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看中华文明的“河洛文化”起源于陕西的说法?

所谓河洛文化,就是继承了陕西的周文化。

周文化是周人历史文化的总结,特别是在周文王周武王王周公时代,系统总结出了影响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思想文化,被学术界称为“文化中国”。就连殷裔孔子都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其后,这一文化被儒家所继承,并发扬光大,所以亚圣孟子称这一文化为“周孔之道”。经历代传承,这一文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如果说,“百代都行秦政治”,那么也可以说“百代都遵周文化”,这也就是唐代所称的道统。

周代之前,洛阳是东夷殷裔统治的地方。而殷商是一个“神道”方国,尊信鬼神,凡事占卜,殷商靠武力征服,杀俘献祭,人殉,用大量人殉,建筑基址都用人祭奠,并且吃人。所以殷人的“神道”文化,与周人的“人道”文化格格不入。周灭商后,周人抛弃了殷人的“神道”文化,建立起了周人民本思想的“人道”文化。所以,王国维先生说:周代商是“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生。…中国政治与文化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说:如果夏商时代还是“蛮夷猾夏”,夷夏互有消长的时代,那么周代逐步发展到“以夏变夷”的时代,就是“华夏蛮貊,罔不率俾”的时代,就是无论哪个民族,都得遵从周武王,遵从周文化。这就是思想文化上的融合,实现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

西周建都丰镐,周公营雒,并把洛阳设为西周的副中心,加强对东方的统治。所以洛阳全面继承了周文化,成为周文化的副中心。

洛阳周公庙,是周文化的三大中心之一。也是最好的注脚。(其他两个:周人龙兴之地岐山周公庙,周公封地山东曲阜周公庙)




河洛文化,顾名思义,肯定是跟洛阳有关,“河出图,洛出书”这在儒、道相关的经书中都有提到,已传承几千年,至于为什么现在会有这种陕西说,那就要归功于互联网的开放性、自由性,各抒己见本来也无可厚非。特别是陕西部分朋友疯狂掠夺河南文化,从牡丹、中原、河洛文化等,已近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周公成“礼”要在成周洛邑颁布天下?因为只有洛邑是天下之中、有夏之居、四方纳贡之道。武王推翻殷商统治,四方能人志士来投靠,同时带来五湖四海相关的礼节、制度,再由他统一筛选、编纂成最终的周礼。

关中的朋友即使不愿意宣传犬戎、西戎、胡狄羌文化,也有秦、半汉隋唐文化。一味的觊觎中原文化,是一部分陕西网友缺乏文化自信?还是另有苦衷呢?




简单点,所谓河洛文化就是披着“豫”字外衣的陕西关中文明。我只问一个问题:所谓“河洛文化”去除陕西关中的礼乐文明等等还有什么?

请推崇者别讲神话从哲学到政治在到文化讲讲,讲的出来吗?

不是我小看,啥玩意也没用。




我不是西安人,也不是洛阳人,站在客观角度说,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挑拨意思明显。

中华文明根在河洛,先有河洛文化,后有关中盆地文化,不是提问的本末倒置。




河洛文化。这仅仅是四个字,没有具体内容。这四个字源于传说。中国几千年,从周制礼作乐开始有了比较系统的文化,发展成为绝对主流的儒家文化。提河洛文化的人就是缺乏基本的中国文化常识




渭河流域有人类时候河南还是汪洋大海,所以河洛文化起源于陕西这很正常




这个说法,不成立。“河洛文化”的发源地是河南。“河洛”中的“河”指黄河,“洛”指洛阳地区的洛河,而非陕西的北洛河。

河洛地区,是指以洛阳为中心,东至郑州、开封一带,西界华阴、潼关一线,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而达晋南、济源。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核心,河洛地区率先进入文明时代并出现“国家”,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它以“河图”“洛书”为标志,以夏、商、周三代文化为主干,以汉魏唐宋为内容,以古都洛阳所凝聚的文化精华为核心,以“何洛郎”为特征,是海内外华人的民族血脉和精神纽带,具有显著的源头性、根脉性和族魂性。

儒学起源于洛阳,道学创始于洛阳,佛学首传于洛阳,玄学兴盛于洛阳,理学广大于洛阳。河洛文化不仅是中原的地域文化,而且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2020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双槐树遗址重大考古成果。这一有关黄帝时期“河洛古国”的考古成果,完美诠释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信史。

“河图”和“洛书”产生于河洛地区。《易·系辞上》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出图”,传说上古伏羲氏时,在今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今天孟津县东北10公里黄河南岸雷河村,有一条流入黄河的图河,沿岸有卦沟、负图、上河图等与传说相关的诸多村名。雷河村南边有一座龙马负图寺。“洛出书”,据说大禹时代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献给大禹 。在今洛阳洛宁县洛水岸边的长水村内,立有两通“洛出书处”古碑。河图洛书是中国易文化的本源,是河洛文化的滥觞。

“天下之中”是河洛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古人遵循“尚中”原则,而河图洛书是“天下之中”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

洛阳是“天下之中”,是西周周公营建洛邑时明确提出的。《史记》记载,周公在陈述选择洛阳地区建立成周时说“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逸周书·作雒》也提到周公“作大邑成周于土中”“以为天下之大凑”。土中即大地之中,天下大凑是说这里是八方辐辏之地,是朝会、贡赋、交通和商业的中心。

“天下之中”是汉唐列都洛阳的一个重要原因。东汉刘秀“复帝祚,迁都雒阳,以服土中”,他不仅看中了洛阳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更看中的是洛阳“天下之中”的政治文化优势。

少数民族统治者建都洛阳的行为,实际上也成为其汉化过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北魏孝文帝以中原为正统,神州为帝宅,确立北魏政权在华夏的正统性、合法性地位。

隋本都长安,隋炀帝继位后,就决定迁都洛阳,其召曰:“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合。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故汉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见洛阳’……今可于伊、洛营建东京”。唐高宗就是看中了“此都中兹宇宙,通赋贡于四方”的天下之中的地位。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目前确认的中原最早的文化是河南裴李岗文化,之后发展形成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都在河洛地区有典型遗存。中国目前唯一确认的夏都就在河洛地区的中心洛阳。黄帝出自少典部落,在有熊国继位,有熊国都就在新郑。《史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国语》载:“:昔少典娶有蛟氏,生黄帝、炎帝”《竹书纪年》载:“黄帝轩辕氏,元年帝继位,居有熊”《路史》载:“少典,有熊帝之开国,今郑之新郑”。

河洛地区还是中华宗亲祖居,是中华姓氏重要起源地。据统计,中国自古至今出现过22000多个姓氏,现在仍在使用的有3500多个,其中三分之二起源于河南。

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根脉,“最早的中国”是有力证明。“中国”一词的最初含义,是指洛阳一带。由此,洛阳一带称为“中土”或“土中”,后来河南也被称为“中州”、“中原”。无论是“文化中国”还是“王朝中国”,以“河洛古国”和二里头遗址为代表,充分表面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与核心,是根文化、母文化和主流文化。




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

要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河出图洛出书-华夏文明的基石。

问鼎中原、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

佛教首传-释源-白马寺

道教起源-老子著《道德经》

儒家《周礼》在洛阳官宣

法家、理学皆大成于洛阳。

中国文学最高峰北宋,诗词歌赋在洛阳产量、质量都是古代最高水平。








什么叫河洛文化。中华

文明是全国各族人民几干年的历史结晶和传承。小编是民族主义分子吧?




国家已批准在洛阳建设河洛文化实验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孟津县   陕西   关中   中原   黄河   文化   洛阳   华夏   河南   黄帝   中华   中国   中华文明   说法   地区   社会   时代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