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高手都曾有个瞬间开窍、顿悟的高光时刻,他们突然明白了什么?

炒谷开窍是什么感觉?4年前,我尝到了开窍的滋味。整个谷市由一片混沌,变得无比清晰!
以前我总是不明白,为何我苦苦钻研,却不见成效,直到开窍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天赋异禀,聪明过人,那些厉害的人,无非是形成了自己的交易模式,他们都是坚定地在自己的模式内行事。而我却总是喜欢这听听,那看看,东拼西凑,没有形成自己的模式。
经过一年的自我反省,自我认知,找到自己的优缺点,最终才摸索出一套自己的模式。我的方法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首板进,三板出!一周就选两次,一次拿1~3天,快进快出。设置止盈、止损线,按纪律作业!
早9.25用自选模式选出高开3以上的标的,量比大于1的,换手大于2的,基本能走高!
开窍其实是一个人的思维由混沌变得清晰的过程,当你对这个事物的规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你就能看到很多事情背后的逻辑和原因,谷市开窍也是如此!




作为一名在股市里长跑了十五载的股民,谈谈我的看法。

经历过两轮大的牛熊,有过连续十一个涨停的高光时刻,买到过十倍大牛股的幸运,也踩过无数的坑,长时间的反思自己到底哪里错了。

顿悟过后,最终渐渐明白,真正投资股票的捷径,不是每天抓涨停个股,还是寻找企业价值,才能有稳稳的盈利。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高手。

这么多年折算下来,平均的年化收益率,不过也就30-40%,比起那些一轮大牛市就翻几十倍的真正高手,差太远了。

可能我努力了那么久,都不如有些人最近几年一直手握茅台,来的实在。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散,我只知道,要在杀人不见血的股市里活下去,没有那么容易。

家里有个买啥亏啥的老爸,仿佛在时时刻刻的提醒我,要懂得敬畏市场,不要骄傲自大,否则一不小心就血本无归了。

确实,七亏二平一盈,要靠实力成为那10%,很难。

从运气派,到技术派,再慢慢顿悟转向价值派,股市中的顿悟,都是在一次次的交学费之后。

可以说,前人走过的路,我都再一遍一遍的走,只是每一次尽量走的短一些,不要掉进坑里爬不出来了。

说说自己的心路历程。

纯正的运气派。

有时候,炒股这件事,确实要靠点运气。

入市的时间选择很重要。

我是2006年入市的,可以说是赶上了好时候,要是2008年入市的股民,可能早就被市场给啃的骨头都不剩下了。

绝大多数股民,其实都是在牛市入场的,可能他们都在牛市末期我在牛市早期。

运气更好的是,牛市早期,我就拿到了牛股,当时券商的第一股,中信证券。

当时我看了很多资讯,提到了券商业务的黄金期,还有不停增长的开户数等,让我坚定的一路持有。

硬生生的从8块钱,一路拿到了100块。

当时其实内心也挺挣扎的,因为06-07年,其实是有色金属的大牛市,好几次想换股票,最终都管住了自己的手。

牛市里最大的特色,就是看什么股票都会涨,都想买,但不知道为什么要去买,只是感觉好像会涨。

当你感觉一只股票会涨,而股票确实涨了,甚至涨停了,你会膨胀,认为自己的眼光越来越好,盘感越来越准。

运气总有用光的一天,因为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也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

只可惜,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已经是08年熊市末了。

似乎每个人,都要在股市里亏过钱之后,才明白那句话。

靠运气赚来的钱,最终都会靠实力亏光。

刻苦学习的技术派。

2009年起,我开始崇尚股市中的技术。

受制于当时的工作,没法做超短线,所以一开始学的是波段技术。

波浪理论,缠论,江恩理论,反正能学的都学了。

买过书,看过视频,甚至进入了正宗的QQ群学习,每晚每晚都研究技术。

可以说,图形都看烂了,闭上眼睛都是K线图。

技术这个东西,在牛市里,那是相当的准。

09年,依靠这些一知半解的技术,加上半熟的盘感,在小牛市里驰骋,并且慢慢的膨胀。

09年,又是赚了三倍多,几乎快把08年的损失都给补上了。

懂技术,仿佛就掌握了一切,都在运筹帷幄之中。

买股票,只看K线,甚至都不用参考成交量,什么基本面,当时觉得都没用,反正做的是短线,基本面再好,不涨也没用。

师父们告诉我,K线反应了股票一切的真实状况,看懂了K线,把握了主力意图,就是拥有了赚钱的法门。

牛市里,资金收割的是那批笨的小散,等到熊市里,那批小散原地卧倒了,资金就开始收割我们这些所谓的技术派了。

熊市里,绝大多数技术,都是错的。

因为资金千方百计的想套住这些还活跃在市场里的资金,收割他们手里的钱。

什么技术图形,大部分都变形了,可以说是一样亏多赢少。

熊市最好的办法,只能是空仓。

2010-2013,是漫长的四年熊市,或者说是没有大级别行情的震荡市。

折腾四年,谈不上颗粒无收,但实际收获不大,而交易的佣金和印花税,加起来都有好几万了。

一番折腾,让我明白了两点。

第一,技术是有用的,但牛市里更有用,熊市里最多能保命,市场的趋势才是真正的掌控者。

第二,折腾技术花费的时间精力很大,成本非常的高,看似赚块钱来的实在,实则都是在刀口舔血,最终可能都没跑赢某些价值成长股。

就好像绝大多数的人,即便在股市里赚到钱的,都不如买了万科、茅台、美的一路拿到现在。

寻找价值是艰辛的。

价值投资,说白了就是买一家好的企业。

一开始,我觉得不难,就是看看F10,那些基本面信息,每个季度的研报。

后来才发现,其实不容易。

中国的市场,信息太不透明了。

科技股,大批量的概念,没有实质,或者说业绩今年还在增长,明年立马急转直下。

业绩确定增长的,大部分都集中在大消费,就是食品饮料白酒和医药。

问题是前有三鹿,后有瘦肉精,还有重庆啤酒的疫苗造假,长生生物的疫苗门。

可以说,食品行业,生物医药制造,能看到的也都是活下来的那些,中间的雷也不少。

还有各种企业的造假上市,企业的财务造假,让研究基本面也是困难重重。

研究一次基本面,就想一劳永逸,一样是不存在的,也需要动态的去观察。

作为散户,能够获取行业信息,了解企业在行业内的真正价值和地位,也是非常困难。

所以,尽量找到自己有明确认知的行业去投资,寻找更多的确定性。

就好比这几年互联网电商红利下的快递行业,百花齐放,三通一达。

我发现,所有的有点价值的东西,几乎最终用的都是顺丰速递。

不管是企业的快件,还是贵重的东西,顺丰似乎代表了速度和安全,也代表了高费用。

这说明了顺丰就是行业龙头。

同样的,最贵的白酒是茅台,那茅台自然是龙头。

但在家电领域、在医药领域、在芯片领域等其他高科技领域,由于认知的不足,价格的不敏感,产品的陌生,没法确实的认知到企业的价值。

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不投资,以免踩雷。

如果非要投资,就买点基金,让专业的人去做他们专业领域的事情。

投资和研究熟悉的企业,是我对于价值投资的标准和原则。

从2014年起,我就开始不断的寻找好的股票进行投资。

技术形态走的再怎么好,股票的基本面不过关,成长性不足的,或者估值太高,我就直接筛选掉,不进行投资。

宁可放弃错过,也坚决不与风险博弈。

只要踩一个雷,可能很长一段时间的投资收益就没了,几年投资就白做了。

趋势投资的价值。

从价值投资到趋势投资,我又思考了很久。

巴菲特说,在合理的价格,合适的时间,买入优秀的企业。

可以说,优秀的企业不会套人,因为企业始终不停的在发展,蒸蒸日上,股票的内在价值就会随之成长。

而股价的波动,除了因为内在价值的上涨出现上涨,还会因为资金的多少,影响估值。

这里说的是估值,不是价值。

两种情况下,好的股票也会出现下跌。

第一种,估值过高,远超价值了。

我想大家都知道,再怎么业绩增长的股票,也经不起短期内五倍十倍的上涨,价格贵了,买的人少了,自然就跌了。

第二种,资金紧张,流动性枯竭。

当整个市场遭遇资金荒,谁都没有钱的时候,股价自然涨不上去,相反,只要有抛售压力,股票就会往下掉。

这两种情况,都会形成下跌的趋势,而且短期内不会扭转。

于是,我开始结合价值投资本身,去规避趋势性的下跌。

虽说,好的股票都能穿越牛熊,但是如果熊市里企业的基本面再遭遇到转折,双重暴击之下的损失,是难以承受的。

优秀的企业,出现下跌的时候,可能是买入的良机,也可能是风险的开始。

有太多资金提前收到风声,在企业业绩拐点来临之前,先人一步的离场了。

傻乎乎的股民,看着业绩增长,却想不通为什么股票一蹶不振,直到公布新的年报季报,才发现企业的情况发生变化了。

确实,这个风险无法避免,因为信息披露一定是滞后的,资金的反应却是提前的。

所以,当行情趋势明显扭转的时候,再好的股票,也应该尽量回避一下。

还是那句话,宁可错过一些收益,不要和风险去博弈。

另外,好的股票出现上涨,同样需要资金的推动,而资金介入后,股票会出现明显的趋势线上涨。

也就是跟着资金一同入场优质的股票,搭上资金的顺风车。

2017年,可以说是开启了趋势投资的黄金十年。

一大批优质的企业,将长期处于上涨的趋势通道中,只要坚定的持有即可。



在股票市场的时间越久,就越会发现,股票投资本身,真的就是在投资企业。

很多人会提及短线的波动,尤其是热点题材。

其实热点题材本身,是会对企业有长期利好存在的,只不过资金会在短期内把这部分的价值给迅速透支了。

更要命的是,长期利好不代表所有具备题材的股票,最终都能实现利好,一定会两极分化,所以导致很多股票在爆炒之后,长期低迷。

作为普通的散户,不是不可以抓热点,而是发现热点的能力比较差。

等自己入场的时候,往往就是热点的尾巴了,也是最容易吃套的时候。

题材对于企业的价值,在短期透支后,就失去了空间,被高估的价值,加上资金退潮的流动性枯竭,是很要命的。

没有价值的股票投资,和赌博其实区别不大。

所以,在我看来,与其盲目的追逐潮流的尾巴,不如踏踏实实陪伴企业的成长。

股市里没什么秘籍,只有能被挖掘的价值。

如果你不是“赌博”高手,那就踏踏实实的做个投资者,企业的成长会给你带来相应的回报。




高手和顿悟,我自己感觉称不上,但是,我的“顿悟“经历可以和大家分享。

08-09年之前,我也一直边工作边炒股,在08-09年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出现,有一年时间没有去工作专职炒股。而在08-09年一年创造了我的历史上年度盈利的巅峰记录,我记得是5万本金一年涨到20万出头,也就是盈利了四倍多。

在08-09年之前,我自己认为自己属于技术派高手,操作比较侧重技术分析,和对热点的判断,以及对热门营业部的分析上。记得08-09年在新浪和网易的炒股比赛上一直在三十多万人的比赛中排名前十,最后因为最后一天跌到第十二名。

而在08-09年盈利达到四倍之后,市值马上下跌了一半,也就是跌到十万左右,正因为这个巨大的挫折让我油然而生非常厌恶这种市值腰斩一半和市值不断下跌过程中心态失衡进而更加频繁的交易,后来偶然因为后来原来老板请我回公司。我在这个情况下,对自己的整个操作风格做出了巨大的转变——由纯粹的技术派,转变为基本面研究的价值派。

在经过12-13年创业板个股牛市的锤炼之后的14-15年牛市里,经过资金和基本面分析研究能力的积累和提升,逐步摆脱了打工而进入财务自由。

这个转变过程,我和很多朋友分享过,从我自己的感受来看,应该是每一个“投资成功”的人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共同过程,谈不上“顿悟”,只是自己经历了这个转变和蜕变,从而最终获得了投资上自己希望的成功,并且逢人就想把这种经历和经验分享给对方:

第一,注重行业公司的价值和价值的拐点;

第二,养成严格的操作记录,拉黑很多热门题材和游资风格的品种,最大程度让自己远离风险和诱惑,回归投资的真谛——把握价值,追踪价值变化;

第三,设定一个投资目标的价值变量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坚定持股等待自己的判断得到验证,什么变量出现就认赔出局,放弃自己的坚持;

第四,做好仓位和资金管理,设定好操作的市场条件和技术条件,在什么情况下,中线品种应该参与波动,什么情况下中线品种应该持股而“心中无股”。注意力放在其他市场短线行业趋势上。做好“取舍”的心里准备。

应该说,每一个人,对市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适合自己的成功之道,但是,未必自己成功是可以“永远复制”的,或者传授给他人一样会成功。即我“顿悟”的结果——道可道,非常道!




入市十五年,曾39元买过贵州茅台,6元钱买过五粮液,13买过片仔癀,7元买过山西汾酒,但最终稍微挣些钱卖掉了,其中也买过无数只股票,亏损严重。但回顾自己的股市历程,总体上讲还是盈利的。

很多人入市十几年不知道买股票到底买什么,有人选热点,有人看K线,有人听股评,有人听内幕消息,其实这些都是旁门左道。世界上很少有人靠炒短线听消息而成为富豪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个别人靠短线养家糊口的。

我认为股市投资最终买的是股票背后的公司,找到最好的公司,做时间的朋友,长期持有陪伴企业的成长,真正的好公司是极其稀缺的,就像皇冠上的明珠,万里挑一,能找到能拥有就已经很幸运了。

很多人都有穷人思维,喜欢买低价股,如果从长远看,只能越炒越穷。很多人不明白一些绩优股为什么自上市以来能上涨几十倍几百倍上千倍道理,其实是因为股票背后的公司能够长期持续的盈利,真正的大资金聪明资金一点都不傻。

很喜欢林园曾讲过的一句话 : 想做贵族就买贵族股票。这句话永不过时,讲出了股票市场的真谛,领悟的越早越受益。最近几年我就买入几只股票收益颇丰,每天该干啥就干啥,中午还能安心的午睡,不需要像过去一有时间就盯盘,离股市远了收益反而高了。

其实买入一家好的公司,就等于找到一份好工作。

放弃短线思维,放弃暴富思维,买入真正没有竞争对手的优质公司,长期持有,才是王道。




股市沉浮10余载,经历过多次顿悟的高光时刻,但最重要的顿悟还是以下这5点,它们彻底改变了我的股票交易生涯,让我对股市的认知有了质的飞跃。



01 我们交易的是人,而不是价格

股票是人参与的活动,每一根K线背后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博弈才造成了价格涨跌,价格的走势是由其背后人的行为决定的,人的行为才是价格波动的根本原因,价格涨跌只是反映人的行为而已,是表象。

不去研究人而去单纯的研究价格,是本末倒置了,这也是那么人用技术分析赚不到钱的原因。

通过价格走势,用合理的交易逻辑,判断出其背后人的行为和资金意图,这才是交易者应该做的事情。人才是本质,做股票交易要研究人才是正确之道。

当我意识到我们交易的其实是人,而不是价格,学会从人的角度来思考交易的时候,我的交易水平迈出了一大步,交易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02 交易者行为决定技术指标是否有效

技术指标有没有效,要看有多少人在按指标的信号使用它。比如KDJ指标,最基本的用法就是低位金叉买入,高位死叉卖出。大家设想一下,如果哪天在低位金叉时大家都不买,高位死叉时都不卖,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

会出现指标完全失效的情形,KDJ的高位钝化现象就是指标失效了。KDJ高位钝化是指指标一直运行在高位,指标值在80以上反复的死叉,但价格却一直上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只有小部分资金,是按DKJ高位死叉进行卖出,大部分资金不但不这么操作,甚至在死叉后还大量买入,所以才造成了KDJ高位钝化现象。

股票交易说白了就是人与人的博弈,既然是博弈,那自然就有获胜的一方,如果获胜的一方不相信技术指标,不按指标的金叉死叉信号进行交易,甚至和指标信号相反交易,这些指标自然也就失效了,这就解释了技术指标为什么会经常失效。

所以,是人的行为决定技术指标的有效性,技术指标只是人行为的展示工具而已



如果不理解这一条,你就会不断的寻找交易“圣杯”,迷失在交易的世界里,无法用技术分析实现稳定盈利。

从长期来看,技术指标正确的概率最多也就50%,因为博弈获胜的一方要么根据技术指标交易,要么不根据技术指标交易。

但由于大多数人,不懂的资金管理、风险控制,不懂得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的道理,都是亏多赚少,这就导致了交易整体胜算远低于50%,预期收益是负的。

而且迷恋技术指标的人,会犯一个很严重的错误,那就是用技术指标预测价格走势,然后再用价格走势预测主力等交易者行为。

正确的逻辑是交易者行为决定价格走势,价格走势决定技术指标形态,把顺序搞错了,就注定了你的交易是一场悲剧。

我做一只股票的时候,首先会判断这只股票的主力是谁,是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还是游资。

《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股票交易中同样也是如此,如果你能清楚知道主要对手是谁,你就能更好地顺势而为,如果你连自己的对手是谁都不知道,不亏钱才不正常。

很多人之所以迷恋技术分析,完全是被一些“专家”或书籍错误引导,举的都是技术分析有效并赚钱的例子,对技术分析失败并亏钱的例子只字不提。

甚至把一些短期暴富的小概率例子,当做普遍事件来对待,这就给一些不明真相的散户造成一种错觉:认为可以靠技术分析很容易实现短期暴富,还没有实现短期暴富,是因为自己学的技术还不够牛逼,然后不断的学习各种技术,寻找交易圣杯,直至亏光了所有本金。



03 价值投资中的价值,是指聪明资金认可的价格,而不是你想当然的估值

你对企业的看法不重要,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主流机构对企业的看法才重要。

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主流机构代表着聪明资金,他们买入一只股票前,会对上市公司进行长时间的跟踪调查,不但会分析其财务报表,还会派人去公司实地考察,跟上市公司的高管交流,甚至还要调查其上下游企业、用户和竞争对手。

作为一个普通的散户,你觉得你有机构那样的基本面分析能力吗?有机构的那样调研能力吗?有机构那样的团队吗?有机构那样的信息渠道吗?

我们首先得接受一个现实:作为一个普通散户,我们缺乏进行价值投资的能力。

普通散户做价值投资的最好方式,是跟随公募基金、社保基金这些聪明资金,而不是自己想当然投资。它们吃肉,你跟在后面喝点汤,只要跟得好,你一辈子都喝不完,足够你活得相当滋润了。

一家企业有资金认可才有价值,没有资金认可就没有价值,即使它被低估。

所以个人做价值投资的关键,不是学一堆财务分析方法,更不是判断企业的内在价值,而是了解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聪明资金,在什么价格会认可一家公司,它们认可的价格就是价值。

一旦发现股票最新季报的流通股东中,有大量新进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聪明资金,并且价格没有大幅上涨过,就大胆买入,连财务数据都不需要看,因为它们都帮你看过了。



04 天时决定你能不能赚到钱,地利与人和决定你赚多赚少

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是因为风的原因,还是树的不挽留?都不是,真正影响它的是季节,秋天到了。

关于天时地利人和,历史上著名的案例就是赤壁之战。

借东风、用火攻,此乃“天时”;孙刘联军依靠长江这一有利地理条件作战,此乃“地利”;孙刘联军同仇敌忾,信念坚定要击退曹军,维护江东势利,此乃“人和”。

决定这场战役的最关键因素是“天时”,它决定了孙刘联军在这场战役中能不能取胜,如果当时吹的不是东风,就无法用火攻,这场战役的结局就不好说。“地利”与“人和”只是在“天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作用,决定战役的胜多胜少而已。

在股市中“天时”就是趋势,包括国家政策的趋势,资金的趋势,市场情绪的趋势等等;“地利”是指你对股市和上市公司的了解程度,比如你刚好在一家上市公司上班;“人和”是指交易者的交易素养。



如果你能看懂上海自贸区成立、海南自贸区成立、人工智能、新能源这些国家政策趋势,你就会在适当的时机买入相关的股票,资产在短期内得到大幅增值。

在大的趋势面前,个人的素养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在牛市中人人都是股神,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股市中,有没有处在趋势中决定你能不能赚到钱,“地利”和“人和”只是决定你赚多赚少而已。

正如《孙子兵法》所说:“胜兵先胜而后求败,败兵先战而后求胜”。看懂趋势,投资才能“先胜而后求战”,投资的成败在投资之前就已经决定了。


05 复利效应才是投资的最大魅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复利是世界上第八大奇迹”。



所谓复利效应,就是把上一次产生的收益再加入本金,每次都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比例增长,等若干次之后,会出现爆发式增长,把原来一个很小的数字变成天文数字,说通俗点就是“利滚利”效应。



有一个流传甚广关于复利的故事:

传说印度以前有位宰相,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要奖励他,就问他想要什么奖励。这位宰相说:“陛下,我不要您的金银珠宝,您只要按我的方法,在棋盘上奖励一些麦子就可以,在第一格放1粒麦子,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以此类推,后面一格麦子数量都是前一格的2倍,就这样一直放满 64 个格子就行。

国王一听,感觉很简单,就答应了。

可没想到,把麦子放到棋盘上时才发现,如果按这样不停地翻倍增长上去,即使把全国的麦子都搬过来都不够。

我们来算算,当放满64格时到底需要多少麦子?

1+2+4+8+...+263,算出来的结果约为 1844 亿亿(粒),换算成重量的话超过 5000 多亿吨,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可见,复利效应威力巨大!

再来看看下面这四张图:









这四张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前期增加的幅度都很小,甚至小到你都感觉不出来,但随着时间的推荐,积累到一定程度,量变引起质变,引来拐点,在短时间内出现爆发式增长。

造成这种爆发式增长的原因就是“复利效应”,无论是财富、个人成长还是其他什么,一旦拥有了复利,随着时间的积累,终将一飞冲天。

从上图可以看出,巴菲特主要财富增长是在66岁开始。巴菲特曾经说过一句名言:“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慢慢地变富,所以他的投资理念这么简单,却很少人能复制他的做法。”

太多股民,赚钱就是太心急。

复利效应,在股市投资中就给我们一个启发:对于99%的散户来说,慢就快,不要一天到晚想着抓涨停板,不要想着短期暴富,学会利用复利,随着时间积累,让财富取得爆发式的增长,实现财务自由。



短期暴富违背了自然规律,除了极少数幸运儿,抱着这种思想来到股市的人,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

写在最后

我在顿悟的高光时刻明白了五点:我们交易的是人而不是价格,交易者行为决定指标是否有效,价值就是聪明资金认可的价格,天时决定你能不能赚到钱,复利效应才是投资的最大魅力。

希望这些感悟对大家有所帮助,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股票投资不容易,但似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关键是你要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股票   复利   热点   熊市   散户   技术指标   牛市   基本面   股市   瞬间   时刻   趋势   资金   价值   高手   价格   财经   技术   企业   高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