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中期就读中师、中专的一大批人,现在的生活怎么样了?

我就是86年毕业的中师生,已经退休。现在生活很安逸,很舒服!

83年进入中师大门,怀揣梦想,班主任老师的“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激励着我不断向前!

刚毕业的时候,担任农村小学全校的音乐教学工作兼任大队辅导员。那时真的很累很辛苦。用的是脚踏风琴,全校12个班,每班每周两节课,实在太累了,但因为年轻,我坚持了下来。

92年我开始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担任班主任,一干就是30年,一直到退休。期间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记得有一天下班,我看见一辆公交车即将进站,我努力奔跑,当我气喘吁吁地上车后,司机看了我一眼,然后微笑着问我:“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莫名地摇摇头,司机摘下眼镜,“呀,你不是xxx吗?”瞬间,幸福感爆棚。

又是一天下班路上,一个小伙子提着一个大果篮拦住我,非要送给我,我拒绝,小伙子说:“正准备去学校看您,正巧在路上碰到。祝您教师节快乐!”很惭愧,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他是谁。

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2021年底,我光荣退休,虽然没有参评中高职称,但我很知足。

生活没有负我,我每月养老金一万出头,身体健康,老公爱家顾家,唯一的儿子业已成家,儿子儿媳两人收入三万多元,有一聪明可爱的孙女。我们各自有自己的住所,有各自的生活空间。生活很幸福很美满!




那一批中师或中专生现在应该是都混的不错了。

从年龄上来说,基本上临近退休,有些女同志已经退休。那一批中师生大部分从事教育,成为教育骨干,有职称,工资较高,在我们这里副高每月都已过万。有些能力强的转行到行政机关,现在基本上也都达到正科级别。那些非师范类的中专生有部分成为领导。总的来说,那一批人职业稳定,收入相对较高,特别是一些双职工家庭,成为普通人羡慕的对象。

最大的好处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际关系稳固,各行各业都有同学,办事好办,处于中上等水平吧[捂脸]




我有个女同学,80年代末期考上了中专粮校。当年她那么好的成绩,而今,她也只是每月只拿1000多块钱,勉强度日的退休中年妇女。

80年代中期,我乡下从小学考上了镇中心中学。那个年代能考上初中的乡下孩子一般也不超过20%,我算是幸运之一。

到镇上去上学了,成为全村人的骄傲。学校离家五六里地远,我每个星期回家一次,带点干粮,学校有食堂和宿舍。

记得刚到初中报到的那天,我前排女同学转头对我笑着问这问那,我不知道自己怎么回答的,只知道她笑得很甜、很美,特别是她的小虎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是青春萌动的我,被这个女同学一下子“征服”了。

那个年代还比较封建,男女同学讲话会引来围观……平时我们俩很少讲话的,但内心里开始了较劲,学习上她比我努力,但成绩只是比我好一点点。后来我们在初一年级的时候,双双都留级了。留级后,我俩始终把持着班里的第一和第二的位置。

80年代中期,校园里特别流行港台歌曲,什么“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月亮代表我的心!”不知道哪天起,我和她正面相遇,四目相对时,我心跳急促,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


我知道她的父亲是另一所中学的校长,人家是校长的千金,而我只是一个乡下农民的儿子,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那个时候我非常自卑,懦弱,学习成绩一下子落后了许多。

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粮食中专,而我因为邻里矛盾,也受电影《少林寺》的影响,索性“弃学从武”,走上了学武的道路。再后来,我又当兵来到部队。

见不到她的日子,我怅然若失,整个人都提不起精神。我知道,和她在一起的那段日子是今生最幸福的。以至于后来我多少次相亲,都会不自觉地按照她的模样……


后来虽然结婚了,成家了,多少年后依然在梦中出现她的影子!她总笑盈盈向我走来……

20多年后的一天,我回老家探亲,遇到一个同学,我才了解到了她的现状,也要到了她的电话。

那一天,我躲到一个无人处,还是拨通了她的电话,心情怎么会那么激动呢?

她当初那么努力上进,按说应该过上了比我更幸福、更富有的日子,但命运却给她开了个玩笑啊!




我是1982年参加高考,考上了中师。当时大学招生名额很少,我记得全县就一个人考上了本科,一个大专,剩下12个中师。用现在的高考录取率来看,当年考上个中师,比现在考个211还要难。

中师上学期间,国家管吃管住,不收取任何费用,每个月还有一些补贴发放。现在回头来看,可能是当时考试录取率太低,当时国家对教育行业还是非常重视的,待遇也是很好的。

中师毕业之后,当时全部都是分配工作的,所有人都进入了机关事业单位。而且在以后的提拔任用中,学历是一个硬门槛,谁的学历高谁就优先提拔,当时的环境相对来说还是很公平的。到了90年代大学生增多之后,人情世故的成分就越来越多了。

现如今80年代的中师学生也都差不多退休了,如果一直呆在体制内,退休待遇因为职务高低,以及地区差异肯定是有高低之分,但是稳定的保底收入肯定是有的,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就个人来讲,虽然自己没有大富大贵,也没有什么多大成就,但对比现在的年轻人为了生活,努力打拼,但可能回报有限,感觉自己还是幸运的。总之,知足常乐吧。




龚哥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读的中师,我于1987年初中毕业参加中考以全县第35名的成绩被桂林民族师范四年制普通班录取,当时考这所学校主要是学校位置好(在桂林七星公园旁),只录取少数民族,学校每月有30多元的伙食补助(够半个月的伙食)还有5元的洗漱费,而且包分配,只要正常毕业就会有工作安排,农转非有粮油本啦,读师范当时是初中毕业生梦寐以求的选择。我考上了家里人也非常高兴,还摆了几桌饭菜呢。

(31年前的师范毕业照)

开学时全班42个同学,来自桂林地区、柳州地区(包括现在的来宾市)、梧州地区(包括现在的贺州市)的30多个县,当时中考的录取第一批是中专,第二批是中师(桂林民族师范是名牌师范,位置好,每年在我们县只招5、6人,竞争非常激烈),第三批是重点高中,第四批普通高中,第五批是农业高中(现在的职业学校),所以班里的同学都是各县的佼佼者,有几个同学还是县里的中考状元。

班里体育四大天王,举手的是龚哥

四年后也就是1991年6月,我们班的42个同学有41人正常毕业,1个同学延迟毕业。由于我们学校是民族师范,招收的都是少数民族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分在乡村的中小学,只有几个同学分在县城的学校,有两个同学父母是领导,分配到电力公和镇派出所,我由于在学校表现优秀一直是班干,是优秀毕业生就分配在县成小学任教。毕业转眼都31年多了,期间有同学陆陆续续改行到政府部门或经商,我也有多次改行的机会,但由于各种原因都没去成,现在依然坚守在小学工作。

龚哥与第一批学生合影

毕业30多年了,现在我们班的同学都生活得怎么样了呢?我毕业30周年是我们回学校举行毕业30周年同学聚会,对全班的同学有一定的了解,聚会时42个同学来参加的有35人,不来的7个同学中有3个去世了,去世的3个同学中有两位是改行不做老师的,其中最先改行到派出所当干警的同学,毕业五年后晋升派出所副所长,在办案途中出车祸去世的,真的是天妒英才呀,如果他没出事现在最少也会是县公安局的副局长以上;另一位女同学是在组织部干部科的位置上因病去世的,如果不去世现在最少也是副处级干部;不来参加的同学中有1个女同学在20年前就嫁到美国,出去后就没有回过来,现在在美国过得很艰辛!还有3个同学由于疫情原因不能来参加。

毕业30年聚会照

在世的39位同学中,除开去美国的同学外,38位同学有7个同学改行不做老师,最成功的是当初毕业就分配到电力公司的女同学,现在是一个市电力公司的副总经理兼县的总经理,还有一个男同学现在副处级领导干部,其他改行的也都不错是科级干部。有一位同学毕业不久就停薪留职下海经商做生意,生意做风生水起,转了一两千万,前些年投资失败资金被套牢,只能回到体制内,也改行到经贸局啦!剩下的31个同学都还坚守在中小学,不过大部分都凭借自己的能力到了市里、县里的学校任教,而且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和名师,有一半同学都是高级教师,当校长的有7人,副校长的也有7、8人,最牛的是一位女同学现在桂林十八中当高中物理教师,而且是物理组的骨干教师,连高中都没读过能做重点高中的物理组的骨干教师真的让人佩服。

龚哥现在任职的学校

回到最后,龚哥10年前就取得高级教师的职称,现在是专技五级岗位工资,30多年来先后在我们县城的几所小学任教和任职,儿子从重点大学毕业现在在南宁结婚安家,我本以为可以在原来的学校任教到退休,没想到今年7月下旬,组织一纸任命把我这个52岁的老同志调到县里新成立的小学任职,组建新的学校压力山大,头发都白了好多,但欣慰的是在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新学校如期开学,现在转入了正轨。

桂林民师校门老照片

以上是我们中师同学的生活情况,大家工作生活都挺不错的,事业有成,孩子有就,幸福满满哒,如今大家在平凡的岗位努力前行,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中师生的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中师   县里   一大批   班里   女同学   中专   师范   分配   儿子   年代   成绩   位置   努力   同学   老师   小学   学校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