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红丸案是什么情况?真相到底如何?

1620年,苦熬38年,刚当皇帝29天的朱常洛,吃了两粒“红丸”死了。他死前,郑贵妃进献的8名美人,连续7天被招幸。有时,一次还是几个人一起侍寝。

做了19年太子,当了29天皇帝,38岁朱常洛的人生堪称是一个传奇,充满了神秘色彩。

因为只做了29天皇帝,龙椅还没暖热,朱常洛就一命呜呼,成了历史上的短命皇帝,也被称为“一月天子”。




在回答红丸案是什么之前,我们得先来捋一下朱常洛的人生轨迹,以及围绕着这位爷身边的几个关键人物。

朱常洛的出身只是一个意外,也许正是因为太意外,才让他的人生注定不能像其他人那样,过得那样顺遂。

1581年,18岁的万历皇帝精虫上脑,趁母亲李太后不在,偷偷临幸了一个小宫女王氏,致其怀孕,但却抵死不认账。

李太后甩出证据说:看你自己干的好事。

万历皇帝看着《内起居注》上白纸黑字的记录,低头认错,承认是自己一时兴起,没管住自己下半身,这才有了这个孩子。

李太后一听,欣喜异常,决定让宫女生下孩子。

“吾老矣,犹未有孙。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为贵,宁分差等耶?”

李太后的意思是说,我已经老了,还没有自己的孙子,如果王氏能生下男胎,万历帝要“母凭子贵”。

万历帝无奈,只能封宫女为王恭妃。



不久后,万历帝的长子朱常洛降生,这个孩子的出生,让太后狂喜不已,老朱家终于有后了,可万历帝却愁眉不展。

因为这个孩子,不是他心爱的女人郑贵妃生的。

这人啊,摊上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命。

这当爹的,不喜欢就不喜欢呗,给不了孩子父爱,那最起码别搞特殊对待啊。

万历帝偏不。

万历帝对朱常洛是百般刁难,既不关心他的教育,老大不小了,还不让他读书,还不让他和自己的生母见面,还把他的膳食、衣服、侍从削减到蕞底限度。

一个孩子,在深宫之中,享受不到父爱,连见亲生母亲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这是何等凄惨。

史书记载,万历皇帝还听信郑贵妃的床头风,竟然派人去验证朱常洛还是不是童男子。

万历皇帝的这波操作,让朱常洛每天活得战战兢兢。

好在,皇宫里,还有那么一些光亮,穿透阴霾,照到了朱常洛的身上。



万历皇帝的原配妻子王皇后,很是同情朱常洛的遭遇,她常常把朱常洛叫到自己宫里,对他嘘寒问暖,照料他的衣食,给予他精神上的安慰。

王皇后是万历皇帝的结发妻子,嫁给万历皇帝时只有13岁,结婚头几年,和万历皇帝的婚姻还算说得过去。

可惜的是,王皇后体弱多病,只生了一个嫡长女荣昌公主,却一直没生下儿子。

1582年,求孙心切的李太后,干脆一下子给18岁的万历皇帝,在一天之内,娶了9个嫔妃。

一天给儿子娶九个媳妇,李太后这操作也是非常人可以做得出来的,这意思就是,地已经有了,就看你自己能不能种出来庄稼了。

这九个人之中,就有后来宠冠后宫的郑贵妃。



郑贵妃的到来,给王皇后形成了一种实质性的威胁,她明白,在明朝皇帝中,有废后的例子,她很担心自己的后位不保,因此常常郁郁寡欢,这就更加被万历皇帝冷落。

史料记载,王皇后对郑贵妃很嫉妒,却也不敢流露,长期压抑,导致她变得“悍戾不慈”,虽然她对皇帝的所作所为不干涉,也不为难其他妃嫔,但她却把仇恨发泄到无辜的宫女太监身上。

据《酌中志》记载:王皇后身边的宫女太监多数遭到杖刑鞭打,死者不下百余人,近侍内官很多戴上墩锁的刑具。

但关于这个说法,我个人却认为未必是事情的真相。

虽然《酌中志》的可信度挺高的,但这本书还记载了,万历皇帝虐待宫女太监,杖刑过重,日夜戴上墩锁,加上时疫,导致死亡的十之有八。

这件事,十有八、九是,王皇后和万历帝一起居住,成了他的背锅侠。

当然了,事情也可能是真的。毕竟人性也是复杂的,一个失宠的女人,深宫难熬,身心都得不到发泄,那欺负弱小的宫女太监,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王皇后这个嫡母,对待其他妃嫔生的孩子,尤其是没娘的孩子,还算不错。

她除了时常接济朱常洛,给他以关怀外,还在李敬妃死后,抚养大了她的两个孩子,皇六子和皇七子。



或许,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王皇后也有私心,郑贵妃那么受宠,她自己又没有儿子,对皇长子朱常洛好,往近了说,是对郑贵妃的一个反击。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而朱常洛,则是郑贵妃的头号敌人啊,毕竟,他是郑贵妃的儿子通往帝王之路的拦路虎。

往远了说,对朱常洛好,皇后不会吃亏,这也是一笔感情投资,因为在大明朝立储君,有这样的规定:长幼有序、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投资朱常洛,就是在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说到这里,这就要说一下,长达十几年的国本之争了。

万历皇帝一直不喜欢皇长子朱常洛,无非是因为他不是自己所爱的女人生的孩子。

这个女人就是后来的郑贵妃。

据说,郑贵妃喜欢读书,给了万历帝不一样的体验。

其他女人都把万历帝当做天子,伺候他的时候小心翼翼,而郑贵妃偏不,她会撒娇,敢和万历帝开玩笑,还能说笑话引万历帝开心。

也许正是因为高处不胜寒,万历帝这个高高在上的人,他虽然什么都有,但却缺少一个普通人的快乐,而这一点,恰好被聪慧的郑贵妃看透,她投其所好,给了他精神上的慰藉。



史料关于郑贵妃爱读书的说法,我不太同意。

从后面郑贵妃的一系列神操作看,她顶多是知道如何拿捏男人,在驾驭老公方面有些别人没有的心得外,情商智商方面,说她聪慧,是抬举了她。

但不管如何,在后宫生存,只需要两个条件就可以,一是抓住男人的心,二是肚子争气。

这两点,郑贵妃都做到了。

1586年,皇三子朱常洵出生,这个孩子的到来,真正拉开了长达十几年的“国本之争”。

实际上,在朱常洵之前,郑贵妃还生过一子,皇次子朱常溆,只是这个孩子出生当天就夭折了。

《先太常公传略》记载,郑贵妃身怀皇第二子时,宠冠后宫已三年矣,明神宗与之戏逐,而伤身,致皇二子早夭。郑贵妃因而怨怼于明神宗,神宗怜惜贵妃,便与其私下盟誓,若再有生子必立为东宫。后皇第三子出生,明神宗果然特加优待。




国本之争就是围绕朱常洵和朱常洛两兄弟展开的。

万历皇帝(就是明神宗了)想要废长立幼,可是群臣不答应啊,自己不能在祖制上做文章,就抬出来王皇后做挡箭牌。

万历皇帝采取了拖延政策,他告诉群臣,不是我不想立啊,你们看皇后那么年轻,完全有可能生下嫡子,如果现在立了皇长子,那皇后一旦生了嫡子,岂不违背了立嗣原则。

王皇后是个聪明人,她自知自己身体不好,再生的可能性很小,她力挺朱常洛为太子。

此后的十几年时间,因为立储的事情,大臣们和万历皇帝展开了拉锯战。

1593年,李太后生辰之时,王锡爵再次重提立嗣之事,万历皇帝还是以“中宫有出,奈何?”搪塞他。

王锡爵继续进言说:“此说在十年前犹可,今元子已十三,尚何待?况自古至今,岂有子弟十三岁犹不读书者。”

这话的意思是,这个借口您都用了十年了啊,再说,皇长子已经13岁了,哪里还有13岁的孩子不读书的道理?

也不知道是万历皇帝良心发现,还是大臣们逼得太紧,1594年时,他终于下诏,命皇长子朱常洛出阁读书,辅臣轮流侍班,礼节依太子出阁读书的旧制。

尽管如此,朱常洛还是没享受到他应有的待遇,他学习的用具和依从都不是一个皇长子的标准。

可不管怎样,好歹能读书了,也是一大进步。



眼看着和太子之位只有一步之遥,可万历皇帝又没动静了。

这一拖又是5年,眼看王皇后身体越来越差,大臣们急了,这敢情是准备把王皇后拖死,到时候郑贵妃上位,自然而然她生的朱常洵就是嫡子了。

群臣拿万历皇帝没办法,立储之事只能悬着。

李太后看不下去了,把儿子叫来问话:“你为什么不把朱常洛立为太子?”

万历皇帝漫回答:“因为他是宫女的儿子。”

李太后听后大怒,厉声说道:“你也是宫女的儿子!”

万历皇帝当即直冒冷汗,跪地给李太后赔不是。

话都到了这份上,万历皇帝也没啥退路了,他心不甘情不愿地立了朱常洛为太子。

这一年是1601年,朱常洛19岁。



是的,你没看错,李太后当年的确是宫女,但她却是一个不一般的宫女。

李太后原名李彩凤,父亲是位普通的乡村泥瓦匠。

为了生计,泥瓦匠父亲把15岁的李彩凤送往裕王府当了一名使唤丫头,这里的裕王就是后来的明穆宗朱载垕。

在裕王府,李彩凤的工作是服侍裕王继室陈王妃

怎么说呢,人要走运的时候,连老天爷都会帮你。

裕王的原配李王妃早逝,她生的两个孩子也早夭了,陈王妃为裕王生过一个女儿,不久也夭折了,从此再也没有生育。

李彩凤呢,不知怎么地就被裕王看上了,被他收到房里,做了侍妾。说来也是肚子争气,李彩凤在进裕王府的第三年,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朱翊钧。

两年后,她又为裕王生下第二个儿子,即是后来的潞王。

凭着这两个儿子,李彩凤由一个卑微的王府宫女晋升为侧妃,由此开始了自己开挂的人生。



1573年,只有10岁的朱翊钧万历皇帝登基,当时的李彩凤也不过只有28岁,就以皇帝生母的身份由贵妃做了太后。

因为万历皇帝年龄太小,很多人都不服气。

这时候,李太后出面,做了两件事:

第一,撤换司礼监掌印太监,将孟冲换成了冯保;第二,撤换内阁首辅,将高拱换成张居正。

可别小瞧这两件事,这可不是简单的人事变动,这个举措使得已经日渐衰落的明朝又恢复了生机。

所以说,从这件事看,李太后不止是肚子争气,她还有识人的能力,是个有智慧的女性。

说完李太后的身世,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知道儿子临幸自己宫内的王宫女(太后可能想到了自己在裕王府的遭遇),致使宫女有孕后,李太后没有责罚宫女,而是帮她争得了一个机会。



人和人真的没法比啊,同是宫女出身,同是生了儿子的人,可李太后和王恭妃的人生却不一样。

虽然在母亲的强大压力下,万历皇帝封了朱常洛的生母为王恭妃,可她却没有享受到应得的待遇。

她和自己的儿子一样,都是被万历帝所厌烦的人,又被郑贵妃当做眼中钉肉中刺,在宫里,虽然她顶着恭妃的名号,却没有享受到一个妃子该有的待遇。

宫里的那些人,特别会踩高拜低,见皇上不待见王恭妃,或者是受了某些人的指使,故意苛待她。

长达数十年,王恭妃被幽禁在景阳宫,整整十年没有和儿子见面,即便朱常洛做了太子,她也没有得到晋封。

哪怕后来做了贵妃,依旧是有名无实,一直被幽禁着,还因为思念儿子哭瞎了双眼。



1611年,王恭妃病危,万历帝这才允许朱常洛去见母亲一面。

双目失明的王恭妃见到儿子,拉着儿子的衣角:“儿啊,你终于长大成人了,我死而无恨。”

《先拨志始》记载:临终前,母子见面本欲有话说,但王氏察觉到屋外有人,低声提醒道:“郑家有人在此”。于是直到咽气而死,母子俩默默相对痛哭,不敢说话。郑贵妃派的人一直等到王氏气绝,才允许太子给母亲收敛。


这位可怜的女人,在深宫中苦熬了近30年,却始终没有盼到出头之日,就这样离开了人间。



其实,做了太子的朱常洛也有自己的苦恼,他19岁被封为太子,自己的寝宫却还是破陋不堪,而且防卫很差,只有几名老弱病残的侍卫来防守,这也就为后来的梃击案行了方便。

做了太子的朱常洛也不轻松,万历帝对他依旧不闻不问,甚至告诉他非召见不得觐见。

1615年的一天,一个叫张差的大汉,手里拿着一根大木棍,大摇大摆进了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他把守门人打倒在地,直奔太子的卧室,准备刺杀太子。

张差被抓后,审来审去的,就牵扯出了郑贵妃,郑贵妃为了自保,找万历帝求情,万历皇帝给她指了一条生路。

“廷议汹汹,朕也不便替你解免,你自去求太子便了。”

果然,“心软”也是一种软肋啊。

郑贵妃哭哭啼啼去找朱常洛求情,一阵哭天抹泪的,让朱常洛软了下来。

史载,太子“乃缘帝及贵妃意,期速结”

梃击案,因此很快草草结案,郑贵妃毫发未损。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郑贵妃了,我前面说过,说郑贵妃聪慧,是抬举了她。

郑贵妃的“蠢”,从这个梃击案就能看出来,刺杀太子能是儿戏的事情吗?看她找了个什么样的人,一个大汉拿个木棍就冲了进来,这也太儿戏了吧。

可郑贵妃尽管“蠢”,却傻人有傻福,因为得宠,尽管她各种作妖,却没人能真正把她怎样。

哪怕她的儿子朱常洵已经封王,却赖在京城不肯去封地,也没人敢说任何话。

按照明朝祖制,所封藩王必须住在自己的封国里,非奉旨不得入京。

朱常洵恃父母之宠,一直住在皇宫中十多年,不肯赴封国洛阳。

李太后知道自己大限快到了,决定亲自解决这个麻烦,她问郑贵妃:“福王何未赴封国?”

郑贵妃沉着地回答:“太后明年七十寿诞,福王留下为您祝寿。”

李太后冷冷地反问:“我二儿子潞王就藩卫辉,试问他可以回来祝寿否?”

一句话,让万历帝很是尴尬,再无留福王的理由,就让他去了封地。



老太后真的是考虑周到,她知道,她的话还有点威慑力,她在一天,就还能镇住郑贵妃,所以,她在临死前,为太子朱常洛做了这最后一件事。

朱常洛,从立皇太子到继位,又是十九年。在这十九年里,他一天也没有放松过,唯恐被废。

尤其是,朱常洵始终不肯去封地,郑贵妃又各种搅局,这两个人的存在,就是由太子到皇帝之路上的不确定因素。

福王朱常洵离开北京到洛阳封地,让朱常洛稍稍松了一口气,觉得太子的位子,应该是稳坐了。



1620年,万历皇帝驾崩,苦熬38年的朱常洛继位,然而,他只做了29天皇帝,就因为食用“红丸”而猝死,红丸究竟是什么?真相又是什么呢?

明光宗朱常洛继位,郑贵妃担心自己会被报复,为了讨好朱常洛,她想了一条好计策。

她精心挑选了八名美人,把她们打扮的漂漂亮亮,送到了朱常洛面前。

朱常洛见了美人,就全部笑纳了。

据说,他对这八名美女很满意,连续招幸了7天,而且有时候,一晚上还是几个人一起,这样,他的身体很快就被搞垮了。

太医诊断“精损严重”。



朱常洛这个人,还真的命苦,好日子才刚刚开始,还没来得及享受,就病倒了。

有意思的是,太医院那么多太医不用,朱常洛却让一个御药房太监崔文升去给自己看病。

结果,崔太监一出手, 就大手笔给朱常洛开了很猛的一副“泻药”,因为他觉得朱常洛欲火太大,需要降火。

结果,朱常洛吃完药后,腹痛难忍,狂泻不止,一天一夜,拉了四十多次。

这个崔文升呢,原来是郑贵妃身边的人,这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这件事是郑贵妃让他干的。

《明史·崔文升传》中记载:“文升受贵妃指,有异谋。”

当然,这个也只是后人推测。



崔文升的泻药,无异于雪上加霜,使得朱常洛的身体更加糟糕。

这时候,有个鸿胪寺官员李可灼,找到朱常洛的贴身太监,他说自己有仙丹要进呈皇上。

也许是病急乱投医,朱常洛一听说有仙丹,高兴异常,召见了李可灼,并让李可灼为自己诊脉,完事后吃了一粒巴豆大的红药丸。

不知道是心理暗示,还是药性所呈现的假象,吃了药的朱常洛感觉神清气爽,一下子有了精神头。

于是,他又服用了一粒这种来路不明的药丸。

可惜的是,这一切都是假象。


1620年9月1日,朱常洛驾崩。1620年9月1日,做了29天皇帝的朱常洛驾崩。

这就是红丸案的由来。

红丸案和梃击案一样,也是一个糊涂案件,虽然大家猜测和郑贵妃有关,可也找不到直接证据。

朱常洛的死亡真相究竟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红丸不是导致朱常洵驾崩的直接因素,朱常洛身体当时已经亏空严重,崔文升开的泻药和李可灼进献的红丸只是加速了他的死亡。

那这个红丸究竟是什么呢?

有的人认为:这李可灼进的就是红铅丸,只是一种普通的房中药。它是以红铅为主,人参、鹿茸等药为辅,其他还有女人经血、妇人乳汁等,当时服下,会觉得精神一振,很有效果。

直白点说,红铅丸就是“春 药”。

也有人说,这种药丸是道家的“金丹”,吃完后虽然不能长命百岁,但也不至于要人命。


《泰昌朝记事》中记载:“上体素弱,虽正位东宫,供奉淡薄。登极后,日亲万机,精神劳瘁。郑贵妃复饰美女以进。一日退朝,升座内宴,以女乐承应。是夜连幸数人,圣容顿减。”

根据这段话可以推断,朱常洛本来就体弱,虽然后来做了太子,但饮食上也没跟上。身体底子本来就单薄,又加上刚登基,很多事情等着处理,本来朱常洛读书就不多,当太子期间也没有得到历练,这难免会让他感觉力不从心。身心本来已经够疲劳的了,又不知道克制,在男女之事上又耗费了太多体力,导致身体被掏空。

这红丸本来是大补的,能补阳,这类药正常人吃了无性命之忧,可朱常洛却虚不受补,服用了只能是火上加薪

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被忽略了。

朱常洛是在极度压抑的环境中长大的。这38年来,他一直夹着尾巴做人,每天活得战战兢兢,神经始终处于紧绷状态下,做了皇帝后,彻底放松了下来。常言道“大喜之后是大悲”,朱常洛心理上的这个大跨步放松,也是一个诱因。


总结

朱常洛的死,其实是万历皇帝一手造成的,他“宠妾灭妻”的行为,早已经为后来的种种悲剧埋下了伏笔。

《罪惟录》记载:“及登极,贵妃进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

郑贵妃一心一意为自己儿子谋前程,恐怕她也没想到,这些因她而起的几大案,终究被人利用,为宦官专权行了方便,结果,把大明王朝的运途全折腾没了。

她和万历皇帝的爱情结晶,福王朱常洵也落了一个很凄惨的下场。

史料记载,李自成俘虏朱常洵后,见他长得肥头大耳,就让人把他的衣服拔干净,把他剥光洗净,然后大卸八块,和几头鹿一起,放到锅里炖了,还美其名曰“福禄宴”。

李自成与一众将官,将其做了下酒菜,吃了个饱。

说来也是滑稽,这争来争去,到了也不过是一场空。

如果可以选择,当年,那个在李太后身边的小宫女,宁可嫁个普通人,生个普通孩子,一家人在一起,过个平常小日子。




1581年,18岁的万历皇帝,偷偷临幸了一个小宫女。眼看宫女的肚子越来越大,万历却死活不肯认账,李太后勃然大怒,只得亲自出马,请出人证、物证。

看着太监在《内起居注》上白纸黑字的记录,万历无从抵赖,只得默认当日的风流事。

作为补偿,万历极不情愿地将宫女王氏晋封为“恭妃”。


1582年8月,王恭妃在众望所归中,终于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便是万历的皇长子——朱常洛。


大明王朝终于后继有人了!

然而,就在举国都在欢庆皇长子的诞生时,作为父亲的万历,却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中:

此时,他正与一个叫郑梦境的女人处在热恋中,他既不喜欢出身宫女的王恭妃,更不喜欢这个意外出生的儿子!

朱常洛的命运就此注定。

在他短短的39年生命中,他从小被迫母子分离、既没有受到母亲的呵护,也很不受父亲的待见,至于父亲的那位宠妃,更是成了他一生的梦魇。

朱常洛处处小心、步步谨慎,可顶着“皇长子”的身份,他还是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朝廷纷争,成了他人弄权的工具。

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朱常洛都是当仁不让的男主角。

真可谓是“明末三大案,案案有爷名”,怎一个惨字了得啊!

明光宗朱常洛的“悲惨”人生

朱常洛自打在娘肚子里,就是朝廷内外的关注焦点。

因为他,励精图治的万历,差点成了一个人人喊打的“渣男”;

因为他,情根深种的万历,无法兑现对爱妃的承诺;

因为他,一言九鼎的万历,被百官轮番攻讦,只得以怠政28年相抗争;

……

万历不曾善待过朱常洛,可朱常洛又何尝让万历舒坦过?

这对父子,简直就是前世的冤家!

1、国本之争

1586年,皇长子朱常洛4岁。

时任内阁首辅的申时行向万历上奏:“希望皇上为国家大计考虑,早立太子。”

当时,皇后无嫡子,已升任贵妃的郑梦境刚生下皇三子朱常洵。

在以申时行为首的大臣们看来,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承原则,皇长子朱常洛应是当之无愧的太子人选。

很显然,这不是万历和郑贵妃想要的结果。

于是,万历以“皇长子年幼”为由,搪塞了过去。

本以为这个无懈可击的借口,可以让自己消停几年,可万历太小瞧大明文官们的战斗力了。

这之后的15年时间里,无数大臣前仆后继,甘愿冒着被罢官、被流放、被痛斥、被梃杖的风险,一封接一封地给皇帝上疏,不是请求皇长子出阁读书,就是请求册立皇长子为太子。

万历不胜其烦,却也无可奈何,总不能把所有的官员都罢职、赶回家吧?

这期间,万历也试图做出妥协:他提出先将皇长子、皇三子、皇五子全部封王,将来有嫡子,就立嫡子,没有嫡子的话,再立长子。

没想到,大臣们接到圣旨,一片哗然,最后的讨论结果竟是——不行!

1601年10月,无路可退的万历,终于昭告天下,将皇长子朱常洛立为太子。

这场持续了整整15年的“国本之争”,正式落下了帷幕。

这一年,朱常洛19岁。

在这场以朱常洛为中心的君臣较量中,4位内阁首辅被逼离职,300多位朝廷官员遭到处罚,万历皇帝抗争失败、威严扫地,最大的受益者,好像就是皇长子朱常洛。

然而,朱常洛除了多了一个太子的身份,其他的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他依旧得不到父亲的垂爱;他的母亲恭妃也依旧过着窘迫的日子,一年到头,连亲生儿子也见不了几面;宠冠六宫的郑贵妃,依旧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

为了儿子朱常洵和自己的前途,郑贵妃磨刀霍霍,她比任何人都想拔掉朱常洛这根刺。

2、妖书案

1603年11月,一篇名为《续忧危竑议》的文章,在短短十几天时间内,成了朝廷内外、街头巷尾关注的热点。

它的流行,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

文章虽然只有短短的三百多字,但它的威力,足以掀起一场猛烈的政治风波。

文章假借“郑福成”(郑贵妃之子福王当成的意思)之名,先说皇上立朱常洛为太子是逼不得已的,他日必定会改立福王朱常洵;然后又拉上了内阁大学士朱赓、内阁首辅沈一贯等人,出来作证。

此文一出,整个朝野震荡不安!

擅议国事、诽谤朝廷,这可是灭族的大罪啊!

官员们人人自危,太子、福王、郑贵妃身涉其中,也是惶惶不可终日。

万历更是气急败坏:为了太子人选,朕和大臣们争了十几年,这才消停没几天,谁这么大胆,唯恐天下不乱?!

为了尽快破案,东厂、锦衣卫、三法司一起出动,可令人奇怪的是,文章的作者好像人间蒸发了一般,10天过去了,既找不到原作者是谁,也不知道他的目的何在


鉴于此,当时人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妖书

可案子总要了结、皇帝交代的任务也要完成。

为了交差,1604年4月,顺天府的一个生员皦生光,因得罪过郑贵妃的弟弟郑国泰,被拉出来顶罪、最后凌迟处死。

一场风波平息了,可谁都知道,皦生光不过是个替死鬼。

妖书案的真相如何,至今仍是一个谜。

“三十一年,获妖书,言神宗欲易太子,指斥郑贵妃。神宗怒。捕逮株连者甚众,最后得皦生光者,磔之。狱乃解。”——《明史》

可以肯定的是,妖书案的背后,有一股敢和皇帝叫板的力量

这就意味着,由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引发的宫廷斗争,还远没有结束。

3、梃击案

1615年5月的一天,太子朱常洛正在慈庆宫休息。突然,一个名叫张差的中年男人,拿着一根枣木棍闯了进来。

他一连闯了两道宫门、见人就打,眼看就要逼近朱常洛的寝宫,侍卫们这才反应过来,将张差拿下。

经过多轮审讯,张差供出了一个惊天阴谋!

一个月前,穷困交加的张差,遇到了两个太监,一个叫庞保,一个叫刘成。

他们将张差带到了慈庆宫门口,并给了他一根棍子,要求道:“你只管往里闯,见一个杀一个,直到杀死一个穿黄袍的小爷,事成后给你30亩地!”

天真的张差答应了。

结果可想而知,朱常洛没被杀死,张差这30亩地也没要成。

就这谋杀手段,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儿来的杀人勇气。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庞保、刘成竟都是郑贵妃的贴身太监!

一时间,郑贵妃成了众矢之的,被千夫所指、被万民痛骂。

郑贵妃究竟有没有参与这起“梃击案”,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郑贵妃凭着“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本事,再次获得了万历的信任、全身而退。

万历给她指了一条明路:“这件事只有太子能帮你,你去求他吧!”

不久,郑贵妃哭得梨花带雨,跪倒在太子朱常洛的面前,朱常洛一下心软了,他当即表示同意郑贵妃的看法:梃击案,从始至终全是张差一人干的!

24天后,张差被凌迟处死,庞保和刘成也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刑部大牢里。

轰动天下的袭击太子案就此结束。

“四十三年夏五月己酉,蓟州男子张差持梃入慈庆宫,事复连贵妃内珰。太子请以属吏。狱具,戮差于市,毙内珰二人于禁中。自是遂有“梃击”之案。”——《明史》

在妖书案之后,这起梃击案又是疑点重重:

郑贵妃真是幕后主谋吗?如果是,她的手段和智商也太让人捉急了;

万历怎么会,数十年如一日地宠爱一个蠢女人呢?

再比如,主谋者真的是想杀掉太子吗?为什么放着锋利的匕首不用,非要用一根木棍做武器呢?

主谋者要么太笨,要么在布一个很大的局。

4、红丸案

1620年8月1日,朱常洛苦等38年,终于熬死了老父亲万历,正式登基。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朱常洛一扫万历朝的萎靡不振,一开局就让满朝文武兴奋不已。

朱常洛的“三把火”是这样的:

(1)废矿税:罢免万历朝任用的所有矿监 、税使,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2)发军饷:自掏腰包,补发万历拖欠的辽东前线和边防将士的军饷;

(3)补官缺:提拔任用官员,将其安排到万历朝空缺的岗位上。

《 明史 》因此评价他:“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特别是对一个只做了一个月的皇帝来说。

朱常洛是一个“长命”的太子,却是一个“短命”的皇帝。他的一生充满了悲情,也充满了疑点,就连死,也死得不明不白。

据史书记载,朱常洛登基后,宿敌郑贵妃万分忐忑,就想送点礼物,讨好新帝,她思来想去,决定给朱常洛敬献八个美女。

朱常洛欣然笑纳,从此夜夜笙歌,10天后,人就瘦了一圈,不久,就病倒了。

这时,秉笔太监兼御药房掌事崔文生,给皇帝诊脉后,胸有成竹地配了一副药。

结果,朱常洛吃过药后,一晚上拉了三四十次,本就虚弱的他,这下更是连床也下不来了。

朱常洛这才猛然想起:崔文生,原来是郑贵妃非常信任的贴身太监!

然而,此时后悔也晚了,美人笑纳了,药也已经喝下肚了,朱常洛一怒之下,赶走了崔文生。

在之后的近20天时间里,病势日益沉重的朱常洛开始频频召来大臣,商议身后事。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鸿胪寺丞李可灼找到了皇帝的贴身太监,他声称自己有金丹,可以让皇帝药到病除、延年益寿。

朱常洛非常高兴,急忙召见李可灼,并服用了他献上的“三无产品”——一粒无产地、无生产日期、无说明书的红丸,李可灼将之称为“金丹”。

出人意料的是,以身试药的朱常洛感觉很好,食欲也增加了不少。

朱常洛很期待,大臣们很高兴,于是,傍晚时分,想再次巩固疗效的朱常洛,又进了一粒红丸。

可这次,奇迹没有发生,意外发生了

1620年9月1日,登基刚满一个月的泰昌帝朱常洛,驾崩了。

这就是“明末三大案”的最后一案——红丸案。

朱常洛虽然带着满身的疑点死了,但关于他的争议,还在继续着

红丸案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

朱常洛登基时,史书记载他当时的状态是“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也就是说,一个月前的朱常洛还是身康体健,一点没有生病的样子。


可为什么仅仅过了一个月,正值壮年、身体无恙的皇帝就死了呢?

目前,关于朱常洛的死因,主要有这四种说法:

1、“劳累致死”说

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朱常洛在即位后,一连办了几件大事,整天日理万机,以致积劳成疾,给自己累死了。

可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太靠谱。

登基后的朱常洛,虽说忙于政务,却还没到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地步,否则史书中,就不会出现他沉迷于女色、为郑贵妃、李选侍张罗封皇后的记载了。

况且,积劳成疾也得有个前提,那就是长期的时间积累,可朱常洛从登基到去世,只有短短的30天,这离“积劳成疾”的标准还远着呢!

2、“纵欲过度”说

这种说法认为:朱常洛在当太子期间,整日提心吊胆,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万历驾崩后,朱常洛终于原形毕露,能放飞自我了。

再加上,郑贵妃又适时进献了八个美女,于是,朱常洛夜夜召妃嫔侍寝,而且一次还召幸数人。

白天打理朝政,晚上沉湎于女色,这样的劳动强度,就是铁打的人,也受不住啊!

明显力不从心的朱常洛,在太监的蛊惑下,吃了点药,很快又恢复了斗志。

就这样几个来回,朱常洛的身体很快被掏空了。

“上体素弱,郑贵妃复饰美女以进。一日退朝,升座内宴,以女乐承应。是夜,连幸数人,圣容顿减。”——《泰昌朝记事》

我认为,朱常洛或许是因为纵欲得病,却不是因纵欲而死。

原因很简单,朱常洛自得病后,就被崔文生一副药,整得下不来床,在这种情况下,他还怎么召幸后妃呢?毕竟比起女色,性命更重要啊!

3、“被人毒死”说

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在红丸案中,有两个人最为可疑:一个是郑贵妃,一个是李可灼,他们是杀害朱常洛的元凶。

如果凶手是郑贵妃,我们还可以理解为:

郑贵妃是因妒生恨,她自己的儿子当不了皇帝,于是,她就把所有的责任,都赖在了朱常洛的头上,之后,又假借崔文生之手,给朱常洛下了药。

可李可灼的杀人动机是什么呢?

我们无从猜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历朝历代谋杀皇帝,都是灭九族的死罪!

可事后,崔文生被发配南京、李可灼被流放、郑贵妃得以平安终老。

没有一个人被株连,也没有一个人被处死。

这也就意味着,即位的皇帝朱由校和掌权的官员们,并不认为朱常洛是被人害死的

4、“医疗事故”说

这种说法认为,朱常洛先吃了崔文生开的泻药大黄,之后,又服了李可灼献的补药红丸,在大泻大补中,朱常洛的身体严重亏损,于是,被折腾死了。

“崔文升下通利药,上一昼夜三四十起,支离床褥间。”——《明史纪事本末》

主观上,崔文生和李可灼都没有杀皇帝的意愿,所以,皇帝的死只能算是个“医疗事故”。

事实果真如此吗?

从上述三人的判决来看,这种说法似乎很能站得住脚。

可我认为,朱常洛的死,并不寻常。

首先,朱常洛的病,从始至终都没被确诊过;

其次,朱常洛看病为什么不找太医,偏要找太监?

第三,首辅方从哲曾力劝朱常洛,不要吃红丸,可为什么这个有功之人,在皇帝驾崩后,却被逼离职?

事出反常,必有妖。

我认为,红丸案和妖书案、梃击案一样,不过是一场政治角逐的副产品罢了。


角逐的双方,就是让大明走向不归路的——党争。

总结:

在以后的20多年时间里,红丸案被屡屡翻案,魏忠贤当政时,下错药的崔文生,还被从南京召回,担任漕运总督。

与利益相比,有时候,真相一点也不重要。

夹杂在各种权力之间的朱常洛,只是一枚可怜的棋子。


从始至终,没人关心过朱常洛真正想要什么,也没人真正想要弄清楚妖书案、梃击案、红丸案的真相,他们只要保住自己、得到自己想要的利益就行了。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想,朱常洛更愿意做一个普通的皇子,陪在母亲身边,细数流年吧!




明代在神宗朝末年已经是风雨飘摇,宫墙内外都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在公元1620年,及万历四十八年和泰昌元年,这种摇摇欲坠的感觉更加明显。其中著名的“红丸案”就发生在此时。

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皇帝去世以后,太子朱常洛继位。他从内帑中发放了两百万两银子犒赏边军,又免除一切矿税,并且启用了许多正直的大臣。他还改元泰昌,预备明年启用,然而想不到的是,他永远也用不了这个年号了。

还未来得及启用的“泰昌通宝”

早在登基当日,就有人为朱常洛准备了一份厚礼:一大份珠玉和八个珠玉般的美女。这位从当太子开始就担惊受怕的皇帝哪里有过这么好的艳遇,他很开心的笑纳了。又过了十天,他一病不起了,至于得病的原因大家都能猜得到。

皇帝临幸

就是病成这样,两天以后朱常洛还强撑病体,来到内阁召对群臣。而他却不是为了国计民生而来,竟然只是为了一件“小事”:奉郑贵妃为皇太后。

是的,那个送美女给他的人正是郑贵妃,因此他的病也就不可避免的和郑贵妃联系在了一起,从而让人不得不往深处去想。而礼部坚决反对将这个女人尊奉为太后,皇帝也不再坚持,这件事就这么暂时搁置了。

郑贵妃

又过了两天,朱常洛头晕目眩、身体奇软,已经起不了床了。究其原因,竟是他由于不相信太医院,私自让略通医术的太监给他开了方子,而这位神棍太监给他开的竟是泻药。顺便再提一句,这位叫崔文升的太监,也是郑贵妃的心腹。

崔文升的神药——巴豆

这下子外朝可就炸了锅了,天子的身体怎么能容许几个女子和一个太监如此糟践?以杨涟为首的言官立刻上书,要求严惩郑贵妃和崔文升,连带着当朝首辅方从哲都受到了波及。

方从哲

八天以后,内阁全体成员会同几位贵戚,再加一个即将被托孤的杨涟集体来到御前,接受皇帝和几位皇子的召见。朱常洛好言抚慰了杨涟,没有治他的罪。而在方从哲询问他最近吃药情况的时候,朱常洛长叹道:“已经十几天没吃了。”一句话让在场所有人无不心惊肉跳。

明光宗朱常洛

又过了六天,上述人员再次受召,此时的朱常洛虽然精神尚可,但是已经没有了人形。他把皇长子叫到跟前,对大臣们说:“愿诸位爱卿能把他辅佐成尧舜之君啊!”又问陵寝安排的怎么样,内阁以为是说神宗的后事,朱常洛苦笑道:“朕是说朕的后事。”此言一出,宫中诸人立刻齐齐跪倒,哭声四起。

皇长子1朱由校

朱常洛摆摆手:“不要哭,不要哭。听说鸿胪寺丞李可灼有神方进呈,拿来我看。”

方从哲答道:“李可灼说那是仙方,看都不让臣看。我们怀疑是神棍,没有理会。”

朱常洛说:“我都成这样了,还管他是仙方神棍?召他进呈方子吧。”

方从哲只好把那个五十多岁还只是个寺丞的李可灼叫来。李可灼把方子呈上,朱常洛连称“忠臣”,然后让人炮制出来,是一颗红丸。朱常洛服用后感觉非常好,不久又服下一颗。当晚内阁接到的消息是圣躬很有起色,似乎是有好转的兆头。

崔文升进呈红丸

次日,乾清宫突然传来皇帝已经驾崩的消息,朝野震动。群臣立刻赶到乾清宫要求见皇帝最后一面,而太监们把宫门紧紧关闭,直到杨涟等人带头撞门才把乾清宫门撞开。值得一提的是,此时乾清宫仍是有活人住着的,那个人就是李选侍。

李选侍

以上就是“红丸案”的全部过程,虽然所有线索都似乎指向是郑贵妃和李选侍勾结以谋害朱常洛,但是苦于没有切实的证据,因此尚无法夯实二者罪名。

“红丸”到底是什么?有人认为是红铅丸,这种药丸曾被当做春药使用;也有人认为是道家所炼就的丹药,李可灼说的“仙丹”也不过分;还有人认为是朱砂丸,就是要置朱常洛于死地。但无论是哪一种猜测,至少有一种是确定的:如果丸药的红色是金属所带来的,那么这就必然将已经病入膏肓的朱常洛带到地府。

剧毒——朱砂

而此案所造成的结果也是无法估量的:朱常洛在其执政期间的所作所为大抵还可以算作一个不糊涂的君主,他的过早的离世直接把天下交给了他的那个文盲木匠儿子。而朱由校是真正意义上的明代亡国之君。围绕着他的死,党争也就激烈的展开了。这不仅拖垮了明朝政府,就连福王登基以后,在南明朝廷也掀起了血雨腥风。

很多人都觉得做皇帝是最快乐的事,殊不知天家也有如此多的烦恼。如果朱常洛还能说话,我想他一定会说:“愿以后生生世世再不投身帝王家!”




所谓“红丸”又称红铅丸,是宫廷中秘制的一种春药。

万历末年,朱常洛的太子地位已定。于是阴险毒辣的郑贵妃为了讨好朱常洛,投其所好,送了八个美女侍奉朱常洛左右。朱常洛身体本不是太健康,加之纵欲过度,渐渐体力不支。登基仅十几天,就因酒色过度,卧床不起。

即使这样,朱常洛也没有停止与美女鬼混。一天夜里,为了寻求刺激,朱常洛服用了一粒“红色药丸”,结果狂笑不止,非常狂躁,精神极度亢奋。次日一大早,侍寝的太监吴连请来御医崔文升诊治。崔文升不知皇帝阴虚肾竭,以为皇帝邪热内蕴,就下了一副泄火通便的猛药。

朱常洛吃了药,一宿腹泻三十余次,生命危在旦夕。崔文生为此惹了大祸,朝廷上唇枪舌剑,吵作一团。朝廷重臣杨涟上疏,弹劾崔文升误用泻药。崔文升则辩解自己没有下错药,是皇帝用了“红色药丸”造成的重病。当时东林党人马上指责崔文升用药不当,还要拿“红色药丸”来败坏皇帝名誉。

病危中的朱常洛,仍然念念不忘“红色药丸”,鸿胪寺丞李可灼当即进献了一粒“红色药丸”,朱常洛服用后没什么动静。晚上朱常洛要求再服用一丸,李可灼就又献出一粒“红色药丸”。结果,不长时间,朱常洛就手捂心口,瞪眼挣扎,最后一命呜呼!此时朱常洛即位刚刚三十天,年号都没有来得及制定。

明末宫廷党派斗争激烈,“红丸案”使党派矛盾冲突白热化。有人认为李可灼进献的“红色药丸”就是“红丸”。红铅丸就是普通春药,而春药属于热性药,皇帝阴寒大泄,以火制水,是对症下药。有人认为,那“红色药丸”是道家所炼金丹。

有人认为李可灼不是御医,怎么能随便给皇帝进药;何况朱常洛是纵欲伤身,需要的是静养,怎么还用“红丸”这样的虎狼之药呢?由此推断,李可灼必然是受人指使,有意谋害皇帝。而李可灼是首辅方从哲带进宫里的,也应该追查。再一追查,崔文升是郑贵妃属下之人,也该进一步追究责任。这时朝廷党派吵作一团,互相指责攻讦。

最后,一位刚入阁、与双方都没有关系的大臣寒圹上疏后,才平复了争议。李可灼被判流戍,崔文升被贬放南京。轰动一时的“红丸案”才算了结。后来到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当权,又为“红丸案”翻案。于是当时声讨方从哲的礼部尚书孙慎又被开除官籍,夺去所有官阶封号,定了流戍之罪。抨击崔文升的东林党人也受到追罚,主使人高攀龙投池而死。崇祯皇帝惩办了魏忠贤,结果“红丸案”又被翻了回来。

关于“红丸案”党争不断,追责无数。可是罪魁祸首还是出自郑贵妃。御医崔文升有医疗责任,李可灼讨好皇帝,乱进春药,罪过更大一些。

  • 免责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本人删除!






“红丸案”与“梃击案”、“移宫案”并称明末三大疑案,是明光宗朱常洛病重吃了两粒红药丸后,当夜就驾崩,留下了一段疑案。

三百多年来,各方面的人士都想弄明白朱常洛到底是吃了一个啥东东,但都没有一种令人信服的答案,也就成了明末三大疑案之一。


这是一件案中案,诡异复杂。


豹眼认为,此案与其他二案不无关系。要说清这件事,还得从朱常洛出生那一天说起。





朱常洛出身卑贱,不受其父明神宗待见


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朱载垕驾崩,太子朱翊钧即位,是为明神宗,改明年为万历元年。

万历六年(1578年),王氏被立为皇后,刘氏册封昭妃,但都一直没有子嗣。

万历九年(1581年),神宗在其生母李太后的慈宁宫玩耍,看到小宫女王氏不错,就临时起意幸了一下。

不曾想,这一下就让王氏有了身孕。鉴于王氏出身卑微,神宗忌讳这事,本不想承认,可人家小宫女这么大的馅饼砸在头上,岂能放过,拿出当时留下的信物玉佩为证,内宫起居注也记载着这事,不好赖账。加之,李太后盼孙心切,明神宗也就认了。


万历十年(1582年),明神宗册封宫女王氏为恭妃。不久生下了儿子,即明神宗的长子,取名朱常洛。


母以子贵,宫女王氏因身怀龙种而得贵。

但子亦以母贵,朱常洛却因为其母是宫女,出身卑贱,不受待见。

从朱常洛出生那一天起,就注定了其不平坦的命运。




朱常洛在艰难的皇储争斗中胜出,被立为太子


明神宗正宫没有子嗣,众多妃嫔中对郑氏尤为宠爱。

万历十二年(1584年),郑氏因孕晋封为贵妃,产下皇二子朱常溆,可惜夭折。

好在明神宗对郑贵妃宠爱不减,万历十四年(1586年),又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

随后,郑氏被晋封皇贵妃,并借机乞求明神宗立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自己则想做皇后。

明神宗满口答应,二人还立了个合约,并在道庙中立下誓言。


常言道,木有不透风的墙。这事既不合祖宗立下的无嫡立弟的规矩,也有违废长立幼的封建礼制。大臣们议论纷纷,多次上书劝谏,指责后宫干政,言辞之间,矛头指向了郑贵妃。


本来这是个家事,一个宫女生的儿子实在是地位太卑贱,难以继承大统。但大臣们都闲得蛋痛,非要折腾,明神宗也木得办法,谁叫他做皇帝太任性呢?


为了平息皇储争议,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终于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皇三子朱常洵为福王。


这是万历年间最激烈、最复杂的政治事件,一共逼退内阁首辅四人(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部级官吏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多达三百余人。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充军,东林党人也受到了严厉打击。






朱常洛最终登基为帝


朱常洛虽然被立为了太子,但这场争斗远没有就此停止。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又有谣言说万历皇帝要换太子,矛头又指向了郑贵妃。为此,又有许多官员受到株连而被万历皇帝逮捕。


太子的处境如此,其母的地位也可想而知。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太子之母恭妃王氏寂居幽宫,终日不见皇帝,天天以泪洗面,逐渐双目失明,在郁闷中病逝。大学士叶向高建议厚葬,毕竟是储君、太子之母,但万历皇帝居然不同意,再三进言,万历才勉强同意追谥为皇贵妃。


恭妃王氏的处境,也折射出万历皇帝对太子朱常洛是多么的不待见。


正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万历皇帝的任性,不仅害了恭妃王氏,也害了太子朱常洛,给大明王朝的根基埋下了祸患。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又有进言说郑贵妃以及福王要谋害太子,万历仅仅让福王就藩,但被郑贵妃暗中阻止。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神宗驾崩,皇太子朱常洛终于登上了皇位,是为明光宗,改明年为泰昌。





红丸一案的始末


光宗即位后,依据明神宗遗诏罢矿税、榷税及税监,发内库二百万两充边赏,朝野为之感动,上下都期待一位明君诞生。


但好景不长,仅仅过了一个月,明光宗朱常洛就因为病重,服用了李可灼进献的“红丸”药后,一命归西。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初一日,朱常洛在登基大典上,“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仪态很正常,没有疾病的症象。

但仅仅过了十天,就一病不起。


据《国榷》记载:


(郑贵妃)“进侍姬八人,上疾始惫”。


《罪惟录》也记载:


“及登极,贵妃进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


郑贵妃进献了八位美女侍奉明光宗,直接就把朱常洛给累趴下了。许多大臣以此认为这是郑贵妃的阴谋。

但豹眼以为,这没有道理啊!


想想朱常洛做太子前后,万历帝都不很待见,是大臣们前仆后继力保才使朱常洛得到和保住了这个位置。

当时,朱常洛也不敢过于放纵,稍有不慎不仅太子之位不保而且还有杀身之祸,日子过得非常憋屈。

继位时,已经三十八岁,可能是憋得太久,一旦登上了大位,也就夜以继日寻欢作乐,一下子就把身子掏空了。


明光宗病重,于是召内官崔文升负责治病。

崔文升本是郑贵妃宫中的亲信太监,朱常洛即位后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郑贵妃指使崔文升以掌御药房太监的身份向皇帝进“通利药”,即大黄,相当于泻药。

服药后,一昼夜朱常洛连泄三四十次,身体极度虚弱,处于衰竭状态。


这事看起来是郑贵妃在故意折腾朱常洛,但细究起来,也未必是真。


进献几个美女很可能是为了讨好新帝王,缓和以前的关系,为自己及儿子福王的将来打算。

再说,朱常洛三十好几的人,自己不悠着点,也怨不得别人啊。


由于立储之争,郑贵妃一直与朱常洛关系不好,崔文升又是郑贵妃宫中的太监,被怀疑是肯定的,但恐怕是背锅侠。

因为朱常洛自己有儿子朱由校,已经十六岁了,就是朱常洛死了,也轮不到郑贵妃的儿子福王即位。

再说,万历皇帝活着的时候,有他撑腰还斗不过朱常洛背后那些大臣,万历驾崩了,郑贵妃如果明白事的话,就不会跟朱常洛再斗下去,而是应该妥协和好。


对于崔文升是否有资格进药及药理是否正确,大臣们提出了异议,加之朱常洛生母老王家的外戚及原太子妃郭氏外戚都认为这是阴谋,要求彻查。

朱常洛于是下令将崔文升驱逐出宫了事。

这事看来也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是郑贵妃及崔文升作案,其中的猫腻朱常洛自己清楚。


朱常洛病重还得继续治疗,鸿胪寺丞李可灼自荐进献红丸,自称仙丹,包治百病,是其在峨眉山采药时一位仙长所赠。

朱常洛服了一丸之后,神清气爽,病情立马好了许多,要求再进仙丹,但李可灼说必须三天后才能再服。

两天来,朱常洛居然能下地走动,曾两次走出殿门。

朱常洛好不容易等到第三天,再付一丸,也算是奇迹出现,当晚他就驾崩成仙了。


一开始,大臣们都不同意朱常洛服用李可灼的药丸,但朱常洛坚持,内阁首辅方从哲无奈应允,但朱常洛驾崩后,方从哲害怕承担责任,就拟定遗诏赏赐进献红丸的李可灼。众大臣对此提出异议,皇太子朱由校就下诏罚了李可灼一年的俸禄,了结此事。




千古疑案


该死的死了,该逐的逐了,该罚的罚了,但这事还没有完。一系列追查元凶的举动继续进行,其间,党争与私仇夹杂其中,相互揭发陷害,连坐罪死者不计其数。


有说是郑贵妃的阴谋,有说李可灼加害,说他进的药丸就是红铅丸,是剧毒药物等等。这些都已经成为千古之谜,一直没有定论。


在这里,豹眼想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有时候,最大的私仇者未必是最大的嫌疑犯,而最大的获利者则很可能是第一凶手。


上面说了,朱常洛死后,郑贵妃的儿子已经没有可能成为继承人,而继承人则是朱常洛的儿子朱由校。这时候害死朱常洛,对郑贵妃来说,又有何益?


皇太子朱由校的奶娘是客氏,客氏又是大太监魏忠贤的对食。

在不久前,豹眼回答了客氏与魏忠贤勾结淫乱宫闱之事,这里不再详细解读,简单说一下要点。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朱由校生母去世,万历皇帝念及皇孙年幼,就让朱常洛的选侍李氏抚养朱由校。当时有东、西两个李氏选侍,抚养朱由校的李氏被称作西李。


朱常洛继位后,想封西李为皇贵妃,但她不满足,想要做皇后。为此,皇后之位暂缺。

明光宗朱常洛驾崩后,西李一直住在乾清宫,大臣们怀疑她要借机垂帘听政。


于是,大臣刘一燝、周嘉谟、杨涟、左光斗等上疏,要求她移居别宫,这就是“移宫案”


当时,大太监王安迎接皇太子朱由校即位,西李派遣李进忠(后朱由校赐名魏忠贤)阻拦,数次要把朱由校叫回来,不准让他去文华殿即位。

由此,朱常洛之死,也把西李牵涉进来,“移宫案”与“红丸案”一起成为谜案。



“移宫案”之外,之前还有一案,叫“梃击案”,也与朱常洛有关。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一个叫张差的人手持木棒闯入朱常洛居住的太子宫--慈庆宫,打伤了守门太监,被侍卫制服。

张差供出是郑贵妃手下的太监庞保、刘成引进的。

于是,时人怀疑是郑贵妃企图刺杀太子。郑贵妃因得到万历宠爱,不与追究,最后张差被以疯癫奸徒罪处死,又在宫中秘密杀了庞保、刘成二太监,了结此案。


此案背后是否是郑贵妃指使,没有定论,也有人怀疑是太子自导自演的一出苦肉计,其目的是借此陷害郑贵妃。


如果郑贵妃真要雇人暗杀太子朱常洛的话,会让张差这样的菜货,拿着一个木棒明目张胆的去太子宫杀人吗?

朱常洛自己整天提心吊胆过日子,岂敢惹是生非,他会自找麻烦吗?如果真是他自导自演的话,岂不正好给郑贵妃留下了把柄?


但是,如果真把朱常洛杀死了的话,对谁受益最大呢?

朱常洛的接班人是朱由校,最大受益者不是郑贵妃的儿子福王朱常洵,而是朱由校。


因此,豹眼认为,万历皇帝不糊涂,他不认为郑贵妃会这么愚蠢。但他应该深挖一下,究竟是谁在背后指使。


豹眼判断,梃击案很可能是客氏与魏忠贤在捣鬼。


因为不打击郑贵妃的话,万一老皇帝万历变了卦,废掉了太子朱常洛,改立福王为太子,那么皇太孙朱由校将来就没有皇帝份了。

再说,一个莽汉也不会真能杀掉了太子,太子之命无忧,皇太孙的地位也就无忧。


此事,背后一定有隐情,大概率是客氏与魏忠贤在捣鬼,以引起朝臣对郑贵妃一党的抵制。


朱常洛继位后,西李又想把持朝政,如果等着朱常洛寿终正寝,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毕竟朱常洛才三十八岁,之后还不知道发生多少变故。


而朱由校是客氏从小奶大的,一时半刻都离不开。

一不做二不休,借机让朱常洛离开人世,朱由校上位,作为朱由校断不了奶的奶娘以及魏忠贤,就可以大权独揽了。


因此,在豹眼看来,“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作为明末三大疑案,案发时,朱由校的奶娘客氏与魏忠贤虽然都还处在背后,没有走向前台,但与他们恐怕脱不了干系。

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成为最大的怀疑对象。


三百多年来,史学家设想了种种答案,但没有一种令人信服,因此,“红丸案”与“梃击案”、“移宫案”一起,成为了千古之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神宗   明光   生下   明朝   宫女   药丸   贵妃   长子   太后   万历   大臣   太监   太子   皇后   皇帝   真相   儿子   情况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