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人,退休金不多,很后悔当年社保缴费基数买低了。你怎么看?

我刚退休,退休工资不足两千,也很后悔当年社保缴费基数低了,我有16年100%交的,单位交了9年,就是那9年拉低了工资,97,98年单位连最低缴费都没有达到 都是自己补的,如果25年都按100%缴纳,估计离3000不远了,人老了,花钱的地方多了,如今钱越发不值钱,随便吃饭面都10多元,一盒药20多,随便一个感冒也得几百元,别说住院了,其实当年坚持点还可以稍微交的高点,就是因为经济不宽裕 ,哎!穷人即使退休了也是穷人,所以,我现在退休了,任然不敢休息,手里没钱心发慌。

我身边还有没交够15年的人,估计老了更后悔把,一个错误的决定会影响晚年生活。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You are not a fish, how do you know what constitutes the enjoyment of fishes?









是的,很多老人后悔当初是把养老金基数买低了。但说实话,我们的养老保险缴费是跟社会平均工资挂钩的,自己收入在什么水平?在当时的收入水平下,能参加的起高基数的养老保险吗?这种后悔也只是事后诸葛亮了。

90年代,我国全面建立起养老保险制度。国家允许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通过自己缴费的方式参加养老保险,等到退休年龄可以领取相应的养老金待遇。在此之前,人们连参加养老保险的机会都没有。

最初的养老保险制度,虽然有一定的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特点,但是相对来讲非常平均。因为退休只能领取20%的社会平均工资,再加上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钱数相对贬值速度非常快,人们参保积极性不高,即使参保也仅仅选择最低基数缴费。

2015年国家《关于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发布以后,全面完善了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相应的养老金计发模式发生了改变。保值增值能力更强,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的作用更高。现在的养老金计算公式是这样的,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基础养老金是根据本人的平均缴费档次、缴费年限和社平工资相挂钩,一般来说缴费15年最低基数(60%),只能领取1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00%基数缴费只能领取15%的社平工资。300%基数缴费只能领取30%的社平工资。

个人账户养老金,主要是每缴费一个月,按照缴费基数的8%记入个人账户。最后按照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领取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跟缴费基数挂钩非常密切,是纯粹的但是又会受到通过货币贬值的影响。

总体来说,我们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实际上综合考虑了保值增值,也考虑了个人储蓄。再加上我们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确实很多人是没有考虑到的。

缴费基数低,只是影响养老金高低的一项因素。缴费年限的长短才是更关键的因素。退休以后养老金调整方案中,缴费年限的作用更是远远高于缴费基数。对于年轻人的告诫,就是缴费时间尽量不要中断。如果我们缴费中断了,可是需要多倍缴费才能够弥补的




在职职工不存在自选缴费基数,能自选缴费基数的是城乡居民或灵活就业者。缴费时舍不得多缴,领养老金又嫌少,典型的小市民或小农意识。世上沒有后悔药可吃,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归根结底还是对多缴多得政策理解不深,行动不力。沒有办法,悔之晚矣,让下一代接受教训吧!




感谢邀请,更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有些老人退休金并不是很多,很后悔当年的社保缴费基数买低了,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如果说你已经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并且已经正常的办理退休了。那么这个时候,你才感受到自己养老金待遇是比较偏低的,实际上已经是为时已晚了,而且是属于于事无补的。所以这个时候你才感受到自己社保缴费标准的偏低,没有任何的用处了。

我们平时常说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那么就是多缴多得长缴长得这样的原则。为的就是能够让大家充分的清晰的意识到,社保多交纳对自己来说是有好处的。因为毕竟最终受益的是我们本人,自己别人是拿不走的。当然将来如果说你不在乎养老金偏低的问题,那么你也可以按照最低年限或者说最低的平均缴费指数来参保。也是没有问题,只不过有些人可能到了老了以后才会后悔,那么实际上是没有任何的用处。

作为年轻人来讲,可能还有缓解的余地,也就是说他们完全是有可能,去提高自己的参保缴费年限,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平均缴费指数。所以我们应当做的是什么呢?就是将来在有限的参保年限内,适度的提高缴费标准,以此来获得更高退休养老金的待遇。绝对不能够等到退休以后才知道这件事情,为时已晚那个时候后悔是来不及的,所以说任何事情,都应该宜早不宜迟,缴纳社保这件事情也是一样的。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有些老人退休金不多,很后悔当年社保缴费基数买低了,你怎么看?下面谈谈笔者对此问题的分析与解读,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我认为,这是一个奇葩的命题,按退休时间倒算,只可能指向并发生在企退人员身上无疑。也就是说,这个现象很可能是人为杜撰的一个话题而己,也就是客观上并不必然有这样的问题存在呀!

试问,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企业先行一步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初始阶段,也就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条件下,有些退休老人退休金不多完全可能,但不一定是社保缴费基数买低造成的。因为那时的缴费政策明确,执行也绝对到位。也就是说,有些老人很后悔当年缴费基数买低了,并不必然存在。

很显然,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以灵活就业身份买社保是不可想象的,怎么可能出现由参保人员自主选择缴费基数的机会与可能?况且,退休待遇计发是通过计算平均缴费指数来实现的,当时职工平均工资普遍偏低不假,但与之配套的社会平均工资也高不到那里去。可见,“有病乱投医”,也就是做出社保缴费基数买低的结论,是压根上站不住脚的。

总之,有些老人退休金不多,是另有原因造成并导致的,与所谓的社保缴费基数买低并不搭界,没有关系,因为当时的政策规定与社会条件就摆在那里。至于有些老人退休金不多,这种普遍偏低现象,必与当时开始显现的退休待遇双轨制,不无关系。这也正是开启养老并轨改革的历史沿革之所在,是机关事业单位大刀阔斧进行企业计发办法改造与调整的社会动因之所在。

感谢阅读,请点关注!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一,因当年这些老人,考虑问题不夠长远,只会祘眼前的小账,却不会祘退休后的大账!现在退休了,对兑工资的时侯,看见当时多交社保基金老人退休金比自己多,自己马上后悔了!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二,所以,我们在办一件事之前一定要反复思考,考虑周全一些,就不会上当吃亏!生活的硩学就是这样:深谋远虑的人,总是一个成功,接着一个一成功!思维简单的人,总是一个后悔,跟着又一个后悔!

三,希望吃亏的老人们勿多想,要吸取教训,善交聪明朋友,让自己也变得聪明起来,向前看,坦然面对,注意身体!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比金钱更重要!




谁有都不如自己有,退休金的多少,直接影响我们晚年的生活质量。

她是我去年退休的同事,一个月退休金5000多元,非常滋润。我认识的李姐是去年领取退休金的,自己缴纳社保费,选择低位的,才开2200多元。

如果自己是灵活就业,需要自己选择缴纳社保比例的,尽量趁着年轻能挣,缴纳比例高的,这样退休金高。

楼下天天捡废品的阿姨我问了,是农村的,农保一个月不到100,她顾及儿子,女儿家都过的不容易,不要儿女的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退休金   基数   社保   当年   后悔   老人   养老金   养老保险   年限   平均工资   个人账户   待遇   平均   工资   社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