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好嗓音是哪位歌手?

张雨生:强大到不科学,老天爷追着喂饭。机能不输迈克尔杰克逊。

评价过很多歌手的唱功,国内外都有。但每每回想起来,要说国内嗓音最好的歌手,那必须是张雨生。

张雨生,这个人仿佛和其他歌手处于两个世界,是中国唯一一个在流行声乐学习资源极为匮乏乃至于没有的时代之中,无师自通,拥有完美高音能力的歌手。

张雨生是拥有完美的C5-G5-A5的质量强混高音能力的怪物,其中咽音共鸣技巧堪称无敌,说一句华语乐团之中最天才的流行声乐大师,也不足为过。

简单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老是用质量高音作为歌手唱功的代名词?(很多粉丝询问)

两个关键:1:质量;2:高音;

一个优质的高音,本身便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发声技术,他的复杂程度是低音的数倍乃至于数十倍,但不代表质量低音容易,低音质量是需要减法。

低音涉及:腹腔支撑、胸声点缀、声带放松,发音点上挂四点。腔体集中与下共鸣腔

高音涉及:腹腔支撑强度+、胸声点缀强度+++,声带闭合、声带压缩但保持部分音色厚度、声带边缘化、发音点上挂、发音点集中、面罩共鸣、喉位对抗、喉位统一、换声点过度、强混能力、弱混能力、平混能力、咽音共鸣能力、头声共鸣、额窦、上颌窦、蝶窦腔体开发、体力能力

高音的腔体,是极致的腔体共鸣,是全身的投入的共鸣。在这种高压力,18+的可控腔体维度之中,高音复杂程度丝毫不比一个高级物理方程式的衍生过程简单。而在这个过程之中,质量二字的分量,重达万斤。

张雨生,是一个在高音领域,先天满魂力的状态。无师自通的巅峰能力。

回到正题,做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在机能能力(身体统一发声器官的肌肉活动能力)上讲,张雨生和世界顶级歌手,比如迈克尔杰克逊相比,并不输给MJ。乃至于部分强于MJ。

毕竟张雨生不需要像MJ一样因为声带过薄的缺陷,不得不开发撕裂唱法来重新获得五组高音能力,张雨生一个咽音共鸣全部解决。但是张雨生在乐感、语感、作曲、编曲、制作、艺术化等方面,远远不如迈克尔杰克逊。

好嗓音,在声乐的评判标准主要指的是歌手对于本能发音腔体的机能控制水准,包含了声带、腔体两大类的自发性本能技术。好与不好,更多地讲究一种浑然天成。后天的训练也很重要,但是瓶颈太大,难以做到的浑然天成。

所有其他的歌手,在职业道路上的正常路子是这样的:

训练-出道-唱片-有资源后开始学习声乐,寻求突破-矫正唱法,防止倒嗓-拓展音域。

这一种方式,可以包含华语乐团99%的歌手。

但张雨生不同,他的路子很野,是这样的:

出道巅峰-意外离世;

张雨生,不需要什么声乐知识,什么声乐系统,也没什么比他更会唱的声乐老师。能教他的唱得不比他好,能唱过他的,在质量音高上不存在,但是在乐感、在作曲、在编曲、在美声、在民族上有。在流行乐上,每一个歌手面对张雨生,心底都忍不住犯怵。

有人说林子祥,但实际上林子祥和张雨生完全没有质量可比性。林子祥的高音都是点触,无法维持长音,也集中于D5以下。而张雨生的质量,比林子祥高了足足6、7个key足足半个五组。

张雨生G5强混+咽音完美控制。A5平混+咽音也能拥有5S长音,两人本质上是两个领域的歌手。林子祥的硬汉唱法,还是有较大的局限性。但张雨生不存在。

以下,简单通过一些特殊能力对比,来解开我为什么说张雨生是最好嗓音的歌手。

没有任何先兆的巅峰唱功;

不同大部分有各种音乐经历的职业歌手,张雨生就是一个意外从大一才开始尝试演唱,结果一唱就成了校园冠军,毕业后直接获得主唱资源,推出来了他的生涯代表作之一的《我的未来不是梦》

去听一听,张雨生唱《我的未来不是梦》时,才22岁。在他大一之前在这个没有任何以下任何一种可能:

1:没有家庭的音乐培养,包括但不限于:乐器演奏、声乐演奏;

2:没有任何的演唱经历,包括但不限于:酒吧驻唱、街头卖艺、综艺节目;

3:没有任何的校园先兆,包括但不限于:高中以下学校比赛、乐队、社团、KTV纪录;

以上三点,几乎让张雨生和其他所有的职业歌手显得格格不入。没有父母培养(林俊杰)、没有街头卖唱(邓紫棋)、没有校园先兆(李健)。突然横空出世。

其他歌手好像对张雨生说:你这样,让我们显得很呆

张雨生:我妹妹比我唱歌好,我永远都比不上她。

张雨生成为歌手的直接原因,是他喜爱唱歌的妹妹意外离世。他担负起妹妹的梦想,成为了歌手。

这是一个意外,也是一次误诊导致女孩死亡的悲剧。



1986年的7月6日,礼拜天,张家计划全家去郊游烤肉。张雨生在学校和同学有约,没有随着家人一同前往。但是在7月6日那天早上张雨生还和妹妹张玉仙通电话,两人有打有闹的。

事情发生在当天下午,张家一家人在回来的路上,张玉仙因为淘气,踩到了石头上,落进了水里。被湍急的水流冲走老远,在下游被人救上岸。在张玉仙救到岸上时还尚有呼吸,全家人连忙将张玉仙送往医院。

最终,因为送到医院后被主治大夫误诊了,而没有及时进行抢救,不幸逝世。我个人猜测,是肺部积水窒息或者是干性溺水。

张雨生赶到医院时,看到早上还活蹦乱跳的活泼、热情的女孩失去温度。这样一个爱唱歌的女孩竟不能开口说话,张雨生深受打击。家中开始死寂,再也没有张玉仙的歌声。

后来,张雨生功成名就时,总有人对他说,“雨声,你怎么唱的这么好,高音这么嘹亮”时——

张雨生::“我妹妹比我唱歌好,我永远都比不上她。”

那一年,张雨生妹妹张玉仙只有15岁,遗体被葬在她家的后院。1997年,有消息报,在张雨生去世后,张家人就把张雨生和张玉仙的遗体合葬在张雨生园中。

出道即巅峰-《我的未来不是梦》

肩负起妹妹梦想的张雨生,开始了秒杀职业歌手的演唱能力。

1988年3月,张雨生毕业,和大学乐队成员参加第一届TW热门音乐大赛,获得团体组冠军以及最佳乐队主唱奖。直接被TW唱片制作人翁孝良发现,签约加盟“名声传播公司”。

签约一个月后,张雨生引爆了华语乐团。

1988年4月,张雨生以一首为黑松沙士的广告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直接奠定张雨生音乐生涯的第一个巅峰,引起歌坛注意。

为什么张雨生一个没有丝毫底蕴的小人物,会引起整个歌坛的注意?因为无与伦比的质量高音。

《我的未来不是梦》最高音是B4。

1988年,HK和TW音乐的大众核心音域是C3-F4,以四大天王前辈,张国荣、梅艳芳、谭咏麟等人为主。这个区间,不具备高音魅力。

张雨生这一嗓子,是华语音乐开始欣赏高音魅力的开始。虽然仅仅是B4,但张雨生凭借着B4的完美质量,足矣秒杀当时的职业歌手的唱功。

在《我的未来不是梦》成功让整个TW歌坛震动之时,又是一个月后,张雨生参与录制他人生的第一张合作专辑《六个朋友》。

1988年,他以一个浮萍一般的新人,凭借着自己的完美高音能力,从无到有发布了他人生的第一张专辑《天天想你》。结果,毫无乐趣可言,他一句奠定自身地位:

发行唱片销量:350000张(三十五万张)。


在这一张唱片之中,张雨生频繁使用A4-B4-C5-D5的高音能力,这四个音是完美的流行音乐高音听觉。这是领先于时代的音域,领先于时代的唱法。

可以说,华语音乐的大众审美,张雨生做出了较好的推动作用。大量使用High C,对HK乐坛一潭死水,商业致死不思进取的唱片公司进行降维打击。

第一张唱片就大受成功的张雨生,并没有像固步不前。但是不得不说一个很残酷的事情,他的所有时间,基本上没有放在唱功锤炼上,因为高音对于张雨生而言是自然而然流露而出的。

四年时间,两年入wu,然后降维打击《大海》

张雨生开始了为期五年的学习过程,学习作曲、学习吉他、钢琴、学习编曲、学习音乐专辑制作、学习发行、母带录制、录音棚使用等等音乐工业有关的一切知识

张雨生在学习途中,还花了两年时间去入wu,叫人绝望。在他零零散散的学习生活之中,他应征入wu,于1991年退wu。

张雨生退wu后开始了打磨自己为期三年的入wu生活沉淀。他开始前往洛杉矶打磨音乐。

一切的辉煌,来到了1992年的11月30日,张雨生发行了他个人第四张专辑——《大海》。

这是当年环顾时代之中,巅峰华语音乐专辑。尾随王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

《大海》销量:600万张;成为现象级音乐。


回顾张雨生,回顾华语音乐,回顾世界音乐。

流行音乐最好听的音域,永远是在A4-B4-C5-D5四个音之中。D5以上的高音,展现力是逐渐递减的,而且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听,质量才是高音及格线,情感才是高音优异线、感染力才是满分艺术化的核心。

所以,同级歌手唱的好不好,主要以A4-B4-C5-D5的质量、情绪、感染作为核心。

恰恰,对于张雨生而言,他的A4-D5是完美的,没有丝毫瑕疵的。不局促、不散漫、不游离,那么扎实、那么包含情感、那么反科学、那么自然。没有丝毫的阻滞感,让人感觉,音乐就该如此。

听没听懂,点个赞呗!




张雨生(反科学的存在);女歌手:李娜;不考虑唱功科学性;

“嗓音最好”,定义应该在于先天性声带音色构成和后天性非训练系发声习惯构成的,简单讲就是“高音厉害,唱功不具科学性”。质量高音就是需要声带机体支持的。声乐唱功就是一个必定朝着系统科学发展的过程,需要舍弃一定的歌唱习惯和不断开发,最终都会趋于部分科学同质化。

那在先天性嗓音优势上,张雨生独一档,不论男女歌手。女歌手:李娜,也算是独一档

先上音域:

李娜:高质量音域:D3-Bb6;代表作:《青藏高原》、《嫂子颂》;

张雨生:高质量音域:C3-D6;代表作:《大海》、《我的未来不是梦》;

相比于李娜,张雨生的高质量音域更为恐怖:理想黄金音域3八度全都包含。

C3-C6是人类听觉之中,包含男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女低音、女中音、女高音六个和声部分的黄金音域。张雨生一个人在音域广度上,抵得过所有合唱团的广度。

而李娜也不甘落后,仅仅差了C3-D3的两个半音,此外在头声哨音部分比张雨生更高。但是实际上音高超过C6,不具备太多可听性。尤其李娜也并非是花腔女高音的唱法。所以总体上,还是张雨生比李娜更强。

简单介绍一下两人的声带音域构成的机体优势:

张雨生:反科学的声带构造;

张雨生,是华语乐团之中,最为反科学的存在。他的声带构造,几乎不存在倒嗓的听觉。

C3-C4:正常歌手质量;

C4-F4:正常歌手会在F4-G#4迎来换声点,出现听觉割裂,在换声点前会出现部分抬高喉位,造成质量下降。张雨生不同,张雨生的喉位在G#4以下,抬高幅度造成的紧张可以忽略。

G4-B4:正常男歌手,G4-B4就处于绝对高音区。参考:陈奕迅、林俊杰、刘德华、周杰伦、王力宏。在具体演唱上,陈奕迅的G#4、林俊杰的G#4、周杰伦的G4,都是使用强混技术;刘德华、王力宏偏向多弱混假音。但是张雨生,G4-B4的难度等同于正常男歌手C4-F4的轻松状态。

具体为:喉位抬高闭口音,声带自发性压缩,具有部分非系统边缘化。这里的惊人之处在于,张雨生的喉位已经抬到了普通人无法忍受的地步,但是他依旧可以轻松唱出真声的高质量听觉。

C5-F5:最强真声,实际上E5-F5,具有强混听觉。

五组高音是张雨生带入流行乐坛之中,让广大听众感受到高音的魅力。从此,华语乐坛进入正常的高音审美的阶段。譬如后来的《死了都要爱》、《青藏高原》、《天路》等歌曲,都与张雨生的高音审美切入有关。

C5-F5的主体表现上,依旧是在B4的基础上,抬高喉位,继续以声带的肌肉挤压方式实现物理性声带压缩,给与更高频率震动的可能。但张雨生的声带,就是能承受住这样的恐怖的压力,而且不出现王杰那般的废嗓。从科学角度上,的确是挺反科学的存在。

以谭咏麟为例,在早期的G4阶段,谭咏麟就在G4上吃过大亏,导致了胸声过载伤嗓过度。后来才慢慢缓过来。而张雨生的吃力极限直接拉高了一个八度,来到G5.

G5-C6:这个阶段,张雨生的音高质量开始下降,主要在于腔体共鸣的非系统性,但在当年依旧有较高可听性。

总体而言,张雨生的声带音域构造上,比职业男歌手高出八度,比职业女歌手还要高出三度。声带机体能力,可以扛得住F#5的真声挤压而且保持十年高音高水准不倒嗓。他逝世的时间过早,仅仅31岁便离去。十分可惜。

但即使是31岁,也十分反科学。

以正常人的嗓音为例,周杰伦27岁之后,在2007年短暂唱功巅峰之后,就已经因为早期《黑色幽默》《安静》的高喉位导致声带倒嗓严重,从而更改唱法,放松声带。如今G4都很少唱。

而张雨生在出道第一年的《我的未来不是梦》之中,主唱最高音B4,和音最高音就达到了Eb5。简单说,在张雨生九年的职业生涯之中,高音能力始终在线。但是后期挖掘出张惠妹后,的确张雨生转向了幕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倒嗓缘故。

那相比之下,张雨生缺乏的声乐性在哪里呢?那可多了去。

正常的声乐,讲究的是统一喉位,胸声点缀,以横膈膜控制腹腔气息,让气息经过胸腔的稳定声压和甲杓肌参与,提供声带的真声质感。经过自发性压缩的声带,穿过去除舌根音的咽喉,来到发音点集中的鼻咽腔,进入上颌窦的硬壁。气息撞击上颌窦形成气流对冲,产生共鸣。放大声线的金属芯。达到流行听觉质感。

而张雨生第一步就推翻了科学方式:张雨生的喉位压根就从来没统一过。音乐高,他的喉位越高。音色改变越大,但是这种大就是独一无二的音色。因为没人能和他媲美。

香港的林子祥也是走的张雨生的路子,嗓音机体也算得上很恐怖。但是林子祥的音准有较大问题,整体音乐表达也不如张雨生。

总体而言,张雨生就是华语乐团最好的嗓子。

李娜:黄绮珊并列;但是黄妈倒嗓严重。


关于这位初代国家队大魔王,可查的信息较少。只能查出如下:

李娜是有豫剧出身,戏曲的吊嗓是吻合鼻咽腔的科学唱法。这让本身在民族声乐有一定的基础的李娜,在戏曲上开辟了较强的高音区。

大概八十年代中后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大陆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流行唱法,相比于开创内地流行歌坛的李谷一,李娜剔除了较多的民族唱腔。同期的有韦唯,毛阿敏。李娜又极大的发挥了她豫剧功底的优势,同时扬弃了豫剧中不能和流行像融合的成分,使之相比韦唯毛阿敏又多出了四度左右的有效音域。韦唯毛阿敏高音支撑在E5,而李娜直到B5仍然有非常好的支撑和控制,但是难以咬字。

这种在高音天赋上的拓展,直接让李娜成为当年最优秀的女高音。随后便是《青藏高原》的完美流行表达,一举奠定通俗唱法的标杆,极大的推动了通俗唱法的边界。

和31岁离世的张雨生类似,李娜在34岁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出家。如果并未出家,在这个唱法越发科学进步的现代,谭晶等A5戏腔咬字的魅力,本该属于李娜。


这两位的共同点,都在于非科学状态的先天性优势。相比之下,李娜的音准有点半音偏差,问题不大。嗓音控制上,和张雨生相比,缺乏了边缘化的柔化,听觉上不如张雨生的好听,有较大豫剧的毛边感。但依旧很强。


听没听懂,点个赞呗!




中国最好嗓音的歌手有很多很多很多呢!我特别喜欢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嗓音   歌手   华语   音域   唱法   声乐   唱功   声带   听觉   高音   中国   共鸣   能力   质量   科学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