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多中国人是怎么惹上糖尿病的?

我是喝可乐患上了糖尿病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可乐刚刚兴起,这种饮料就像以前的汽水一样,喝下去能打上嗝来。

每当打完乒乓球,别人喝矿泉水,我便喝可乐。单位的同事们看到我总是这样,他们说你的血糖不高吗?我说不知道。他们便将测试尿糖的纸条给我,我按照他们说的方法测试,纸条马上变了颜色。

从此以后,粉条、糖饼远离了我的饭桌,水果也吃得很少。通过控制饮食和体育锻炼,血糖二十多年来一直不算太高,但近几年来有些控制不住。影响到末稍神经,脚麻腿抽筋。

血糖控制非常不易,稍微不注意饮食就会高。有的人眼睛模糊,还有的人心脏脑出血,早早离开了人世。所以一定要对自己的身体有个大致的了解,早点用药或者打胰岛素。只有防范于未然,才能长寿。




之所以有一亿多人得了糖尿病,关键原因就是很多人不知道糖尿病的发病机理跟饮食的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近几年权威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发病人数已经达到1.4亿人,发病率和患病人数都位居世界第一位。

另外,我国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已经占据了成年人的一半左右,也就是随机空腹血糖在5.6mmol/L-7.0mmol/L,相信有些人看到这样的数据,都不敢相信,怎么会怎么严重?

大家对糖的理解不同

生活中,经常听到身边的人问这样的问题:多吃糖会得糖尿病吗?很多人对糖的理解,只停留在精制糖的层面,就是像绵白糖、白砂糖、红糖、冰糖、蜂蜜等。这些糖都是精制糖,除了糖份外很少含其他的营养成分,几乎可以等同于纯糖。

这些糖经常会被添加到加工类食品中,如蛋糕、饼干、面包、冰激淋、雪糕和各种饮料中。烹饪菜肴时,也经常会添加一些精制糖。

而且很多人对糖的理解,就是这些呈现明显甜味的糖。

实际上,营养学中所讲的糖,并不是单指这些精制糖。营养学中所说的糖,范围远比精制糖要广泛得多。所有进入人体后能够转化成葡萄糖的食物成分,都是糖,尤其是含淀粉高的食物。

我国居民精制米面类食物吃得比较多

精制米面类食物,是含淀粉相对比较高的。而我国居民一日三餐又离不开这些精制米面类的主食,如米饭、炒饭、馒头、包子、烙饼、水饺等。大米和小麦当中,可以转化成葡萄糖的淀粉成分的含量,大约占到70&以上,以米面为主要原料的食物基本上都是高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

血糖生成指数大于70,属于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主要有:大米饭、糯米饭、白面包、白面条、馒头、烙饼、油条、土豆泥、饼干;蔬菜类有:胡萝卜、南瓜;水果有:西瓜。

要想保持血糖稳定,一定要少吃些这类食物,适当地用粗杂粮代替一部分精细主食,对血糖的稳定非常有帮助。

饮食搭配注意多样化,避免精细米面类占比过高

吃一些精制米面类主食和加工类食物,对于有些人来讲,是不可避免的。尤其中午在外就餐或者点外卖的时候,没有别的选择,基本都是大米饭,想吃粗杂粮,压根就没有。

这就要求我们平日里注意饮食结构要合理,坚持食物多样化,每餐都要吃些优质蛋白质食物,如鱼、肉、豆、蛋、奶,保证餐餐有蔬菜,每天蔬菜的数量不要少于一斤,尽量使精制米面类食物占比低一些。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根据相关统计,在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男性和女生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10.6%和8.8%。2019年统计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1.16亿,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数最多的国家。不幸的是,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仍在持续增加,预计到2014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数将达到1.51亿,即每10人中就有一人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本来并没有什么危害,只要将血糖控制好,一般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如果血糖控制不好,长期偏高,则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如糖尿病眼病导致失明、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等。

我国糖尿病患者数为什么如此之多?我们该如何预防糖尿病?一起来学习一下。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多器官、多组织的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时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而危及生命。

我国传统医学对糖尿病已有认识,属于“消渴症”范畴,早在公元前2世纪,《黄帝内经》中已有论述。

糖尿病的分型

根据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以及对病因的认识,目前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其它型糖尿病。随着对糖尿病的本质的认识的加深,糖尿病的分型还可能会做出一些修改,故上述的分型也是指暂时的,是基于现有的认识而建立的。

1型糖尿病

主要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多见于青少年,与遗传关系较为密切。

2型糖尿病

目前90%的糖尿病都是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进展到以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妊娠性糖尿病

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不包括在怀孕前已经确诊患有糖尿病,后者叫做糖尿病合并妊娠。

其它型糖尿病

由病毒感染、内分泌疾病、药物使用等原因而导致的血糖异常。

糖尿病的发生原因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异常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的病因不尽相同,就算是同一类型的糖尿病也存在着异质性。总的来说,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

在同卵双生子中,1型糖尿病的同病率达30%-40%,因此遗传因素在1型糖尿病中起重要作用;2型糖尿病也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父母辈患有糖尿病,子辈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1型糖尿病中除了遗传因素外,还与病毒感染、某些化学药物的使用、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相关。

环境因素

2型糖尿病的病因中,环境因素被认为起绝对主要作用,包括年龄的增长、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营养过剩、体力活动不足、应急状态等等。

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任何疾病都有它的高危因素,我们预防主要从高危因素着手,消除高危因素就能很好地预防某种疾病。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有肥胖、不良情绪、久坐不动、熬夜等。

肥胖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超过60%的人属于肥胖症患者。体质指数(BMI)的正常范围为18.5-23.9,超过24属于超重,超过28则属于肥胖。肥胖症患者患糖尿病的几率是体重正常者的2-3倍,BMI值越大患糖尿病的风险越高,特别是腹型肥胖患者,其患糖尿病的几率会更高。

不良情绪

科学研究表明,长期高度情绪紧张、心理压力过大等容易导致糖尿病。因为当人体情绪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这些激素会对抗胰岛素,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工作,继续导致血糖含量增高。现代流行病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性格内向、脾气暴躁等不良情绪的人群患糖尿病的几率更大。

久坐不动

由于现代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久坐不动非常常见。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现在人们平均每日静坐时间超过8小时,最长能达12小时。长期久坐、缺乏运动会导致肥胖、高血压和高血糖,因为运动量过少,体内的能力不能够被及时地消耗,导致能量的堆积,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所以更容易患糖尿病。

熬夜

长期熬夜会导致诸多健康问题,人们可能对熬夜伤肝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长期熬夜会导致诸多疾病,例如糖尿病。古语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当中蕴含着广博的健康智慧。我们成人每天需要8-9小时的睡眠,数据调查显示,每天睡眠低于5小时的人群患糖尿病的概率是正常睡眠人群的2.5倍。长期熬夜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可以抑制胰岛素的作用,所以越是熬夜的人群,其胰岛素分泌越是亢奋,越容易导致代谢紊乱,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概率。

为什么中国人患糖尿病的多?

我们中国糖尿病患者以亿记,人数众多,但就全人群患病率来看,欧美国家糖尿病的患病率比中国高几倍。目前来说,我们国家生活水平改善,人们吃得好、耍得好,而糖尿病又属于“富贵病”,所以糖尿病的患病率上升了。另外由于现在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长期缺乏运动、长期熬夜的人群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些都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我们国家糖尿病防治现状呈现“三低”态势,即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低、患糖尿病后治疗率低、血糖控制达标率低,这些都影响了糖尿病的防治。

总结

糖尿病属于慢性进展性疾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诸如会导致失明、截肢、肾衰竭等等。在糖尿病的诸多影响因素中,饮食和作息为最主要的。预防糖尿病,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例如多吃粗粮、少食多餐;调整我们的作息,例如避免不必要的熬夜、保持适量的运动等,只有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如果你喜欢波波医生的问题,可以点个赞加个关注,谢谢。




现在中国有一亿多人患有糖尿病,我就是其中的一位!我40多岁就查出了糖尿病,现在已经接近20年了!

患糖尿病以后,我认真的回顾了自己以前的生活,想方设法从中找出自己患上糖尿病的原因,最后归结了以下几个方面,也许带有一定的共性,供朋友们参考。

第一、管不住自己的嘴,暴饮暴食

“病从口入”这句话一点也不假!被查出糖尿病,以前我的饮食从来是没有什么讲究的,每顿饭吃不饱,总是感觉到不舒服,所以一直吃到吃不下去了,吃撑了才肯罢休!而且在沧桑之间还要吃许许多多的零食!

在食材的选择上,总是喜欢吃大鱼大肉,喜欢吃油腻肥厚的食物,油炸食品,火锅烧烤,来者不拒,没肉不香,没油不香!

而且还特别喜欢喝酒,有时候一斤白酒下肚都还觉得没有过瘾!和朋友聚会,总是一醉方休才肯善罢甘休!啤酒喝起来更是没有项链,有时候十瓶八瓶都是非常正常的!

长期这样吃下去,自己身体严重的肥胖,一米七的身高,体重达到了200斤,肚子上的肥肉就像扣上了一口锅,腰都弯不下去,系个鞋带都需要家人帮忙!所以胡吃乱吃,肥胖是我的糖尿病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

我特别喜欢打麻将,有时候和朋友一起,一打一个通宵,热成了一种常态!

在不打麻将的时候,在家里也是玩电脑,玩游戏,耍手机,不到两三点钟不睡觉!

在工作上,有时候为了赶进度加班加点到深夜,这都是常有的事!

长期下来,睡眠严重的不足,有时候第二天头昏脑胀,由于年轻,觉得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所以睡眠严重的不足,经常熬夜是我患上糖尿病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过大

在三四十岁的时候,看着身边的许多同学朋友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有的买上了高档的小汽车,有的住上了豪华的楼房,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看看自己依然还是非常的平庸,依然是党委的一个小职员!看着别人冷冷的眼光,在家里,妻子和家人的抱怨,所以也就想能够通过自己的拼搏和奋斗出人头地,活出个人样来!


结果自己真的就不停的拼搏和奋斗,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像别人一样达到人生的顶峰!

结果几年下来,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可是疾病却接踵而来,腰椎病,颈椎病高血压,高血脂甚至糖尿病不断的找上门来!

这是我患上糖尿病的第三个原因!

第四,迈不开腿,懒惰成性,缺少运动

在三四十岁的有时候总觉得自己还年轻,身体依然也能够支撑目前的工作和生活状况,运动只是老年人的事情!所以出门就坐车,上楼就坐电梯!工作的时候打麻将的时候和朋友喝酒,聚会的时候,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玩游戏的时候,更是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平时也很少运动,况且由于肥胖一运动就气喘吁吁,浑身酸痛,为了追求舒服,也就放弃了运动。

这是我患上糖尿病的第四个原因!

细细想起来真的这都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残害,等到自己真正的患上了疾病,才知道悔之晚矣,悔不该当初!

不珍惜自己的身体,拿命换钱,最终拿钱也换不来命!所以我奉劝各位朋友们,一定要从我的身上吸取教训,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不要拿生命开玩笑!一定要爱惜自己,珍惜自己的健康!要把工作和生活合理的安排劳逸结合,管住嘴,迈开腿,不要暴饮暴食,更不要懒惰!

一个人拼搏一辈子,最后拼的不是财富,不是名誉,不是地位,那些都是过眼云烟,最后拼的只有自己的健康!

关注@丹霞老师说养老,共同探讨健康和生活的话题!我有许许多多精彩的回答,欢迎朋友们阅读讨论!




一亿多中国人是怎么惹上糖尿病的?能问出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看到了糖尿病的一些统计数据,所以就有了这个问题和想法。其实,说清楚这个问题并不难,今天张大夫就来给大家说一说这个问题。

根据这两年比较新的《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研究数据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0.4%,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0.1%.这意味着,每10位中国成年人中,就有6位血糖不正常。按照这一比例,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亿人左右,而血糖异常的糖尿病前期状态的人数量已经接近5亿人左右。看完这组数据实在是让人心生畏惧,怎么突然之间就出来这么多糖尿病患者?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是应该说更加应该引起大家重视的还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想想以前我们糖尿病发病率低的时候,那时候我们的生活条件没现在这么好,但是那时候我们体力活动多,吃的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美食,提醒肥胖的人也很少,但是这是因为生活方式比较健康,所以我们发生糖尿病的人相对少很多。那时候记得电视里一说起美国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咱们中国人都会啧啧称奇,很多人会奇怪为什么美国那么多“怪病”。但是,回头看我们现在,因为生活方式的明显欧美化,出门开车,回家就是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看电视,肥胖的人越来越多,结果导致了现在很多人都出现了血糖问题,糖尿病也不再是40年前发病率很低的疾病,一跃成为威胁中国人健康的最大隐患。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很多,但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说得更加通俗一点,我们中国人富了,生活方式也变了,变得跟欧美国家一样了。在我看来,这就是这些年我们为什么出现了这么多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原因所在,而且不光是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更多,高脂血症的患者一点也不少,高尿酸的患者数以亿计等等,这些慢性病真的就攻陷了我们的健康。

说完上面的这些我个人的看法,我相信很多人赞同我的观点,并且认可我的说法,其实这点原因很多人也都认识到了。既然大家认可,也都认识到了,那张大夫希望大家能够真正重视起来,尽可能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尽快能让生活方式更健康,让慢性病少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4-10-03

标签:糖尿病   米面   胰岛素   生活方式   血糖   肥胖   糖尿病患者   患者   人群   食物   因素   中国人   疾病   原因   我国   财经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