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医而言,万病的根源是什么?治病的最高法则是什么?

万病根源

是人体阴阳不平衡

治病的最高法则是据病证调理好人体阴阳!




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从中医角度看,万病的根源是人体的正气不足,即抵抗力差。

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黄帝内经》讲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又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中医认为,人体生病的过程,实际上是正气和邪气相抗争的过程,正胜邪退,则不发病;邪盛正衰,则发病。正气即人体的抗病能力;邪气指各种致病因素。

既然万病的根源是正气不足,那么治疗原则就是扶助正气了,而扶助正气要以健脾养胃为主,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讲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健康四季不受邪”,《黄帝内经》也讲到:“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些论述都说明了养护脾胃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养护脾胃呢?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饮食要规律,同时还要做好忌口

过饥、过饱,不定时饮食,或食辛辣、生冷、油腻、及难消化食物都会损伤脾胃,进而影响其他脏腑。

2、勿过逸或过劳

过劳主要指脑力劳动,中医认为“过思伤脾”,即用脑过度也会伤及脾胃,进而影响他脏;同样,过度安逸,也会影响脾胃的运化。

3、要始终保持心情舒畅,戒躁戒怒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则会导致肝气犯胃、克脾,而表现为肝脾不调,肝胃不和等病证。

关注歧黄中医方大夫,请点击我头像右上角的“关注”,我会定期为你发送靠谱的中医药知识和个人临床经验方,为你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大家如果有任何健康方面的问题,可以随时给我留言或者给我发私信,我会抽空回复大家的。






就中医而言,致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病理的终极伤害是致命的。因此,万病的根源就是阴阳失衡,协调失运,代谢失和所致。由此,治疗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恢复原有的生理生化功能,使之常态化,也就是稳态运行机制。

中医决定生命运作的基本方式就是处方,因此说,处方的成败是体现中医医术的最直观的证明了。可见,古人对于处方的看重,所以,有价值的处方是有生命力的,或者说,有生命力的处方是可以运动的,比如单方,验方,代表方等等,它能创造生的奇迹,因此,才会被人转载,转发与收藏了等等。

那么,好的处方是有经过理,法,方,药的程序而设置的,其中包含了君,臣,佐,使与七情和合等技术,所以说,中医的最高境界也含有德学与悟性,因为,好的处方里看不到钱的影子,只有针对性的药物组合,与客观的辩证法存在着,所以,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了奇迹。这样的人才能算是中医人。





一,中医认为:万病源于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

二,中医有万病之源源于血,百病之由由于气。气不足则血不畅,血不畅则水不流,水不流则毒不排。气血不顺则生百病。

三,万病源于湿,湿入五脏,伤六腑。遇寒则生寒湿,遇热则生湿热,遇风则生风湿。故万病魁源在于湿。

四,黄帝内经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首,百病之根。故万病源于肾。

五,黄帝内经认为寒为万病之源,风为百病之长。故寒为万病之源,风为六淫之首。

从上述对病源的表述,彰显出中医诊病的辨证论治的对立和统一。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方法不同,目的相同。一人一方,同病异地不同方的博大精深的学识,对现代人来说学深学透很难。




病来源于食物和气候变化,和父母的遗传。总结起来为六淫的侵袭:。治疗主要是预防防病。人是世界上动物中最高级动物,家禽和野兽是低级动物。我从小就见过一条蛇被打伤,几条蚂蛇口含青草给蛇治伤。我好奇的回家问父亲,他说蚂蛇是蛇的医生专给蛇治病的,它那小蛇那么大从不吃它。还有一件事,我小时给生产队放牛羊,还发现母牛下牛娃在吃牛奶过程中l母牛教牛娃吃草。什么草该吃什么草不该吃,母牛让牛娃用鼻子闻,闻后再吃。好象闻中有知毒草和无毒草。小羊也是同样有母羊教它先闻后吃。还知道天上起恶云,乌云滚滚牛羊都要往回跑等等。低级动物都知预防而人是高级动物应该明白自己怎么预防,如果不知预防的人就是低级动物了,就不算高动物的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黄帝内经   根源   中医   肝气   毒草   母牛   脾胃   邪气   气血   正气   处方   低级   阴阳   法则   人体   动物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