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陕县不在陕西?为何有陕西没有陕东?

题主问了三个问题。我对陕西比较了解,来回答一下。

“陕”字有多个含义,陕县不在陕西省而属于河南省管辖。


其实,这种地名“错位”的现象在我国不少见。例如贵县不在贵州而在广西,晋州(之前叫晋县)不在山西省而在河北省,徽县不在安徽省而在相距遥远的甘肃省。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这个有趣的现象。

“陕”字的含义

我们平时对“陕”字用得少。现在一说“陕”字,很多人会想到陕西省。确实,这是陕西省的简称。

其实它还有另外几个含义。

其一,“狭窄”的意思

在古代,“陕”字曾经与“陿”、“狭”、“峡”字通用,是“狭窄”的意思。

例如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墨子》中,有“ 是故溪陕者速涸”一句,意思是说“因而狭窄的溪流容易很快干涸”。


其二,指险要之处

“陕”字有“狭窄”的意思,进而引申为险要之处,类似于关隘。

例如东汉时期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说文解字》中,对“陕”字的解释为“隘也”。

其三,地名

周朝时,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张汴塬一带称为“陕塬”。

北魏孝文帝时设置陕州。之后历代一直称为陕州。

其四,姓氏

关于“陕”姓的来源,有几个说法。

西周初期,年幼的周成王继位,由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姬旦)和上卿召公奭(姬奭)辅政。

当时西周天下很不稳定,于是周公旦和召公奭为免精力过于分散,就“分陕而治”。


于是,以“陕塬”为分界线,把西周王朝的统治区划分为东西两大区域,两人分别治理。

他们的后裔子孙就以封邑名称“陕”为姓氏,称陕氏,世代相传。

还有一说,“陕”姓出自阿拉伯人苫思丁之后裔,取先祖名字“Shams al-Din”(阿拉伯语)首音的谐音,以汉字为姓氏,称为陕氏、闪氏、詹氏、鄯氏。这是回族中的一支。

还有一说,明朝时期的回族凵氏,被帝王赐姓改为“陕”姓。其中还说朱元璋建立明朝、称帝后,分赐麾下立下战功的回族将领为十个姓氏,其中有闪氏,后来改为陕氏。

还有一说,明末清初,陕西的一支农民起义军被朝廷镇压,起义失败。一部分起义军将士辗转流落到今贵州湄潭西河乡一带避难,以原籍地“陕”为姓氏,建立了聚居村落。


可见,陕氏是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天分布在全国多地,人口总量极少,以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山西省太原为郡望。

为什么陕县不在陕西?

很多人顾名思义地以为陕县必然在陕西省,其实不然。

其实前文已点了这个问题,在这里再说一下陕县的历史沿革。

周朝初年,周公旦和召公奭以这一带的“陕塬”为分界线,“分陕而治”:

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陕以西,召公主之。”

也即,“陕塬”以东区域由周公旦治理,以西区域由召公奭治理。


由此也就有了陕东、陕西的地理概念。

此后,陕塬一带先后归属虢国、晋国、魏国管辖。

秦惠公十年(公元前390年),设置陕县。

北魏孝文帝时设置陕州。之后历代一直称为陕州。

民国二年(1913年),废陕州,设置陕县,并且从此归属河南省管辖。

1949年5月,陕县解放,归属河南省陕州专员公署管辖,为陕州专署驻地。

此后,陕县先后划归洛阳专区、三门峡市管辖。

2016年1月,撤陕县、设置陕州区,仍归三门峡市管辖。


有意思地是,从现在的行政区域、地理分布来看,“陕塬”(陕县也即今天的陕州区)以西并未与陕西省直接接界。

陕州区和陕西省之间,还隔着河南省灵宝市、山西省运城市。


为什么有陕西省而没陕东省?

综上所述,历史上是以“陕塬”为分界线,才有了陕东、陕西的地理概念。

但是陕县也即今天的陕州区,归属河南省管辖。


河南省这个名称,是对应河北省而设立的。

“陕东”在历史上的概念,是指“陕塬”以东区域,这片区域的很大部分属于今天的河南省。

因而,也就没必要针对陕西省设立一个“陕东省”,把河南省改称“陕东省”也没必要。

由此,我国有山东和山西省、湖北和湖南省、广西和广东,而陕西省却是独特的一个。




同理,秦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何秦州不在陕西?

陕西有独有的的两个简称“陕和秦”

这个就说明了他们的历史文化来源。那不属于自己土生土长的历史文化。这是一种根亲文化。

“陕”来自东边的河南陕州,于是有了陕西称呼之名。

“秦”来自西边的甘肃秦州,于是有了陕西文化的根。

周公,召公。划陕而治,有陕西也有陕东,而陕东不叫陕东,叫“周”。

诗经里面的周南说的就是陕东,楚人“不服周”,讲的周也是王畿之地——成周!西安博物院讲的很清楚。


姓名,是一种根亲文化的传承,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

你可以说他来自甘肃或者河南。因为毕竟他们的人口成分里面有据可查的仅仅西安一市里面就有不下400万的河南人及后代。


陕原以西叫陕西,以东叫周,而不叫陕东!

我是国宝会说话,咱们要尊重客观事实,历史就是历史,不能戏说历史,历史没有如果。喜欢的朋友可以转发关注,点赞加评论。




陕是指的陕塬的意思,本身就是指的黄土高原。上古时候国人活动的范围很小,只是大致了解三门峡、洛阳和晋南的黄土高原,而对再往西的黄土高原不太清楚,于是把关中大平原称为陕西。

洛阳一带应该是标准的叫陕东才对,但周人建了洛阳城以后,洛阳人抢了一顶豫东、鲁西的中原的帽子戴上,乐不思蜀,于是就没有了陕东。




陕州在河南的三门峡,古时候属于洛阳管辖,隶属于三川郡。为什么只有陕西没有陕东?因为陕西以东就是中原,天下的中心,所有的座标中心就是这里。华北、华东、华南,河南就是分界线。




陕西在秦朝就是秦,八百里秦川乃其腹地。到了汉朝,东汉政治文化中心逐步移到了河南洛阳,宋朝更是定都开封,从政治文化中心看去,后世以陕县以西指代包括八百里秦川的广大区域,绥有“陕西”,而秦,指代的是一个朝代,而不是地域。




陕州在河南,为什么先有陕后有陕西,要从文明传播,人口流动说起,夏商时代陕西还是人烟稀少的生土区域,关中就是军事关口的中央地带。而后,祭祖仪式,国乐音律,儒释道,75%姓氏,中医,治国理念,易经兵占,酒,诗,棋,历法,古城布局,农耕技术,都是中原传过去的。连,周人秦人祖源地也在东边




陕西,看字面就该知道,陕之西也。

陕西,来源于北宋陕西路——陕西路的陕字,来源于陕塬——当前此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

原陕县,今三门峡陕州区位置:

相传,陕塬是西周的周召分界处:分陕以为界。自陕而东,周公主之。自陕而西,召公屯之。

据说,周召两公在塬上刻碑立分陕石。现存三门峡市博物馆有一文物,号为分陕石柱,也叫周召分界石。

为何没有陕东?

当然最初有,就是指陕塬之东的黄河下游地区,后面就不叫陕东了。




这个问题很简单,陕是指陕州、陕塬,就是现在的河南三门峡一带,陕西省就在三门峡以西,当然就叫陕西了。




周召二公分陕而治,在陕县的陕原立了界石,以西就是周公的治理区块,以东是召公的治理区块。

陕,指的是陕原。




陕以东包括陕都是周公摄政的王畿之地,陕地的函谷关就是洛阳的八关之一,是洛阳的西大门,当年老子出关化胡留下《道德经》的地方就是洛阳的函谷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陕县   陕西   黄土高原   回族   山西省   陕西省   中原   洛阳   河南省   分界线   西周   河南   姓氏   狭窄   区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