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出自哪里,怎么解释,有什么典故吗?

此联有三个版本

版本一: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版本二: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版本三: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最早见于明末文学家曹学佺《至屠夫徐五家见悬此联》一诗:

蝇营狗苟贪妄欲,

人猿如何再作揖;

仗义半从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

无论诗和联,所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很直白明确的,无须赘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明代著名诗人曹学佺的诗。

其实本来也不是曹学佺原创,而是他在一个屠夫的家中看到的,感慨良多,就摘录入自己的诗歌里。

原文是:蝇营狗苟贪妄欲,人猿如何再作揖, 仗义半从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

萨沙翻译一下就是,蝇营狗苟,只知道贪图一些小利益而什么都不顾,这种人只算是人形动物,不能算是人。一般仗义晓理的都是屠夫之类的市井粗人,而忘恩负义的多是通情达理的读书人!

这其实是曹学佺在讽刺当时官场的乌烟瘴气。


曹学佺这个人很特殊,是平民学霸,依靠自己的才华成为省一级的官员。

有意思的是,此人虽在官场混迹了40年,却能够保持独立人格,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

曹学佺是个坚持原则的人,在刚刚做官的时候,提拔他的老师张位就被人陷害入狱。当时社会是流行连坐的,也就是被认为是某人的弟子、门生、党徒,都会被连带打击。

于是张位的弟子纷纷划清界限,不同老师来往。张位被押送回原籍为民时,只有曹学佺一个人来送行。张的政敌得知此事,将曹学佺从刚刚就职的户部,调到大理寺担任长达7年闲职,不予提拔。


试问,人生有几个7年?这个打击够大了。

但曹学佺还是坚持原则。被调到四川担任地方官后,他对老百姓很好,救济灾民,约束官吏等等。但是,曹学佺经常按照法律对付四川的明朝宗室,引起了几个王爷的不满。

蜀王府毁于火灾,蜀王要地方官筹资70万两修复,曹学佺援宗藩条例予以拒绝。

蜀王大怒,找了个机会诬陷曹学佺,导致他又被免职,回老家闲居,直到9年后再被又被委任官职。

有意思的是,曹学佺被迫离开四川时,平时关系很好的官员和文人基本没人送行,反而是受过他恩惠的普通老百姓来了很多人。

曹学佺深受敢动。


他后来去广西任职,又得罪了当地的地方势力。这些人更狠,直接诬告到中央,导致曹学佺直接被魏忠贤变为平民,还坐牢3个月,本来他已经是省一级官员副布政使。

曹学佺是个有骨气的人,崇祯皇帝自杀以后,他仍然在南明朝廷服务,抵抗满清入侵。

后来南明政权垮台,曹学佺所在的福州被清军攻破。他选择上吊自杀殉国,死前留下绝命联:“生前单管笔,死后一条绳。”

相反,之前很多高喊忠义的文人,很多投靠满清成为汉奸。



曹学佺当官40年,对官场的一切都很了解。当时官员多是科举考试上来的文人,进入官场以后大多同流合污,眼中只有利益,其他一切都不放在眼里。什么恩师、朋友、亲戚,只要同利益相违背都可以出卖。

最关键的是,这些家伙平时还站在道德制高点,满口仁义道德忠孝两全,实际上做的是男盗女娼汉奸卖国的事情。

由于官场风气是全社会最差的,所以官场的人渣最多。相比起来,社会上的风气比官场要好,普通老百姓还多讲一些游戏规则。

这就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由来。




谢邀:

仗义每多屠狗辈,

负心多为读书人。

这两句出自明朝万历年间的一名官员曹学佺之手。

曹学佺公平审理了一桩案子。

一个是仗义勇为的屠夫,

一个是忘恩负义的秀才。

以此得出此论,成就了这副对联。

其实也不尽然。

屠夫丧良心的也不少。

读书人仗义执言的也不在少数。

各行各业形形色色。

义字当头还是利字当头也许是一念之差。

曹学佺大人就是读书之人,但他却能仗义执言秉公执法,兰质惠心,执法楷模[赞]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这是明代诗人曹学佺的著名对联。意思是说,讲义气的多半是从事卑贱职业的普通民众,而有知识的人却往往做出违背良心、背弃情义的事情。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这幅脍炙人口而又争议颇多的对联,出自明朝节义之士曹学佺。

此联尖锐的指出:讲义气的人,多半是哪些从事卑微职业的普通人;而忘恩负义的人,多半是哪些满口仁义道德的读书人。

那么,满腹经纶,二十一岁就中进士的曹学佺,为何要冒犯天下读书人,写出如此尖锐的对联呢?这还要从他就任广西右参议之职,在他任上发生的一件诉讼官司说起。

明朝未年,朱室宗族历经二百多年的开枝散叶,人数已达二十万之众。这些皇室宗亲整日里养尊处优,无所事事,遂欺男霸女,斗鸡走狗,为害地方,成为败坏社会风气的毒瘤。

此时曹学佺从四川按察使任上被贬多年后,被重新启用,就任广西右参议。“山高皇帝远”的广西,治所在桂林,哪里皇室宗亲很多,因而祸害地方的事情时有发生。

一天,这些皇室宗亲们斗犬赌博完毕。手下的奴才们牵着狗满街遛达,惹事生非。也是平日里横行霸道贯了,狗奴才们居然放狗撕咬行人,从中取乐。一秀才正好经过此地,被一只恶犬扑到在地,左撕右咬,叫声连连。就在秀才哭天呛地,撕心裂肺之时,一屠夫气愤不过,举刀砍杀了疯狗,救下了秀才。

奴才们一看主人的爱犬被人砍死,这还了得,于是将屠夫扭送到官府衙门,居然要求判处屠夫死罪抵偿狗命。

当班的官员不敢作主,连忙请出刚刚到任的曹学佺审理此案。曹学佺察明了情况后,当庭判决屠夫无罪,并要求狗的主家赔偿秀才的病药费。狗的主人,看到曹学佺丝毫不给他这个皇室宗亲面子,恼羞成怒,竟然说曹学佺举证不实,偏袒一方,要求择日再审。

休庭后,皇室宗亲连忙召集幕僚商议对策。为了找回面子,他们居然私底下找到被狗咬伤的秀才,又是威胁,又是重金利诱,让秀才承认自己原本与狗相熟,是在逗狗玩耍中不慎被狗咬伤的。秀才见财忘义,居然违心的答应了。

重新开庭后,秀才当场翻供。曹学佺面对秀才出尔反尔的丑恶嘴脸是怒不可遏,当即召呼衙役大刑伺候。秀才忍受不住,老老实实交待了皇室宗亲威逼利诱,收买自己做假口供的经过。愤怒之下,曹学佺惊堂木一拍,判决如下:

屠夫无罪;秀才,与狗相好,认狗做友,恩将仇报,革去功名,给皇亲当狗!

激愤之余,曹学佺大笔一挥,在卷宗上写下了“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的联语,直抒胸臆。

虽然说这个典故有明清小说家穿凿附会的痕迹,但也反映出明末人们对读书人的期望与失望之情,体现了当时世风日下的社会乱象。

人们时常形容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可真到了国难当头,崇祯帝吊死煤山之时,又有多少君王、大臣舍身取义,共赴国难。说归说,做归做,一切尽在不言中。

当然,方城这里要着重说明一下,此联的主人曹学佺,确实是个知行合义的守节之士。在其几十年的宦海生涯中,因耿直不恶,多次遭到皇室宗亲和阉党势力的迫害与打击,数次丢官罢职。但这一切人生遭际都没有使曹学佺屈服,沉沦。

被誉为“闽中十才子”之首的曹学佺,在罢官去职的二十年中,潜心藏书著述,孜孜不倦,留下了万卷藏书,千册著作。1646年,年过七旬的曹学佺,闻知自己鼎力相助的南明隆武帝败亡,郑芝龙降清的消息后,毅然决然的在西峰里家中自缢殉国,表现了一名文人名仕的崇高气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读书人   崇祯   蝇营狗苟   明朝   宗亲   忘恩负义   广西   屠夫   皇室   典故   秀才   官场   对联   文人   官员   版本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