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农村是你儿时记忆中的农村吗?和你小时候的农村有啥不同?

现在的农村和我小的时候的农村是根本不同的,变化太大了。
我小时候的农村还在大集体年代,那时候的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太落后了。种植人类必需的粮食和棉花统统需要人力和畜力的繁重作业才能完成。没有化肥的使用和生产技术的落后,粮食产量很低。生产出来的粮食除缴公粮、储备粮、留够种子以外,所剩的粮食基本上不够农民的食用。大都过着半温饱的艰难1生活。柴米油盐针头线脑的花钱问题都是每年靠养个猪卖一百多元,或养几只鸡下个蛋卖了从鸡屁股里抠钱花。我记得有一年过春节,生产队没钱给社员发钱花,就让每家每户捆一捆生产队的麦秸卖了解决过年的花钱问题。农民的住宿问题就更并提了。很多人盖不起土墙瓦房,就在地上挖四四方方十来米深的大土坑(俗称天井院),再在下面掏几个窑洞就成一家人所住的家。有的靠沟边的土崖挖几个窑洞藏身。
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农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种植收割都用上了大机器,农田除草用上了灭草剂,大大减轻了农民农业生产的老动强度。粮食产量不断攀升。农民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农民告别了过去的贫困,吃得饱,穿得好,住上了青砖混凝土建成的小洋楼。有很多农民在种地的空余时间来到大城市打工,赚得盆满钵满,走上了富裕之路。这都是党和政府英明领导的结果!




现在的农村已经不是儿时的记忆了,现在的农村和小时候的农村已经不一样了。

过去的农村破墙烂房,七、八十年代,村子里还有茅草屋。多数是瓦房,但砌墙的人家不多,房屋周围是用泥巴、竹栅栏、苞谷杆来做成的“墙”。一到干燥季节,家家户户防火,就像防战争似的紧张。

过去的农村没有水泥硬化路,一到雨季满是泥泞。那时候,大人走路摔倒是常事,更何况老年人和小孩子!晚上用的是煤油灯,每家都有好几盏煤油灯;本来家里就被每天烧柴草冒出的烟,熏得乌漆麻黑的,在煤油烟的加入下,屋里显得更加漆黑。

大人晚上有事外出,除有钱人有铁皮电筒外,多数是打火把。材质有干竹片、葵花杆,路途近就扯一把麦草或稻谷草来点亮。过去没有自来水,喝水去水井里担,没有水井的地方,人就喝泥塘里面的水或河边的水;来不及挑水时,就接雨天的屋檐水来喝。

儿时记忆,平时生活简单,每顿主食就是大米和着苞谷面、麦面,就是人们说的“两掺饭”和“麦砂饭”;但大米的份量很少。也有吃荞面的,高山上的人才能吃得上。吃的菜就是自己种的蔬菜,多数人家以素食为主。这可不是人们在养身,而是粮食少,不敢用粮食来喂猪。之所以,当时的人们只能吃上少量的菜籽油,根本很少吃上猪油。再说,农村人干体力活,没有猪油吃,人们干活时会打捞窜,肚子经常“哗啦啦”的叫。到年底时,人们才能吃上几顿好的饭菜,孩子才能穿上盼望了一年的新衣服,也才终于看清楚一角、二角、五角钱是什么样子。

现在的农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平房和屋檐相交辉映。平房居多,仍有少量瓦房,但瓦房已被装饰,更加显得耳目一新。漂亮的房子里面装修得愈加漂亮,水粉、贴瓷砖、粘墙纸;装饰有豪华的吊灯、各种形状和有功能的灯管;室内摆设有电视、电风扇、电脑、电冰厢,炊具用上了电器化。

户户门前有硬化路,村村有硬化路;村与村之间路路相通。摩托车、小汽车终于在农村的怀抱中,每天来回穿梭了。在新农村建设当中,村子里有广场,各种设置一应俱全,农村变成了一座座大花园。

国家对农村的“厕所改造”,农民用上了整洁的卫生间;政府为农网改造,农村用上了网络,村子里安装了节能灯;政府为农村寻找水源,家家户户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国家为农村“脱贫攻坚”,农民吃的也改善多了,有粮有油有各种新鲜蔬菜;大部分人能养牛养猪养鸡鸭鹅。想吃肉有现成的,想吃鸡蛋、蔬菜有新鲜的。

穿的更不用愁了,一年四季换新衣服。有的孩子还越来越挑剔了,不是名牌不穿;年夜发押岁钱时,十块、二十块不要,单挑绿色和红色的要。生活好了,连孩子对钱的辨识能力也增强了;胃口也变了,有大米饭有肉都不想吃了。平时嚷着上街要喝奶茶、吃锣锅、吃烧烤。

以上所述,就是儿时的农村与现在农村的不同。写到这里,自己心里反倒觉得怪怪的:儿子记忆中的农村,人们虽然过得艰苦,但农村热闹。邻里之间友情满满,孩子也过得天真烂漫。现在的农村,虽然满目高楼,村子里却越来越冷清,邻里之间也很少来往,孩子也缺少了许多童趣。因此,在时代的洗礼中,或多或少会给农村留下些许遗憾!




前几年因有事回河南老家一趟,感觉现在的农村已不是儿时记忆中的农村了,和小时候的农村相比较,变化太大了,变化大的让人几乎认不出来了。

小时候的农村,大多是清一色的草房,很少有瓦房,还有极少的瓦尖废(起个脊挨着前后坡各有几行瓦,剩下的都是黄陂草),听说还有金镶玉的(一圈是瓦,中间是黄陂草),我始终没见过。

草房上的草都是黄陂草,时间一长,天一下雨,外面大下,屋里小下,到处漏雨,必须用盆子接上,当然不漏雨的草房也不少。

那时房子的墙,有板打墙(用木板夹起来,把湿土填进去,用木榔头砸实,一层一层打起来的墙),有用土坯(专一用石滚反复压过,再用利坯刀划过,用铲坯铲一块一块铲起来,晒干的土块)垒起来的墙。

墙下面用的砖跟脚,根据自家的经济情况,有一点也不用的,有用几层的,有用几层后四个角子都外面用砖,里面用土坯的,还有用外保青的(墙外面一层用砖垒起来,里面全是土坯)。

还有最困难的人家,墙干脆用高粱杆多夹几层,外面用草脚泥糊起来的,只垒几个直立的垛子,以支撑草房上面的重量。

曾记得舅家二表哥,他们住在河地(是沙土地的平原),他家的房子是外保青的瓦尖废,有一年天下连阴大雨,再加上刮大风,雨水飘刮到墙上,里面的土坯墙泡湿了,房子整体往下沉,外表的砖墙都鼓起来了,眼看房子要倒,一家人凄哭乱叫。亏得找了好多长木棍,把外表的砖墙都顶起来,房子才算没倒。

现在村子里大多数人都盖了楼房,搬到马路的两边去了,村子成了空心村,有原先条件好的盖了楼房搬不走的,还在村里住着。村子里的草房已很少见了,大都换成了一砖到顶的大瓦房。

但即使这样,原来村子里的人声鼎沸,狗“汪汪”的叫声,小孩的哭声,男女老少的吵闹声再也没有了。换来的是萧条,凄凉,寂寞无声的孤独感。

因为人们都搬出去住了,村子里要倒的砖瓦房也没人管了,残垣断壁随处可见。只是一部分好的房子里都住着孤寡老人,以及要带孙子孙女的老两口,还有几个因娃娃小,而出不了门的留守妇女。

过去因为村子里人多,到处都是光光的,现在原来老房子外面长满了野草,有的野草高过人顶。

过去村里主要的路,全部是土路,常年累月经车辗人踩,有一层细细的浮土,下雨天过后满路泥泞。若晴上一段时间,稍微起点大风,尘土飞扬。

现在村子里主要的干道,只要能过架子车的,全都铺成了水泥路,再也没有了昔日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土的现象了。

贯穿村子中心的最大最宽的道路,已铺成了柏油路,连通了各村之间与乡间道路。

出村的流水沟,过去下面两边都竖立了一排水泥管,水泥管上面横铺着几根铁管子,中间的缝隙填塞了几根长木头,上面铺了一层树枝,又摊了一层长满青草的泥块,最上面摊了一层土,构成了土桥。这土桥上面只能过一辆架子车,人要随车过去,必须侧着身子。

现在这土桥换成了一座漂亮的水泥桥,水泥桥上面宽宽的路面,大汽车也照样能通行。

还有横在村子前面,东西贯通的高速公路,在乡村之间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过去人们上街赶集,从步行到骑自行车,现在换成了摩托车,电动两轮车,电动三轮车,没车的人们坐乡间的公交车,再也没有人步行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吃的不比城市的人差,还大多都是绿色食品,他们若走在大街上,从他们的穿着打扮,你很难分辨出那个是城市人,那个是农村人。

当看到乡间柏油路两旁的楼房鳞次栉比,一家更比一家漂亮,当你进到他们的房子里时,看到房间的装修和摆设,会让你感到农村和城市已经没有什么分别了,应该说农村比城市更好,没有嘈杂的噪音,空气也清新和香甜。

除了冬季,你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色的海洋,也是开满了各种颜色的鲜花的海洋,让人步行穿梭在田野的路径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流连忘返!

我爱生我养我的故乡,愿我的故乡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漂亮!




现在的农村和小时候记忆中的农村不一样,原来的农村都是些泥巴路、特别是下雨天、满脚踩得是些黄泥巴染起,天晴路干了是人们最喜欢去赶集的好时光,远点的人从自家门前过、来得早、去得早,三三两两的成线式来回。如今和以前完前不同了、村村通白油路、混泥土路,西洋式的楼房盖起,就是上街赶集都是3、5块钱的坐车来了,所以在自家门前很看不到原来、来赶集的那种热闹人群了。




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退休后依然生活在农村。对于儿时的农村,我有很多美好的记忆,对于现在的农村家乡的变化,我有亲身的经历与见证。

小时候我的家乡,村西是清清流水的滹沱河,一座大桥横跨东西方。河岸上有茂密的树林,村南一片稻米香,满河滩的红柳条是我们村搞编织的特产,村东村北种植着各种粮食作物。

夏天,我们小伙伴可以在河里捉鱼,在树林里掏鸟窝,遍尝地里的野瓜野果。秋天除了帮大人们捡丢失的粮食,还要抬一些冬天然烧的柴禾。那时候村中有学校,小孩子都在村小学上学,同龄人在一起很多,放学后或是节假日,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刻,打岗、踢毽子、滚铁环、捉迷藏,学习电影中的打仗,这些都是孩童时常玩的游戏。

我记忆中的农村,家家户户养有猪、牛、羊,常可听到鸡鸣犬叫声。学校可以听到孩子们歌声,早晨可听到民兵们的出操跑步声。过些日子放一场电影,村民们搬个小板橙早早占空。那时候群众文化活动很兴盛,常可看到村民自编自演的好节目。

不知不觉我已老,农村面貌日日新。虽然社会进步快,虽然农村大发展,新房新院新街道,电灯电话新电器,农村一派新气象。可街上围坐的都是老人,年轻壮劳力出外打了工。村空了,人少了,鸡鸭牛羊不见了,听不到鸟儿歌唱了,见不到儿童背书包去上学校了。小时候记忆中的农村,现在逐渐的模糊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草房   水井   儿时   小时候   农村   土坯   家家户户   瓦房   村子   楼房   粮食   房子   农民   漂亮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