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滴滴要造车,国人支持吗?

滴滴造车是否该支持并不重要·因其车辆不见得面向C端

名词解释:

Business,B端市场指企业或商务用户市场;Constomer,C端市场指个人终端用户。

对于汽车而言可以这么理解,网传滴滴造车,也许滴滴不会面向个人用户市场哦;所以近期在热议的是否应该支持滴滴其实是个没有什么讨论价值的问题,包括滴滴是否“不务正业”也无需讨论,作为网约车行业的巨头,滴滴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其主营业务而开展的,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结论。


在过去的两年中争议最大的问题是“滴滴赴美上市”,其中可能涉及到中国网约车用户庞大的数据,以及中国道路网的核心数据是否有可能泄露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不宜轻易下结论,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命运,但最终取消在美国市场的操作似乎也说明些东西。所以从情怀上个人是不喜欢滴滴这个品牌的,就像同样不喜欢联想一样,民族企业没有民族企业的担当,在大方向上找不准方向的企业不值得支持。

但就事论事的话,滴滴造车倒是个正确的选项。


滴滴的主营业务是网约车,车辆均来自私家车,滴滴或其他网约车平台的角色究竟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中介商。

滴滴只是提供了一个双向服务平台,为网约车招揽用户,为用户找到车源,仅此而已;这与车站码头曾经很常见的黄牛是一个意思,严格来说是没有什么技术门槛的,网约车平台的竞争是标准的“资本游戏”。起步较早的滴滴虽然能成为寡头,但只要成为寡头也就决定了最终的宿命,在欲望无限膨胀之后必然会做错事,随即而来的必然是被整顿。滴滴就上演了这一幕,现在的滴滴已经没有绝对的竞争力了,那么想要重新成为行业龙头的话,主营业务和供应业务一体化发展就是最终的选项。


滴滴的供应业务说来很简单,那就是“车”,单纯依靠用户的私家车来注册不是长久之计,各大出行品牌不仅都在发力网约车,同时还推出了一些兼顾巡游出租车和网约车双功能的出行服务品牌。滴滴也需要走这一步,于是就不得不造车,或者与汽车行业的巨头开展合作;因为前面讲到的出行服务品牌的背后基本都是车企,这些出行品牌可以深度挖掘用户需求,打造出最能满足用户需求的车,在使用成本相当的前提下,此类出行品牌必然会更受欢迎。

以量取胜的网约车时代结束了,下一步是要提升服务品质,滴滴没有其他路可走,只有依据自己的用户与品牌特点,依据刻绘出来的用户画像来打造符合需求的滴滴网约车。


滴滴会造什么车呢?

预计车型会以轿车和专用型MPV为主,类似于滴滴与比亚迪合作打造的D1,这些车是不太会面向C端的;因为滴滴自己造的车肯定会自己用,“前身”是出租车的量产车,在个人用户市场里是不会有多高热度的。所以这些车大概率都是专用车型,只是由谁来造这些车确实值得分析。

滴滴自行建厂、单打独斗的可能性应当不高,零基础造新能源汽车的门槛虽然不很高,但想要搞好车辆的品控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也许滴滴会有可能与老牌车企合资建厂,实际造车的还是汽车厂商,滴滴只是负责车型和系统的研发,类似于“PPT造车”的模式。


综上所述,滴滴造车不需要过于关注,大概率只是“自产自销”;有网友认为滴滴有可能和比亚迪进行合作,弗迪系本就有整车代工业务,这个可能性不是不存在,比亚迪接近10个新基地的扩建、超300万辆的年产能是有重组冗余的,也许规划的产能中本就有代工业务(部分基地尚未公布生产车型规划)。

不过这也只是猜测,目前还没有任何信息可以佐证,还是继续观望吧。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今年造车明年造飞机




为什么要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天和   寡头   代工   私家车   听闻   必然会   概率   国人   车型   车辆   需求   业务   品牌   用户   汽车   市场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