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钻牛角尖的孩子,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

谢谢邀请!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对一件事情的执着,并非是孩子爱钻牛角尖。而是小朋友在建立逻辑秩序上的一个必须过程。

比如吃饭时,两双筷子必须是长短一致颜色一样,对于成人来说,特殊情况将就一下,吃饭筷子只要一头能对齐是否长短一致无所谓都能夹菜,颜色不一样也一样夹菜。

可小朋友不行,差一点点就是执拗,绝对不能将就的。

比如出门的时候,只能走一条路,他可不管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只要没有按照既定路线走,就认为是错对,到不了,怎么说都不听。

其实这个时候,不是他钻牛角尖执拗,只是他在建立秩序的铭感时期,在他脑海里的逻辑顺序就是如此,不可变更,变更了他就不认识了,这个时期一般在孩子的2-3岁表现的特别明显。

在孩子建立秩序的敏感时期,他对事物的秩序有近乎苛刻的要求,他的秩序感,一旦遭到破坏或者遇到不服从时,孩子会感到焦急、执拗、不安,严重的还有极端反应。

不明就里的家长可能会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犟脾气,怎么这么固执,死钻牛角尖。

5岁以后,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秩序敏感期发育的好,自然而然这种现象就会消失的。

其实孩子在秩序敏感期发育是很重要的,秩序感好的孩子逻辑能力强,做事的条理性好,社交能力强。

秩序感发育不好,更容易性格偏执,钻牛角尖。这个时候,家长要多多引导,注意观察孩子的举动,科学合理的来化解矛盾,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识片面看待孩子的成长。

家长最重要的引导途径之一就是倾听,听一听她小脑瓜里的想法,再做判断。一边倾听,一边交流,也要多鼓励他,告诉他这样做也挺棒的,但是换个方式是不是会更好,同他一起去参与新方式 。




爱钻牛角尖的孩子也有可爱的一面,一般做事专注,善钻研,做事有耐心,缺点是让人感觉死心眼,爱较劲。做为家长,第一,要多鼓励孩子,表扬优点,但同时也要指出不足之处,并指导正确方法。

第二,家长要有耐心,切不可急躁,要循善诱,耐心与其交流。女儿成绩一向不错,但作业非要作完才睡觉,星期天的作业也要在周五晚上写完,眼看十一点了,我着急了,但又不能发脾气,我耐着性子说:“熬夜不好,影响长高,会有黑眼圈的。以前我就有熬夜的习惯,有黑眼圈特难看,你自己看着办吧。”果然不到五分钟,她自己睡了。




孩子爱钻牛角尖,作为家长要先肯定孩子的进步和成绩,同时启发他们思考事物的真相。引导孩子换个角度来思考、解决,要让他们知道,成功之路有很多种,解决方法也有很多种,这种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换另一种方法说不定是件很容易的事。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拥有开阔的胸襟,学会向他人学习。





下面分享一下我的一篇家教文章,也许对你有点帮助。

孩子“任性” 家长也要“任性”

(张清义聊家教)



在家庭教育中,令我们家长困惑的问题很多,下面谈一个常见困惑我们并且每一位家长都绕不开问题:如何面对孩子“任性”做事情。


孩子的“任性”其实就是一种叛逆,按着自己的意志去做事,一意孤行,我行我素。换句话说,家长在这时失去了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和控制力。


造成孩子这种行为的原因很多,下面我们谈一个主要原因。


先看庄子在《人间世》里讲的两个故事。故事一是讲有一个叫颜阖的贤士做了太傅,教太子如何做国君。其中讲到“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意思是说老虎与人不同类,却向饲养人摇尾乞怜,原因就是养老虎的人能顺应老虎的性子,而那些被老虎扑咬的人是因为他们触犯了老虎的性情。另一个故事是讲如何爱马。爱马的人,以精细的竹筐装马粪,用珍贵的器皿接马尿。刚巧一只牛氓叮在马身上,爱马的人出于爱马拍打牛虻,结果马受到惊吓,挣脱缰绳,跑走了。


上述两个故事可以让我们领悟到:孩子之所以任性,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家长与孩子沟通中出现了问题,饲养老虎的人知道顺着老虎的性情,我们家长却不知道顺着孩子的性情。爱马的人一味爱马,没有让马认识到爱。同样,我们家长爱孩子也没有让孩子接受父母的爱。我们所做的一切没有得到孩子认可,尽管我们可以信誓旦旦说,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


如果用一句话提醒家长,那就是:所有对善意的认同,都需要双方心灵的契合。千万不要“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由此可见,因为我们家长对孩子的善意和爱得不到孩子的认可,从而使我们家长和孩子两方的心灵没有契合。最后导致了孩子的叛逆和任性行为。


如何解决孩子的“任性”问题,建议家长做到:


1、对孩子顺其自然,不要任其自然。


当孩子要“任性”做一件事情时,家长不要简单的关注结果,去生硬拒绝,激化矛盾。这个时候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对孩子“顺其自然”,先平复孩子的情绪,做到“先跟”,然后再“后带”。列如:孩子疯狂地吃某一种零食,家长自然要控制,不让多吃。当孩子哭闹很厉害,与家长僵持不下,这个时候家长不妨先给他拿一点,稳定孩子情绪,然后找孩子比较关注的玩具或者绘本故事对孩子的注意力进行转移。对大孩子同样可以用这种方法。比如初高中的孩子执意要玩手机,家长不要简单的拒绝、训斥、说教。不妨这样说:“宝贝,在学校学习很苦,我也想让你玩玩放松一下,但我提醒你要把时间安排好。”家长这样做既能让孩子感到爱,又能和家长保持良好的关系。(家长与孩子好的关系胜过很多教育。)如果这样做,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会告诉你我要玩多长时间,然后马上学习或做其它事情。但是,也可能出现另一种特殊情况,孩子玩的不能自拔,不过那也没关系,需要家长克制情绪,你可以要求孩子帮你做一件他平日比较喜欢做的事情来转移他的注意力。下次还要重复用上述的方法。家长不妨这样想,孩子执意要玩,除了这样做,再无其它好的方法。因为对孩子高压不起作用。有的家长或许说自己用高压的方法起了作用,用命令和强制的方法,让孩子停止玩手机。这样做孩子可能暂时让你看不到玩手机,但此举副作用很大,因为你解决了暂时问题,搞坏了和孩子的关系,最终你也不可能遏制孩子娱乐的欲望,并且孩子感到你不心疼他,你是爱成绩,不爱他。孩子随时会“转入地下”玩。


2、对孩子说“不”越早越好。


家长对孩子最舍不得的是个“情”字,因为对孩子的爱之情,使我们经常不忍拒绝孩子。要知道,万事都有阴阳,孩子在人生中必须经历“成对”的教育,必须让孩子经历心理上的一种苦痛、忍耐、和克制。这样一说,我们就理解了,比如开饭前,大人没有动筷子,坚决不让孩子动,我们不要怕孩子饥饿。这时正好让孩子体验一下饥饿之苦。试想,一个经常被拒绝而又懂规矩的孩子自然不会“任性”做事情。


3、孩子“任性”哭闹时,家长切记不要离开。


孩子撒泼打滚,因为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时家长不要离开,把握好“度”,言语和动作点到为止,适当表达对孩子的爱。不走开,是表达爱的同时,也表达一种家长不让步的态度。向孩子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如果你做的不对,再闹我也不会让步,我随时要把对你的爱收回,我对你的爱是有限度的,取决于你自己的表现。


4、用好“恩威并施”的方法。


家长在处理孩子的“任性”行为时,切勿简单化,走极端。要时时提醒自己维护好和孩子的关系。要重视对孩子的疏导性教育,力争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爱他,做到“恩”,但不迁就他,做到“威”。和孩子的这种“较量”越早越好。


5、拒绝的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的价值观,提高其分析判断能力。


我们知道,人的行为是由认知来决定的,孩子因为生活阅历少等诸多原因,无法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合理性,这就需要家长在拒绝时也要做好引导,让孩子逐渐形成价值观,逐步增长分析判断能力。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把握好分寸,建立好自己的心理疆界。如果我们不懂得拒绝,家长就会承担过多的不必要的责任从而疲惫不堪。


基于上述,想解决孩子的“任性”,的确不是易事。单靠我上面提到的五个要点也断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为解决问题总需要因地因时来化解,更何况每个孩子的秉性和家庭教育的环境又不尽相同。但大道至简,有一个原则希望我们家长一定要恪守,那就是:孩子“任性”时,家长一定不要妥协,也要“任性”,守住底线。努力和孩子保持一种有真情实爱的关系,使自己心灵和孩子的心灵高度契合。如果讲起如何操作的方法,我这里给出三句话和孩子互动:平静而坚定地制止。简单而清楚地说明。温和而耐心地接纳。




文章为作者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钻牛角尖   黑眼圈   爱马   家长   孩子   执拗   老虎   秩序   任性   情绪   正确   事情   心灵   关系   方法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