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人的饭量到了南方吃饭都闹过哪些笑话?

河南人到广东吃饭。

大学毕业之后参加的第1份工作就是外出实习,所谓的外出实习,说起来也是个乐子。

当时我们在公司里面工作得好好的,结果公司老板说了,之前两个实习小组的人全都派出去了,就得在我们这些实习生里面再找一些人外出实习,当时我的脑子都是蒙圈的。

我来这家公司就是实习,结果公司把我派出去,去其他的地方实习去了。

但是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觉悟,我还是老老实实地收拾了行囊,反正能够免费旅游,不去白不去。

等我去了之后遇到了一位广东的客户,那位客户是我们公司的合伙人,见到我们这几个年轻的大小伙子之后,在一旁嘿嘿一笑说:来都来了就别客气了。

今天我带你们去体验一下广东的特色美食,那位老板真不含糊,带着我们去了一个特别特别豪华的一个大饭店。

那个饭店豪华到什么程度?我进屋的时候有一个专业的服务员就站在一旁,我们吃饭的时候是他负责给我们介绍饭菜,然后再给我们上菜的。

第1次见到这么奢侈的饭店,我都是有点目瞪口呆,稍微缓了一下神,人家的合伙人就来了,然后对我们说:不用客气,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喝什么喝什么。

其实当时真的是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因为当时我们公司有个比较扯的规则,就是如果去南方去的话必须得坐火车,一来一回27个小时。

再加上我当时就有200多斤,身高的话1米7左右,典型的一个大胖子,火车上也没怎么吃东西,到了地方说不饿那就有点骗人了。

所以当合伙人说完这句话之后,我一下子来了精神,然后对合伙人说:好的好的,看了一眼那个菜单。

到现在也不记得具体菜名叫什么了,但是菜的价格我还记得差不多,一份菜就花个1000块钱。

我要点个3份菜,5份菜,那不得花个好几千块钱,当时我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是2500元,点菜的时候我就变得谨小慎微了。

我给那位老大哥说:来三屉包子,顺便再来一碗小米粥就可以了。

点完这个东西之后,合伙人在一旁似笑非笑地看着我说:你确定你吃这些能吃得饱?

当时我心想着,这可是三屉包子呀,在我老家我只需要吃一屉包子就能吃得饱,想到南方人可能饭量比较小,所以我还单独再点了两份包子,省得到时候自己吃不饱。

可没有想到等到上菜的时候我整个人都傻眼了,这哪里是三份包子,简直就是三个包子,没有看错,一个包子就30多块钱,而且这包子只有一个拳头的1/3左右大小。

我看到这个包子之后心中是百感交集,心里想着,我这一口下去就得吃掉三个包子,我只吃三口怎么可能吃得饱吗?于是我用近乎乞求的眼神看着合伙人。

合伙人在一旁笑了笑也没说什么,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本着好汉不吃眼前亏的觉悟,我还是先把这三个包子吃完了,把那一碗小米粥也吃完了,只不过吃完之后肚子里面仍然空落落的饿得很。

有人就说了,你这个故事编得一点都不完整。

为什么呢?因为你只是一个实习生,你跑到那边去,人家的老板就直接请你吃饭,开什么玩笑呢。

这里面的关系比较复杂,我还真没有吹牛,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我的顶头上司和那个合伙人是好朋友。

而当时我们在那边的时候是合伙人,本身也不差钱,再加上我本身长得比较胖,所以合伙人就有意逗一下我。

而且当时去那个大饭店吃饭也是经过合伙人认可的,据说合伙人在那边还有股份,花不了那么多的钱。

这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要不然的话我们作为实习生一顿饭下来就顶得上自己两三个月工资了。

吃完了那几个小包子之后,合伙人就在一旁有点坏笑地问道:吃饱了没有啊,没有吃饱的话咱们继续吃,最开始的时候我还死要面子活受罪。

但是没有想到他们谈这个项目竟然一谈就谈了一下午,这中间我肚子咕噜噜地叫,所有的人几乎都听见了。

那个合伙人也实在憋不住了,在一旁嘿嘿笑了起来,然后对我说:没事,你要是实在饿的话,就抓紧时间再吃点吧,别的不敢保证,你们公司的老板可跟我是好朋友,你来了之后什么项目还没干呢,自己先给饿晕过去了,这事怎么着都说不过去。

毕竟盛情难却,再加上当时我都饿急眼了,哪还顾得上什么所谓的礼仪不礼仪的,我二话没说拿起饭店的单子就开始狂吃猛造,到后来我吃了多少个包子不清楚了。

反正后面又点了三份拉面,那边的拉面比较便宜,但不是咱们北方的普通拉面,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碗,怎么说呢?

就类似于咱们家里面吃饭的那种碗砍掉个2/3左右就那么一小口,不过最后总算是吃饱了。

我去其他地方吃饭的时候,比如沙县小吃那个地方的盘子也比较正常,虽然盘子里面没有多少东西,但是花个15块钱到20块钱左右就能够吃得饱饱的。

因为一份面吃不饱,我可以连着点4份面,要比那个饭店里面给的分量要多得多。

所以整体来看的话,南方饭量小归饭量小,可是没有小到极限。

除了某些特殊饭店之外,有一些饭店酒楼一看就大气,当然里面的价格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第1点,南方的饮食习惯。

因为我在南方也有一个亲戚,所以当时我们谈了这个项目之后,我顺路去走了一下亲戚,第1次来南方总是觉得一切都新鲜。

然后我问了亲戚一个问题:听说在这边买土豆,能把土豆切成丝,葱能够剥开,蒜也能够剥开,是这样吗?

我那个亲戚听完之后都蒙圈了,你说的这是什么意思?

我紧随其后又补充了一句:就是我们在超市商场购物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让他们这样去做?

那个亲戚听了之后说:让他们剥蒜应该没问题,买的时候让他们给你切成块也没问题,但是土豆切成丝的话,我基本没有怎么见过。

按那个亲戚的说法,土豆切成丝那还能吃吗?保不齐回家之后那土豆就已经变了颜色了。

除此之外在南方的大型超市里面,我真的见过他们卖的各种各样奇葩的饭菜。

在咱们北方如果买土豆或者买白菜,不能说一买买一车,但是最起码一麻袋一麻袋地买,尤其是买葱姜蒜的时候,大葱是一捆一捆的卖,姜是一包一包的买,然后大蒜那简直就是一袋一袋的买。

但是到了南方这边,葱姜蒜全都是一小块一小块,人家给你切好的。

如果买一些菜的话,比如说宫保鸡丁,比如说凉拌土豆丝,再比如说青椒炒鸡蛋,这些全都是单独包装,回到家就可以直接炒菜,就可以直接吃饭。

我也没有说瞧不起哪一个地方的饮食,我只是实事求是地去说,北方人吃饭豪爽,南方人吃饭精致,也只能得出这么个结论来。

但是南方饭店就算真的找到一些东北饭馆,比如铁锅炖大鹅,那些饭菜和北方真正饭馆里面的饭菜也是有很大差距的,几乎都是改版的。

第2点,南方饭店的一些好玩的事。

当时我去了两个地方,一个是广东一个是福建,这两个地方印象最深的就是福建有一些地方的饭店提供免费的可乐雪碧。

不是每一个饭店都提供,是在一些写字楼旁边这些饭店可能有内卷或者有恶性竞争,或者怎样怎样,反正是免费提供。

想喝多少喝多少,想喝什么喝什么,甚至不去那边吃饭,随便找个位置坐下,在人少的情况之下拿着一个杯子,自己去那边喝饮料也是可以的。

而在广东这边会有一些免费的汤,但也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我去的地方不多,而且我去的地方大多都在写字楼旁边,所以并不能说都是这个样子。

有没有在南方的小伙伴给咱们解答一下,是不是真的可以免费喝饮料?而且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可以免费喝的,还是说只有写字楼旁边有免费的饮料呢?




山东人去江西南昌。

六个人去那边做一个项目,中午去饭店吃饭,点了几个菜,主食要馒头没有,于是我们换了面条。


先上的菜,后上的面条。面条上来的时候,我们一看,好家伙比我们山东的海碗还大那么一圈!


有同事就说:都说南方人饭量小,你看看这碗,真带劲,一个人吃完还稍微有点撑。


由于开始只上了一碗,怕面条湫了,先让一个同事先吃,其他人等着老板继续上面条。


结果等的那个同事一碗面吃了一半,其他的面条还没上来。


叫来老板一问,原来那个面条是六个人的量,盛到小碗里面分着吃。


我们直接给老板说,不用分,给我们一人来一“碗”,其实在南方,叫盆更合适。


老板睁大了眼睛问,你们吃的下吗?


我们说不能管我们吃不吃的下,你只管上就行。


等我们打着饱嗝把面条都吃完的时候,老板依然是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


以后我们再去这家饭店吃饭,老板老远就能认出我们,说:上次吃面条的又来了!




我是山东人。

2002年夏天去上海出差,一行六人,全是大小伙子。中午办完事儿都饿了,看到路边有个叫白宫的湘菜馆子,房屋外形也仿造m国白宫,就一头扎了进去。

表演开始。

点完菜,服务员上来问喝不喝酒。青岛出来的,吃饭哪能不喝点儿酒?服务员问,“要几瓶?”。

我头都没抬,“先来一提”。停了一会儿感觉没反应,原来服务员没听懂。

“来十瓶。”

服务员看了看我们这五六个人,“四瓶?”

“十瓶。”

“四瓶?”服务员还是不死心。

“十四瓶。”

这下明白了。

点了满桌子菜,一群人开始吃饭,每人两瓶酒,筷子基本没动酒都喝完了。喝完再要十四瓶,不到半小时,桌子底下一圈酒瓶子。旁边一桌大概是上海本地人,也是六个人,开了一瓶啤酒。每人倒了半杯,还一个劲儿地“次啊次啊,喝啊喝啊”地相互客气。

别急,高潮在后面。

酒喝完了,上主食吧。我看了看湘菜馆子那种厚瓷小碗,直接把服务员叫过来,要求找个大碗上米饭,钱照给,免得麻烦。

服务员很客气“没关系,吃多少我们给你上。”

那好吧。

就湘菜馆这种小碗,我吃饭算斯文的都不超过三口就吃光。这么说吧,从我们开始吃米饭,饭店里两个服务员就什么都不干了,专程来回给我们盛米饭。等我吃到第七碗的时候,服务员也没说话,直接就把电饭煲端出来放在我们桌子旁边了。

酒足饭饱,结完账回来,旁边那桌上海人一瓶酒还剩个底。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表妹结婚,西北老家五十余人的亲戚团奔赴江南,这趟江南之行最终落得是宾主皆不欢。

小姨定居南方二十多年,这是她第一次办酒席,卯着劲儿想把事情办圆满。

小姨包了一行五十余人往返路费、定了当地小有名气某会所的宾馆、为亲友团定了江浙沪包团五日游、不收礼金、给每个人准备了价值五百多的伴手礼……

按理说,这么费心思的招待,亲友团应该是欢欢喜喜才好,为啥落得埋怨呢?问题出现在吃的方面。

谁都知道西北人喜好面食,江南是鱼米之乡,西北人喜好牛羊猪肉,江南以鱼虾蟹出名,西北人重调料,花椒辣椒孜然等,江南菜重糖重酱油。

两地相隔近两千公里,饮食习惯差异也真是巨大。小姨想尽力让老家人尝尝当地特色,奈何老家那帮一辈子没走出过当地县城的亲戚不给力。

婚宴当天,一桌五千多的海鲜河鲜宴成了老家无数人嘴里“没有硬菜”的抠门酒席。帝王蟹、大龙虾在他们嘴里不如街边小摊上麻辣虾尾来得好,河鲜、湖鲜怎么端上来怎么端下去,精美的江南小菜被质疑分量太少,特色甜口小笼包有人大呼小叫喊厨师错把糖当盐放了……

酒宴结束,其中三四十个人说没吃好。

回到宾馆,小姨紧急安排会所给大家做面条,说的是管饱,哪知道这个管饱,让酒店尴尬了。

煮好的苏式汤面用餐车推进了小餐厅,老家人一面嘴里喊着“咋没有油泼辣子”、“这面条不筋道”,一边干掉了一盆又一盆面条。

酒店备着的挂面吃光了,中途紧急采购,来不及去远一点的地方采购,陆续买空了附近七八家小超市的挂面,买回来继续煮。吃吃停停,这面条从下午三点一直吃到了晚上八点,原来定好的简餐酒席晚饭没人去吃。

最终,会所老板打电话给小姨:“还要不要加点菜,不行稍微等会儿,我联系了两个拉面师傅,等他们过来给你们做宵夜。”

在一群人嘟嘟囔囔的抱怨中,这顿面条餐暂时告一段落。

晚上十点,拉面夜宵再次开启,会所还是低估了这群人的战斗力,准备好的拉面分分钟被消灭干净。

会所的面点师傅全员加班,在拉面师傅的指导下现场和面,稍微有点潜力的面点师现场跟着拉面师傅学拉面。断断续续,这面条直吃到了十二点。

当天一共吃掉了多少面条?估计除了会所餐厅没人知道了,反正最后结账的时候,光那半天的面条,结算了六千多,平均一个人吃了将近一百多块钱的面条。

写在最后:这事情是真实发生的,小姨家亲戚团很多人也是我的亲戚,我真没必要抹黑自家亲戚。

1,会所的饭菜价格并不低,一碗阳春面在美团上价格是30块。

2,亲戚团前两天就到了,估计一直都没吃好。

3,吃吃停停,这顿面条前后吃了八九个小时,并不是一顿饭吃了十碗八碗。

4,南方清汤寡水的挂面,对于吃习惯了西北手工面食的胃,真的不顶饿。

5,老家吃酒席前后,都有吃面条的习惯,在老家很多人如果酒席没吃好,那就在面条上“找补”回来。

6,当然,亲戚们没有考虑到“客随主便”或者说“入乡随俗”。

拜托大家,别再跟我说一斤面粉两三块钱之类的话。谁都知道一斤面条可以做好几碗面,但没有哪家饭店一碗面条卖几毛钱。




06年,甘肃省火力发电建设公司在海南三亚有个电厂建设项目,我们一帮甘肃员工去那边工作,夏天下午太热,下班后大家经常一起喝啤酒解暑。

有一天刚好下了点雨,公司里的甘肃员工7男3女一起去吃下午饭喝啤酒。常去的那家餐馆老板见我们人多,搬出了他那张折叠大圆桌,我们几个人围坐边吃边喝。

在甘肃我们通常是一人椅子下面放一扎啤酒,那天也不例外,让老板先拿十扎,老板没懂,拿了十瓶...我们跟老板熟,笑着说老板小气,有钱不赚,边说边自己搬来啤酒码到每个人椅子旁边,当时老板就用怪怪的眼神看着我们。由于桌子上都是菜,我们边喝边把空瓶子放在各地上,不一会每个人的椅子脚边就六七个空瓶子,喝着喝着我感觉周围不对劲,大家抬头一看,旁边围了一圈人在看我们喝酒,穿着拖鞋大裤衩,摇着扇子啥也不做,就看我们喝酒,当时不知道咋回事,大家都心里有点毛,于是赶紧叫来老板问是什么情况。

老板老哈哈一笑说:这里平时大家喝啤酒,基本就是喝一瓶,你们地上的空瓶子都快围绕桌子一圈了,大家没见过这么喝酒的,都是来看热闹看稀奇的[呲牙]

一听这话,大家哈哈一笑,原来喝的多也有人欣赏呀,那天我们状态可以,十个人喝了差不多一百二世瓶左右,周围的人一直看到夜深了才慢慢散去[呲牙]

后来回到甘肃兰州总公司,跟同事们讲这个事,他们都报以白眼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切成   饭量   江南   合伙人   酒席   块钱   广东   拉面   面条   会所   包子   服务员   亲戚   北方人   饭店   老板   地方   笑话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