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机会进入基层体制内工作,你会放弃城市的喧哗吗?

我不会的,基层体制的工作我多少了解一些,都是一些繁杂、冗长、内耗没有意义的工作,唯一可取的地方就是比较稳定,随着经济的下行,地方财政也入不敷出,前景也不看好。城市的工作虽然也无比艰难,虽然面对35岁危机,但是真正努力了,还是有机会的,人生短短几十年,能拼还是拼一把吧。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啊。基层、城市,包括体制、喧哗,这些都是相对的概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从我个人而言,地市级的体制内工作,所理解的基层应该是乡镇一级。如果有机会到基层,即便担任领导职务,我也是不会去的。一个是年龄问题,三十五岁,不大不小,发展前景也不明朗。二是基层的复杂环境复杂,事务性工作太多,对于习惯了搞技术的人并不一定适应。当然,体制内有时候自己说了不算,还是得服从安排[呲牙]




不愿意,除非在城市里活不下去

基层体制内的工作,虽然也是体制内的,但是你再也找不到比它更忙的工作了,而且收入还少。在基层工作,你要有三头六臂才能应付四面八方的工作。身兼数职还不算什么,基本上是全年午休,随时都处于拉满的状态。有的时候上级给布置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又来一个差不多的任务,可是又有细小的差别,各种大同小异的表格要去填,各种会议要去参加。上头千根线,地下一根针是常态。

除了上级给你布置任务外,下面还有很多突发状况随时等你去处理。有的时候在别人看来不是问题,但是在基层群众看来就是大问题,他们为此不惜动手解决。现在网络又十分发达,你处理的工程中稍微有点情绪激动可能就会被人发到网络上。

除了工作本身,你还要应付各种人情关系。基层工作就像是一个大蜘蛛网,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你是在自己家乡还好点,能够借助家里的关系知道基层的很多事情。如果你在外地的基层工作,你除了要解决方言问题之外,还要打听谁和谁有什么关系,要不然想做点什么事,你都不知道谁会给你使绊子。

在城市生活的好处就在于,大家都在为生活而忙碌,没人在意你是谁、你在干吗。你唯一要做的就是过好自己的日子,做好自己的工作,其他都与你无关。

当然了,如果你在城市里生活不下来,又恰好有一个机会能进入基层体制内工作,那还是回去吧,毕竟活着更重要。




你提问中的基层和城市没有明确的参考面。何为基层?对中央部级部门来说,地级市就是基层了。对省级部门来说,县市区算基层。对地级市来说,乡镇一级是基层。再就是体制内,体制内是个笼统的概念。取得公务员身份,进入行政单位。取得事业编制,进入科教卫生农等。甚至进入地方国企,电力通讯,燃气,自来水等都可以成为体制内。所以你说的有机会进入基层体制内工作,不知道你是进入何种层面的基层,也不知道你能进的是什么体制。

泛泛的说吧,如果是进入公务员行列,去基层锻炼还是很有好处的。去基层可以增长你的阅历,磨练你的意志,提高你处理复杂应急问题的能力。并且,现在提拔干部,基层工作经历也是很大的加分项,有的地方还是硬性条件,也就是某些岗位必须有基层工作经历。




我会放弃。在城市早就厌倦了,每天车来车往的,其实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更没有经历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说白了,在大城市这个机器里面,我就是一颗赚钱的螺丝钉。我觉得那样是没有灵魂的。每天就是通勤、工作、吃饭、水蕨,和动物有什么分别?

如果有机会去到体制内工作,肯定收入会降低很多,这个要做好心里准备,但是周围的环境也发生很大变化,首先在基层,生活变得简单了;二是时间应该比较多,至少每天通勤的时间生下来了,这个时间可以休息、锻炼、也可以发展自己的爱好,总之,生活可以更多的按照自己的设计去做,我更喜欢这样的生活。

想起小时候,时间总是一大把,现在为了生活不得不奔波,这都是无奈,如果我财务自由了,我又可以恢复到小时候的状态,每天无忧无虑的,多好。但是财务自由肯定是不太可能的。换个角度,我可以降低对物资生活的追求,把自己从高速运转的社会中解放出来,做更多喜欢做的事情。




因人而异。我会放弃。

首先,基层体制内,也是在体制内。体制内最大的优点就是稳定,可以保你一辈子衣食无忧,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是最起码没有中年危机,没有朝不保夕的紧张感。当你吃不起饭的时候,当你吃了这顿没下顿的时候,当你在陌生的城市里泪如雨下的时候,你就觉得还是体制好。而且,体制内发展也有前途,只要够优秀,够人脉,未尝不是奋斗的人生啊。

其次,基层也挺好的啊。现在经济发展水平都提升了,就算是县城、乡镇也跟以前不一样了,该有的学校、医院、商场、娱乐场所,都有了。我们县城还有个方特乐园呢,隔壁县城还有飞机场呢,生活质量也不低。如果你在基层混的好,有钱有时间,还可以去大城市逛逛。有什么不好呢?

最后,大城市也不一定好啊。大城市很繁华,很喧哗,很热闹。但是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没有在大城市生活的技能,那些喧哗和热闹,和你有什么关系呢?生活是现实的,是残酷的,在呼吸一口空气都要钱的大城市,你确定你能混下去?何必为难自己呢,乡村振兴也需要人才,也有广阔的天地。




我在基层挂职工作了两年,绝对是远离城市喧哗的那种,工作就不说了,基层工作永远没有完的时候,最主要的是生活上,可以说说两年的基层生活吧,由于条件比较差,冬天室外零下20度的时候室内没有暖气,我和同事自己买了电暖器带去,但是无奈第一年住的地方比较大如果不贴近暖气还是很冷,打一桶水放家里第二天晚上可以结冰,室内都能结冰你应该知道有多冷了吧。乡里食堂的饭菜,哎,我不算是很挑食的人,但是着实经常难以接受,午餐人多的时候师傅做的还行,晚餐经常只有我们几个人,大师傅似乎有点应付,做的饭菜让我们实在难以下咽,但又不好意思和大师傅方面说,后来索性开始自己从家里带来锅碗瓢盆自己做饭了,或者开车到县城去满足一下味蕾。再有就是遇到一些胡搅蛮缠的村民,留在村里的大多数都是没有文化而且年龄较大的人了,很多时候简单讲理还不行,只能耐心反复沟通,取得理解后会觉得很有成就感。乡里的夜晚静得出奇,周围有的只有漆黑一片,倒是天上的星星蛮多,现在想来似乎还很喜欢那种感觉了。还有许许多多的经历挺有趣的,但是我想说去体验可以,真要常年在那种地方工作,着实受不了了,所以我不会选择离开城市下去到那种地方的。




我会




尊重内心吧,我不喜欢大城市,最后还是回归了最初的起点。




其实真有本事的人,不必要进入体制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基层   体制   城市   工作   基层工作   大师傅   乡里   县城   大城市   乡镇   家里   条件   时间   地方   喜欢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