

民间藏年龄的习俗。一些地方,因为对某年龄有特殊的忌讳,既不能在这个年龄过生日,也忌讳提到这个年龄。比如,民间俗语中有“三十六不提,七十三不说,八十四不讲,百岁要藏”,这里所说的三十六岁、七十三岁、八十四岁、百岁,在民间认为是人生的“坎儿”或者“关口”,要把年龄数字躲藏起来。在我国地方民俗中,这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当有人正值这些年龄时,不能提到这些年龄,比如,某人今年三十六岁,只能说三十五岁或三十七岁,或者说“明年三十七岁”。二是逢这些年龄不能过生日,要办酒也要提前一年办。

还有一些地方,有其他一些忌讳的年龄。如山东的一些地方,男子不过四十一岁,也不能说四十一岁,民间认为“四十一妨妻”。也有一些地方忌讳过四十五岁生日,认为是一道坎儿。还有些地方民间认为,人过了六十岁以后,就再也不过生日了,其中的说法是怕惊动阎王爷,对自己不好。如此等等,各地的说法还有一些说法,这里就不一一例举。

总而之说,什么年龄不能过生日,各地有各地的风俗,各地有各地的说法。现在,一些地方的风俗逐渐改变,不再讲究这些。但有的地方则依然保留了当地的民俗说法。




我是江苏的,我们这儿的老人说,过完六十大寿后,就不再过生日了,因为越往后面走,时间越短越快,就跟打排球一样,短平快。谁希望一生短平快呢,意思后面的日子不数不记了,起实,每一个老人日子还在数,年纪还在记,我爸过70,我们还是买了长寿面,杀了鸡,就不放炮竹了,他老人家还是很开心的,孝道吆!其实大体是这样,东北各地越老越做70,80,90,越做越大,而南方越往大中越不做,一个怕年纪大,各家也有各家的信度,同一个地区,你家80不做,我家偏做,因人而已。




父在不留须,母在不庆生,那是过去,现在的人都喜欢过生日,只要喜欢,只要愿意,就不受年龄的限制。

四十年前,老家的风俗是,小孩子过3个生日,也就是1至3岁,过完这3个生日后,要到十八岁再过一个生日。

过十八岁生日比较隆重,亲戚朋友会到场祝贺,父母会大摆酒席,酒席上父母会让孩子喝一杯酒,喝下这杯十八岁的生日酒,以后就是成年人了,不能再任性胡闹,要干成年人的事,说成年人的话,没有人再把你当孩子,要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任。

过了18岁,要参入家里的政事,与父母一起承担责任,为家庭分担忧愁,代替父母行使一些权力,特别是长子,“家有长子,国有大臣”,这话在过去很有份量,老大要照顾好弟弟妹妹,为他们做好榜样,有一句话叫“有父从父,无父从兄”,权力仅此于父亲,大哥的话,弟弟妹妹都要听,弟弟妹妹如果错了,就是当大哥的错了,弟弟妹妹的困难,当大哥的都要管。

现在还有一部分家庭,这种风俗习惯没改,一个家如果没有父亲了,母亲遇到困难,还是会去找大儿子,大儿子必须出面解决。

十八岁生日过完了,可以再过60岁生日,如果父母健在,一般都不会大操大办,也就改善一下伙食而已,如果父母不在了,这60岁生日就是大寿,要大张旗鼓的办,亲戚朋友都到场,因为过去的人寿命短,能活过60岁,就是高寿了。

现在人没有这些讲究,愿意什么时候过生日,就什么时候过生日,过生日也没有多少含义了,大多数人家,就是一次家庭大聚餐,吃好,喝好,玩好。

还有的家庭,只注重孩子的生日,年轻人的生日,父母的生日并不是很受重视,还有的年轻人,跟本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时。

有女儿的家庭,父母过生日会隆重一些,正常一些,特别是女儿多的家庭,姑爷会争先恐后为老丈人送礼物,表现自己。有女儿又有儿子的家庭,也会为60岁以后的父母祝寿。

那些独生子女的父母,孩子又不在身边的,60岁70岁都很少过生日,有的老人生日那天,也就是自己为自己过生日,改善一下生活而已,有的老人甚至连儿女的生日祝福,也不一定能收到。

现在人过生日,没有过去的那些讲究了,过去孩子过生日,是先敬孩子的母亲,因为“孩子的生日,是母亲的难日”,现在过生日,没有多大含义。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年龄   习俗   风俗   民俗   讲究   说法   民间   老人   母亲   父母   男子   生日   农村   孩子   地方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