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或语迟儿童,作为母亲该怎么办?

开始都是崩溃过的。十多年前,某专家,全国人大代表,说我儿子只能上特殊教育学校。我被N个学前幼儿园拒收。理论书籍看了一点就看不下去了,再往下看我就确定要自杀了。把破书卖了废品。让专家的话滚犊子。我没钱,没文化,没理论,我就无知无畏了。白天孩子上正常幼儿园,回家我自己教。看到啥教啥,走到哪教哪,把自己磨练成唐僧。啥都讲。因为有被学前班拒收的经历,人大代表说他上不了小学。我就特别害怕,以上正常小学为目标努力。学前报了英语,认字,美术班,这几个班是长期学的。有时候实在不知道教他啥了,我就教课本知识。我儿子学前认识2000多字,能独立写小短文,读课外书很多,我家从来不爱看绘本,我也不喜欢绘本。我儿子爱看历史故事和科学类书籍。数学基本到小学一年级下册水平。英语基本有小学三年级水平,能和外国人简单对话。画画我是觉得他画的还不错的,可惜后来上学后没坚持学。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也就是基本表达自己的意思吧。可以写成文,但是说不好。这是学前。到底在正常年龄上了正常小学。孩子明显没有其它孩子懂事。老师说话他不怎么听。上课也不听讲。老师第一天就给我留下谈话了。我就跟老师保证哪不行我回家肯定努力教。勉强留下我儿子。老师第次找我谈话就是“你儿子不听课”给我也愁死了,他确实没有专注力,但是有些知识真的在学校学的,不是我教的,我在家教的再多,不可能把学校知识都教到,他能学会还是听课了。我就哄着老师,哄着学校,第一学期我儿子考了全班第四。才算勉强收下他,不劝退了。然后稍大点,能打点比赛了,什么作文,英语的比赛,获点奖牌,老师还挺高兴的。自闭症孩子去打英语辩论赛,你们想象不到吧?管你对方辩友说啥,我就一句“你们说的都不对”开头,然后就拿我强大的记忆词汇量喷你们。管你们听不听得懂。反正在场外我儿子跟外国评委扯淡扯一个小时了。俩人从法国扯到葫芦岛。我文盲也听不懂。最后得了个铜牌。小学阶段靠着给学校争点小光,磕磕绊绊反正混下来了。初中老师就找我一两回,我儿子学习还行。初三孩子判逆,跟我干了一年架,各种不听话,不服我。成功的给自己干到普通高中去了。原来我还寻思考个重点啥的呢。高中以后就好了,也不跟我别扭了,自己也知道学习了。老师根本就没约谈过我。偶尔在路上碰到老师一回,老师说我儿子放哪都行,都放心。终于泯然众人了。高中我儿子自己选的科,告诉我将来的计划和理想。现在是高中第一个寒假,订了自己认同的网课,安排自己每天做多少题,做几科。就是一个普通学生了。到现在为止,最艰难的时候就是刚知道孩子有问题到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等到小学结束往后就是越来越好。我觉得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什么自闭啊,迟缓啊,他只是一个启蒙阶段需要多教N遍的孩子,别人教一遍就懂了,他教10遍还迷糊呢。就是需要随时,大量的教。另外不要把未来想的太难了。孩子学100以内加减法都费劲,将来可能哪也考不上。智力有问题。我儿子现在100以内加减法也费劲,也不耽误他学二次函数啊。数学还挺好呢。另外中国话说不明白,还学外国话呢?对我儿子现在中国话说的也不咋地,中考英语108分。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初中以后也许会惊艳到数学和物理老师。不能总用我们的想法给孩子画框框。你不行,不代表你自闭症的儿子不行。事实证明,我儿子就是比我强。这是我的自我救赎,还是孩子救了当年那个曾经绝望的我呢?




自闭症或语迟妈妈都是如何救赎的?自闭症患者、病情比较复杂些、妈妈要有耐心、多用语言表达事物或人物、而且要用深情的眼神,愉快的表情、教他如何正确发音、如何用词!如何与人相处!引导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和自理能力!语迟的孩子?平时多和孩子交流、多讲故事!其实他们什么都听的懂、假如、她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时、其他的小朋友动了她的玩具?她哭了、你要用语言激她、多问她为什么哭?有几次激她、慢慢就会发音了!祝宝贝们快乐成长!愿妈妈开心!




我来说说我身边的发生的。从去年开始带托班,班上的孩子2到3岁之间,去年班上就有两位两岁八个月左右,还不会讲话的孩子。今年又新进了15个新生,发现里面又有三个,还不会讲话的孩,而且他们的年龄都达到了三岁。

突然之间感觉怎么现在这么多说话迟缓的?按理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营养方面都跟得上,这些问题会越来越少。通过对这些班上孩子的家访,和平时生活中的接触。来说说我们班上几个案例

1) 班上一个男孩,三岁左右。她的情况是爸爸妈妈一直比较忙,跟着姥姥一起长大。属于一来伸手,饭来张口那种。所以我感觉孩子在这样成长的过程中觉得只要不开口就可以解决问题,还是变得不想开口,也不愿意开口。

2)另外一个孩子年龄满了三岁,因为跟他接触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我感觉孩子明显的发育迟缓,他也能说,只是能说妈妈。基本爸爸妈妈陪伴的也比较少。而且也是年龄比较大生下来的。

3)还有是另外一个班的孩子,据我们了解,这个孩子跟电子产品接触的比较多,那孩子根本上就不需要语言的交流。

不管自闭症还是语迟,都要有一定的社交障碍。当我们做父母的,发现有这些问题的时候就要早治疗,早干预。尽最大的能力能陪伴在孩子左右。




家有语迟小宝一枚。经历了非常艰难不愿回首的心理历程,最难的时候都想带着孩子一起跳楼,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一辈子不会说话,当他第一次叫妈妈时感觉一切都不要紧,一切都能好起来。我们在两岁还是零语言,家庭训练三四个月没有任何结果,开始去医院做康复训练,我自己开始学习相关的知识。三岁还是零语言,找了好几家幼儿园终于找到一家愿意接收的,开始一边上幼儿园,一边做康复。那会康复周一到周五排不上课,我们就周六周日去康复训练,周一到周五上午上幼儿园,下午我在家做家庭训练。三岁半的时候开始有了语言,四岁开始正常上幼儿园周末继续康复训练。直到今年春天,周末的康复训练已经不去了,因为不能带给他帮助了。八月份六周岁了,上周去两家医院做了评估,可以按时上小学了,不过可能成绩不会太好。算得上守得云开见月明!

对于语迟的孩子我这样想:

1 语迟有很多种原因,找到原因,有针对的训练,会快一点看到希望。看的到希望家长才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2 不能完全依靠康复机构,我们这边每节康复课只有30分钟,孩子获得很少,我就尽量多的跟老师交流获得方法,自己也学习方法,回家再练。我们的认知是完全家庭训练的,在近期评估中是表现最好的。

3 幼儿园很有必要,语言和社交都需要集体大环境,需要同龄人。我们的幼儿园正好是混龄班,班上有大一点的孩子有小一点的孩子,对我们很有帮助,刚有语言时同龄孩子听不懂,但是小一点孩子可以他们就能一起玩。




我家宝宝有个很好的朋友就是语迟,三岁了还只会叫爸爸妈妈,那时候他们还不认识,然后她妈妈每天都会遇见我们,她发现我家宝宝说话很利索,也特别爱说话,这个妈妈真的很伟大,她带着自家宝宝每天来找我宝宝,鼓励他跟我儿子交朋友,并且认识我家宝宝的朋友,那个孩子虽然说话迟,但性格很好,每天她妈妈就找我们一起玩,带上一大堆玩具零食,背一个大包,孩子们都喜欢围着他,虽然大夏天累的一身汗,但她依然每天坚持,不到一年时间,他宝宝从只会叫爸爸妈妈到可以说很长一段话,后来她说她真的什么方法都想了,医院也去了,早教也去了,效果都不好,后来看我家宝宝说话又利索又清楚,他就想给他一个这样的环境,说不定就带会了。他做对了,玩耍过程中不知不觉有的话自己就说出来了




这个问题之前也困扰了我好久,因为易易两岁了,说话还只停留在:爸爸,妈妈,这个,那个的阶段,老母亲真的焦虑了,一直在寻求解决方法,出门也是四处打听同龄孩子语言发育,熬不住的焦虑,在网上查了下关于语言发育的育儿书。

《语迟的孩子也聪明》讲的是一个关于语迟的研究成果,作者的儿子也是属于语迟孩子,讲了一些语迟孩子的案例。

其实大家都知道语言的输出是需要一定量的输入,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有输出。

这本书里有一个观点我挺认同的,语言的发育是在大脑发育的后期,也就是说大脑发育完善后,语言才会输出。这也符合大多数语迟孩子交流和思维能力都不错的现象。

我的建议是,语迟应该尽早干预,但家长也不要过分焦虑,等待花开。

希望可以帮到你,我是易妈,分享有用的育儿经验。




分享孤独症家庭关于自我救赎的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勇敢与坚毅。

如果用5个关键词来形容孩子被确诊后自己的心路历程,你会怎么选?

大多数家长的回答是:绝望、痛苦、自责、纠结、不甘。

我们不甘,为何孩子连过“平庸的人生”都成为一种奢望?

我们不忿,为什么这样的噩运要降临在我和孩子身上?

我们不解,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摆脱这一切……

可是绝望无法改变一切,拯救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自己的救赎。

在《父母共读营》,家长们抛开偏见和非理智的想法,开始真正地了解孤独症,也正学着与自己和解……




谢邀!

怎么说呢?用“救赎”二字好像不太准确,很多母亲自责,认为孩子得了自闭症,是自己的责任,其实自闭症不是母亲的错。

自闭症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很多相似发育问题都存在同类原因)。不仅家长存在疑惑,学术界也没有一种理论能完美解释其成因。

几十年前,在人们对孤独症还不了解的时期,有些人认为,大人抚养孩子的方法不当会导致孩子患有孤独症,尤其是孩子的母亲。有一种说法叫做“冰箱妈妈理论”,意思是母亲冷淡的养育方法会使孩子患有孤独症。这种说法已经被科学和事实推翻,研究证实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与父母抚养方式无关。

既然与抚养方式无关,何谈救赎呢?


说道自我救赎,可能存在另外一种情况。

家有自闭症宝宝,太难了!

宝宝的康复、教育是个大问题,重要的是背后的家庭也在担负着不可想象的重压!毫无疑问,当妈的最辛苦,几乎需要一生的守护,从生理到心理都是极大的折磨,很多家庭因为负担沉重,充满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导致家庭关系破裂。而自闭症宝宝最终可能被遗弃,或送到孤儿院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真的需要“自我救赎”。

如果你看过《第十七次抛弃》这部公益微电影,一定深有感触!

这部微电影只有8分钟,但是却把一位母亲面对自闭症孩子的无奈与痛苦,演绎的淋漓尽致,因为数年的煎熬,看不到希望,决定遗弃孩子,但是每次都没有成功,十七次的遗弃,十七次的自责,十七次的救赎,这就是一位自闭症母亲的绝望挣扎。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如果有机会就把病治好了。还需要你经常不停地对他(她)予以关心和帮助,并且全部用宽心安慰的话语来和他(她)交流沟通。这就是很多自闭症孩子家庭最需要的健康心态和康复观念。

心态很重要:

1、勇敢接受,尽管自闭症可能终身无法治愈,孩子有可能一生都需要我们照顾,但没有尝试怎么未来不是光明的呢?


2、家庭关系很重要,自闭症孩子除了特殊教育和康复之外,家庭环境的抚养和辅助康复也很重要。破碎的家庭永远给不了孩子希望。


3、科学观很重要,从接触过的自闭症儿童家长,有一些人极其迷信,什么方法都尝试,疯狂的折腾孩子。受影视媒介的宣传影响,有的家长坚持认为自己的自闭症孩子是天才,只是某种特长还没有被发现。不可否认,某些自闭症孩子在某些方面能力超乎寻常,被认为是天才,但请理性去思考孩子的个性差和偶然性。200万的自闭症者能有几人天才?




星星的孩子,不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绽放

自闭症的孩子,两岁之前很难发现,本来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忽然一下被诊断为自闭症,一辈子都有可能离不开家人的照看,甚至不能自理,加上每月上万的康复费用,和几年、十年甚至一辈子都需要康复,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沉重的压力和难以接受的现实让父母的眉头难以舒展开来。

既然事实已经存在了,家长就要从崩溃的状态中调整过来,向前看,听从医生的指导和意见,陪孩子一同康复,一起努力学习进步,发现孩子的细微进步。相信一切都会慢慢变好,只要努力,就不会太差。


加油,星星的父母,你们有不一样的精彩

不管什么样的生活,有一种生活,叫享受,还有一种挑战,叫每天……“来战”。

加油,星星的父母们,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态度,努力,生命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去反思,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是父母的杰作,是父母的亲生骨肉,芭格美在母婴品牌领域的佼佼者,关注宝宝健康成长,为宝宝成长发育保驾护航之外,也在努力聚焦关注自闭症父母这一群体,虽然我们所做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但是全社会每个人都能够凝聚自己的一份关心,这个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小美见过很多年轻的宝妈,遇到过楼主这类问题,希望能够给出一些有用的建议,能给这一类群体的一些帮助。



第一:父母应该拥抱新生命,保持自信的笑容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娃,自己的娃自闭但是父母自己千万不能自闭倒下。

这时候自信和笑容是最好的治愈良药。 能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克服自闭,最后战胜病魔。虽然会面临各种挫折,但是只要需要我们勇敢地迈出自信的步伐,拥抱我们自己的娃,拥抱自己的生命。



第二,陪伴是最重要的良药。

很多父母遇到这样的问题,首先自己都自闭,处于崩溃的边缘,不知道怎么办。但是那是你的骨肉?能遗弃?显然是不能的,遗弃是触犯刑法的,刑法明文规定了遗弃罪的处罚规定。民法典也规定父母对孩子有抚养的法定义务,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这种法定的义务就存在了。

孩子幼小的心灵,不仅稚嫩,而且也是脆弱的。心灵远比家长脆弱的很,作为父母应该更多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去成长,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而不能自己崩溃了,给孩子留下不好的阴影,这只会不利于孩子克服自闭,不利于孩子的未来。


第三,可以去咨询相关的心理方面的医生专业权威的建议。

年轻的父母可能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会手无足措不知道怎么办。焦虑与奔溃都是人之常情,我们自己不能乱,应该多听取一些权威的医生建议,配合医生的方法和建议,慢慢地引导孩子走出心魔,走出自闭。

国内应该有很多权威的心理医生,网上也可以在线咨询下,咨询下基本不会花什么钱。所以请楼主不用慌。最后大家有母婴类代理或者兼职的宝妈可以评论区留言,也希望更多人关注自闭父母这一群体,给他们更多的勇气和鼓励。加油楼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自闭症   母亲   孤独症   英语   自闭   幼儿园   说话   家长   父母   妈妈   语言   老师   宝宝   儿童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