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突然面临死亡的危机,到底是谁带来的?

作为一名P7车主,发表一下愚见。

1产品线太差

刚开始G3.产品其实很一般,就是打了个时间差,充电站碰到G3车主,个个在骂小鹏价格政策对老车主很不友好,后来升级个P7前脸,市场也没什么反应;P7刚出的时候还挺惊艳,驾驶操纵也还不错,但是弄了剪刀门之后,软件硬件也就没什么升级和噱头了;接下来来个P5,估计厂家是想整成销量主力军的,但是还是产品力不够,别说和比亚迪,就是和埃安的竞品比,销量都不行。以我们小区为例,G3大约有2辆,P5只有一辆,P7有大约十几辆。

2 品控太差

我的P7提车到现在22个月,9万公里,坏过两个玻璃升降器,保修过一个方向盘,最离谱的是提车没多久,速度90,右前门有共振异响,后来自己修好了,原因是门皮有两颗且只有两颗固定螺丝居然没上紧。仪表台暴晒后异响,就是塑料件受热膨胀后那种挤压摩擦的声音。我这辆还算好的,我们群里近70位车主,因电机异响换过电机的居然有46位,最夸张的一位,已经换了6个电机!电池更换是厂家通知,根据后台数据,还没通知我,不过掉电倒不是很明显。其它典型故障是空调异响,换个压缩机总成要小一万,还有空调出风口故障,更换是三千多,还有一个设计缺陷,尾箱盖比后保险杠更突出,结果就是被人追尾保险杠不起作用,尾箱要整体换,严重点的还连累后窗玻璃。




不仅是小鹏,而是小鹏的理想没有蔚来,这些车企割羊毛也割了不少,根本上来讲,造车新势力身上没有任何可持续性,永久不可能赚钱。这些造车新势力,就像10年前的锤子、美图、大可乐、朵唯、小辣椒…手机,在行业野蛮生长的时候,鸡犬升天,行业一旦进入良性阶段,各种手机牌子都消失了。小小手机如此,带轮子的大号手机,必然如此。看看现在造车新势力在干啥,除了加大、做多屏幕,就是把桌椅改成双人床…

黔驴技穷。

当然,为了可以持续的把股票套现,这些新势力老板们要继续吆喝,呢。解套多少股票就解套多少,最后撒一把情怀,结束。

韭菜一地




1.对消费者脉搏把握的不准。

2.成本控制能力,尤其是三电成本管控。

3.车型策划和发布已无领先优势,尤其是新技术的采用,延缓了新车的上市时间,不得不在品控和交付中做选择。

4.宣发能力不足,G9纯电车型,如果跟纯电比性能配置优势明显,结果在各种媒体上不断的被跟增程对比,优势全无。

5.内部从项目立项到发包开发,还是出了大问题。尤其策划端、采购端,要好好的反思。抱团立山头对新公司,科技公司来说是大忌。大公司病已经出现。

  1. P7的意外成功确实给小鹏很大的信心,也为前期发现打下很好的基础,但这两年没有利用先发优势提升产品力,新车反而越来越拉胯。
  2. 新企业都会经历九死一生,不断沉淀,在反思中成长,希望小鹏尽快挺过来。




造车新势力的危机,在于从开始“做车”就已经埋下了失败的种子,试问,有几家造车新势力的出发点是为了造出一款好车提高用户的体验,是为了民族乘用车品牌的崛起?如果把造车只是作为噱头,只是为了搭建新的融资平台,追求的是过程,而不关注结果,那么最后的失败也不足为奇。




小鹏没掌握中国人的消费惯性,20万以上的绝对是二线以上城市新中产的消费群体,结果他从10几万起步逼格不够,G9 推出太晚和问界理想等直接竞争错失了一年机会期,去年车展就出样车拖了一年,再看看问界,理想L9基本半年就出车了。而且战略上畏畏缩缩,本身P7势头很好突然又搞个p5,完全外形都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前门   中产   充电站   解套   保险杠   销量   噱头   车主   新车   新势力   电机   危机   优势   理想   财经   汽车   手机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