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时会自带一些魔性(劣根性),我们怎么教育孩子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性本恶,都没有道理。都说是一张白纸,怎么还分善恶?

人之初只有本能。

善与恶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也是社会道德价值评判的结果。

我们一般把有利于我们的看作善,不利于我们的看作恶。所以善恶的区分,本身就是功利性的。

比如说我们小的时候,书上教我们,总是把动物分为害虫和益虫。分的标准是什么呢?对我们人类有帮助的,有用的,就是益虫,反之就是害虫。对人的善恶也是这么来分的。

真的合理吗?这种区分标准,本身就是自私的。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说的多么到位呀!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所谓的劣性,也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而形成的。

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对每个人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古有孟母三迁,已能说明问题。放眼如今,成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圈子,父母们为孩子选学区房等,无疑不是在选择环境。

大的外部环境值得重视,小的家庭环境更不可忽视。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规则感和边界感,让孩子知道哪些是允许,那些是禁止的。当然,家庭教育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上风   益虫   劣性   社会   言传身教   学区   正负   劣根性   害虫   善恶   时会   白纸   有用   角度   父母   孩子   环境   标准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