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纽扣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样看来纯电动汽车真的能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吗?

电动汽车电池污染问题能否解决?电动汽车会不会成为发展方向?

想要得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请先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一例纽扣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电子手表、电动玩具、电脑主板、遥控器等电子产品是否应该弃用,处理这些电子设备时有没有做到分类、有没有相关规定要求如何处理?

2、电动自行车使用的铅酸电瓶有严重的铅污染以及硫酸铅化合物等物质的污染,电动自行车是否应该弃用,除了废旧电池的环节有没有做到严格处理无死角?

3、传统燃油动力汽车使用的蓄电池也是铅酸电瓶,目前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亿台同比铅酸电瓶的储量也是极其大的,燃油动力汽车是否应该改为手摇启动?

这三个类使用重污染电池的工业产品存在极其严重的问题,为什么没有人关注呢?

答案是这类产品属于刚需包括智能手机,离开这类产品生活工作以及生产运输都会被打乱,而且动了太多人的蛋糕;而电动汽车只是新兴行业普及率并不够高,但一旦普及又动了很多人的蛋糕,是不是呢?

可以确定的说目前电池污染最严重的不是并不是电动汽车,而是干电池、纽扣电池以及铅酸蓄电池,分类处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做不到的,铅酸电瓶回收处理环节大多在小作坊并没有严格的回收处理再利用,甚至看到过直接把电解液倾倒在下水道的案例,这些对于环境的污染可以是史无前例的。

而电动汽车的动力蓄电池相比这些低端电池可以说接近无污染,电池和主要元素为镍、钴、锰、铁、锂等,没有如铅一样的重金属大多属于过渡金属;在制造环节时开始为电池及电池组编码,装车之后每台车辆的信息会上传到监管平台,自此开始首轮使用。

  • 在完成作为动力蓄电池的任务之后电池会被初次分拣,大内阻合格的电池会送到电力行业补充储能电站使用几十年,不合格的电池会直接进入回收分解再制造环节,回收利用率超95%、不能回收部分采用降解技术处理;重点:在这一环节中电芯和电池组要重新编码,信息同样要上传。

  • 大批电池在作为储能电站使用数十年之后完整结束使用年限,按照第一个循环一样进入拆解在制造,在制造前后仍要编码上传,最终到成为新电池开始第二轮完整的循环。

这就是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流程,汽车使用只是第一步,初衷是在汽车使用之后作为发电储能作为清洁能源的发展基础。

不要用5毛钱一粒或一块钱一节的电池来判断汽车动力电池,也不要认为汽车动力电池的技术等级和铅酸一样低,会造成的污染不是一个等级,监管和使用的严格程度也不像一般人所想。

唱衰电动汽车的三种言论:污染、续航、电桩,电池污染比其创造的价值而言微乎其微,续航和电桩问题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不过在不同发展阶段可以说针对的消费市场是足够垂直的,有刚需自然会选择、没有刚需也没人强制购买,可以用质疑的眼光看待一种新生事物、但也要以科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上文为原创内容,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关于一粒纽扣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的说法是不是真的还不好说。很巧合的是,人一天饮水:2.5升。按平均年龄65岁计算,一生:2.5×365×65=60万升。如此地巧合,这个说法是不是更像是胡诌出来的?


当然了,我们必须得承认电池存在污染,但现在的电池生产已经在源头上解决了重金属污染的问题(现在是零汞电池),电动汽车的电池使用的金属如锂、铁、钴、锰等材料最多算过渡金属,没有重金属或稀有金属,只有部分三元锂电池的电解液有一定的污染性。

而关于电池污染的问题,在行业看来也并不是死棋。 通常来说,电动汽车报废的电池处理流程为:报废回收→检测分拣→分类处理。

简单来说,分类之后可作为储能电池的将继续使用,不合格的则进行报废处理回收重污染物。


大家不妨看看2017年12月1日,由国家发布的《车用动力电池收回使用拆解规范》。《规范》中明确指出回收拆解企业应具有相关资质,并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安全性、作业程序、存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要求。

当然了,由于法规才成立不久,后面的执行能到何种程度还不得而知,但并不能说就没有解决办法了。

好的信号是,在去年年初,中国铁塔公司在北京与重庆长安、比亚迪、银隆新能源、沃特玛、国轩高科、桑顿新能源等16家企业,签订了关于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合作伙伴协议,目的为加强与汽车制造、电池生产、公交运输、回收利用等行业骨干企业合作,减少新能源汽车电池带来的污染。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汽车企业参与进来。




1.虽然名字都叫电池,但是电池与电池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你所说的“一粒纽扣电池污染60升水”,应该指的是原来的锌汞电池,因为含有汞元素,对环境的污染确实很大,但是现在锌汞电池基本已经被淘汰了,现在常用的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铅酸电池以及锂电池对环境的破坏自己小很多了,在用描述锌汞电池的说法来描述这些电池是不合适的。

2.电池对于环境的污染有一个人为的前提,就是原来人们不注重对垃圾的分类处理,旧电池和生活垃圾采用同样的填埋处理,所以才会造成土壤、水源污染,近些年国家一直在提倡垃圾分类处理,也在不断科普随意丢弃废旧电池的危害,一些城市的垃圾桶上也设置了专门回收电池的地方,以后随着电池产业的发展,电池回收行业肯定也会更加完善,电池造成的污染会越来越小。




废旧电池到底有多大危害?先给个结论,这种说法主要为了提升大家环境意识,但实际情况远没有这么严重。 因为电池的组成不同,所以污染程度和处理方法不同,最没有污染的是大家最常用的碱性电池和锌锰电池,比如5号,7号,南孚聚能环,双鹿之类的。这些电池可以直接当生活垃圾扔掉,不用专门做什么回收,因为咱们国家从2005年起禁止生产销售含汞量大于百万分之一的碱性电池、锌锰电池,所以后续厂家使用的技术都是没有汞的,在国家《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还专门规定,在缺乏有效回收技术条件时,不鼓励集中回收已经达到国家无汞要求的一次性电池。所以直接扔就好。 纽扣电池外形都那个样,但是类型有很多种,比如锌-氧化银、锌-空气、锂-二氧化锰、镍镉、镍氢甚至也有和5号电池那样的碳性和碱性的。我查网上说一粒纽扣电池能污染600吨水,其实应该指的是污染环境的5种重金属成分,它们是砷、铅、镉、汞和铬,这里有3种是电池生产中会用到的,就是汞、铅、镉这三种元素,所以纽扣电池里只要不含有这些,就都安全,可以当生活垃圾扔掉。 而汞在电池生产中基本没人用了,镉对应镍镉电池,这是一种充电电池,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比如CD随身听里的口香糖电池就是镍镉的,这种充电电池就对环境有害。但是因为镍镉电池有比较强的记忆效应,充放电起来麻烦,后来又出了镍氢充电电池,就是我们现在能买到的5号,7号充电电池,这些都是镍氢的,不含镉了。镍镉电池基本上从2008年后就没什么销量了,尤其是2010年后锂电池的爆发,更没有镍镉电池的份额了。所以大概率说,您买的纽扣电池也不含镉,也可以当生活垃圾处理。锌啊,锰啊,银啊的化合物对环境是安全的。 最后一个电池中存在,又对环境有伤害的重金属是铅,到现在还广泛用在汽车电池中,这个害处虽然大,但是因为铅酸电池回收利用价值高,所以即便是你随随便便把铅酸电池扔了,也有大批拾荒的,当宝贝一样捡回去,卖给回收的人。一颗报废的汽车铅酸电池也能卖个百八十块呢。所以这部分也不用太担心。 另外一个,就是那种宣传有点过于理想化,真要是能污染600吨水,那得是一种多理想的状况呢,就是把镍镉电池开盖后,找干净的饮用水,让里面的电解液和正负极充分接触水,溶解在水中,这才能污染600吨水。而实际上,镍镉电池就算我们扔也没人这样做,都是扔垃圾桶里,垃圾车装回去,弄碎,焚烧后,挤压成块,找专门的垃圾填埋场埋起来。填埋场也都是有隔离措施的。想让一个镍镉电池中的镉充分均匀的扩散到饮用水里,难度很高。 最后说说充电的锂电池,这些主要用在移动设备和电动汽车里,锂电池中的锂回收价值其实挺低的,基本回收不出什么活性锂了。但是正负极材料中的铜和铝是有价值的,所以还是有人专门回收这些金属。想把里面的锂回收再利用,起码现在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成本比直接买锂电原料还贵。 电动车用锂电池量很大,因为机动车报废有统一管理,那些锂电池虽然做车的动力来源不够资格,但是还可以做储能电站用很久很久,等储能电站也不能用了,他们仍然是集中度很高的废物,所以管理、回收都不会出太大问题,如果有人能研发出一种回收锂电池中锂的便宜方法,那也就发财了。总之,对个人来说,您用到的电池是可以当做生活垃圾处理的。不用太纠结。

——卓克




确实有科学调查表明一粒纽扣电池弃入大自然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这个说法有点过于理想化了,一粒纽扣电池想要污染60万升水需要将里面的重金属全部溶解在水中,并且要很均匀地散布在水中,实际上重金属难溶于水。

常见的纽扣电池种类主要有锂电池、碱性电池、氧化银电池、锌电池、镍镉电池等等。早期的那种水银电池因为会严重污染环境已经被禁用,但除了BR、CR开头的锂电池外,仍然有纽扣电池含有少量水银,无汞碱性电池、氧化银电池已经可以替代汞,但因为技术和专利因素,纽扣电池少量汞存在是被各国所允许。

我国从2005年起就禁止生产销售含汞量大于百万分之一的碱性电池和锌锰电池,所以自那个时候开始后续的生产厂家生产的碱性电池、锌锰电池都是无汞。我国《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也有相关说明,在缺乏有效回收技术条件时不鼓励集中回收一次性无汞电池。

电池会污染环境也并不是危言耸听

日本非常有名的水俣病,起源于水俣这个地方。这种病恐怖到了什么程度呢?海面大量鱼漂浮在海面上游泳任人捕捞,海面上也常见到死鱼和海鸟尸体。水俣当地许多猫也是走路颠颠倒倒,一年内疯癫投海自杀的猫总数达到了五万多只。紧接着就是人出事,第一位患者送到医院一个月后双目失明,全身性痉挛,不久便死亡,后来越来越多这样的案例。

于是日本熊本大学医学部成立研究班并发表了研究报告,指出水俣病就是当地的化工厂在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使用了含汞的催化剂,含汞等剧毒废水肆意排入大海,被水中生物食用后转化为甲基氯汞、二甲汞等有机汞化合物。人食用这些海中生物后造成生物累积,侵害脑部及身体其他部分,这种病至今都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日本另一有名的病叫痛痛病,起初的时候腰、背、手、脚等部位的关节疼痛,然后遍及全身,犹如无数针扎。数年之后骨骼就会出现严重畸变,骨脆易折,就连轻微的活动或咳嗽都会引起病理性骨折。痛痛病其实就是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沿岸的锌、铅冶炼厂排放含镉废水污染水体使水稻含镉。人食用含镉的水和稻米最终使得镉在人体内累积。谁曾想到富饶的富山平原流经的“神通川”竟然变成了夺命水源。

综上所述

像水俣病、痛痛病重金属污染环境导致危害人自身在哪个国家都有非常典型的案例,这是工业化过度发展而忽视环境、污染问题而造成的。

虽然现在的纽扣电池、普通干电池已经不含重金属,镍镉充电电池也被锂电池全面取代,但电池仍然存在重金属危害铅,现在的铅酸电池回收仍然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要知道铅酸电池广泛应用于汽车、两轮电动车。爱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所以丢弃电池时,一定要看是否含重金属。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认同我的看法,请点个赞再走,感谢!

喜欢我的,请关注我,再次感谢!




不懂的人才瞎逼逼,电池是污染没错,但怎么回收再利用,才是电池发展的方向,也是人类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燃油动力注定被淘汰,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人类工业进步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生活中烧油的东西现在还剩下什么?用电的却是越来越多,用电可以做到直接驱动产生动力,而燃油却只能靠燃烧产生热量来驱动,继而产生动力,落后的方式造成能量的损失,电力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回收,燃油燃烧后却再也变不回燃油,电机可以做到很小的设备集成,燃油机呢?说电力供应不环保的,燃油提炼就干净了?电力现阶段不够环保,但是有很多环保发电的方式,将来是可以非常环保的。特斯拉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保证32万公里电池衰减低于10%,谁一辆家用车能开到32万公里?淘汰下来的电池,特斯拉也已经做好了安置,用在超级充电站旁作为储能装置,在平时利用太阳能和电力供应储能,在车充电时释放,缓解城市用电压力,环保再利用方面的事,历史上有任何一家车企比得上特斯拉吗?人家马斯克可是连火箭都要回收再利用的人,人家布局太阳能整套模组应用的时候,这些喷子们还没学会上网喷粪呢




没错,电动汽车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至于环保处理这方面,我想会逐步解决的 。




电动汽车现在发现得很快,争论也很多,比如它的实用性,续航里程,保值率等,争议很大,也受到了很多的的关注


大部分人看待电动汽车时,提到环保问题,也是争论得不可开交

燃油汽车是当下污染大,电动汽车是处理报废时污染较大,这两者之间到底谁利谁弊

其实在环保事业当中,以目前电动汽车的技术而言,电动汽车的污染要比燃油汽车的要大,因为燃油汽车再污染也是短时间的,加以控制可以治理!但是电动汽车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它污染的时间不是短暂的,需要时间的沉淀!


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个问题

资源‬

汽车的资源现在越来越紧,它可再生是不错,但是要经过上亿年的封存,所以石油总有一天会被开采完的,电动汽车也许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以现在才不断不计成本开发电动汽车


创作不易,请帮忙点赞,谢谢!




电池污染水和纯电动车的未来发展方向其实不是在一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纯电动车的发展是应对现在的原始能源日益匮乏的必然趋势,随着地球石油资源的日益紧缺,目前的科技条件下,电能似乎是目前唯一的解决方向!毕竟,除了煤炭,石油的利用,人类收集自然界能源的效率还远远不足,比如太阳能,风能,人类的利用率还极低,但是目前人类又不能直接使用太阳能或者风能或者其他自然能源,只能转换为电力后二次利用,所以,纯电动是当前看来必然的方向!

其次,污染和发展的矛盾处理!凡事不能因噎废食,不能说电池污染水就不用,从污染角度而言,电池污染严重,但是,我认为遇事要疏而不是堵!正确的引导以及后续处理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从工业革命之后,大体可见的规律就是,越高级的能源,衍生的污染越厉害!比如煤炭石油带来的空气污染,核燃料带来的辐射污染,能源越高级污染越严重!因此,电力污染同样衍生,不是辐射就是电池,所以,电池的发展技术也是当今所有能源企业虎视眈眈的行业!

所以,纯电动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随之应对的就是电池的发展,如何有效的回收电池,再利用就成为另一个学科领域!毕竟制造电池的所有重金属也是来之不易的,通过回收再利用,外加法律法规的完善,让人类享用新能源的同时,也能保护好我们脆弱的地球环境!因此,二者并不矛盾!




不懂,不做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升水   纽扣   水俣病   电动汽车   电池   汽车   充电电池   碱性   重金属   锂电池   燃油   发展方向   能源   未来   动力   环境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