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有细菌角斑病,打什么药比较好?

首先要明确是否是角斑病,因为常与霜霉病混淆,而霜霉病是真菌性病害,判断错误用错药会影响防治效果。

发生角斑病时,在后期湿度大时叶背溢出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燥后具白痕,后期干燥时病斑中央干枯脱落穿孔。而感染霜霉病潮湿时则是生出灰黑色霉层,叶片易卷皱干枯。

霜霉病

发病因素:

1、病菌随病残体落入土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在土壤中的病残体可存活3-4月;

2、温暖、多雨或潮湿条件发病较重。病菌还可靠气流或雨水逐渐传播;昼夜温差大,叶面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

3、保护地浇水后放风不及时,露地地势低洼积水,栽培密度过大,管理不严,多年连茬也会导致病菌积累数量大,易发病;

4、施肥不当,偏施氮肥导致植株生长过旺,保护地荫蔽,下部叶片果实光照条件少,尤其是靠近地面的更易被雨水带菌感染;磷、钾、钙等营养元素不足,植株抗病力降低,诱发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角斑病

建议:

在发病初期可喷施春雷霉素+微补生防三剑客防治,注意做好中心病株病叶的摘除和清理;发病较重时喷施春雷霉素+可杀得叁千。

注意喷药最好选择晴天进行,打药前先通风,植株叶面水滴风干后再施药;喷雾要按顺序进行,先从瓜身分秧下部往上喷,重点喷洒在叶片的背面。

另外,每次喷农药或叶面肥都混加微补9966有机铜+微补抗力,雨季每月喷2次,旱季喷1次;苗期结合促根剂或水溶肥混加冲施,开花坐果期每月冲施一次,增强植株抗病力和免疫力。

除了用药外,在栽培管理上也要多留心。一方面是实行轮作倒茬,黄瓜大棚前茬应为非瓜类作物,以减少土壤中致病病菌,降低染病机率。定植前做好土壤调理工作,深翻晒田减少土壤病菌量;搞好露地和大棚内卫生,及时摘除病残叶片和病瓜,携出棚室外深埋。

另一方面做好室内通风降湿工作,特别注意大水漫灌易引起病害的传播,要控制浇水量,又要满足黄瓜的正常生长需要,可采取膜下滴灌、沟灌措施,阴天不浇水,晴天多放风。

再者,植株密度要合理,要适当摘除部分老叶和枝叉,以利通风降低湿度,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减轻病害;植株生长后期,为减少无效养分消耗要及时摘心打顶。

最后保证合理肥水,基肥要足以保证植株的生长质量,尤其要增施磷钾钙镁等营养,提高作物免疫力;补磷钙促根壮根,提高肥水的利用率,补镁铁等保住叶片厚绿,提高光合作用和增加光合物质积累;补锌硼促花壮花,提高坐果率。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是由于病原细菌通过黄瓜植株茎叶伤口,气孔或者水孔等部位入侵以后蔓延和流行的。

多见于温度高降水勤或者种植地地势低洼积水的生长地块。



其典型症状表现为叶片上着生多角形黄色病斑,空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白色菌脓。空气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裂口或者穿孔。瓜条染病时水渍状,后出现溃疡斑或裂口并伴有菌脓。

田间黄瓜出现中心病株以后,若是设施栽培要立即放风排湿,适当增施磷钾肥,然后抢晴抽机会进行化学绿色防控。



初期用药可以选择的药剂有:50%甲霜铜,77%可杀得(氢氧化铜),百分之二十的龙克菌(冠菌清)悬浮剂,7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80%碱式硫酸铜可湿性粉剂,50%琥铜霜脲可湿性粉剂,40%琥铜甲霜可湿性粉剂,60%琥铜甲霜乙铝可湿性粉剂,60%琥铜锌乙铝可湿性粉剂。



在病害的治疗中期可以选用以下杀菌剂。如:

26%申嗪叶枯唑水分散粒剂,5%中生噻霉酮水剂,IO%多抗噻霉酮水分散粒剂,7O%氯呲阳光素(氯呲菌酯与阳光霉素的复配制剂)水剂等。

为了让感病的黄瓜植株恢复生长较快,增加黄瓜植株的抗病抗逆能力,在使用药剂时,可以在药液中适量添加氨基酸叶面肥,腐殖酸叶面肥或者水溶性叶面肥一起复配使用,效果更好。




黄瓜细菌性角斑,一般往往都伴随着霜霉病,一般是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混发的。

在防治中一般需要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一块治疗。

一般前期用预防性药剂即可,如烯酰吗啉霜脲氰、烯酰吗啉锰锌、氟吗啉等,配中生菌素、春雷霉素、松脂酸铜等。

如病害已经发生较重,可以用银法利、增威赢绿等,配合可杀得3000、净果精等。

防治这类病害,一定要提前做好预防,治疗的过程中可以用几种复配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角斑病   黄瓜   春雷   霜霉病   可湿性   植株   粉剂   病害   病残   霉素   病菌   叶片   细菌   土壤   什么药   细菌性   生长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