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五百万老人如何应对长达两周的封控?

我们知道,上海是老年人比例最高的城市!截至2020年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33.49万人,占总人口的36.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82.44万人,占总人口的25.9%。7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3.47万人,占总人口的15.8%。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82.53万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5.5%,占总人口的5.6%。

封控之后,不管是养老院还是居家的老人,该如何照顾呢?

一旦封控,✓老人造成的影响最大!

比如生活规律被打破,广场舞跳不了了,遛弯去不成了,和老朋友聊天,下棋,遛鸟,遛狗,上老年大学,都受限制。

比如生病的老人要定点到医院透析,治疗,怎么办?

比如钟点工来不了了,瘫痪老人的生活照顾怎么办?

最近市民的频频求助,大多是这样的事!

一般来说,在养老院的要好一些!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护工长期工作,不能轮换休息,身心极度疲劳,可能脾气会不好!

居家的,有家人的,问题也不大,年轻人不用上班,还增加了照顾时间。

没有家人的,就需要社区的定点照顾,比如定点送送饭,房间就先不打扫了。

瘫痪的和患病的是最麻烦的!

那就是特事特办!

上海不少社区都在此问题上探索了成熟的帮办、代办机制。比如取药,派出所主动服务,由社区民警当“跑腿小哥”跨江取药。

就是最大限度照顾这些特殊人群!

对于慢病老人,志愿者就排摸出一张居民购药清单,精准对接社区卫生中心等,开通代购服务。

相信上海人民的爱心,一定能帮助老人们度过难关!




上海这五百万老人需要全社会付出关心和爱护,守望相助!




浦东这边刚结束封控筛查,我们小区是一个老小区,小区内老人挺多的。

据我观察,我们这栋楼的老人们衣食住,看病买药都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在出行上受到了限制,但是还是有很多老人在楼下巴拉巴拉的很吵闹。

控最大的问题就是买菜和看病,还有就是完成核酸采样了。

【买菜问题上】:

1)社区会发菜,我们小区收到了11.6斤的蔬菜,肉菜还没有到,到了会再发一次。

政府福利-素菜礼包

2)门口会有很多周边小贩贴的买菜电话,买菜群等,可以买菜送到小区门口。

3)每栋楼还有群,楼主会帮忙联系买菜拉群,社区还会统一订购套餐包,我买过一次,30元(花菜、莴笋、娃娃菜、黄瓜、土豆)以现在的菜价还挺良心的。

30元套餐包

楼栋群-买菜帮忙联系

4)上海这边网上买菜的一直到现在都还没停过,可以下单送到门口。

【看病买药方面】:

1)小区居委和楼长会定期问大家是否需要配药或就医的,居委那边会统一处理。

楼栋群-买药帮忙

【核酸检测方面】:

1)我们小区是一栋楼一栋楼的进行核酸检测的,避免大面积人群聚集,这块我看见一个老人需要轮椅的,有人扶上扶下的。

【其他】:

1)封控后不能出小区,甚至不能下楼,活动空间受限,广场舞不能跳了,所以消磨时间比较难,小区电视和放歌的声音此起彼伏。

2)我们小区还没听说有瘫痪在床的,这种情况正常也是需要请护工的吧,封控期间护工一起住小区吧。

虽然浦东昨日已经结束封控筛查,但是解封解了个寂寞,我看浦东发布的消息,防范小区(可以出小区的意思)一个没有,捂脸。。。大家都还在小区待着呢。

浦东新区新一轮核酸筛查和区域管控 分布名单-4月2日




上海有五百万老人吗?我觉得不可能有五百万老人,首先我们要了解多大年龄才能称为老人,还有就是上海一共才多少人,3到6岁是儿童阶段,7到十岁是少儿阶段,11到16是少年阶段,17到35是青年阶段,36到70是中年阶段71以上才属于老年阶段。

那么只有71以上的才能称为老年,要说上海有五百万老年人我觉得不可信,这人数就不靠谱。

如何应对长达两周的封控,我认为不出门,不聚集,不扎堆,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工作,量体温,做好个人检测,休息好有充足睡眠,不跟疫情人员接触。

家里蔬菜粮食备齐,在家呆着,不出门,有吃有喝就行,封控两周很快就过去,没有比健康更重要的,只有我们全力配合防控疫情才能够更好,更彻底的消灭疫情,我相信胜利的曙光很快会到来的。

我觉得战胜疫情之日就是胜利解封之时,加油,必胜。




一、真的需要儿女的帮助。

一般儿女在身边的,都不会让自己的父母受饿。如果父母不会抢菜,不会看网络上的最新消息,如果儿女亲戚在身边,他们可以第一时间帮助老人,陪伴老人,消除生活中的不便。

二、社区基层发挥力量。

如果老人以独居为主,那么真的就要靠社区居委会来帮助了。社区居委会平时对辖区的居民掌握的信息比较全面,如果他们承担起责任来,这些老人的生活应该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三、志愿者援助。

志愿者的援助还是离不开基层掌握的数据,毕竟很多老人也不懂怎么运用网络技术等等。这就需要志愿者挨家挨户上门查询情况了。志愿者们辛苦了。

希望时代不要把老人抛弃,也希望上海早日能控制住疫情。




上海五百万老人如何应对长达两周的封控?

老年人日常生活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1、家庭生活照料不足,生活自理能力差。随着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使得老人不但得不到家人的照料,相反还得照顾孙子女,这为老人的生活造成了更大的负担。由于子女外出打工不在身边,使得农村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更多地依靠自己及配偶,年老多病使得老年人自顾不暇。

2、精神慰藉缺失,文化生活单调。子女的精神慰藉是老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但子女外出打工后,缺少陪伴,使得大部分留守老人缺少精神慰藉。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老人劳作之余,主要的娱乐活动是看电视、听收音机、打牌、聊天或者赶集等,而贫困地区,没有电视的老人,劳作回家之后只能与孤独为伴。

3、健康状况较差,医疗保障不足。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不断下降,患慢性病的比例增多,很多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据我镇调查,50%的老人认为自身健康状况较差,20%认为自身身体健康状况“一般”;17%认为自身身体健康状况“非常差”。且我国农村医疗设施还不够健全、医疗水平还较低,农村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围绕这三个问题,基本的生活物资保障,政府单位是有相应的措施的,封控区内,医护人员及社区工作人员每天早上入户采样,医护人员每天2次对封控区内进行消杀;社区有专人每天2次对封控区居民健康情况进行登记;封控区物资由居民自行申报,社区统一采买、统一配送。

我相信大家最关心的是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如何保证,特别是有慢性病的老年人,需要每天服药,定时上医院做相关的治疗手段的。如果只是药物的购买到是好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可以代劳,麻烦的是需要上医院治疗的疾病。针对这个问题,上海市政府已经给出了解决办法。请看下图:

信息来源: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

现在在封控区的同胞,我觉得现在能做的就是服从政府安排,积极配合,早日解封,疫情总会消散的,明天是更美好的。




我们知道,上海是我国老年人比例最高的城市!截至2020年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33.49万人,占总人口的36.1%。

为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更好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家部署,按照“知情同意,自愿免费”的原则,3月25日起,上海启动60岁及以上人群新冠疫苗登记预约接种工作。

■ 目前,针对本市60-75岁身体健康、无禁忌症的社区居民,通过社区整建制登记预约接种,至指定社区接种点接种。

■ 对于60-75岁在职在岗人员也可选择参加单位整建制组织的疫苗接种,至大型临时接种点接种。

 ■ 76岁及以上居民根据接种进度安排,适时启动接种。

居家的,有家人的,问题也不大,年轻人不用上班,还增加了照顾时间。

没有家人的,就需要社区和志愿者的定点照顾,比如定点送送饭,房间就先不打扫了。

相信上海人民的爱心,一定能帮助老人们度过难关!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中国加油!上海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上海   老人   解封   核酸   疫情   老年人   志愿者   老年   家人   人口   居民   身体   阶段   小区   社会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