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大将云集,为何账下只有张辽一人入选七十二名将?张飞鲜少独当一面,为何却能入选?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何谓72名将?

我国古代有文庙和武庙一说,文庙供奉的自然是“天地之先师”孔子,然后是其72位知名门徒。而武庙供奉的则是姜太公,以及自春秋以来到大唐时期的72位名将。

在武庙当中,72名将被分为了四个档次。

第一档:张良。
张良在第一档的原因是因为宋朝时期,对张良的评价颇高,有“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一说。
二档: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并西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并东向
三档:东庑,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并西向;
四档:西庑,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飘、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但、郭元振、李晟,并东向。

那么从中我们能看出,三国时因为恰逢乱世,涌现的将才济济,上榜人数也是颇为惊人。

其中,蜀汉三人,孙吴四人,然而拥有当时最强大实力的曹魏,竟然只有张辽一人入选,那么所为何故呢?

我们就先来分析一下,宋人编制这个72名将序列时,参考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忠勇之士。

忠勇乃是名列72名将最为关键的标准。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对于统治者而言,作为一个将帅之才,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当然一是忠心,二是勇猛。这也是为何很多人实力很强却无缘72名将名单的缘由所在。

张飞的忠诚自不必说,和刘备桃园三结义后,对刘备那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而勇猛,张飞自亮相就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猛人相,在整个三国时代,纵横捭阖,有他打不过的,战不胜的,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是他怕的。这份勇猛,在三国时期,也当属翘楚的所在。

而张辽对曹操的忠心程度自然也是日月可鉴。张辽的勇猛也自然不在话下,作为曹操座下大将之一,张辽以数千人之力,据东吴十万军马的功绩。

第二,独当一面。

独当一面,其实不再单纯是为将之能,而是统帅能力。曹操治下谋士众多,将帅济济,为何只能有一个张辽脱颖而出?原因就出在曹操自己身上。

曹操是那种喜欢亲历亲为的统帅,从三国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曹魏的战斗,都是在曹操的指挥之下完成的。也就说,其实,担当统帅之才的就唯有曹操一人。能力太强掩盖了自己手下的光芒。虽然手下的人才济济,个人实力也都不俗,但是曹老板的光芒太盛,其他人不过是按照其指示而为,这就直接让曹操治下的很多将才失去了名列72将的资格。

再来看张飞。刘备虽然开始的时候也是亲历亲为,但是因为将少兵寡,很多时候处于疲于奔命的逃命状态。这就给了关羽和张飞独当一面的机会。关羽自不必说,张飞独立领兵对敌并取得良好战国的机会就有三次。

最著名的当属仅仅带着20余骑就敢断后,其中展现的谋略和过人的胆识,绝非一员只能执行统帅命令的武将所能媲美。而义释严颜和大破张郃,则为他留下爱才惜才以及勇猛的美名。

第三,帝王不入。

其实,帝王不入72名将的缘由很简单,这并非是因为帝王的能力不足,其实很多时候恰恰相反,每一个开国的帝王必然是一个绝佳的统帅之才。甚至连刘邦,都能入选而上。但编制的目录为72名将,名将服务的对象忠心的对象是各位帝王。那么帝王的忠心对象是谁呢?自己?显然不合适。所以,任由一个帝王拥有通天彻地之能,如曹操、司马懿等,都不可能入选这个名单。

所以,综上各种原因,也就容易理解为何张飞能入,而曹操手下只有张辽一个人可以入选了。




张飞的战绩无论从歼敌人数还是意义上来说都非常大,一点不比张辽差,曹操手下其他将领还真没人能和他比。

张辽入选名将之列最主要的战绩莫过于合肥之战以800骑突击十万吴军,杀的东吴人人丧胆,此后又在逍遥津追击撤退的吴军,差点活捉孙权。这一战张辽在曹操远在汉中,难以迅速救援的情况下击退吴军,稳定了东线,意义重大。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张辽突击吴军主要是杀了一个出其不意,在气势上压倒了对方,但是他毕竟兵力有限,不可能杀伤太多敌人。而在张辽退回城后吴军还是围攻了合肥十几天,最后因为疾病横行才撤退,也可以证实这一点。

相比之下,张飞除了长板桥单骑喝退曹兵之外,在宕渠之战还击败了名将张郃,而且还杀了对方一个全军覆没。虽然《三国志》上没有明确写张飞歼灭了多少敌人,但是张飞在最后突击魏军时就带了万余精兵,那么当时他手下的总兵力应该更多。而张郃是主动率军进攻张飞镇守的巴西,他的兵力也不可能比张飞少,所以这一战张飞歼敌至少在上万人。

和演义里动辄出兵几万几十万不同,历史上三国时期上万人就是规模很大的战役了,像曹操留守合肥的总兵力不过七千,关羽北伐襄樊也不过两三万人,能一次歼敌上万人可以说是非常惊人的战果了。

而且张飞此战意义也非常大,自曹操攻占汉中以后,由于担心他会继续进攻益州,因此益州一日数惊,民心动荡,难以平息。但是张飞一举击败张郃,将来犯的曹军全歼,这一战果极大的稳定了民心、军心,刘备也得以整顿力量,集中兵力和曹操争夺汉中。

曹军其他将领和张飞相比,要么有过败仗,比如曹仁败给周瑜,张郃输给张飞,于禁败给关羽,夏侯惇被人抓过俘虏,夏侯渊干脆被砍了脑袋,要么像徐晃、乐进那样,虽然没有大的败仗,但是也没有太突出的战果,自然对他们的评价要比张飞和张辽差一些了。




很多人以为七十二名将就是打仗最厉害的72个武将,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有人列举了数十条理由,将张飞夸得天下地上独一无二,不过是眼光局限性,只盯着“张飞”这个名字而已,当你眼光放到整个武庙,就会发现战绩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什么叫七十二名将

要说七十二名将不得不说武庙,要说武庙又不得不提文庙。

唐朝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唐玄宗为了祭祀历代名将,专门设置了一个庙宇来,主祭周朝开国太师姜子牙,以大汉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10人从之。此时一般称之为“太公尚父庙”。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唐肃宗尊姜太公为“武成王”,并将武成王祭典跟孔子的“文宣王庙”等同,此后,太公尚父庙被称为“武成王庙”,又称为“武庙”。此时依然只有十个名将从之。




唐德宗时期,公元779年-805年,武庙主祭为武成王姜子牙,配享为汉留侯张良,但是将名将总额增到六十四位,包括张良在内。

宋真宗时期,公元997年-1022年,武庙才有了七十二名将的说法。这个时期的武庙为:

主祭:姜子牙,

配享:张良,

十哲: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相比唐朝,将白起吴起踢出了十哲的队伍,将张良单独列出来,所以增加了管仲、范蠡、郭子仪。)

七十二名将: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熲、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亶、郭元振、李晟。




从武庙的历史可以看出,七十二名将源于唐朝对武将的祭祀,真正来自于宋朝,所以这两个朝代对名将人选有极大的影响因素

十哲,七十二名将的数字主要是为了对照文庙的十哲,七十二贤。

七十二名将最重要的根本不是战功

客观点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真正按照兵法来讲,以弱击强,以小博大从来不是真正的名将应该做的事。

《孙子兵法》有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也就是说,真正的能征善战的将军战前就应该预估形势,有极大把握了才能出战。




可是,问题来了,大势压下,以强击弱,就算打胜了,一般也认为那是理所当然,根本不会为人所津津乐道。就拿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来说,曹操率领20万大军(号称80万)南下 ,而孙权属下实际只是集结了3万,如果说曹操胜了,大多数人也只会觉得他的胜利是理所当然,绝对没有他的败兵更有纪念意义。

所以说,单纯以历史上有名的战役来评价一个统军将领的战争水平,本身就不是客观的。




唐朝自从建立武庙开始,它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来凝聚武将的“忠君报国”精神。

其实算起来,张良怎么能算武将?名将的选拔本身出发点或者说排第一的根本就不是统帅能力,否则的话也不会将君主排在名将之外了。

典型的例子,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次进了武庙,看到白起的画像,就用拐杖指着白起说:“白起坑杀已经投降之士卒,太不仁慈,这样的人也配呆在这里?撤下去!




宋初名臣高锡不知道是为了迎合宋太祖,还是什么原因 ,也上疏,说“王僧辩不克善终,不宜在配享之列”,王僧辩是南朝名将,可是最后因为兵败被杀,所以高锡说他“不克善终”,也要将他移除武庙。(算起来,关羽其实也是典型的不克善终,而且他的败绩可是比王僧辩更加有负面作用。)

好在当时有一个非常有名望的文学家梁周翰对这种做法十分不赞同,他说“但凡名将,世人皆知他们都是能征善战,如果非要吹毛求疵,世人哪有完美的人?如果非要将已经立于武庙的名将撤下去,我担心以后有更多人,为了私心,以吹毛求疵的原因撤下真正的名将,而用一些不名副其实之辈滥竽充数,也就失去了武庙的意义。”

这才保全了原本名将的地位,我估计这也是为何宋朝虽然新增至七十二贤,却并没有加上当朝武将的原因吧。

所以说,武庙的设立是为了祭祀历代名将,凝聚武将的忠心,让他们精忠报国,所以选择的名将的第一要求是忠心,第二是名气,第三才是战绩




三国时期的张飞确实没有多少战绩可言

说起张飞,名气确实很大,有很多人都能历数他的辉煌战绩:

1.拒水断桥:长坂桥前面20余骑断后,曹军数千人不敢过桥。

2.大败曹魏名将张郃:为了争夺汉中,曹魏张郃主动进攻巴西郡,刘备带着大军前来,令张飞率军与张郃相抗,在相据50余日之后,利用地理优势大败张郃。

3.义释严颜:刘备围攻成都期间,诸葛亮率领张飞和赵云入川增援,一路攻破周边郡县,张飞攻打江州的时候,刘璋麾下大将严颜据守不出,被生擒活捉,张飞感动其忠义,将他释放,并引为座上宾。

真正说起来,其实1和3真没有什么好说道的,对于普通人来说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自然是很厉害的,可是这与名将其实没啥关系,义释严颜也是,这路偏军本来都是来清扫的,根本可以说没有抵抗力,刘璋对于刘备毫无防备,这边没有兵力可言。值得称道的是他的气度,没有责怪严颜,慧眼识英雄。

跟张郃的大战倒是算得上一场大胜,不过双方兵力其实有限,因为地理关系,对整体局势影响也不是太大,但是大胜是不可否认的。

所以说,张飞可以算名将,但是真正跟七十二名将的其他人相比,就我个人而言,战绩还是有所不如的,但是谁叫这个名将本来就不是以战绩为主呢?所以他能当选也是情理之中




曹魏上榜为什么很少?

首先,这个题主说法是有误的,曹魏真正上榜的并不是只有张辽,还有灭了蜀国的邓艾。




其次,张辽的战绩不多说,单单一个“威震逍遥津”就足可匹敌任何名将,以7千迎击10万大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这个战绩实实在在是打响了他的威名。

所以,张辽和邓艾能名列72名将,那是真的货真价实以战绩打出来的。




最后,曹魏上榜少其实也是没办法的,

1.后期的杜预、羊祜、王濬这些人被算入了晋朝。

2.整个三国时期最巅峰的两大统帅曹操和司马懿,也因为是君主所以不能当选

3.一个三国时期已经有了太多的人选入驻七十二名将,如果再加,其他朝代怎么能服?

4.如果选的话该选谁?曹仁、夏侯渊、夏侯惇、徐晃等等无论是宗室还是五子良将,其实都差不多,除了五子之首的张辽比较出众,其他的也许位高权重,但是没有太特别出彩的地方。




总结

张飞能立身于武庙,而曹操麾下只有张辽,有实力因素,也有平衡因素,最主要的是其他人名气不如他!




所谓的七十二名将是指武庙中用来陪祭主祭吕尚(姜子牙)的七十二位古代名将,唐朝时,武庙从最先的武庙十哲到六十四名将,宋朝时,陪祭增加到七十二名将,是为了对应文庙中孔子有七十二门徒陪祭。

而七十二名将属于三国时期仅有12人,分别是诸葛亮、邓艾、张辽、张飞、关羽、吕蒙、周瑜、陆抗、陆逊、杜预、羊祜、王浚而属于曹操手下只有一人,就是张辽,属于刘备手下有三人,就是诸葛亮、关羽和张飞,属于孙权手下有三人,就是吕蒙、周瑜和陆逊

作为三国时期最大势力的曹操,雄据天下十三州中的九州之地,手下人才济济,战将千员,谋臣无数,为何只有张辽一人能上榜古代七十二名将?

虽然评选七十二名将的唐、宋两朝没有公布评选 标准,但从上榜的名将来看,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1、名将战绩。

作为名将一定是有战绩作为支撑的,武庙在唐宋时期的主祭是吕尚,到了明清时期的主祭就变成了关羽,虽然人选有统治的有意为之,但无论是吕尚,还是关羽,都有诸多的战绩作为支撑的。

而作为陪祭的名将自然也是如此,比如邓艾有灭蜀的功绩,吕蒙有奇袭荆州的功绩,周瑜有赤壁之战、南郡之战大败曹操的功绩,陆绩有夷陵之战败刘备、石亭之战败曹休的功绩。

当时曹操手下的名将可谓不少,比如五子良将的于禁、徐晃、张郃、乐进、张辽,再比曹氏夏侯氏猛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曹洪、曹真、曹休等,其他的还有典韦、许褚、庞德等将领,但这些名将中能够被入选七十二名将的,只有张辽一人,为什么会这样?

2、名将道德素质不能太差。

既然是统治者来评选的,肯定有忠君爱国的儒家思想有一定的要求,至少一个处处背叛的名将是不可能入流的,比如三国时期的吕布,另外杀人太多的名将也不能入选的,比如战国时期的白起因为一生中杀了一百多万人,宋朝统治者取消了名将地位。

而关羽作为忠君的代表及标志性人物,能够在明清两朝成为主祭,一半是因为战功,一半是因为忠君思想,所以七十二名将评选的标准只看战绩,而是一个综合指标。

再回过头来看曹操手下的将领,为什么只有张辽入选?

很简单,因为除了张辽,其他武将的战绩都不突出。先说五子良将,如果问于禁、徐晃、张郃、乐进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战绩?你肯定是回答不了的,因为这四人的不太突出的战绩非常多,能够让人印象深刻的战绩几乎没有,但是一提到张辽,你马上就会想到“合肥之战张辽八百勇士大破孙十万”,这就是张辽能让人特别记住的功绩,也成了张辽极具突出的战绩。

当然张辽也不止合肥之战这一件功绩,只是这一功绩太过出名,所以才让人记住了,张辽一生的小战绩也是数不胜数,史书也记载得非常详细,比如曹操北征乌桓发生的白狼山之战,张辽作为曹操的先锋率军作战,阵斩乌桓单于踏顿,这也是张辽的战绩。

另外,造成曹操手下将领没有特别突出战绩的原因与曹操本人息息相关,因为曹操在打天下的过程中,是牢牢地篡住了兵权,曹操本人几乎领导了曹魏所有对外的重大战役,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平定汉中之战、平定关中之战,除非曹操无法分身,否则他不会让任何一个外姓将领独自领导一场大战,正因为曹操不愿意放手,所以曹操手下没有真正能独挡一面的大将。

而张辽之所以能在合肥之战中光彩夺目,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没有曹操在,所以张辽才能发挥自己独立的能力,曹操留在合肥虽然只有七千兵力,却由三个相互制衡的将领来领导,分别是张辽、乐进和李典,而且三个还是彼此有矛盾的,可见曹操对将领防范之心有多深,也就造了曹操手下没有独挡一面的大将。

像夏侯惇基本上没有什么战绩,夏侯渊虽然有一些平定关中的战绩,但不突出,而且还在战场上因为鲁莽行事被刘备军阵斩,让其名将光芒大打折扣,其他的如曹仁守城能力倒是较强,但战绩不多,曹纯过于低调,没有突出战绩,曹真和曹休也是如此,典韦和许褚只能算护卫型的将领,正史中没有功绩。

再来看刘备手下的张飞没有特别突出的战绩,为何能够轻易进入七十二名将呢?

从史书上的记载来看,张飞特别突出的战绩只有两件:

1、长坂桥前率领二十余骑断后,曹军数千追兵不敢靠近;

2、宕渠之战大败曹魏名将张郃,把张郃万余人马打得全军覆没。

而张飞不突出的战绩还包括:张飞独自率军攻破江州,生擒严颜;独自率军攻下巴郡和巴西郡。

除此之外,张飞就没有其他史书记载的战绩了。但是,没有记载并不代表张飞没有战绩。至少有一个实例就能证明张飞有其他突出战绩没有被记载下来,这从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和郭嘉对张飞的评价就能看出来。

程昱评价刘备、关羽、张飞是:

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

郭嘉评价刘备、关羽、张飞是:

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

程昱和郭嘉都是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之一,作为谋士而且还是敌方阵营的谋士,对刘备、关羽、张飞的评价应该是相当客观的,关羽和张飞被合称为三国时期仅有的2个万人敌,一定是有战绩支撑的,只是没有记载下来而已。

郭嘉病死于公元207年底,而史书上关于张飞的所有战绩,包括长坂桥断后、宕渠之战都发生在公元208年及之后,这个时候郭嘉早就去世了,郭嘉只能根据他在生前对张飞英雄事迹的了解来评价,作为极为出色的谋士,他不会长敌人志气而灭自己威风的,那么郭嘉来评价张飞为万人敌的战绩去了哪里了呢?史书没有记载,或者缺失,或者陈寿不敢写,但一定有,只是你我不知道而已

另外,张飞被记载下来的所有战绩都是独自完成的,比如长坂桥前率领20余骑兵阻挡曹操数千追兵,曹军都不敢上前,这可不是小说,而是真实的历史,张飞之所以敢阻挡,就是因为他有这个能力,而且很有可能张飞之名早已闻名曹军,战场上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曹军再厉害也会怕死,如果不是张飞在这之前如雷贯耳,数千曹军怎么会不敢上前攻击张飞呢?

另外宕渠之战张飞大败曹魏名将张郃,把张郃万余人马打得全军覆没,这一仗张飞也是大获全胜,这种把对方名将打得全军覆没的战争,你在三国找不到几场,况且张郃可是曹魏五子良将之一,战功赫赫,这样都败在张飞手上,还是全军覆没的那种,你会觉得张飞不厉害吗?

况且从晋朝开始,历朝历代如果比喻猛将,就形容为关羽张飞之勇,关羽张飞已经成为勇猛武将的代名词,这可不是虚的,是实打实的战绩换来的,所以关羽和张飞都能进入七十二名将。




武庙72将里面三国时代的将领有关羽、张飞、张辽、邓艾、羊祜、杜预、王濬、周瑜、吕蒙、陆逊、陆抗等11人。其中蜀汉仅仅两人,魏晋加起来有五人之多,但是曹操手下确实只有张辽一人入选。

曹操账下大将云集,恰恰是曹操手下将领仅有张辽一人能够位列武庙的主因。而刘备手下兵微将寡,就是诸葛亮关羽张飞都能进武庙的前提。

曹操和刘备一辈子南征北战,东征西讨,都占领了不少地盘,有了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和武装。相比较而言,曹操的成绩要更突出一些,毕竟曹操占据了大半州郡,刘备仅仅被局限在益州。按理来说曹操阵营的战功更多,手下更有希望进入武庙才对。

但是曹操手下人才济济,武将就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于禁、张辽、张郃、乐进、徐晃、李典等等,而且几乎每次征战,曹操都要亲自出马,获胜的功劳肯定首先归曹操,剩下的才会众多的手下来分,这么多人不好分啊,每个人分到的功劳就不多了。张辽能够入选武庙,还多亏有几次是没有跟随曹操出征,而是留在合肥镇守,数次杀得孙权哭爹喊娘,这个功劳在张辽入选武庙过程中肯定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果没有几次击败东吴的表现,甚至张辽都很难入选。

相反,刘备手下大将太少,前期仅有关羽、张飞和黄忠,刘备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放权,就连马超和赵云都没有。如此一来,张飞立下大的功绩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

三国志记载,张飞有万人敌之称,曾经率20几人就能据水断桥,敌皆无敢近者,保护刘备顺利转移。故遂得免。刘备入益州攻打刘璋时,张飞大破刘璋将巴郡太守严颜,并生擒活捉。张飞所过战克,与刘备会于成都。后来张飞又在汉中大破张郃。所以说张飞在刘备阵营获得了足够的军功。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张飞为右将军,假节。在取益州和汉中的过程中,张飞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张飞能够入选72将或者64将,都是足够的。




中国古代七十二名将也叫宋代武庙七十二名将,它是由宋朝官方评选的,为了表彰有史以来杰出的文臣武将,特意修建了“文宣庙”和“武成王庙”。文宣王庙的神主是孔子,配享孔门七十二贤人,武成王庙的神主是姜太公吕尚,也评选了七十二名将配享。

这七十二名将囊括了宋以前的所有朝代,反应了宋朝官方对武将的认可标准,除了会打仗,还必须是忠义双全。

七十二将里只说三国时期,有魏国的张辽,邓艾;蜀国的诸葛亮,关羽,张飞;东吴的周瑜,吕蒙,陆逊,陆抗。

那么三国名将何其多,为何张飞能够上榜?

下面先细数一下张飞的个人成就:

第一,据水断桥。公元208年,曹操率军攻打荆州,荆州刘琮投降曹操。刘备得知后放弃新野准备向南进占江陵与曹操对抗。最终导致日行仅十余里的刘备军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军追上击破,刘备弃妻子走,命张飞率敢死队二十骑断后。张飞利用河道,拆毁桥梁阻止曹军追击,他瞪起眼睛横握长矛,大叫:“我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曹操手下的一流悍将,如曹仁、夏侯惇、曹洪、许褚、张辽、乐进、李典、于禁,一时间被张飞的勇气所夺,都不敢上前,最终吓退曹兵。

第二,义释严颜。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刘备与刘璋决裂,军师庞统中流矢身亡。张飞、诸葛亮、赵云等领荆州兵入川增援。大军到达江州,江州守将严颜据守不降,张飞将其攻破,占领江州,并生擒严颜,张飞对严颜大喝到:“大军到来,你怎么不投降还敢与我大战!”严颜回到:“你们无理侵夺我们疆土,我们这里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张飞大怒,令牵下去斩首,严颜面不改色大声说道:“斩首就斩首,你发的什么怒!”严颜拒降的豪气感动了张飞,张飞将其释放,并将其引为上宾。

第三,大破张郃。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击败汉中张鲁,张鲁逃入巴西,刘备听说后派黄权前往迎接,但张鲁随后向曹操投降。张鲁投降后,曹操因后方叛乱而回师,一方面留夏侯渊镇守汉中,另一方面命令张郃进犯巴西,扰乱巴西郡民。张郃进兵至宕渠县,寇犯百姓。刘备一方面自己亲自驻扎江州,另一方面令张飞驻扎阆中,进攻张郃。张飞率军与张郃相据五十余日。张飞率领精兵万余人主动进攻宕渠的张郃,张郃率兵迎击,张飞将张郃引到瓦口关,山道狭窄,张郃军前后军不得救应,被张飞打得大败,张郃为了逃命,只得放弃战马攀山而逃。将张郃打的全军覆没,为刘备攻取汉中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另外分析一下张飞的职位。 刘备称帝后,张飞被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西乡侯。车骑将军的地位是可以想象的尊贵与显赫。在昭帝之后可加大司马之号,为掌管京师乃至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官。而司隶校尉同样位高权重,用一句话就能概括“司隶校尉,旧号卧虎,诚以举纲而万目理,提领而众毛顺。”在司隶校尉面前,不管是皇太子还是三公九卿,是龙给我盘着,是虎给我卧着,不老实就秘密弄死你!可见刘备对张飞之倚重信任,关羽死后,无出其右!刘备能识人用人也是非常出名的,从侧面也反应了张飞的能力!

另外,张飞从刘备草莽之时相随,多经坎坷,至死不弃,更是忠烈无双,得享武庙七十二名将,名副其实!

张辽,魏国五子良将之首。逍遥津之战,名动天下。 公元215年,张辽以八百将士硬击东吴的十万大军,先后两次大破东吴。战役前期,张辽率领800将士冲击东吴的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东吴猛将陈武被斩杀,孙权丢掉主帅麾旗,逃跑到山冢,东吴军队全都披靡溃败、望风而退、闻风丧胆。战役后期,张辽率领追兵,再次击破孙权、甘宁、凌统等人。孙权蹴马趋津,跳过断桥,才免于被活捉。

更难能可贵的是张辽与另两位守将李典乐进不和,但是大敌当前,能够捐弃前嫌,协力退敌,足显大将风范!

至于曹操手下其他大将能力也都很强,典韦,许褚勇猛无敌,但是都是曹操保镖的角色;夏侯渊死于黄忠刀下,张合败于张飞之手;夏侯惇留守后方;曹仁更偏于防守,曾挡住周瑜,关羽围攻,但曹仁率兵进攻濡须口,惨败于吴将朱桓;于禁兵败而降,为人诟病;徐晃战功很多,然而多是在曹操或者其他宗室大将指挥或配合作战,缺少坐镇一方的经历或者名动天下的大战。

综上所述,张飞与张辽能够入选七十二名将,名副其实,二人也是各有千秋!




首先我们要清楚入选武庙的标准。

什么叫武庙?武庙与文庙并立,文庙供奉的是孔子,而武庙供奉的是姜尚。

之所以叫武庙,是因为唐代封姜尚为“武成王”,与孔子的“文宣王”并列,成为文武两大“神仙”系统。

这个系统中衡量标准并不是单纯的看实际功勋,而是会很大程度的参考历史地位和忠孝仁义。

我们看比较有代表性的所谓“武庙十哲”,里面仅次于姜尚的第二人是汉初名臣张良,然而张良一生不曾取得什么大的战功,甚至都没有单独领兵作战的记录,他入选武庙必然不是靠军功。

再比如司马穰苴,他的战绩就只有那么一次杰出表现,历史上比他战绩好的名将多了去了,但是司马穰苴能入选武庙也不是因为战绩军功超人。

再举了例子,汉武帝时代的卫青霍去病,这俩人可以说是后代中国名将战绩的“总统山”,封狼居胥是后世名将神往的不世之功,从今天的军事角度看,这俩人开创的骑兵大迂回打包抄的闪电战术也算是军事专业领域的开拓者。

无论从战绩,从名望,乃至从战术水平指挥能力上,卫青霍去病都不比所谓“武庙十哲”中的一些人差。

然而这两位全部落选。




武庙十哲以张良诸葛亮为代表,要么是因为他们辅佐的人获得了大一统的功勋,要么因为道德标兵。

后来唐朝又立武庙“七十二子”,即七十二位名将,名在十哲之下,关羽张辽张飞等人皆在其中。

蜀汉以关羽张飞入选,曹操麾下五子良将只有张辽以人入选。

在历史上,曹魏五子张辽张郃的军功战绩不输关羽张飞,徐晃等人也不遑多让,但是张郃徐晃等人纷纷落选,而张辽因为镇守合肥之功太过耀眼,不入选实在说不过去。

究其原因,无非因为蜀汉是道德标兵,在封建君主专制时代,忠君爱国永远是衡量一个臣子的头等标准,而且,史书也说关羽张飞“万人之敌”,南北朝和隋唐时代一直把关羽张飞当成猛将的代名词。所以,这俩人就入选了武庙。




实际上后来关羽一度取代姜尚做过武庙之主。

这是在清朝以后的,满清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将关羽捧到至高至圣的位置,关羽就在雍正年间成为“武圣人”,成为武庙主祀,与孔夫子并列为文武两个神仙系统的老大,享尽人间烟火。

所以,对比唐朝来说,关羽享受的待遇只能算毛毛雨,人家在宋朝以后持续水涨船高,而张辽吕蒙邓艾周瑜陆逊等人统统都要靠边站。






入选武庙的汉晋人物

两汉:

  • 韩信、张良、曹参、周勃、彭越(后补:灌婴)(开国代表)
  • 周亚夫(军事平叛,安社稷)
  • 卫青、霍去病、李广、赵充国、皇甫嵩、班超、段颎(讨伐异族、开疆拓土);
  • 邓禹、冯异、吴汉、马援、寇恂、贾复、耿弇(后补:王霸、祭遵、耿纯)(开国代表);

曹魏:张辽(开国代表)、邓艾(灭蜀代表)

蜀汉:诸葛亮(开国代表) 、关羽(荆州方面军,蜀汉元老)、张飞(攻略荆南,攻占益州,坐镇阆中的开国代表、蜀汉元老)、

东吴:周瑜(东吴元老)、吕蒙(夺取荆州)、陆逊(猇亭石亭大战,安社稷)、陆抗(吴晋对抗的代表人物)、

晋国:羊祜、王浚、王浑、杜预(伐吴,开国代表)


仔细分析,大致可以看出:


符合封建礼制

名单中不仅没有楚霸王,刘秀、曹操这么能带兵打仗的也不在列,后世的马上天子李世民也一样。总有人为项羽乱喊冤,其实大可不必。他们享受的是帝王级礼遇,根本不必拉低在(臣子级别的)武庙祭祀(我之前曾回答过类似的问题,可以参考)。怎么可以去给”武成王“周臣姜太公去站岗呢?不列入武庙才是对他们的尊重。


符合主流价值

武功甚高,到了赵匡胤时,吴起被丢出十哲之列,改为七十二贤,为何?杀降,不仁。严重怀疑后世的薛仁贵也没入武庙,可能也有类似考虑。

“上(赵匡胤)幸武成王庙,历观两廊所画名将,以杖指白起曰:‘起杀已降,不武之甚,胡为受飨于此?’命去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有黩武之嫌、和钟会谋叛、无夺州灭国或建国之功的姜维也无缘入围。


至少方面统领

看来看去似乎人选里就李广稍弱,但飞将军名号响亮,也算唐皇的先祖,还是要沾些光的。


立下不世之功

我总结为:

  1. 建国、平天下(至少有夺州之功)(如汉高祖:韩信、张良、曹参、周勃、彭越、灌婴;汉光武帝:邓禹、冯异、吴汉、马援、寇恂、贾复、耿弇、王霸、祭遵、耿纯)具体到曹魏,张辽算得上开国功臣,方面军统帅,威震逍遥津;邓艾则是平川灭蜀之功。除了鲁肃,孙吴历任都督都在列。
  2. 平乱、安社稷(周亚夫)
  3. 开疆、伐异族(卫青、霍去病、李广、赵充国、皇甫嵩、班超、段颎)

人员平衡

有些像梁山聚义,既要凑天罡地煞之数,又要平衡各山头派系,三国之间蜀国最先灭亡,东吴的国祚最长,和蜀汉、和晋都有重大斗争,各时期都要有重要代表。


无论如何,武庙是种教化工具,注重礼教秩序,绝非片面彰显个人武勇,若以万人敌标准,运筹帷幄的张良、轻摇羽扇的诸葛亮岂能入围?其实靠的还是:仁、义、礼、智、信、忠、孝、武、德等传统价值观评定,入围者需可以为世人树立表率才行,不仅要得到官方认可,也要得到民间百姓的认同和崇敬。进武庙配享,基本可以算作是古时武将(臣子)的最高荣誉


张飞

具体到张飞而言,他是蜀汉政权最资深的元老和军事班底成员之一,忠义勇智将才兼备,取零陵,分路荡西川,平定巴郡、巴西两郡,成都合兵,实有平定益州之功。车骑将军张飞绝对是蜀汉军事顶梁柱,其忠义勇武过人,与关羽并称为“万人敌”。张飞的巴西太守,亦是方面大员。张飞是完全有资格入围,他可不是只靠长板桥的一吼。


阅读是缘分,点赞是态度,评论是思考。关注不迷路,感谢您的互动,我将持续给您带来精彩、走心、有理据的历史知识。




三国入选七十二名将的,曹魏有张辽、邓艾,蜀汉有诸葛亮、关羽、张飞,东吴有周瑜、吕蒙、陆逊、陆抗。其中陆抗是跨越三国西晋时期的人,邓艾名义上是曹魏一方的,但因为是受司马懿提拔,在立场上可能偏向于司马氏。(下面具体讲述为什么是这些人而不是另外的人被评上,文章有点长,中间可不看)



七十二将评选的基础项是忠诚,如果只光考核这一项,那能入选的人就太多了,所以忠诚只是其一,其二是军事才能必须出色,有令人称道的表现和影响力。



在入选名单里,诸葛亮、周瑜参与了三大战之一的赤壁之战的谋划或指挥,两人都清晰地看到了曹军南征的不易因素,企图加以利用。诸葛亮认为曹军可胜有三:曹军远来疲弊、北方军士不习水战、荆州民心未附,并预料到曹操一旦被击破,必初步形成鼎足之势,劝孙权把握战机。而周瑜认为曹军可胜有四:马超韩遂擎肘关中、舍马用船非曹军所长、正值严冬马无蒿草、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从这可看出,诸葛亮的战略眼光在三国属于顶尖那一档,曹操战败后,立马将吃进去的荆南四郡、南郡给吐了出来,其根本的就在于诸葛亮所说的荆州民心未附,曹魏在当地根基未稳,导致战败后扎不住脚跟,只能往襄阳、樊城收缩防线。周瑜的分析更侧重在战术规划,他指出的曹操不利因素直指致其难以弥补的薄弱之处。明了战场形势后,周瑜率军逆江而上,先破曹军于赤壁,再烧之于乌林。此役的结果,深远地影响了往后的历史进程。



而诸葛亮往后北伐,在兵力、运输补给、地形、将领素质都比不上对方的情形下,还能在曹魏主场上占上风,夺地或斩将败军,扬威上国,做到这个份上,如果诸葛亮不能进入名将之列,那跟他对敌的那些魏将郭淮、曹真、张郃、司马懿等都不够资格称良将了 。



再看吕蒙、陆逊二人,前者善打巧仗,讲究尽量不费力、又有效地摧敌,随征黄祖破其前锋陈就一役为小功,劝孙权趁士气正锐一举攻克宛皖城,指出如果打造战具再攻城的话,会迁延时日影响士气,对方救兵一到,雨水增多,会对吴军不利,孙权采纳他的建议,攻下了皖城。与刘备争荆州,吕蒙移书劝降长沙、桂阳二郡,又计诱零陵太守郝普。为松懈关羽的戒备,吕蒙称病推荐名望还不高的陆逊代替职务,之后假扮商人船队袭取江陵,对江陵城军人家属施以良好待遇,瓦解关羽军心,关羽手下逃跑最终促成了溃败。所谓“兵不血刃取荆州”,这就是吕蒙用兵过人之处了。



陆逊,洞察、明晰敌我形势之变化,导之而为己用,贾诩语:“陆议(陆逊原来的名字)见兵势”,孙权在屡征合肥不克后,吴国君臣将用兵方向改变到荆州方向,陆逊知道关羽一直待在荆州,吴国是没有办法攻取的,并且他也知道关羽一直有北伐的意图,于是与吕蒙合计松懈其戒备,使其轻视自身而放心对曹魏用兵。



夷陵之战,据守夷陵、夷道,既让蜀汉水军不能通过夷陵这个狭窄的关口,又让刘备的军队后不能克夷陵,前不能取夷道,长时间屯军于两地间的崇山峻岭,蜀军无法展开兵力,因天气炎热而士气疲竭,同时借蜀军高层将领轻敌松懈之机,在多个方向同时发起进攻,蜀军促然之间崩盘。石亭之战大胜曹休,属于诱敌深入,凭有利地形打的运动战。



至于邓艾入选也在情理之中,与姜维数次交手他大多占优势,尽管他也占了兵力、运输补给和主场作战的优势,不过偷渡阴平,击败诸葛瞻、张遵,迫使刘禅出降,魏蜀吴鼎峙的格局被彻底改变,这一战的意义正如同开启鼎峙格局的赤壁一役。



陆抗在入选的三国将领中,战绩是最小的,只取得过西陵之战的胜利,他能列入名单,还在于他军政具佳,虽然孙皓的统治很酷烈,但陆抗在他管理的地方很好地展现了治理才干,充当当地民心的稳定基石,让西晋君臣深感棘手,觉得只要他在就不能实现吞吴的意图。




作一个总的对照的话,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是三国第二大战役的指挥和参与者,关羽发动了一场几乎影响三国格局的襄樊战役,前期打得很出色,陆逊、吕蒙是该场战役的后期参与者,同时陆逊还是第三大战役的吴军统帅,邓艾是组织灭蜀的魏军两帅之一。在对敌国的震慑力和影响力方面,蜀汉的将领有两个,就是关羽和诸葛亮,再次一点的就是张飞和姜维,正是因为关羽对魏吴二国有巨大而实质性的行动震慑,才最终迫使两方联手。诸葛亮的话,魏吴二国都把他当作蜀汉的支柱,连年北伐,给曹魏造成了很多的压力,甚至将诸葛亮称之为“巨寇”。



东吴对敌国威慑力和影响力最强的将领首推陆逊,其次是陆抗,因周瑜、吕蒙打赢了战役后不久就去世了,论威慑力和影响力要次于陆抗。



这时候我们就看为什么在曹魏众多名将中是张辽入选。张辽的军事才干表现很多,曾与高顺一同破刘备、夏侯惇于小沛,劝降昌豨,从征袁谭、袁尚有功,破辽东贼柳毅,击斩乌桓单于蹋顿,讨平陈兰、梅成的叛乱。如果光论这些大大小小积攒的战绩的话,张辽还不能入七十二名将之列,毕竟曹魏阵营里不乏有差不多战功的人。但大大小小战绩积攒再多,还不如打过一场有影响力的战役来得强。逍遥津之战,正是让张辽从曹魏诸将中脱颖而出的一战,首先,这一战是以少胜多之战。以八百破十万,非组织力出色、智勇兼备做不到。



打完这一仗后,“吴人夺气”,哪怕是曹丕让带病的张辽参与征吴一役,孙权仍旧对其十分忌惮,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对吴国的威慑力达到这个份上,是曹魏其他将领所没有的。就算是被曹操称之为所向无前的曹仁,也遭朱桓之轻视,且朱桓阻挫了曹仁的进攻。



合肥之战逍遥津一役的重大影响在于,赤壁战败后,曹军士气低落,孙权趁虚向合肥,合肥此时很有可能被攻克,但张辽与乐进、李典的协力作战,重挫了吴军进攻,以后吴军虽屡攻合肥都无战果,这就直接导致了吴国转变用兵方向,转而与蜀汉争夺荆州,这是张辽这一战间接而深远的影响。另外就是,张辽击斩乌桓单于蹋顿一役,将有可能成长为曹魏更大威胁的乌桓给打落台了,对曹魏北境数十年的稳定也有重要意义。



至于张飞的话,中前期确实缺少独当一面的表现,但这不是他能力不够的原因,而是那时刘备的兵力太少了,无法分出兵力来让关羽、张飞独力领军作战。在刘备被吕布部将高顺、张辽击破时去投靠曹操,郭嘉说:“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敌也,为之死用”,程昱说:“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两人都提到了关张万人敌之才,而早年刘备跟黄巾、袁绍、曹操(当时公孙瓒、刘备、陶谦、袁术为一集团,袁绍、曹操、刘表为另一集团)、袁术、吕布都打过仗,都是败多胜少,而关张竟能赢得如此大名声,只能归之于两人作战英勇,连敌对方都认可,只不过蜀汉不置史官,很多蜀汉人物的材料传记都已亡佚,不然解释不了为什么关张二人在同时代人中一直被称誉其勇名。



要知道,文人的名声或许可以相互吹捧出来的,但将领的名声必须是在战场上干出来的,没有真本领真才能,连自家人都不认可。



张飞被具体记载的表现有长坂坡退敌,他领二十人据水断桥,瞪眼横矛说:“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追击的曹军没一个敢上前。赤壁之战没怎么讲张飞的作战情形,而以刘备亲自率军追赶败退的曹军,放火烧林,估计关张二人也不会不出力,可惜还是失之记载。唯有攻打江陵时,刘备对周瑜谈到曹仁所守的江陵城,兵多粮足难以攻克,提议周瑜分两千人跟刘备自己去截断粮道,而刘备让张飞率一千人跟周瑜作战,周瑜答应了。在这短暂的军事合作期间,应该是关张二人(关羽的任务是“绝北道”,任务完成得如何史书仍旧言语不详)的表现相当不错,不然周瑜也不会评价二人为“熊虎之将”。



好在张飞还是有一些具体战绩描述的,他与诸葛亮、赵云分兵入川支援,攻破巴郡生擒太守严颜,宕渠之战率精兵万人击破张郃。值得一提的是,张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而张郃袭扰巴西郡迁移当地民众,不可能不熟悉地形预作退路,但结果在这一战中,还是被张飞堵截在狭窄的山道里交战,被张飞打败。


两晋南北朝时期评猛将,必以关张喻之,如崔伯延以骁勇而之表现,从容退敌,被赞誉:“崔公,古之关张也”,石重贵评张彦泽,说:“猛若关张,气吞荆聂”,北魏名将杨大眼,作战英勇,时人以为“关张弗过也“,而阎负、梁殊又说:“骁勇多权略,攻必取,战必胜,关张之流,万人敌也”,这一时期离三国时代还不算远,但关张二人早已成为了猛将的代名词,论影响力完全不比同时代那些顶尖名将低。




都不要抢,我来回答。

七十二名将,来源于宋朝武庙,其实在宋朝之前,唐朝时期设立武庙之初,张辽与张飞不仅在唐朝六十四名将上榜,同样也位于宋朝的七十二名将。张辽是曹魏的“五子良将”之首,张飞同样是蜀汉的”五虎将“之一,这两人入选七十二名将是实至名归的。

曹操手下大将如云 为何只有张辽一人入选七十二名将?

曹操在东汉末年到三国之初,占据了天下十三州的九州之地,地大物博,资源丰厚,曹操手下也是战将千员,兵力数十万,是东汉末年后期最大的军阀势力。例如曹操手下有曹魏八虎骑,有五子良将等等。在曹魏的阵营里,与张辽可以相提并论的不说别人,与张辽一起作传的就有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曹操大将云集,但曹魏阵营只有张辽与邓艾两人成为七十二名将,为何呢?我个人觉得反而就是与曹操本人有关,为何这么说呢?曹操本人就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战略家,曹操是非常善于行军打仗的,曹操和手下猛将征战一生,但很多著名的战役都是曹操亲自指挥或督战的,可以说有这么一位优秀的军事家,掩盖了手下猛将的才能和独自发挥水平的机会。但张辽能在众多良将中脱颖而出,靠的是张辽善于抓住时机和勇猛善战以及对战场形势的判断,从而能独当一面。

张辽的才能屡次受到领导曹操的赞誉和赏识,一次是在白狼山之战中,张辽胆气谋略与曹操一致,以长途跋涉的少量兵力大破以逸待劳的乌桓与袁氏兄弟,解决了边境乌桓的隐患。还有一次就是镇守合肥期间,以七千守军守住合肥阵地以及二次以突袭战击败东吴孙权,使东吴再以不敢轻易犯境。

这两次战役,第一次白狼山之战众多大将参战,有徐晃、张郃、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曹纯等大将,但只有张辽主张出兵破敌,曹操把麾旗授予张辽,张辽指挥数万骑兵冲锋在前,一举攻破了乌桓大营,斩杀踏顿,获得了胜利。第二次合肥之战中,也是张辽主张主动出击,搞突袭战,先挫了孙权的锐气,再坚守,在孙权退军时,再次出击差点活捉了孙权。

事后,曹操来到合肥的战场,沿途走过交战的地方,感慨良久,感慨的是张辽等人的不易,以七千守军不仅守住了合肥,还击退了东吴的大军,稳定了东线的战局。

正史里记载曹操对张辽的评价

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见《三国志张辽传》

正是这两次突出的战绩,成就了张辽的名将之名,尤其是合肥之战,张辽与乐进、李典三人离开曹操的情况下,独自作战的情况下胜利的,加上此战的影响力,张辽的才能与谋略堪比曹魏的一流名将。

说完张辽,再来说张飞。

张飞为何也能成为后世敬仰的名将呢?张飞文武兼备 入选名将无可厚非

关于题主所说的张飞击败张郃是局部性的小规模战役,不可否认,但在三国人口急剧下滑的背景下,并不是所有的战役都是大规模的哦,比如官渡之战,据可靠史书记载两方的实际兵力,曹操就只有二万左右,袁绍有十一万左右,所以大规模的战争在整个三国历史上并不多。张飞作为名将绝对有拿得出手的战绩。

张飞的勇猛世所罕见,与关羽一起是当世的“万人敌”,张飞的武力超群,是一位非常勇猛的虎将,这是大多数人的认知,除了勇猛,张飞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特点呢?

其一:在当阳,曹操追着刘备一天一夜,刘备留张飞和二十骑断后,张飞据水断桥,成功掩护了刘备的撤退,并在一定时间内阻挡了曹操的追兵,这种胆识和气魄足以勇夺三军,比起张辽不遑多让了。

其二:在刘备入川与刘璋决裂后,张飞奉命入川相助,在江州义释严颜,感化严颜后一路攻克沿途的郡县,成功与刘备在成都回合。自古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张飞以诚相待,不正是谋略的最佳体现嘛。

其三:在巴西宕渠击败曹魏名将张郃,张郃以善于巧变著称,率领数万兵力来攻打巴西,张飞率万余精兵来迎战。结果张郃在狭窄的山路被张飞所破,匆忙间只能与十数随从从小道逃亡,可以说是完败于张飞。张郃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了,兵力多于张飞的情况下,还有此大败,从这里可以看出张飞也是善于谋略和利用地形来判断形势,从而想出破敌之策。

其四:张飞从涿郡追随刘备后,一直对刘备忠心耿耿,不离不弃,危难之际还是富贵发达,都一如既往,相比关羽曾投降过曹操,张飞更是个忠义无双的猛将。

结语:张辽与张飞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关于入选六十四名将或七十二名将的标准,史书上有记载,只要是“良将”就可以,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名将的标准,但在笔者眼中,张辽与张飞各自有自身的突出闪光点,或许这就是后人把他们列为名将的原因吧。

感谢你阅读,我是紫气东来,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如果关注我的话想必是极好的。

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讨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4-08-26

标签:益州   蜀汉   东吴   汉中   荆州   武庙   良将   巴西   合肥   武将   兵力   将领   名将   大将   战绩   手下   美食   张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