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东北的网友或者在东北生活的网友,在东北平常家里真的是吃饭都得喝点儿吗?

这个喝酒问题是因人而异的,东北人普遍都能喝点酒,好喝的也有但并不是大多数,一般看到的视频也好,快手抖音上的,都不能完全代表东北人,东北人大多数还是朴实的,没有那看电视剧那样,吃饭就喝酒。平常喝酒一般就是干活累了,为了睡好觉,喝点酒,但都不会太多,啤酒也就一瓶或者白酒一两。其余的喝酒就是菜多了,毕竟谁家也不是每天都会做四个五个的,这样情况爱喝酒的也会喝点酒。剩下的就是逢年过节或者亲朋好友聚会喝了,至于乡村爱情和马大帅里表露的不是真正的东北人,很多东北人还是很很质朴的。




我是皮哥,我来回答。

首先声明一点,我不是东北人,不过我曾经在东北待过很多年,对东北当地的酒文化还是有一些个人理解的。

我曾经在辽宁锦州待过一年半时间,那里有个锦州石化公司,属于中石油旗下的子公司。我当时大学刚毕业在锦州石化公司做工程,不过我不是锦州石化公司内部的员工,我们属于外包队伍。锦州石化公司厂区面积很大,大概有三平方公里左右,厂区东门有一些小饭馆,盒饭和炒菜都很便宜,我们也经常在里面吃饭。每次都吃饭的时候,从厂区涌出来很多民工,都挤到周边的几个饭馆中吃饭,很多民工穿着脏兮兮的衣服,还带着安全帽,穿着破鞋,吸着烟。周围的很多饭店都卖散酒,就是那种小玻璃杯,被一次性杯子稍微小一点的那种玻璃杯,一杯散酒2块钱,这种酒都是当地的人自己酿的,我喝过几次,很冲,喝不了。不过这里的人都爱喝,特别是吃饭的时候,不论是两三个人一起吃饭,还是一个人吃饭,都是一人一杯白酒。吃一口饭,喝一杯白酒。

我们当时在锦州石化公司厂区内部做地形图测量,因为需要做控制点,就需要雇民工,我们当时雇了两个东北当地的民工,大概都是五十多岁。后来和他们聊天得知,一个姓张,是锦州黑山县人,另一个行李,是朝阳北票人。无论是哪里人,他俩每次干活的时候都随身携带一个超大的塑料杯子,里面可以装很多水,还会携带一个铁壶,就像红军长征的时候装水的那种水壶一样,这里面装的是白酒。每次他们干活干累了的时候,他们就坐在路边拿出水喝一点,再拿出酒喝一点。他们说酒很解乏,也能让自己的力气永远都用不完。不过每次看到他们休息的时候,他们都带着东北人与生俱来的豁达与坦然,即使每个人的背后都是一个等待养活的家庭,张师傅的儿子26岁,因为和人打架,把人家打伤了,被判入狱两年,还赔了很多钱,家里没钱,赔偿款都是借的,张师傅这么不要命的赚钱就是为了给儿子还债。李师傅的儿子今年27岁,天生小儿麻痹,站不起来,家里穷,也没钱治病,一直耽搁到现在。现在也不小了,也娶不起媳妇,没人会看得上这么一个人。不过李师傅的儿子也算整齐,身残志坚,自学画画,画的还不错,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现在家里最要紧的就是给李师傅的儿子娶媳妇。说了这么多,还是想说,酒这东西,虽然是穿肠毒药,高兴的时候喝,不高兴的时候也能喝,压力大的时候喝,无聊的时候也能喝,不过很多时候每一个爱喝酒的人背后都有一个传奇的故事,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个故事,我们也就会理解他们为什么离不开酒,因为酒就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和情感支柱。




我是东北的,我不知道南方啥生活习惯,反正我们这边人是每顿饭都喝点,基本上吧,不喝的时候很少,什么水啊,汤啊饮料啊,啤酒啊,红酒啊,或者奶,也有干吃的,但一般都能喝个汤或者水啥的,然后你最好别再跟我逼逼具体说的是你问的是酒或者特定的什么饮品!因为那个玩意是个人爱好跟东不东北没啥关系,不是东北就一定能喝,而是许多年前社会环境和建设还没有达到这么发达的时候,东北人喝酒是他妈的为了保暖,就像现在的俄罗斯人,地域寒冷,现在的社会东北人无非也就是有个礼节喝一点点,同是中国人你怎么能问出这么白痴的问题,每顿都喝的人那是他自己喜欢有那个爱好,你不喜欢白给你你也不喝




说东北人喝酒是很多人有误解,全国各地到处都有爱喝酒的,东北人也是一样。有的人爱喝一点儿,常常会每顿饭都喝一点儿,而更多的人则是不喝酒的。本人是黑龙江的,就很少喝酒,除非有应酬,否则即使过年过节,家里人聚会,也是只看着别人喝,自己不喝。




对于东北人在家里吃饭,是不是多要喝点儿的事情,我还是有一点了解的,因为我外公一家就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其实现在的东北人,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在平时吃饭的时候,并不会刻意的喝上一点小酒的

只有那些老一辈的东北人,才会在平时吃饭的时候,喝上一点小酒的,至于为什么只有老一辈人,才会在平时吃饭的时候,喝上一点小酒,这就要跟以前的东北大环境,和以前的生活条件有关了

其实为了弄清楚这个事情,我还专门给外公打个电话,详细的问了这个问题,按照我外公给我的答案,我大概总结了一下,具体的意思应该是这样说的,就是说在我外公那个年代的时候,由于东北的气候环境十分的寒冷

但他们每天又有安排的任务要去完成,所以为了去除身体里面的寒气,保证每天按时的完成任务,所以每次在外出工作的时候,多会带上一点散酒的,等在干活的时候,要是感觉身体有点受不了寒气了,就会取出自带的散酒,从而小饮几口的,以此来达到去除寒气和取暖的作用

而这种现象在以前东北的时候,基本可以说是很常见的了,哪怕你是不会喝酒的人,但在那种气候环境下,想要保证有足够的身体热量,来完成制定的任务,那么就必须要喝点小酒了,要不然,你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天气下

还能保证有足够的身体热量,来完成制定的任务,那才叫一个天方夜谭了,除非你是一个天生不怕寒冷的人,要不然你想完成制定的任务,就要老老实实的,根据老一辈人的经验来走,而且据我外公所说,在他们那个年代,多是从小就开始接触白酒了

因为那个时候,哪怕是在东北的室内,那个温度多是有点寒冷的,所以为了平时的暖暖身子,在平时吃饭的时候,家里的大人就会喝上一点小酒了,而那些几岁的小孩,大人们就会用筷子蘸点白酒,然后放到小孩的嘴里,然后随着小孩逐渐的长大,他们也就慢慢的养成习惯了

所以在平时吃饭的时候,也多会喝点小酒了,不过这种情况,在现代社会己经很少见了,毕竟现在东北那边,一到冬天的时候,就会开始供暖了,所以在平时吃饭的时候,只有养成习惯的老一辈东北人,才会每天多要喝点小酒的




二十多年在外面基本不喝酒,回家后不知怎么晚上吃饭就想喝点,不多一两。[大笑]




看东北的电视剧肯定是看多了,电视剧里面喝酒是剧情需要啊,聚在一起打麻将,准备三两道小菜,烫一壶烧酒,盘腿坐着热炕头上吹牛侃天。东北人平常家里吃饭真都得喝点儿吗?不是全这样啊。成天喝酒家里有矿咋的。

马大帅电视剧里面喝酒不仅是因为剧情需要,辽北农村平时真喜欢喝点粮食酒,出门干活之前就喜欢喝点白酒,因为喝酒是御寒啊,如今城里人的早餐午餐很少有人喝酒,沈阳的夜市真就这样,喝酒撸串的小酒桌是满大街哦,很多朋友问都是什么人晚上要吃饭喝酒吹牛呢。

撸串喝酒对夏天的尊重,喝酒是愉快的事情,生意人必须喝酒解愁啊,很多劳务人员也喝酒解乏、有时候家里在自己喝酒,有时候去街头地摊喝酒,有时候去酒吧串店喝酒。东北人喜欢吃饺子,饺子就酒,越喝越有!以前看过一个老大爷饺子蘸白酒,带着酒神猛人的风范。也有人说没下酒菜也是可以的,铁钉蘸盐也行的。


喝酒前他是东北的,喝完酒东北是他的,喝多领导批评你,喝少说你真墨迹。喝酒敬酒也有说道,先敬后敬有学问,喝多喝少要琢磨。有些人为了领导拼酒,喝完领导就忘了咋回事。有些人是为了工作拼酒,结果言多语备受指责。喝坏身体坏形象,酒后失言更吓人,喝酒不是啥好事,

可能以前喝酒挺猛的,如今的东北人吃饭喝酒已经不如以前了,都知道喝酒不好,很多人都把酒戒了。




差不多吧!岁数偏大的老人多一些,这也是地理位置决定的,在东北一年当中,差不多一半时间是冬天,特别是五六十年代的人们,那年代的人们吃着窝头,穿着大棉袄、大棉裤、一个狗皮帽子、一双牛皮褶子捂了鞋,甚至有的人都没有衬衣衬裤,在冰霜雪地里参加集体劳动,喊着口号大干社会主义,唯一能取暖的就是喝一口白酒继续加油干。


在慢长的冬天,不论是东北的娘们和爷们只要遇到喜事都会选择喝点小酒,这也是形成了习惯,这一代老人到现在为止,只要有下酒菜,就会拿出宝贝的锡壶烫上二两,整上两口才能舒服,凡事东北有老人的家庭还都传承着这一习惯。


现如今东北的年轻人完全不一样了,住着高楼大厦,冬季出们有貂皮大衣,胯下有车,没有几道硬菜酒连看都不看一眼,除非生意场上和朋友聚会喝点酒,不然,这酒对现代的年轻人一点诱惑力都没有,社会在进步东北人也在改变,但是东北人豪爽的性格永远都不会变。


只要远方的朋友来东北,不管生活水平高低,大家都会以最高的档次,最硬的菜,最好的酒,为朋友接风洗尘不醉不归,这也是老一辈人留下的规律,这就是黑土地上东北人。






  我是土生山东人,2007年至2011年在哈尔滨黑大读书。09年12月中旬的一个周末,受寝室小弟之邀,到他家去吃杀猪菜。


  小弟家住江北呼兰区(著名女作家萧红的故乡)杨林乡田堡村,那几天,恰好赶上风雪大降温,夜间温度达四十。我提了四样礼物,俩人折腾大半天才在下午两点半赶到了家。叔叔阿姨非常热情,让脱了鞋,爬上热烘烘的炕头,不大会儿,便端上了一大盆酸菜馅饺子和一大盘大葱炒肉片。我也不客气。饿啊。俩人呼哧呼哧干了一百三十多个饺子,满嘴流油,意犹未尽。

  我俩下午刚到家的时候,来帮忙包饺子的邻居恰好要出门回自个儿家去。东北农村普通人家包饺子,就像头些年我老家腊月里蒸馒头似的,往往几个家庭妇女先帮一家忙,而后再轮下一家。包好后,往院里一晾,不大会儿便冻瓷实了,而后装进干净的大麻袋,往用作仓库的偏房一堆,就能吃到来年四月开化的时节。


  到了晚上,菜就更丰富了:现灌的血肠、蒜泥汆白肉、大酱骨、家常凉菜、各种蘸酱菜儿、大饺子……都是论盆装的。这时候,炕上的小桌子是摆不开的,只好拉开贴在墙边的圆桌。小弟是独子,很是宝贝。家里养着十几头猪。这次其父母专门趁周末杀猪,就是为了让他能回来吃上最新鲜的杀猪菜。老叔搬出一坛子小烧,阿姨拿出四个三两三钱的玻璃杯,非得先给我倒上,说平日里打电话就听儿子经常絮叨我,说对他多好多好,这次来家了必须好好招待,当自己家,千万不要客气。小弟在旁边也怂恿着说我的酒量非常好,说必须要我多喝点儿。近六十度的东北小烧,一口干下去近一半,火辣辣地烧,完全下了肚,又有说不出来的舒坦!

  就这么吃啊喝啊,末了算下来,四个满杯是打底儿的。那时候年轻,酒量也还可以。直到躺在炕上盖了被子,也不觉得头疼和反胃。兴奋得很。次日凌晨五点,便被阿姨叫醒了吃饭。待洗漱完毕,炕上小桌已摆满了饭菜。杀猪菜蘸酱菜是必须的,大米干饭也盛上了碗。米饭旁边,满满的一杯小烧正散发出浓郁的酒香向我欢快地招手。我有些惊讶,问老叔怎么大早晨也要喝。阿姨笑说,俺们这嘎冷,我和你叔四点就得起来,先做猪食喂猪,完了接着顺道也把人吃的饭给做好了。早晨喝点酒暖和。快吃吧孩子。喝点儿喝点儿的,小半斤又进了肚。而后接着睡回笼觉,直到上午十点多才起来。

  在小弟家住了两天喝了五顿,周一下午才返校。狠狠地过了一把酒瘾和肉瘾。回想起来,至今仍满口生津。



  一零年暑假在北戴河勤工俭学,而后到南戴河一同事家玩了几天。他家里也是有天天喝酒的习惯。尤其是爷爷,不论早中晚,两杯四两,雷打不动。生活习惯和东三省几乎无两。


  上学期间,也在哈市一家连锁火锅店打过零工。晚上下了班吃饭,做大锅饭的阿姨每顿也要喝两杯。好像不喝两杯,就下不了饭似的。



  《马大帅》、《刘老根》、《乡村爱情》等赵本山系列电视剧,我个人非常爱看。现在也正在追后两部的最新剧集。原因有二,一是对东北的人和事非常有感情,可谓第二故乡;二是电视剧里每顿必喝两杯小酒的惬意场景让我眼馋不已。不过,可惜啊,回山东老家了。现在家里有老虎管着,想喝的贼胆早已被撕得稀碎了。


  东北尤其是屯子里的普通人家,吃饭时喝两杯就像广东人每餐必有汤一样,是必不可少的开胃佐料。这种生活方式,温馨朴实,适合享受缓慢生活者的人生。


  




东北冬季三九天零下三四十度寒冷的天,上山干活谁不喝酒?喝酒是为了抗寒冷,北大荒白酒六十度整瓶喝不稀奇,我当兵在部队边防巡逻每个士兵挎包里都有二瓶北大荒六十度,还有小鱼干,别的东西在天寒地冻的野外吃不到嘴,因为冻硬了咬不动,只有压缩饼干和小鱼干能咬动,没膝盖深的雪地不喝酒冻死你。地理环境造成的东北人喝烈性酒的习惯,黑龙江,乌苏里江的冬季漫长极寒天气,夜里零下四十五度站岗放消二个小时一换岗,人人都喝但不许过量,我去查岗我也喝天冷的让人挺不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北大荒   东北人   锦州   家里   厂区   外公   白酒   饺子   小弟   阿姨   石化   寒冷   平常   儿子   习惯   身体   美食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