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架构是什么?现在国内能落地吗?

微服务与SOA架构

微服务

维基上对其定义为:一种软件开发技术-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架构样式的一种变体,它提倡将单一应用程序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每个服务运行在其独立的进程中,服务与服务间采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沟通(通常是基于HTTP的RESTful API)。每个服务都围绕着具体业务进行构建,并且能够独立地部署到生产环境、类生产环境等。另外,应尽量避免统一的、集中式的服务管理机制,对具体的一个服务而言,应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语言、工具对其进行构建。

微服务概念的由来是怎么样的呢,参考维基百科英文版,简单梳理后的微服务出现的历史:

  • 2005年:Dr. PeterRodgers在Web ServicesEdge大会上提出了“Micro-Web-Services”的概念。
  • 2011年:一个软件架构工作组使用了“microservice”一词来描述一种架构模式。
  • 2012年:同样是这个架构工作组,正式确定用“microservice”来代表这种架构。
  • 2012年:ThoughtWorks的James Lewis针对微服务概念在QCon San Francisco 2012发表了演讲。
  • 2014年:James Lewis和Martin Flower合写了关于微服务的一篇学术性的文章,详细阐述了微服务。

顺便说一句,这几个人都是大名鼎鼎的,名字可能陌生,但是摆出他们的作品,相信多少是有些了解的。 Martin Flower是《重构》、《UML 精粹》的作者;Robert Martin,人称 Bob 大叔,敏捷专家,《代码整洁之道》、《架构整洁之道》的作者。 既然微服务是SOA架构的一种变体,那么,谈微服务,SOA就是一个跨不过去的一个话题。

SOA

SOA的全称是“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中文翻译是“面向服务架构”,1996年,由Gartner公司最早提出SOA概念。它的诞生是有其历史背景的。

  • 公司内部所有部门都有自己独立的IT系统
  • 随着每个部门的业务发展,独立的IT系统的复杂度越来越高

同时,基于这样的背景,Gartner公司提出了SOA的概念,并且还给了一个预言,它预言在2008年,SOA会成为一种最流行的、且占有绝对优势的软件工程实践办法。

基于你对软件行业发展的关注和理解,Gartner公司关于SOA的预言是否靠谱呢?很显然,Gartner的预言并不是很准确,虽然在一段时间内SOA的概念、设计思路有占据过一段热点排行,但最终它也将成为架构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匆匆过客。这也正是验证了那句话:“没有最好的架构,只有最合适的架构

SOA架构

图:SOA架构示意图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SOA已经消失在江湖,实际上并非如此,许多传统行业,比如物流、仓储行业的系统都是采用SOA架构来构建的。

对于SOA,从图中可以看到,它的每一项业务功能都是一个服务,都需要对外提供服务的能力,来完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业务功能,也就意味着它具有对外提供开放的能力,这些能力无需定制化就可以实现。为什么无需定制化呢,核心就在于ESB。

ESB( Enterprise Service Bus )即,企业级服务总线,ESB是SOA架构中的核心,起着将企业中不同异构系统的连接在一起的作用。它本身提供了消息路由、协议转换等等能力。通过ESB,SOA架构实现了服务与服务之间的松耦合,减少了各个服务间的依赖和相互影响。每项服务只需要关注自身对外提供的能力即可,无需关注其他服务是怎么实现的。

看到ESB的功能,是不是觉得它的功能有点似曾相识?是的,它就是微服务所需要的基础服务。

微服务架构

简而言之,微服务架构风格 ,是一种将单个应用程序开发为一组小服务的方法,每个小服务都在自己的进程中运行并与轻量级机制(通常是 HTTP 资源 API)进行通信。 这些服务是围绕业务能力构建的,并且可以通过全自动部署机制独立部署。 这些服务的集中管理最少,可以用不同的编程语言编写并使用不同的数据存储技术。

图:微服务架构示意图


上面一段话是Martin Fowler关于微服务架构论文中的核心片段,从上述片段中,我们提炼出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有三点:

其一是“小服务”,将应用拆分为一组小服务;

其二是“在自己的进程中运行并与轻量级机制(通常是 HTTP 资源 API)进行通信”,微服务是由独立进程且进程之间通过轻量级机制进行通信;

其三是“可以通过全自动部署机制独立部署”,也就是说每个微服务可以快速独立部署。

其实这已经非常精确、精准的描述出了微服务的基本特征。完全可以作为在微服务架构实践中落地的三个参考依据与检验标准。

微服务与SOA对比

对比维度

微服务

SOA

举例

技术本质

Smart endpoints and dumb pipes

Smart pipes and dumb endpoints


应用场景

互联网行业

传统行业或企业内部

SOA,企业OA;微服务,电商平台

服务粒度

较粗


服务通信

标准化,轻量级

重量级

SOA,ESB;微服务,HTTP,RCP

服务交付

快速

较慢

微服务,服务小容易升级;SOA功能集中,较难升级


应用架构的演化

图:应用架构的变迁

最初的应用都是单体架构,所谓单体架构就是将一系列功能全部集中在一个大的应用中,比如传统行业一般整个财务就做一个系统,将费用管理、账务管理、薪资结算等等都集中在一起,这种架构的局限性非常明显,不适合大规模项目的建设。

  • 当项目逐渐变大后,代码量逐渐增多,会出现编译、打包费时,严重影响效率。
  • 当业务逐渐增多后,不同的业务创建不同的项目,不同的项目的功能模块可能会出现重复建设的情况,造成浪费。

随着软件架构的发展,出现SOA架构,SOA将单体架构做了拆分,拆分成粗粒度的服务,同时将部分公共功能独立出来形成ESB,它的优点是

  • 把模块拆分,使用接口通信,降低模块之间的耦合度
  • 把项目拆分成若干个子项目,不同的团队负责不同的子项目
  • 增加功能时只需要在增加一个子项目,调用其它系统的接口就可以
  • 可以灵活的进行分布式部署

但是由于SOA架构需要一个统一的通信交互(ESB), 导致了接口开发增加工作量。

更进一步发展,微服务架构出现,对服务进一步的拆分,拆分成更细粒度的服务;进一步提供了架构选择的多样性,微服务架构主要优点是

  • 开发简单,每个服务都尽可能的小。独立提供更小的业务能力。
  • 技术栈灵活,不需要在乎使用什么语言、数据存储方式等
  • 服务独立无依赖,每个服务都能独立部署、独立运行
  • 独立按需扩展,更少的依赖,更高的扩展性
  • 高可用性,独立模块,即使一个进程宕机也不影响整体服务能力。

正是因为微服务将服务拆分的更小,它同样也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多服务运维难度增大、服务通信成本变高、数据一致性保持更难、性能监控要求提升等等。

所以业务在选择架构的时候,应从多方面考量选择更合适的架构。

顺便说一句,这里的架构演化是指整个架构的发展历史,并不是说你的服务就一定要经过这个演化过程,只是更多的架构模式提供更多的选择。我们在做架构演进的时候,更多的是将单体应用演进到SOA架构或者演进到微服务架构。




面向中小企业的微服务产品提供自动应答菜单、微网站生成与管理、微信CRM系统服务、微信公众平台客服服务等综合性的运营管理标准化服务,是多功能的微信运营管理平台。

微信管家是将企业微信公众账号通过技术平台接入、运营管理等方式,帮助企业向微信用户提供更完备服务信息、用户互动体验、营销效果等企业应用解决方案。

为企业客户提供基于微信平台的客户服务、产品推介、互动营销、市场调查、产品订单等运营与系统功能




你好,很开心收到邀请来回答你的问题。

除了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三大热门技术之外,Java被称为“编程开发的灵魂”,而微服务架构作为以Java为基础的高阶技能,同样不可忽视。

按照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在开发项目时,通常我们会把项目创造成一个庞然大物,这个庞然大物包括一系列的小模块,比如“用户模块、订单模块、商品模块、支付模块”,一旦有模块掉了链子,整个项目都将Game Over!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一个大项目拆分成许多独立的小项目,每一个独立的小项目被称为服务。服务之间通过接口互相访问。即使某些服务挂掉,也不会影响其它服务的运行。这种项目架构称为微服务架构。

微服架构是整个互联网的框架核心,掌控了整个互联网的主心骨,一个好的架构就能搭建一个完美的互联网平台。因此,具有微服专业能力的架构师人才备受重视。

今年上半年,猎聘发布了《猎聘 2019 上半年中高端人才就业现状大数据报告》,在分领域热招数据统计中,架构师平均达到惊人的 4.28 万元,成为热门领域岗位薪资之最。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欢迎留言评论或私信交流。




微服务架构系统灵活性,健壮性,扩展性好,特别适合需求变化迅速的场景。但系统复杂度高,部署,管理难度大。微服务除了开发期框架之外,还有需要一系列的运行期中间件支撑,如API网关,服务注册中心,统一配置中心等。 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吧,东软有一支团队在做,他们网站是 https://platform.neusoft.com/




微服务是一种架构风格,一个大型的复杂软件应用,由一个或者多个微服务组成,系统中的各个微服务可以被独立部署,各个微服务之间是松耦合的,每个微服务仅仅关注于完成一件任务并很好的完成该任务。将一个复杂的软件系统,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拆分,但是通过拆分之后,这个复杂的应用系统变的更加的高效。

国内商业级RestCloud微服务架构

1、作为企业API调用的统一出口和权限认证中心2、作为轻量级的企业级服务总线替换企业原有的ESB系统3、实现所有API接口的标准化、可视化、统一化管控4、作为微服务架构的核心API网关,集成到企业微服务架构中5、作为企业与供应链及合作伙伴的能力输出接口构建OpenAPI门户6、作为企业调用第三方API(京东、淘宝)等的统一API接入平台7、打通企业内部业务系统与外部业务系统之间的通道8、实现企业已有RestAPI、WebService、Dubbo、Kafka、MQTT等接口的注册和协议转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架构   模块   进程   接口   机制   独立   概念   核心   能力   通信   功能   业务   项目   国内   系统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