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存款利率将下调,我们如何应对?

中小银行存款利率将下调,我们如何应对?

相比于大型国有银行,中小银行在利率方面的自由度还是比较高的,存款利率如此,贷款利率也是如此。

由于为了争夺存款,中小银行都在利率和费用等方面,采用了不太正常的手段,明里提高利率,暗里增加返还费用,结果,导致存款成本上升,最后要体现到贷款成本上。为什么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很高,也与银行用利息、费用等拉存款有着很大关系。

因此,中小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只是一个表象,更多情况下,中小银行在拉存款时,仍然会采用一些不太规范、不太正常的手段,因此,一定要注意,既要防止不规范行为,避免自己遭受损失;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避免影响市场秩序,避免发生风险,只有这样,金融市场才会越来越稳定,金融风险才能得到有效防范与化解。




2022年4月,不少中小银行收到通知,鼓励它们把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10个基点

为了搞清楚,我们要从头说起

我们之所以愿意把钱存在银行,是因为银行会给我们利息。至于利息给多少,是根据存款利率算出来的。在上世纪90年代,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都是一致的。就像去饭店吃饭,虽然饭店有大有小,可是价格竟然是一样的。

因为当时我国存款利率改革尚未放开,存款利率由央行发布的基准利率决定。各家商业银行无权调整,存款利率不准上浮也不准下调。到了2004年10月,我国放开了除城乡信用社以外的各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的下限

2012年监管开始允许金融机构上浮存款利率,但上浮幅度最高不超过存款基准利率1.1倍。这时候,各银行的存款利率上浮比例可以不一样。一般来说,大银行允许上浮的比例少,中小银行允许上浮的多。但都不能大于最高限额。

等到2014年11月22日,上浮最高幅度进一步调整为1.2倍。2015年3月1日调整至1.3倍。2015年5月11日调整至1.5倍。到了2015年10月24日则全面放开了存款利率上限。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迈进了重要一步。此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在形式上就可以宣告基本完成了。

这是因为,虽然在存款利率上浮比例放开后,各银行对于自身的存款利率有了自主决定权,中小银行能通过提高自身的存款利率来吸引客户,增强与大银行的竞争力,但是,有个问题,实质上,很多银行还不具备存款利率的定价能力,如果个别银行一味提高存款利率只会导致恶性竞争

美国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就曾遇到类似问题,银行恶性竞争导致利差大幅下降,最终纷纷倒闭。所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防范推进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引发的金融风险,我国成立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组织,全行业继续实施存款利率行业自律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银行约定存款利率上浮的自律上限,对存款利率继续构成了一个无形的控制线。在这个控制线下,大部分银行按照基准利率上浮1.4倍,部分银行经申请后可上浮最高至1.5倍

定价自律机制有点类似“利率同盟”的市场自律组织,对各银行自主确定价格进行自律管理定价自律机制的存在,为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顺利实施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2021年6月,存款利率定价方式又进行了优化调整。存款利率的上限由“基准利率✖️倍数”调整为“基准利率+基点”。而且对不同类型银行、不同的存款期限设置了不同的最高“基点”上限。

本次下调并不是强制的,但做出调整的银行,在相关考核上会更有利。这次下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可以为银行进一步扩大信贷投放、推动贷款利率下行提供空间,从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平头老百姓没法应对,现在买入存款最多锁定利率五年,之后还是得按照银行新利率买存款。

现在都说买银行股比存款合适,一方面分红率达到6-7%左右,一方面能打新股中签。

下一步我也准备买银行股不买定存和理财了




其实,不仅仅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未来会下调,未来四大银行的利率也可能会下调。不过现在银保监会明显的策略就是,逐批次的逐渐的将存款利率进行下调,也就是说利用时间慢慢的进行下调,而不会快速的进行下调。

其实在2021年6月份,我国的存款利率定价机制制定之后。整个的存款市场利率管理就分为两大种类,一类是四大银行的存款利率,一位就是其他银行的存款利率。但是两者之间的最高利率要求差别也不会很大。当然考虑到中小银行吸收储蓄的能力不足,可以允许他们适当的提高一点点的利润。

按照2021年6月份的存款利率定价机制,大额存单利率将成为存款市场中最高的中长期存款利率,结果这两类银行的最高利率也差别不大,中农建工四大银行的最高存款利率只有3.45%,其他类型的银行最高利率只有3.55%。两者差距也仅仅只有10个基点。那么在其他短期存款利率,以及活期存款的利率差别那就更小了,有可能双方只有五个基点,也就是0.05%。

但是最近又听说,中小银行存款利率在监管指导下还要继续下降,有可能要同四大银行的利率趋同一致。银行业有个神秘的市场利率定价委员会,他们召集个地方中小银行,就存款的自律机制开会,鼓励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10个基点(BP)左右。因为现在四大银行的存款利率也在下行,很少能见到最高利率3.4%,基本上最高就围绕在3%左右。所以就给予了中小银行利率下行的空间。

回想在2015年10月,央行放开了对存款利率的行政性管制,金融机构可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自主确定存款实际执行利率。从此开启了存款创新的浪潮,在随后几年出现了智能存款、结构性存款以及大额存单的各种条款以及利率创新,最高的时候年化利率可以达到6%。那段时间是保守型存款人的黄金时代。

但是从2019年的年底开始,整个存款市场开始进行管制,一些创新型存款产品被取消,一些创新条款被取消,利率逐渐开始下行。最终的政策拐点就是2021年6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开始干涉,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将原来由存款基准利率一定倍数形成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一定基点确定,最高利率被锁定了。

未来存款利率有可能稳定或者逐渐下行,对于保守的存款人来说,也只能默默接受或者再选择一些储蓄型国债进行购买配置。但是如果冒险去选择理财产品或者投资股票,可能与投资者的风险级别不匹配,或者投资者不能接受这种取消刚性兑付条款的产品。




中小银行存款利率下调是必然趋势,甚至可以说存款利率下行是所有银行的大趋势。作为我们普通老百姓,能做的就是提前锁定较高的存款利率,确定几年都不用的钱,就尽量把存款的年限放长些来,懂投资的就把钱拿去投资,以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看看下面地方性银行的定期存款,现在你们觉得可能看不上,但下个月线下存款连这个利率都不好找了。

2022年4%以上的定期存款线下只有少数地方性小银行五年期才有,而线上4.2%-4.8%的定期存款应该也只有民营银行和村镇银行才有。所以大家有必要去多了解各家银行的存款方式和利率情况。短期没有投资需求的尽量选择中长期的存款,如下图:

因为今年你可能还能找到4.2%左右的定期存款,明年中小银行估计就只有4%左右了。大家且存且珍惜。




中小银行存款利率将下调,是为了切实维护存款市场的竞争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对于金融理财不是很了解的人,手中有余钱,首要还是要考虑金钱的稳当,可以选择定期存款或者是购买国债这样的稳健妥当的理财方式。切不可为了追求高利率而冒大的风险。

为了支持中小银行的发展,在一定时期给予它利率政策的优惠,是为了支持它尽快地做大做强,能够形成稳定的资金来源。

当中小银行的发展步入到良性轨道,它就要必须面对市场的公平竞争,通过提升管理水平来获取更多的客户和稳定的存款。

这也是为了市场,体现市场公平有序的竞争,为了进一步提升银行业的整体管理能力和水平。没有

作为广大储户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储蓄意愿理性地选择银行机构。

国家设定存款保险制度,就是为了保障储户存款的基本权益。虽然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有所下降,但是存款比较稳定、安全,不能简单地只比较利率,追求高利率,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存款银行和产品。





我认为现在这种局势下,还是不要存款,而存款也还是到大银行吧,多少靠谱些。

最好还是放股市或房产上,基金也也好过存银行。




首先我认为这个问题是个好问题,是老百姓比较关注的本金保值升值的问题。我大概翻阅了下网友的回答,同时作为银行的工作人员我想简单的分享我的建议。

一、银行是国家信用,无论是大银行还是小银行,您的存款本金(购买标注着存款保险的产品或者国债)都会得到保证。

二、银行在做客户营销时会根据您的风险承受能力来推荐合适的产品,如果您的风评较低,会推荐您整存整取,货币基金等产品。

三、利率的定价机制目前是根据人行的基准利率各家银行适当上浮的,但基本会上浮到顶来防范同业竞争带来的流失。

四、存款利率下调是趋势,我国受观念影响储蓄率很高且不利于刺激消费的总体政策,国外在客户存款方面有的是0利率,有的是负的。

五、我们该该如何应对呢,根据自己所处的阶段评估风险承受能力,且不能将鸡蛋存在一个篮子里,分散风险是王道。可以一部分大额存单,一部分理财,一部分基金,甚至可以跨银行来操作。

六、购买时要清楚看产品说明书,积极学习金融常识,了解产品背后的投资标的,或者咨询专业的理财经理,要保持平常心和长期投资的心态。

七、由于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目前股市和基金行情都不好,为了让您能够本金保值,建议您按70%比例配置风险较低定期存款货币基金和30%的风险较高的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等。

八、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利率下调,跟国内经济宏观调控有关,我记得前几年利率最低时一年期利率1.95,虽然目前国内疫情持续,但国家也要发展的啊,经济不能倒退,所以需要适时调整利率,释放出货币,以此促进经济发展。




这个要如何应对呢?其实社会中大部分都是没有钱的人,也存不到钱的人,存款利率下调跟普通群众没有多大直接的利益关系。

这个只会对有钱的人产生一些直接影响,对于投资的人产生一些影响,对于资本市场产生一些影响,能有多大影响,就看你玩的规模有多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商业银行   银行   存单   基点   上限   利率   存款   基准利率   机制   成本   风险   稳定   我国   财经   市场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