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斯拉夫消失了?

“江湖”上已经没有了南斯拉夫,只剩下南斯拉夫的传说。

南斯拉夫为何消失?翻开史料,就会发现南斯拉夫有着三大问题,而这三大问题不能克服,所以,最后走上了解体之路。

1、第一大问题:民族矛盾

作为巴尔干猛虎,南斯拉夫联邦其实是散装的一个国家联盟,正式成立是在1918年,当时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组成的联盟国家,全名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当时的塞尔维亚包含黑山。

这时还不叫南斯拉夫,但是主体框架已经搭建了。

二战后,马其顿和波黑,又加入了进来,就此形成了真正的南斯拉夫联盟国家,有六大块组成,分别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马其顿、波黑。

1946年,这个联盟的名字定为“南斯拉夫人民共和国。1963年,南斯拉夫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散装的联盟,注定问题多多,且不好解决。

因为巴尔干地区是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文化的接壤中心,这就造成了非常复杂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

南斯拉夫解体前,六大加盟国的民族和宗教情况如下:

①、塞尔维亚。

当年的塞尔维亚,塞尔维亚族是第一大族,他们信奉的是东正教。第二大族就是阿族,几乎都是来自自治省科索沃,主要信仰伊斯兰教。

1991年南斯拉夫解体前,塞尔维亚总人口是970万,其中阿族人员占了180万左右,塞尔维亚族占了530万左右,还有其他的少数民族。

科索沃位于塞尔维亚东南区域,和马其顿、阿尔巴尼亚相邻,因为这几个地区曾经都是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土,相对而言,更靠近君士坦丁堡,因此,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较多。

塞尔维亚的塞族和阿族的矛盾,几乎一直存在,铁托时期较为缓和。1980年后,矛盾重新不断升级,直到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之后,一切才算结束了。

但,科索沃的独立,塞尔维亚不承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不承认。

②、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面积为5.6万平方公里,1991年时人口在470万左右,其中有60万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族有360万左右,克罗地亚族人几乎都信奉天主教。

在克罗地亚,克族和塞族也有着一些冲突。

但这里是克罗地亚人的地盘,话语权相当高。

③、斯洛文尼亚。

斯洛文尼亚,土地面积为2万平方公里左右,是克罗地亚的好邻居、好哥们,1991年的人口在190万左右,民族构成主要为斯洛文尼亚族,占斯洛文尼亚总人口的87%左右,几乎都信仰天主教。

④、黑山。

黑山占地面积为1.39万平方公里,1991年的人口在60万左右,其中,黑山族占27万左右、塞尔维亚族占18万左右,还有少量的波什尼亚克族、阿尔巴尼亚族。

而黑山族和塞尔维亚族都是古斯拉夫人的后代,也都信仰东正教。阿族,信仰伊斯兰教。

这样说吧,六大加盟国中,黑山一直就像塞尔维亚的“亲弟弟”。

⑤、波黑。

波黑占地面积为5.1万平方公里,1991年人口在470万左右,波什尼亚克族约占40%左右;塞尔维亚族约占32%;克罗地亚族约占18%。

这个波什尼亚克族又叫穆斯林族,信仰的自然是伊斯兰教。塞尔维亚族自然是信奉东正教,克罗地亚族信奉天主教。

波黑的情况较为复杂,和塞尔维亚有得一拼。九十年代的波黑内战,那真的是打得很凶。

⑥、马其顿。

马其顿,也叫北马其顿王国,面积为2.57万平方公里,人口在200万人左右,主要民族为马其顿族,占据总人口的54%左右,阿尔巴尼亚族25%左右,还有4%左右的土耳其族,还有其他各少数民族。

马其顿族的主要信仰为东正教,阿尔巴尼亚族信仰伊斯兰教,土耳其族更不用说了,自然是信仰伊斯兰教。


以上,就是南斯拉夫曾经六大加盟共和国的情况,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但各地区的人口构成变化并不大。

看六大地区的民族和宗教信仰情况,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是,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黑山族、马其顿族也是信仰东正教的;

二是,信仰天主教的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等;

三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族、波什尼亚克族等。

三大类宗教信仰,构成了复杂的民族矛盾。


联盟中,因为塞尔维亚人最多,所以“大塞尔维亚主义”在历史的很长时间内比较盛行。

二战后,铁托主政,这是一个克罗地亚人,他认为南斯拉夫发展的根本问题,就是要遏制“大塞尔维亚主义”,他提倡各民族平等,如此,才能达到“塞弱而南强”。

不得不说,在铁托的铁腕之下,各民族间关系处理得还可以,信仰天主教的、伊斯兰教的民族,并不受冷落,还有很多的政策。于是,相安无事。

但是,1980年,铁老大一命呜呼了,米洛舍维奇上台了,这是塞尔维亚人,也是塞尔维亚族。自然,他要更多照顾塞族人的利益,于是“大塞尔维亚主义”有所抬头,南斯拉夫内部的民族矛盾开始进一步凸显。

到南斯拉夫解体前,各民族为了自己的信仰非常疯狂,阵营划得很清,东正大教堂、清真寺、天主教堂大量增加,这进一步渲染了民族矛盾。

总之,南斯拉夫解体的第一原因,就是复杂的民族矛盾。

2、第二大问题:南斯拉夫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


南斯拉夫联邦中早期,致力于各种改革,百姓的生活水平不低,但,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当时,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靠近西欧,又都是天主教较为普遍的地区。这两地区,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向西欧看起。

这两个兄弟国家就像是南斯拉夫联盟内部的“高富帅”。

而当时的马其顿、波黑,就是传说中的“矮矬穷”。黑山和塞尔维亚也好不到哪去。

因此,随着时间的发展,特别是1974年,南斯拉夫大力修改宪法,6个加盟共和国获得自治地位后,情况反倒变糟糕了。高度自治的富裕国家,自然不愿意为穷兄弟国家多输血了,他们更愿意和西欧的那些大佬把酒言欢。

于是乎,经济上的“穷富矛盾”,给南斯拉夫联邦埋下了地雷。

这种矛盾,如果平衡得好,那没有问题,如果平衡不好,那就会出事。

铁托在的时候,倡导“南斯拉夫主义”,不断声明各民族一律平等。进行人事安排的时候,也不会紧着哪个民族安排。

铁托死了后就不一样了。

举个例子,经济发达的克罗地亚地区,塞尔维亚人只有60万人,占据19.6%。但克罗地亚67%的警察却是塞尔维亚人。这种情况,自然会加剧矛盾。

富裕的克罗地亚人,无法容忍“大塞尔维亚主义”的存在,他们和斯洛文尼亚率先对南联盟的制度和结构提出了要求。


在九十年代初,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向联邦政府提出了一个构想“让南斯拉夫成为一个欧共体一样的模式”。

啥意思?六个加盟国纷纷独立,纷纷拥有主权,然后成为一个经济联盟。

如果这样,不就是要求解体吗?联邦政府不同意,塞尔维亚和黑山当然不愿意,波黑和马其顿则希望直接独立。

终究,1991年,两个高富帅国家,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迈出了独立的那一步,穷国家马其顿也跟着退出了联邦。

3、第三大问题:不可避免的地缘影响

南斯拉夫联邦,全名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这个国家早先的发展靠了三个强大的因素: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铁托,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南共,一个团结的军队。

这三个“一”,保证了南斯拉夫联邦的快速发展。

他们善于学习,也善于改革;他们走的社会主义,但并不屈从于某个大国。

那时候的南斯拉夫在铁托的带领下,性格直率,一切以发展为主,谁也不要试图来影响我。

不把欧洲当回事,也不把苏联当盘菜,因此,南斯拉夫这个巴尔干猛虎变得有些孤独,他们就像一个桀骜不驯的性格青年。

东欧地方不小啊,欧洲势必要在经济上、政治上影响。苏联也想影响,但在和美国天天冷战的情况下,发展龟速,影响越来越弱。

在西欧 的文化、经济的渗透下,和欧洲格格不入的南斯拉夫,开始了一些尝试,比如,像欧洲一样发展多党制,比如,将南共的领导权变换为引导权,比如,给予六大加盟国更多的权利。

在这种影响下,南斯拉夫联邦政府的影响力越来越低,加盟国的权力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欧盟要向东扩展,南斯拉夫解体才是最理想的状况。

于是,随着各种矛盾 的加剧,随着时间的发酵,有加盟国开始脱轨了,那就是最发达的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他们可不想跟着联邦和欧洲唱对台戏,他们巴不得成为欧共体的一员。

这样说吧,南斯拉夫联邦解体的背后,是一双双欧美大佬的眼睛,和一双双支持的双手。

因此,南斯拉夫联邦的解体,和西欧的地缘影响是分不开的。一个孤零零地在矗立在东欧的南斯拉夫,被拉入西欧阵营,才是欧美国家想要的结果。


1991年6月,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率先独立。当年11月,马其顿独立。

1992年,波黑宣布独立,因为穆族和克族同意独立,而塞族不同意,于是为期三年的内战爆发了。1995年,波黑正式独立。

就此,只剩下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难兄难弟了。他们组成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


因为塞尔维亚境内的科索沃一直谋求独立,于是乎,冲突不断。

1999年3月,北约介入科索沃战争,欧美人光明正大地干涉南联盟的内政。进行了78天的战争,南联盟元气大伤,再也管不了科索沃的事情了。

2003年,南联盟名字取消了,改名叫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简称塞黑。从名称上看,此时,南斯拉夫已经寿终正寝了。

2006年,黑山独立。就此,曾经的南斯拉夫联邦完全分成了六大块,从此再无南斯拉夫,从名称看也好,从实际看也好,都没有南斯拉夫联邦的一丁点“联邦”的味道。

2008年,科索沃宣布完全独立。

一切都结束了!只剩下凄风苦雨中的塞尔维亚。解体,塞尔维亚人不怨谁,但他们忘不掉科索沃战争中的北约炮火,忘不掉无数百姓的眼泪,毕竟,那是塞尔维亚的内政问题。


回头看,南斯拉夫为什么消失了?

无外乎三个原因,一是民族矛盾较为复杂,而且不易解决;二是经济发展不均衡,联邦政府平衡和控制无力;三是因为地缘的影响,西欧国家对南斯拉夫解体影响很大。


参考资料:《社会主义研究》1991年第29期,文章名为:南斯拉夫危机浅析

《贵州文史天地》1998年增刊,文章名为:南斯拉夫在“独立”狂潮中解体

《紫光阁》2012年第12期,文章名为:成也南共联盟,败也南共联盟----南斯拉夫解体原因之一




成也铁托,败也铁托

南斯拉夫这个国家其实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南斯拉夫的前身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这个国家是1918年建立的,到1929年易名为“南斯拉夫王国”,而在此之前历史上是从没有出现过南斯拉夫这个国家的。

从南斯拉夫最初的国号中可以看出,南斯拉夫是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三国国家联合组成的,其中塞尔维亚是这个国家的主体。

这三个国家之所以能联合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属于斯拉夫人。斯拉夫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起源于今天的波兰境内,从公元四世纪开始,斯拉夫人开始了民族大迁徙,之后逐渐形成了: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和南斯拉夫三大分支。

东斯拉夫: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

西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黑山、保加利亚、马其顿(今天尚存的斯拉夫人国家)

上述这几个民族都是斯拉夫人,他们的语言和血缘非常接近,比如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两国的语言就是可以无障碍交流,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文字的不同。

在20世纪之前,斯拉夫的三大分支分别属于三个国家。其实东斯拉夫人都处于沙皇俄国的统治之下,而西斯拉夫主要处于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南斯拉夫的大部分地区则属于奥斯曼帝国。

14世纪,兴起于小亚细亚半岛的奥斯曼帝国开始崛起。1389年奥斯曼帝国在科索沃战役中击败了塞尔维亚王国,土耳其人开始登陆欧洲。到16世纪时,整个巴尔干半岛都落入了奥斯曼帝国手肘。

土耳其人在巴尔干半岛的统治一直持续到19世纪后半叶,此后在俄国和英法的支持下,希腊、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等国相继独立。

一战之后,奥匈帝国解体,原先被奥匈帝国所控制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也宣告独立。此后塞尔维亚联合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斯尼亚共同组成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易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南斯拉夫王国建立的基础南斯拉夫诸民族之间的血缘关系,但是在漫长地历史发展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这几个民族之间形成了巨大的文化隔阂。

以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为例,两个民族其实在血缘和语言上没有什么区别,但二者的文化却截然不同。塞尔维亚属于希腊文化圈,信奉东正教,语言使用西里尔字母书写。而克罗地亚则属于拉丁文化圈,主要信奉天主教,语言用拉丁字母书写。

在20世纪以前,一个南斯拉夫人如果信奉东正教,那么他就是塞尔维亚人,如果他信奉天主教,那么他就是克罗地亚人,这两个民族完全是通过宗教和文化区分的。

南斯拉夫王国建立后,为了打破诸民族之间的隔阂,将全国分为33个省,把不同的民族都划到一个省内,以便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南斯拉夫王国的做法虽然一定程度上加强民族团结,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根除民族矛盾。

二战爆发后,由于南斯拉夫王国在外交立场上徘徊不定,最后被纳粹德国占领,随后南斯拉夫王国遭到德国和匈牙利的肢解。在纳粹的扶植下,克罗地亚人成立了“克罗地亚独立国”,克罗地亚法西斯分子在其控制区域内屠杀了数百万塞尔维亚人,而塞尔维亚人也在报复性的杀害了大量克罗地亚人。克塞两族在二战期间的种族屠杀行为成为日后两国难以消除的心结。

二战结束后,南斯拉夫在铁托的领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其疆域基本继承了南斯拉夫王国的版图。(南斯拉夫政治强人铁托)

铁托是一个政治强人,在冷战时他是东欧国家中唯一一个敢跟斯大林对着干的人。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发起人之一,铁托拒绝加入华约组织,并且还接受美国援助,与英美等国保持了较为友好的关系。

而在南斯拉夫国内,铁托也是国父一样的存在。凭借着他强大的威信,暂时压住了南斯拉夫国内的民族矛盾。不过南斯拉夫的主体民族是塞尔维亚人,但铁托确实克罗地亚人。在铁托执政之后,他开始强势打压国内的大塞尔维亚主义,前后共计惩处了4万名塞尔维亚官员。除此以外,为了削弱塞尔维亚实力,铁托甚至硬生生地将塞尔维亚分成了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两个民族。

波斯尼亚在血缘上跟塞尔维亚没有啥区别,二者的语言和文字上也没有任何区别,二者的差异主要在宗教。

上文曾说过,塞尔维亚曾经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四个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为了同化塞尔维亚人,推行了很多措施,比如减税、当官等等,以此鼓励塞尔维亚人改宗伊斯兰教。

为了少交税赋,不少塞尔维亚农民开始信奉伊斯兰教,这些人渐渐地形成了一个群体。到20世纪70年代,铁托将这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塞尔维亚人划分为“穆斯林族”,也就是今天的波斯尼亚人。

当今世界上除了少数几个国家是单一民族以外,大部分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在多民族国家中必须有一个主体民族,而且主体民族一定要再文化和人口上占优势,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统一,但铁托的做法显然沉重的打击了南斯拉夫的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

在铁托死后,南斯拉夫联邦以无人可以维系,1992年南斯拉夫宣告解体。随后,压抑多年的民族矛盾瞬间爆发了出来,克罗地亚族人联合波斯尼亚展开了与塞尔维亚人的战争。

此战给塞族、克族、波族民众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以至于到了今天,三个民族之间的仇恨仍旧不能消弭。

(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上,塞尔维亚网球巨星德约科维奇曾发文支持克罗地亚队,为此德约科维奇遭到国内一片指责)

(塞尔维亚网球名宿德约科维奇)




南斯拉夫这个国家消失了,但南斯拉夫民族和南斯拉夫人仍然存在。而南斯拉夫的消失,既有其内因,也有其导火索与催化剂。

一、斯拉夫

斯拉夫是个很古老的民族,曾是欧洲最大的民族,与日耳曼、凯尔特并称为欧洲三大蛮族

斯拉夫人的存在,可能已超过3000年,现在波兰境内的维斯瓦河河谷是其故乡,现在主要分布于东欧和南欧。

斯拉夫的意思是荣誉、光荣,他们确实也骁勇善战,但最大的特点是不团结。

这一点,有点像荷兰国家足球队,经常巨星云集,是夺冠热门,却经常死于内讧,功亏一篑。

斯拉夫人曾经打败了拿破仑,曾经打败了希特勒,只有成吉思汗曾经打败过他们。

顺便说一下,纯种的斯拉夫人非常漂亮,头发为金色、棕色或栗色,眼睛偏褐色,皮肤则比日尔曼人细腻,白色人中的美人。

二、南斯拉夫人

既然有南斯拉夫,那是否有东、西、北斯拉夫呢?回答是:没有北,只有东、西、南斯拉夫

上面说过,斯拉夫是一个大的民族,分布较广,故有人按区域将他们分为三大分支。

在欧洲南部的巴尔干半岛的称为南支的斯拉夫人,包括现在的塞尔维亚人、黑山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马其顿人、波斯尼亚人、保加利亚人。

巴尔干西北方向的中欧地区的斯拉夫,则属于西支,包括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索布人。

巴尔干东北方向的东欧地区的斯拉夫,则属于东支,包括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卢森尼亚人。

从上面介绍可以看到,斯拉夫是个大的民族,下面又分为很多分支民族,历史上,各分支曾经有不同的名称:西支称维内德人,东支称安特人,南支称斯拉文人。

最早建立斯拉夫国家的是萨摩公国,在今天的捷克地区,建于公元623年。

三、南斯拉夫国家

南斯拉夫以国家的形式存在,始于1929年。一战后,几个以斯拉夫族居民为主的国家和地区合并,组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二战中,南斯拉夫王国解体。二战后,在东欧铁腕强人铁托的领导下,重建南斯拉夫联邦国家,后更名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再次更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需要说明的是,在南斯拉夫国家,塞尔维亚人占主体地位,人口众多,但是,由于铁托本人生长于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而又缺乏大的民族胸襟,执政期间,对塞尔维亚人采取打压政策,致使国家凝聚力下降,为日后的解体埋下了祸根。

当时间来到上世纪90年代时,民族矛盾终于大爆发,各主体民族先后宣布独立并爆发战争,巴尔干火药桶被点燃。

1995年,随着波黑战争的结束,南斯拉夫解体。同年,未独立的塞尔维亚、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

此后,南联盟内部又发生战争,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南联盟,而我驻南使馆也遭美国轰炸。

2003年,南联盟改国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南斯拉夫"这一国名正式退出国际舞台。此后,塞黑再次解体。

四、南斯拉夫国家解体的原因

1、多民族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

斯拉夫曾是欧洲最大的民族,但内部分支众多。而各分支之间因为大迁徙造成的观念、习俗等分化日益增大,最终分裂成众多的小民族,这是南斯拉夫解体的根本原因。

2、失败的民族政策。

上面介绍了,因为铁托狭隘的民族观念,使日益紧张的民族矛盾更加尖锐,这是解体的导火索。

3、美国及其盟友的煽风点火。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就如同一只楔子一样扎在北约的心脏地带,美国一直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一旦南联盟内部出现不和谐声音,美国就会加以利用并扩大、促使其分裂,这是南斯拉夫解体的催化剂。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在欧洲除东欧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外,还有一个就是南斯拉夫。但在这些社会主义里最强大,最独特例行的就是南斯拉夫了 。他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打下来的天下,所以才没有听苏联的指挥棒,好苏联彻底地分道扬镳。走上了自己的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南斯拉夫的幸运,所以在冷战期待南斯拉夫的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社会稳定上都是 首屈一指的,而且高于土耳其希腊这些国家,比意大利也差不多,但他却最终走向了分裂和解体,但素有巴尔干之虎的南斯拉夫何以落到这步田地?在二战后铁托走上了历史舞台, 在他的领导下靠自己就解放了南斯拉夫。树立了崇高的地位和威信,各民族也都心悦诚服的接受铁托的领导。基于此这成立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六个联邦主体组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面积合计25.58万平方公里)。

南斯拉夫解体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央联邦政府权力松散和弱小,地方联邦联邦政府权力巨大。南斯拉夫的主体无疑是塞尔维亚,但由于铁托是克罗地亚人,所以刻意打压塞尔维亚。过于强调各个加盟共和国权力的平等。使得联邦主体失去权力,铁托在世的时候还好说,待1980年铁托一死,没有威望够的领导镇得住局面,局势急剧恶化,联邦政府失去权威和和威信。而塞尔维亚的大塞民族主义高涨。民族纠纷和独立倾向高涨,内战就此爆发。但也必须说明的是。欧美在背后起到了非常不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甚至发展到种族仇杀地步,分裂就是一个时间问题。

南斯拉夫的联邦制过于松散。除了国防,外交,关税之外,地方完全可以作主,所以说南斯拉夫解体是必然的,只是一系列灾难实在不应该发生。在1974联邦政府年规定,各地方边防军不再听命于中央,而是各自区域的各民族政府管辖,其地位和人民军平级。一旦地方民族政府有了军权后果就可想而知,只是当时铁托在世而已。在国际方面,欧美国家需要这个南斯拉夫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异类”当样板,和苏联反调,给予了南斯拉夫准欧盟的待遇,也是就是说可以不承担欧盟的义务却可以享受欧盟的待遇。在美苏势力的夹缝中生存,没有偏向于任何一方。而当时南斯拉夫也很开放,美国电影可以第一时间在南斯拉夫上映。但随着铁托去世,南斯拉夫找不到这样的战略大师在冷战期间左右逢源纵横高手,再加上苏联解体,南斯拉夫的作用下降。也间接导致了南斯拉夫经济的崩。

在就是在南斯拉夫这样的没有一个民族能占绝对多数的多民族国家,如果没一个有力的中央政府控制,解体是必然的、六国加盟共和国信仰不同彼此对立南斯拉夫解体完全取决于民族间矛盾,内部地缘结构分裂、人文结构撕裂。铁托死后,国家最高权力由联邦各共和国和自治省的领导组成的联邦主席团,而联邦主席团内部分裂严重,虽然是一党执政,但民族却已经分裂了。两个最大的联邦主体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几乎是为了反对而反对。都想扩大自己 权力,权力向谁要,只能向联邦主席团要。而联邦主席团没有权力只能解体。在1992年克罗地亚(最富的联邦主体,比意大利富裕)既拒绝向联邦政府上税,最有钱不缴税,其他加盟共和国自然也不缴税。在1993年初联邦财政枯竭,也就无需存在了。

铁国立国标准是“民族分封制”大家各分一块地说的算,铁托自己就是“周天子",过于平等,但南斯拉夫又没有主体民族。刻意平等只能分裂。南斯拉夫的肢解和强人政治体制消失后。无法按照这样一个模式走下去,但由又没有一个好的体制而走进了“死胡同”。要知道,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兰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变天后至少维持了领土完整。而南斯拉夫无疑是最惨的一个,这就是民族政策的失败。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因为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去世,最后导致整个国家土崩瓦解。而我们的国足在世界上面的排名,最少也跌了六个名次。

▲铁托



南斯拉夫是一座建立在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建立的时间比较晚,1929年才正式建立。它是从当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独立出来的塞尔维亚族建立的塞尔维亚王国为基础建立起来。

之后又经历了两次巴尔干战争,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击败了曾经雄极一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以及周边其他小国,吞并了原属两大帝国的零散民族而形成新的国家。在一战结束后的1918年,成立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

又经过了十年漫长的发展,领导者决定解散议会以及内部多个党派,改为了国王实行独裁的统治,并且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紧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南斯拉夫倒向了轴心国,而南斯拉夫内部也因此出现了分裂。

在这个至关重要的时刻,出现了一位决定性的领导人——铁托。他领导着南斯拉夫的人民,经过艰难的抗争,铁托取得了胜利。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解放了南斯拉夫全境,并且在1945年年底成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主义共和国,在1963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由于南斯拉夫创立的时间比较短,而且国环境比较复杂,来自国际上的危机也比较的多。而南斯拉夫也有着“七条国界、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二种文字、一个国家”的说法。可见南斯拉夫的内部何其混乱,也为后来的消失埋下了伏笔。

其实我认为南斯拉夫之所以消失,主要是因为民族内部混乱问题。比如说南斯拉夫主要是由塞尔维亚族、穆斯林族、马其顿族、保加利亚族、克罗地亚族等民族组成,但是他不像我们国家,他们每个民族的人口基数都没有超过50%,甚至几乎是维持在同一水准。

所以对于南斯拉夫来说,他们每一个民族都是少数民族,同时也是多数民族。而且不像我们国家,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民族间的矛盾比较不明显。但是南斯拉夫成立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其人口与领土几乎都是靠吞并而来。

他们从存在再到消失,只有短短的88年,甚至都没有长过一个人的寿命。各个民族之间都在为自己民族谋求利益,对其他民族实行打击。就连他们的领导人铁托都没有看清这个问题,铁托作为克罗地亚族人,对之前执政党的塞尔维亚实行打压,因此也造成南斯拉夫内部声音众多很难团结。

之前所讲的三种宗教,则是基督教,东教,伊斯兰教三大教派。南斯拉夫由六个国家组成,每个国家信奉的宗教几乎都不同。渐渐形成了三大派系,而且每个派系之间的实力势均力敌。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宗教信仰不同,中间难免会产生各种摩擦。

南斯拉夫如此庞大的一个联邦制国家,他最后的分崩离析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仅仅是因为内部原因造成,当然离不开外部的因素。

南斯拉夫建立在南欧的巴尔干半岛之上,他在当时的地位,完全就是一个火药桶。地处在欧亚非三大陆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比较重要,周边各个势力虎视眈眈,谁都想来掺和一脚。

自从铁托在二战之后执政,它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选择依附着苏联,反而与他对着干。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里面,苏联与南斯拉夫的关系并不好。这种情况一直等到赫鲁晓夫登台之后,才有所改善。

特别是当时在冷战爆发时期,美国与苏联分别建立了北约与华约。然而铁托一直遵循的是不结盟运动,选择双方都不支持。因此北约试图拉拢铁托,并且给予其经济援助。这让苏联相当不满,联合其他国家制裁南斯拉夫,将其排挤出情报系统。

再者南斯拉夫族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其所控制的亚得里亚港口,扼住了俄罗斯/苏联向外发展通道。其次对于美国相当重要的苏伊士运河以及地中海两条贸易航道来说,强大的南斯拉夫国家,并不是美国的乐于看到的。

最后是对于欧盟方面来说,他想让成员国获得最大利益,就迫切的想希望南斯拉夫加入。但是完整的南斯拉夫对于欧盟来说是一个威胁,因为一旦他选择加入,那么话语权很有可能向他这边偏斜。所以对于欧盟来说,他们也不希望这么强大的一个国家出现。

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方面,都想试图把这个国家瓦解掉。倘若南斯拉夫内部团结一致对外,欧盟与美国想达到这个目的其实比较难。但恰恰是因为其内部民族冲突严重,最后给了他们可乘之机。在欧美方面的渗透之下,南斯拉夫内部发展也极其不平衡。

最发达的地区,其经济情况位于欧洲前列。最落后的地区,在欧洲排名倒数。这让处于同一联邦制国家下的其他地区,内心产生了极度的不平衡。尤其是在东欧剧变以及苏联解体之后,世界范围内掀起独立的浪潮。

南斯拉夫内部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面,先后有四个国家宣布独立。欧美方面一看自己的目的达到了,立刻宣布承认这四个国家。最后只剩下了塞尔维亚以及黑山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但是这最后的难兄难弟也没有走多远,两个国家分别在2006年宣布独立,南斯拉夫彻底成为历史。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信仰,多国界的国家,可见内部不团结可以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而他们的情况又是与我们何其相似,外部美国虎视眈眈,内部贫富差距严重,民族众多。但是我们胜在团结,这也是南斯拉夫解体的根源所在,我们只要拧成一股绳,就不怕外部所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南斯拉夫   波黑   东正教   斯拉夫   科索沃   马其顿   斯洛文尼亚   塞尔维亚   黑山   伊斯兰教   克罗地亚   王国   联邦   民族   国家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