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先生为什么独喜欢程乙本《红楼梦》,而且还说有幸今生有全本《红楼梦》可读?

在北大,我曾与他专门谈过这个问题,他说程乙本更接近曹雪芹思想感情的原貌,这个版本比程甲本多出2万多字,信息量更丰富,更有助于全面深刻理解曹雪芹。




#泛文化写作营# 一白先勇其人

白先勇作家。出生于1937年7月11日广西桂林。回族人。中国国民党桂糸高级将领白崇禧先生的公子哥,排行老八。白崇禧先生一生,共有十个孩子,七男三女。说起来也很有意思,其中九个孩子都很活泼,深受白崇禧老先生的喜爱。

可其中有一个小男孩,却很内向,也很少跟兄弟姐妹们一起玩耍,当然更不会讨白老先生欢喜。但是,长大后的他却成为白崇禧先生所有子女中名气最大、成就最高的一个,他就是白先勇。

白先勇从小体弱多病,7岁时,曾患有肺结核。1948年迁居香港,就读于喇沙书院。不久之后在1952年移居台湾。

1956年,毕业于台湾最早、最有名望的公立建国中学。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和马英九,连战以及朱立伦等名人共为该校校友。同考入今国立成功大学,随后转入台湾大学外国文学系,攻读英国文学。

1965年,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讲授中国语文和中国文学。并在那里定居,1994年退休。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昆曲研究推广计划”荣誉主任。

二何为程乙本

在红学界,大家通常把《红楼梦》分为;程甲本、程乙本和脂残本。

(1)脂残本,说通俗一点就是手抄本。乾隆十九年,大家把手抄本也叫做"甲戌本″。除此以外,市面上还有两种手抄本即"己卯本"、"庚辰本"。后来这三个版本在印刷出版时统称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2)程甲本,是经高鹗整理了曹雪芹前八十回后,又补写了后四十回的完备本子。我们叫它"程甲本"。这个本子出版不久,即有北京琉璃厂东观阁刻本出现,到上世纪初,木刻《红楼梦》有一百多种,都是根据“程甲本”翻印的。

(3)程乙本,应该是在乾隆五十七年间,高鹗与程伟元根据己出版的程甲本加以修订后,用活字印刷术将共计120回文稿起名为《红楼梦》,并排版加印出来。具体时间,大概在程甲本印刷完成后的大约70天左右,故名程乙本。

三白先勇为什么对《红楼梦》程乙本情有独钟

1791年到1792年之间,所有《红楼梦》的印刷本,都是经过程伟元排版印刷的。包括被我们称之为"程甲本"和"程乙本″的《红楼梦》。当时书名叫《绣像红楼梦》。作品首页,由程伟元作序,高鹗题跋。扉页是《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

被称之为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它的艺术成就和它的高度是不言而喻的。可遗憾的是,一提到它的版本归属,大家立马议论纷纷,没完没了。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白先勇以课堂讲义为版本编纂而成的《细说红楼梦》

在出版的同时,也给许多读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惑:为什么“程乙本”这么重要?《红楼梦》诸多版本中,究竟差异几何?问得好!

(1)自从白先勇七岁得了肺结核以后,在恢复期间曹雪芹的《红楼梦》一直都在陪伴着他。从此他走进了《红楼梦》的世界。到了美国圣塔芭芭拉大学以后,他用了尽二十多年的心血,为学生们导读《红楼梦》。退休以后,在母校台湾大学历时三个学期,为同学们专题讲解《红楼梦》。亳无置疑白先勇教授对《红楼梦》的熟悉程度大家可想而知。

(2)红学大家胡适先生,在民国的时候,就曾经极力推崇《红楼梦》“程乙本”,十几年来,风糜一时,在海内外的影响都很大很。直到一九五四年,针对胡适先生的《红楼梦》研究,开始全面否定并加以批判后,从此以“程乙本”为底本的《红楼梦》才开始名落孙山,逐渐被其他版本所取代。

(3)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文学家林语堂,曾经说过:《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地位,最大的魔力,主要在后四十回,而不是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恒古未有的大成功”。

(4)正如白先生在台湾大学演讲时说到:我为什么对"程乙本"情有独钟,因为《红楼梦》是我的文学圣经,指导我写作的百科全书。桂冠版在《红楼梦》出版史上应该是一道里程碑。从小说艺术和美学观点看,以“程乙本”为底本的台湾桂冠版,是我心目中最好的《红楼梦》版本。在美国加州大学,我讲授《红楼梦》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我一直采用桂冠这个本子。作为教科书,桂冠版优点甚多,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由此可见,白先生一语道破天机。这也正是他唯独喜欢"程乙本″的根本所在。

三白先勇为什么说今生有幸能够有全本《红楼梦》可读

著名台湾女作家张爱玲,在和朋友聊天时曾嬉言:我这一生中最感遗憾的事就是,曹雪芹《红楼梦》只写到八十回没有完。而我感到这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之就是,能够读到程伟元和高鹗整理出来的一百二十回全本《红楼梦》。

何其相似乃尔!白先勇几乎在每每点评《红楼梦》时都说,我最有幸的一件事,就是有《红楼梦》全本可读。白先勇之所以这么说,其理论是建立在他肯定了,后四十回出自曹雪芹之手,最低限度也应该是曹雪芹有残稿留传下来。程伟元和高鹗二位充其量不过是截长去短,修修剪剪而己。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几十年来,白先勇以“庚辰本”为底,参照"程乙本"的基础上,在程伟元和高鹗后四十回中反复比较分析得出;

(一)全书人物情节发展千头万绪,而最终能够一一接榫,自成一体,就不会出于他人之手,加上人物举止,言行、性格语调在前后亦无矛盾;特别是后半部分描写贾府繁华落去,作者寄于笔端的哀悯和追念,绝非是高鹗能够轻易写得出来的。而且后四十回由盛入衰,节奏加快、文字萧疏也都是情节发展的合理需要。

(二)诸如对秦钟、袭人、晴雯、芳官等人的具体描写,不妥之处比比皆是。失去依凭的尤三姐挥剑自刎,明显是把整个人物彻底写塌了。

(三)无论是宝玉、黛玉的定情手帕,还是蒋玉菡、花袭人结缘的汗巾,都流畅地贯穿了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没有任何假借他人之手,再续前缘的痕迹。

(四)至于后四十回由盛入衰,节奏加快、文字萧疏也都是情节发展的合理需要。

白先生曾经说过,《红楼梦》是一部天书,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看过《红楼梦》的,一种是没看过的。看完《红楼梦》的人他会对人生观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红楼梦》里面到处都是中国式的人情世故;在极端复杂的宗法社会底下,该怎么表现礼数,这本书应有尽有。

作者创作时将其整个生命的经历体会都熔铸到了作品之中啦,而阅读活动进行时,读者自身的遭遇和感悟也将深刻影响其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二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

五结束语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几百年来《红楼梦》打动了多少读者,又牵动了多少人的心。

读了一辈子《红楼梦》的白先勇之所以十分推崇包含后四十回的“程乙本”,正象他所说的一样,我们应该感到荣幸,荣幸的是,今天我们能够读到程伟元和高鹗为我们整理出来了一部有前有后,有头有尾的,共计一百二十回足本的《红楼梦》。

附白先勇主要作品名录

散文集《蓦然回首》

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

长篇小说《孽子》等。

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

2018年,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和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奖”。

(完)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其历史价值都是巨大且是其別作品无法替代的。




不想展开了回答,那样码字太多了,要旁征博引才能服众。只想说出自己的一点想法,不说论据,那要等有大把时间和精力才可能去做的事,

个人觉得,曹雪芹并非《红楼梦》的原创者,也并非写他自身的经历,他的工作是“批阅增删”“分出章节”,润色文字。真正的原作者应该是他的叔辈,或者就是“脂砚斋”也未可知。前八十回有原作者的初稿,曹雪芹润色加工而成。后四十回失去了大部分原稿,由曹雪芹独自辑补而成。因为曹家破败时曹雪芹尚在幼年,没有钟鸣鼎盛的清晰记忆,所以没有前八十回精彩纷呈,但毕竟寻线觅踪基本写出了众多人认可(除了一些红学家)的结局。所以白先生的独喜程乙本是有一定道理的。




《红楼梦》的伟大之处:让没有历史常识,文学常识的名人窝头翻个现大眼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的伟大之处是让没有历史常识,文学常识的名人窝头翻个现大眼。这样说有人会不太同意,没关系,要用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人性常识等证据来说明一下。

先看看《红楼梦》书里自己带的100条历史常识:

门前蹲着两个大石狮子,宁国府是皇帝下旨建造的,宁国府正面是五个东西走向的大门,这说的是中国大地上独一无二说的北京天安门。“主子和奴才”是清朝满人专用词语,明朝时期,太监称为“厂臣”、“内臣”,大臣统统自称为“臣”,并无奴才称谓。到了清朝,皇宫内的太监、侍女便自称奴才。贾宝玉的贾家大院天天张口主子,闭口奴才,这在大清朝的中国大地上只有一家,爱新觉罗家族的皇宫。

贾宝玉家大院有穿龙绣装的人物出现,封建社会规定绣龙服是皇家专用服饰,是皇帝和皇子才可以穿的。贾宝玉家过年祭祖里的描写:抱厦前上面悬着只有皇帝家才能挂的九龙金匾。贾宝玉家大院满院子跑太医,太医是干啥工作的?学过历史和会查字典的同学都知道。满院子跑太医的地方除了皇宫就是太医院。贾宝玉家大院到处都是进贡的用品,就连过年放的烟火也是各处进贡的。进贡:指封建时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给皇帝送东西称为进贡,皇帝给别人东西叫赏赐。

这些历史常识只要知道就可以了,不需要猜测和推理思考,历史常识都不知道的红学家应该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再看看汉语文学常识:

历史记载曹寅号“雪樵”, 胡周先生说曹寅有个孙子号“雪芹”,当然曹寅家族的家谱里找不到曹雪芹这个人。按胡周先生说法就是一个号:雪樵,一个号:雪芹,爷俩成哥俩。《红楼梦》书里说的明白,借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告诉广大读者,中华民族是百善孝为先的民族,中国封建社会历来有为尊者名讳的传统,在封建社会如果遇到与长辈尊者名字相同或相似读音的字,要回避或加以变通,所谓耳可闻,口不能道也。结果是曹雪芹老先生刚说完,红学家就让曹曹雪芹老先生自己打脸,曹雪芹对其爷爷曹寅的名讳从来不避开,《红楼梦》书里多次出现“寅”字。红学家这就是说曹雪芹老先生大逆不道,毫无孝顺可言。还装模作样在书里告诉林黛玉要知道为尊者名讳的传统。

说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说曹雪芹是曹寅孙子的红学家竟然没了人性常识:

红学家说《红楼梦》是以曹雪芹家为背景原型写成的小说,曹雪芹就是贾宝玉。结果悲催了。老仆焦大的嘴骂起人来可以说是很黑的,因为他用汉语言中凶狠,恶毒的话在骂人: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这是当着贾宝玉和王熙凤及很多族人的面骂的。红学家让曹雪芹自己写书自己去捡骂,不要脸的极端表现,红学家看来是不要脸习惯了!

《红楼梦》书里最狠毒的是柳湘莲的跌足骂:“这事不好,断乎做不得了。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历史有这样丧心病狂的给自己家族脸上贴骂的的吗?不学有术红学家得多么恨曹雪芹啊!竟然让曹雪芹老先生毫无人性的找人用最恶毒和无耻的话骂曹氏家族,最后还让曹雪芹老先生自己写出来,告诉广大读者骂的有道理。中华文人的精神分裂到这样的程度了吗?善良的中国人没人会相信的。这是不学有术红学家没有人性的阴谋诡计。不学有术红学家是在侮辱所有喜欢看《红楼梦》的善良读者的智慧。

一些所谓文化名人研究号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这些没有中国历史常识,汉语言文学常识,人性常识的文化名人表演了窝头翻个现大眼!《红楼梦》的读者都是上过学,念过书的,对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人性常识都是知道的,这些没常识的红学家骗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红楼梦   红学家   奴才   封建社会   台湾   桂冠   老先生   中国   全本   可读   人性   今生   常识   读者   版本   喜欢   作品   财经   历史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