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为什么不能主粮化?

红薯不能成为主粮,谁让它有那么多的“危害”呢?在上个世纪闹饥荒的年代,红薯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提起红薯我们就不得不提起明朝的一位商人。他是所有中国人都应该感谢得“小偷”。

他冒死从国外带回来的几根藤,却养活了几亿中国人口。他叫陈振龙,是一名中国福建商人,明朝时期他在菲律宾群岛经商,被当地高产、耐旱、好吃、易种植的主粮红薯吸引了。

陈振龙联想到大明年年遭受旱灾,粮食欠收、很多人吃不上饭,有的饿死有的逃荒,民不聊生、百姓饱受饥饿之苦。如果能把红薯带回中国栽培繁殖,能让很多人吃上饭,可是当时的菲律宾把红薯视作国宝禁止出口。

陈振龙第1次把红薯藤藏在箱子当中,被检查的人发现没收了。第2次他经过精心设计,把红薯藤编入到一个藤篮当中,但是在过边检的时候还是被细心的检查人员发现,这次他被打得鼻青脸肿还差点被关进大牢。

身体恢复好以后陈振龙还是不甘心,决定再冒险一次。他将得到的几根红薯䕨编入到船上的绳子当中,这一次他终于将红薯䕨带回了福建。当时福建正在闹旱灾,陈振龙回来以后经过细心繁殖,禀报朝廷大量推行红薯种植,因此红薯在中国落地生根养活了无数的中国人,人们为了感谢他陈振龙,把它称为中国“红薯之父”。

那么问题来了,红薯在中国已经有几百年的栽培历史养活了很多人,为什么没有被主粮化呢?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粮三大主粮分别是大米、小麦和玉米,这是大家都认可的。在饥荒年代三大主粮减产甚至绝收,很多人都是吃红薯长大的,很多人认为红薯应该成为第四大主粮。而且红薯还可以做成粉条、粉皮、薯片、凉粉等辅食。

那么像红薯这样承载几代人记忆的粮食。为何不能当主粮呢?虽然红薯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闹饥荒时很多人的救命粮,但它不能成为我们的主粮归根结底有5个原因。

1.种植缺陷

小麦亩产1000斤左右、水稻1200~1500斤、玉米亩产1000斤左右,红薯亩产2000公斤以上,从产量上来说红薯确实比三大主粮更适合做主粮,并且红薯叶和红薯藤也可以拿来食用,从种种迹象上来讲,红薯更适合做主粮。

但是主粮化考虑的因素是比较多的,首先要考虑它的种植范围,这一点红薯比其他三大主粮就要差很多。首先红薯怕冷,最佳适合生长温度20~35度,一旦气温降到15度,红薯就会停止生长。

除此以外,红薯的生长过程还需要很大的水量,像东北三省、甘肃、新疆、西藏、青海等寒冷干旱的区域根本不适合红薯种植,而其他三种主粮对温度要求没有那么敏感,可以在以上地区做一季种植。

2.栽培、收获缺陷

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种子是一粒一粒的,种子收获以后可以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等到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农田翻耕好以后可以直接播种,三大主粮果实成熟以后是结在茎上面的,可以机械化收割。

而每年秋天收获的红薯要放到地窖中储存,待来年春暖花开把红薯从地窖中取出,平整好田地把红薯埋入地下育种,然后盖上塑料薄膜经常浇水,培育45天以后剪下红薯藤进行室外栽培。

红薯在种植前要深翻田地,并且还要把地翻成一垄一垄的,然后用锄头刨出一个一个坑,每个空坑都要放上一些水,然后用纯手工的方式把红薯藤埋入到坑中再覆上土。红薯的整个生长期3~4个月,中间还要进行追肥施药除草。

红薯结的果实深埋在地下,出获前要用镰刀把所有的红薯藤全部从地面割断,然后用人工或者拖拉机把红薯藤清理到一边,最后用拖拉机把一垄一笼的红薯从地下犁出来,纯手工装车运回家储存。

收获的红薯大小不一,对机器化生产会带来很大的麻烦。而且红薯在地下生长需要大量的人工收割除泥,无法用现代化的机械收割就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但是红薯作为辅粮还是不错的。

3.红薯不易储存

在农村夏季收获的小麦、秋季收获的水稻和玉米,经过太阳自然晾晒水分下降到13%左右,就可以装入袋中,运回家放到干燥通风的室内储存,储存条件好放置5~10年也没关系。

而每年秋天收获的红薯,需要挖一个很大的地窖把红薯放入,然后在上面盖上很厚的土层,地窖内的温度始终维持在5~8度,即使保存得当,仍然有一大部分红薯会烂掉,发霉腐烂的红薯是不能吃的,所以从储存时间上来说,红薯并不不适合做主粮。

4.红薯不适合长期食用

作为主粮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数人都能接受喜欢吃,而三大主粮都具备这一基本要求,几乎人人都能吃。不过红薯就例外了,虽然红薯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如果食用过量就很容易出现烧心、反酸的情况,肠胃功能不太好的人就不适合食用红薯。

红薯含有一种叫做“氧化酶”的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肠道之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刺激到胃肠道蠕动,最后造成肚子胀气打嗝,甚至是疼痛的现象。而且红薯中还含有大量的淀粉和糖,这对于患有糖尿病和三高的人群是非常不友好的,所以没有人敢把红薯当成主食。

5.从营养学角度上讲红薯不适合做主粮

首先红薯中含有较多的气化酶吃多了会放屁,其次从劳动能量消耗上来讲同等重量的红薯热量和糖份也只有大米的三分之一,这对于大部分从事体繁重体力的农村人来说热量是顶不住消耗的。一碗大米饭的热量,你要吃三碗红薯。

红薯的相关知识延伸

现在市面上销售的红薯都是经过杂交培育的,有红色、紫色、黄色和其他颜色,口感软糯香甜。而真正的红薯其实是白色的,一点也不甜,含有竖筋一样的丝状纤维,现在这样的红薯一般用于农业养殖喂猪或者加工成一其他红薯副食品。

哪些品种的红薯好吃

根据红薯的口感和甜度,我给大家推荐一些品种,首先是红皮白肉,吃起来有点噎人,最具代表性的是商薯19和9408,还有一种红皮白肉的哈密,口感沙软、糖度也比较高,网上称它为“冰糖薯”。

第2种是红皮橘黄肉,口感软弱、糖度适中,最常见的品种有西瓜红、烟25等,这些品种水分含量稍微多一些,吃起来口感比较稀软。

喜欢黄皮黄肉软糯香甜的可以考虑安娜,这个品种无筋无丝糖度较高。红皮黄肉口感软糯的有红谣、红栗、玛莎莉等高端蜜薯,其中红谣这个品种甜度最高。

具有板栗香味的红薯品种有高系14、呜门金时,这些红薯品种也是红皮黄肉,口感干面、板栗香味浓郁。

如何挑选好的红薯

为什么你买的红薯不好吃?不论蒸煮烤都不甜,原因在哪里呢?

到菜场挑选红薯可以把红薯掰开,白汁越多说明红薯的淀粉含量越高,这种红薯甜度差。另外现在大家都流行吃蜜薯,因为好吃,大家在挑选蜜薯的时候尽量挑个头小的,因为个头越小甜度越高。同样条件下蜜薯的皮越红甜度越高。

如果你喜欢吃烤红薯一定要挑红心的,红心红薯烤完以后表皮呈土黄色。烤红薯是越软的越好吃、尽量挑比外表较圆的红薯,圆形红薯肉多皮薄。另外个头越小的红薯越甜,红薯放置时间越长越甜,因为水分蒸发糖分留下,所以12月份的红薯就比11月份的好吃。

买回来的红薯如何正确储存

买回来的红薯如果储存不好,就会出现表皮腐烂长芽的情况,今天教大家一个红薯的正确储存方法,让你保存的红薯一冬天都不会烂。

我们取适量的小苏打、白醋和适量的水放到一起搅拌均匀,然后把溶液装入到一个喷壶当中,把溶液均匀地喷洒到红薯上,装入到纸箱当中,放到屋内空气流通暖和的地方,这样的红薯放置一个冬天也不会烂。

红薯的营养成分

每500克红薯含有11.5克蛋白、14.5克糖、1克脂肪、100mg磷、90mg钙、2克铁、0.5mg胡罗卜素,此外还带有维生素B族、维生素C、尼克酸和脂肪酸等成份。

哪些人不适合吃红薯?

大多数正常人都能吃红薯。如果是脾胃虚弱或者患有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的人,则不建议吃红薯,以免产生不适或加重病情。如果红薯表皮腐烂是不能吃的,应该扔掉,另外发芽的红薯尽量少吃。

总结

粮食主食化的重要标准是营养丰富、口感好,绝大多数人都喜欢吃,其次易种植、对环境适应性强、好管理、可实现机械化耕种收获,拥有完整的深加工产业,并且得到世界上其他国家人民的广泛认可,可实现出口创汇。

由于红薯的经济产业化加工能力相对薄弱,红薯种植面积比较少、它在育种、种植、病虫害防治、栽培采收方式上都没有三大主粮技术成熟。因此,如果选择红薯作为主粮的话,那么需要投入的时间和金钱更多,并且三大主粮的商业用途也比红薯多。

综上所述红薯用途确实比三大主粮要略逊很多,所以它没有被主粮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袁隆平表示: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就是让你们吃得太饱了。

我有香喷喷的大米饭和白乎乎的面条子,为什么要去吃红薯?那玩意儿吃不饱不说,吃多了还胀气,容易喷放出难闻的气体。

红薯为什么不能主粮化?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不严谨,因为红薯是可以当主粮的。在咱们中国的历史上,有着很长的一段时间,红薯都是作为主粮存在的。

众所周知,红薯的名字很多,我的家乡叫红苕,而有的地方则是被称为地瓜,还有的地方叫红山药。但这些都只是别称,不是红薯的学名。红薯在中国最早的名字,其实是叫番薯。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番”字,其实就是番邦的“番”,指代外国的或外族。也就是说,红薯其实不是中国的本土农作物,它是从国外传进来的。红薯最早是被种植于美洲,后来欧洲人将种子从美洲带了出来,传向世界。

当时欧洲人已经在东南亚地区建立起不少的殖民地,比如菲律宾、印尼等等,所以红薯也开始在东南亚地区被种植。

按照现在史学界的主流观点,红薯被引入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在明代中后期。

有一种说法称,红薯是从越南流入中国的。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个叫做陈益的广东人,乘船跑到了旁边的安南国,也就是今天的越南。在那里,陈益吃到了红薯,觉得不错,就冒险将薯种带回了国内,并且大面积种植。

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红薯是从菲律宾传入的,当时有个叫陈振龙的福建人,在菲律宾做生意的时候,发现了红薯,有心将其引入国内。当时菲律宾处在西班牙人的统治下,对于红薯这种作物卡得极严。陈振龙也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经过精心谋划,才把红薯带回了国内。陈振龙引进红薯的时间要比陈益晚了十几年,但依然还是在万历年间。

红薯被引入中国之后,对于中国的农业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为红薯这种植物,适应力极强,而且产量很高。再加上红薯可以食用充饥,补充人体能量。

因为有了红薯的存在,粮食的总产量被提了上去,许多人都能因此吃饱饭。尤其是在五谷不收,饥民流离的饥荒年代,红薯可以很好的代替粮食,成为百姓们赖以生存的充饥之物。

当然了,除了红薯以外,中国在当时还引入了土豆和玉米,他们都是来自美洲的高产作物,而且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可以在旱地高山种植。随着这些作物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民间的粮食产量在逐年的增加。对于有着多子多福传统观念的中国人而言,粮食多了,能养活的人也就多了,那么人口很自然的就提上去了。

所以在清朝时期,中国的人口迎来了一波疯涨。仅仅100多年的时间,中国人口从7000万涨到了四个亿,达到了世界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着许多其他的原因,比如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制度,直接刺激了人口增长;还有清朝在这段时间里,保持了长久的稳定,三藩之乱后,中国核心地区超过百年未发生大规模战乱;再还有清朝闯关东、走西口等移民政策,大大促进了土地开垦,增加了耕地面积。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红薯等美洲高产作物的引进,绝对算是一个主要的原因。而从这时候开始,红薯在中国一直都是一种很重要的主粮,其地位甚至不输土豆、大米。甚至于很多地方还是只有红薯吃,而且吃到吐的那种。

记得在我小时候,都还能经常吃到红薯,和大米放在一起蒸。每天早上起来的早饭,常常就是一大锅红薯稀饭,说白了就是水煮红薯块,再配点咸菜疙瘩。

而对于生活更艰苦的老一辈而言,可能困难的时候,就只有红薯能吃了。就像我老爸那辈人,做饭经常都是一锅红署粘几粒米,拿铲子在锅里一铲,乒乓作响。

当然了,红薯虽然能够成为主粮,但却远不如大米、小麦这些谷物受欢迎,甚至于还比不上土豆。因为红薯无论是营养还是口感,都比不上其他主食。其往往是在大米、小麦这些主食匮乏的时候,作为充饥的补充食物出现。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觉得红薯好吃,尤其是烤红薯,甜的跟蜜一样。那是因为你不经常吃,要是拿红薯当主粮,天天吃顿顿吃没事就吃,说实话挺难受的,肚子容易胀气不说,光是那个味道你就受不了。吃多了还胃酸,那个时候的人都吃怕了。

而且现在市场上的红薯,大都是改良产品,含糖量比较高。以前农村里面种的红薯,其实是没那么好吃的,尤其是白心的那种,一点儿甜味儿都没有。如果不是因为缺粮食,谁愿意天天吃那玩意儿?

但凡是粮食充足一点,红薯大部分都是被拿来喂猪的。我记得小时候每天下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红薯。用个大盆,将红薯上的泥巴给洗掉,然后倒在大锅里面煮烂了喂猪。有时候时间来不及,就只是洗了剁一下,来一份而凉拌菜。

此外,红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容易腐烂,不易保存。这是一个大问题,毕竟粮食都是按季收成,收一次就准备吃大半年。如果保质期跟不上,那就意味着这东西不能成为生存的保障啊。

像玉米、稻谷这些粮食,有个仓就行,可以存很久,即便是土豆,只要放在阴凉的地方的晾着,也还能吃不少日子。唯独这个红薯,放段时间就开始烂了。当时农村为了能够将红薯存得久一点,一般都会挖一个深坑,把挖回来的红薯倒在里面,当做地窖用。

当然了,你还可以制成红薯干或者红薯粉,不过这就比较麻烦了,成本也比较高。

总结来讲,红薯不是合格的主粮。这玩意儿蛋白质含量极低,长期食用会营养不良;另外,长期食用,容易腻歪,胃反酸;最糟糕的是,特别不耐储存,容易发霉。

所以,红薯其实是不适合做主粮的。但是没办法,在以前那个粮食匮乏的年代,生产力低下,原本粮食产量都不高,一般都是五谷欠收,家族无粮啊。要是碰到水患天灾,田地里种不了粮食,那可就惨了。

而红薯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问题。这种作物适应了极强,哪怕是在山坡上都能出产,几乎是随便找块地,那就可以出粮食。在大米、小麦不足的时候,用来红薯来充饥,总比吃土好吧,能救命啊!

同样是这个逻辑,如果大米、小麦够吃了,谁还会把红薯当主粮?很显然,咱们当下这个时代,是不缺大米吃的,那么红薯自然也就失去了价值。从餐桌上的主食,变成了副食。

当然了,红薯作为副食还是非常棒的。纤维素高,不易便秘,偶尔食用可以增加食欲。今天我们普遍纤维素摄入不足,多吃一点点红薯倒也是个好事情。只是作为主粮顿顿吃就没必要了。




1.简单来说,这是因为红薯的营养存在天然缺陷,那就是几乎都是淀粉,缺乏一些必要的营养成分。

2.产量问题是无法忽视的,红薯亩产2000-3000斤,土豆亩产可以到5000公斤。

100克生红薯只可以提供1.6克蛋白质,还有20.7克碳水化合,除此之外就是77%的水分了。红薯中也含有一些维生素及矿物质,橙色薯块品种中含有不少β-胡萝卜素,对于缺乏维生素A的人群补充营养很有益处。如果作为能量来源,红薯毫无疑问是合格的。但是问题就在于红薯中能提供的蛋白质略少,这是一个最大的缺陷。

反观土豆,它们可以提供几乎所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不仅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也不少,据说一块中等大小的马铃薯就可以满足一个成人一天1/4的营养需求。土豆中的维生素C、维生素B和矿物元素也是准备齐全。只是少点维生素A和钙,如果加上牛奶(富含维生素A和钙),牛奶土豆泥就可以作为标准食品推向市场了。

虽然我觉得牛奶红薯可以是种更好吃的零食,但是吃多了这种美食,肯定会带来一些麻烦,比如说红薯吃多了容易烧心。这种“烧心”其实是胃酸过多的一种表现。红薯中的淀粉和膳食纤维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于是有了烧心这种症状。

另外,大家要注意的是在烹饪过程中,红薯中的某些成分会发生变化,特别是维生素C会因为长时间蒸煮和烤制而损失。

当然了在一些特殊的地方是还是可以作为很好的补充来推广的,至少红薯粉条也是好吃的粉条。所以,即便不是主粮,也是可以作为良好的补充出现。




红薯成为不了主粮,一点都不冤!谁让它有那么多的“危害”呢?!

红薯的历史

红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万历年间的时候,一位叫陈振龙的华侨在菲律宾,发现了一种植物,它“其耐旱易活,种少获多,且生熟皆宜,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

当时的菲律宾还被西班牙殖民者占领着,因为种种原因,所以这种植物引进不了中国来。

不仅如此,他们对前来中国的船只检查也特别的严格,那怎么办呢?

陈振龙又很想把这种植物带回国来,所以他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把红薯藤藏在浸水的缆绳里,偷偷地带回福州。

从那以后,这种物种就正式引入了中国,红薯的引进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因为在红薯引进的次年,在福建南部这个地方,就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旱,田地十分的干旱。

所以当时的农作物都颗粒无收,饥饿的农民很多,刚好红薯在这个时候不受影响,大获丰收,当时的灾民可谓是“足果其腹,灾不为荒。” 所以自从这之后,红薯的种植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乾隆时期,红薯在全国范围内的种植就已经非常广泛了,解决了粮食危机的问题而红薯的引进者也将被永远铭记。

到了贫荒年代,红薯又因为产量高的特点,所以红薯也成为了贫荒年代能够救命的粮食。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红薯的存在与粮食短缺这个问题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在那个粮食短缺的年代,红薯几乎就是救命的稻草。

红薯为我国的人民解决了温饱的问题,立下了赫赫战功,那它为何不能成为主粮之一?

反而纵观我国四大主粮,马铃薯,玉米,小麦,水稻,难道它还比这些要差吗?其实并非是红薯比他们差,而是另有原因。

红薯吃多了容易“烧心”

在生活之中,红薯虽然属于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食物,但是红薯这种食物吃多了之后也会出现麻烦。

我记得小的时候,家里就种了很多红薯,红薯吃多了就很容易出现烧心的情况,这是因为红薯中含有大量的淀粉以及大量的膳食纤维。

而这些物质会刺激到人体胃酸的分泌,胃酸又会反流到食管就会刺激到食管,烧心的情况就出现了。

我的肠胃非常好,没有什么肠胃类疾病,但是吃多了红薯还是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日常生活中不适宜吃太多的红薯,特别是那些肠胃功能不太好的人。

从这角度出发,红薯作为作为主食的话显然有点欠妥,主食要满足填饱肚子的条件,但是如果把红薯作为主食的话,要填饱肚子,那得吃一定的量,但是红薯这种食物吃多了就会出现烧心的情况,显然是不太适合的。

红薯含有“氧化酶”会导致肚子胀气和打嗝、疼痛

红薯含有一种叫做“氧化酶”的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肠道之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刺激到胃肠道蠕动,最后造成肚子胀气打嗝,甚至是疼痛的现象,所以你敢把红薯当主食吗?

红薯不耐储存

红薯不耐储存,温度高了容易发芽,温度低了容易冻伤,而且它放久了不吃,也会开始坏掉,记得小时候家里种了很多红薯,掘出来之后不早点吃就腐坏掉了。

而且这些红薯要保存得好,对温度以及湿度都有要求,红薯最适宜储存的温度是10-15℃,湿度80%-9%,含氧量最低5%,

但是总体而言,红薯不耐久放,相比起来小麦,玉米,水稻这些食物能够保存的更久,甚至放到1~2年都没有问题,但是红薯不行。

一种食物能否成为主食,总要考虑到种种方方面面的问题,特别是粮食危机,如果这种粮食不能够长期地保存的话,那作用也不大。

有一些国家把马铃薯全粉列为战略储备粮就是因为它储藏时间更长,在常温的条件下甚至可以贮存15年以上的时间。

红薯一年生草本植物,种植周期长,产量比其他主粮也不够高

红薯属于一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是指在当年内完成全部生活周期的植物,种植周期长,而且一年只能种一次。相比于其他主食的植物来看,要略显逊色。

同时红薯的产量也比不过主粮里面的土豆,红薯它最高可以亩产到2000-3000斤左右,但是我国主粮之中的土豆却可以去到5000公斤左右。

红薯对生长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别看简简单单的红薯,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却一点都不简单。比如说番薯喜温、怕冷、不耐寒,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2-30℃,温度低于15℃时停止生长。

而我国的土地辽阔,天气温度也不一样,所以并非所有的地方都能够种植红薯,大约也只有南方这种地方才适合它生长。

相比马铃薯,它的种植范围并不广

相比起马铃薯,红薯的种植范围并不广,因为红薯这种植物需水量很大,一些气候干旱的地方就不适合种植红薯。

而马铃薯的种植范围就很广了,从北方的河南,河北,山东,陕西,陕西在湖南,四川,江苏到福建广西等南方省份都可以种植马铃薯,可以马铃薯的身影覆遍全国,但是红薯就不一定了。

红薯的用途比较单一,反而土豆的商业用途较广

从商业的角度出发,红薯的用途比较广,红薯可以做红薯粉条,红薯淀粉、番薯干但是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得出来用红薯做的其他食物吗?与土豆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土豆可以拿来炸,也可以拿来炒着吃,更可以拿来炸薯片,而且在很多食品的配料表中,也能够常常看见土豆淀粉的身影,这足以证明土豆的商业用途了。

无论是从各个方面考虑,红薯比其他的主粮都要略输一筹,它不能够成为主粮也不奇怪了。




“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红薯,亩产可达10000斤,却干不过小麦,大米,玉米、土豆成为主粮,因为有四个缺点

背景

我国在2008年开始号召将土豆主粮化,2015年开始正式启动土豆主粮化战略,土豆成为继小麦、玉米、水稻之后的第四大主粮,“红薯落选”。

先说红薯的3个优点

1.“世界上最好的食物”红薯

日本曾经是得癌症最多的国家之一,为了减少癌症发病率,日本的癌症研究所研究了很多食品,找出了前十种抗癌食品,排名第一的是熟红薯,排名第二的是生红薯

2007年第113届世界卫生组织对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随后推出了健康食品排行榜,红薯被列为最佳蔬菜冠军。

2.红薯种植和产量优势

可能大多数城里人对红薯还是不太了解,只知道偶尔买点红薯吃味道挺好的,也不贵,却不知道红薯种植比较省心,一个红薯就可以长出许多苗子

红薯种植对土壤要求也不算高,酸性土壤、弱碱性土壤都能良好生长,而且红薯是一种比较耐旱的农作物,精心培育下亩产可达10000斤,我们要知道袁隆平团队试验的超级杂交水稻亩产最高才2000斤,记得小时候我外婆家用来喂猪的红薯堆满一个小房间

而且有的地方一年可以种几季,稻田、旱园甚至山坡地都能种植。

3.红薯的营养价值极高

红薯富含丰富的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物质,属于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

适当吃红薯可以增加血管弹性,润肠通便 ,助力减肥,防止疲劳,强身益寿等保健作用——摘自头条百科

既然红薯产量高、营养丰富,怎么就不能成为四大主粮之一呢?这里有四个明显缺陷

1.种植缺陷

四大主粮中,大米、小麦、玉米的优势地位无法撼动,唯一的竞争对手只有土豆,前面提到红薯的种植和产量优势,虽然红薯的亩产量比土豆高,但红薯的种植优势还是比不上土豆,因为红薯怕冷

红薯最佳种植温度是20—30度,土豆是性喜冷凉怕热的低温作物,南方闲田冬季种植收获的土豆正好能填补北方土豆上市前的时间空白。土豆比红薯更容易种植和管理,并且目前土豆的种植机械化程度要高于红薯。

2.红薯吃多了 受不了

很多人吃了红薯后会胃不舒服,因为红薯里面含有丰富的氧化酶,吃多了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容易引起反酸,烧心

红薯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糖分,吃多了不易消化,容易产生腹胀气,引起打嗝、放屁等病证。

据说红薯皮治疗胃胀,剥皮吃容易胃胀,红薯烧心我亲自经历过,一大早空腹吃了一个烤红薯肚子疼的受不了最后去医院了,一检查差点胃穿孔了,从此不敢多吃红薯了

3.红薯不易储存,储存时间久了也不好吃

这里说两种红薯

为什么用来加工淀粉的红薯刚挖回来时不好吃,因为糖少淀粉多,一般储存三个月后,红薯内部 部份淀粉会转化为糖,所以说放几个月后会更甜,但总有个度,存放4个月以上红薯就会变腌,口感自然也不好了。

食用型的红薯,一般出粉量比较低,100斤出10斤以下淀粉,因为它们刚挖回来时,内部就有糖了,所以说它们比较甜,可是红薯的糖大部份是果糖,在一段时间会脱水化,脱水就会空心化,大量水份出来,甜度下降,也就没有那么好吃了

所一般红薯存放八个月以上即使没腐烂,口感也不好的。而土豆在冷藏的环境下可以储存一年左右,口感也不会有太大偏差。

4.商业用途不广 比不过土豆

我们都知道红薯可以生、熟吃,可像其它主粮一样用来填肚子,也可以喂猪,还可以做红薯干,可以做淀粉,淀粉可以做成红薯粉,其它用途还想不出来

而土豆不仅可以填肚子,还可以烹、炸、煎、炒、炖、扣、烤菜式多样化,西式快餐的炸薯条也受全世界人民喜爱

总的来说,我觉得不是红薯不能主粮化,而是红薯少部分人不能多吃,储存也不易,但在粮食匮乏的年代,依靠红薯养活了很多人

为保证粮食安全,红薯或可以成为副主粮,或者增加第五大主粮也未尝不可

大家觉得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主粮   红薯   菲律宾   亩产   马铃薯   主食   口感   淀粉   小麦   中国   大米   玉米   土豆   粮食   时间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