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评价那英唱功?

华语T1,最强音色统一,蝶窦共鸣立体声,天赋本钱很好,早期D#5真声。

那英,这位被自己老师谷建芬说“好嗓子狗脑子”的女歌手,单从声乐角度切入,不考虑那令人无语的节目言语,她被叫一句天后也不是不可以的。上世纪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是那英和王菲最具有声乐天赋。不论是早期的D#5《山沟沟》模仿苏芮的成功,还是中后期的蝶窦共鸣唱法,都是展现出了很高的专业能力和部分艺术性理解。

在上世纪1988-1990之间,初出茅庐那英开始展现出很好的声韧带耐受力。正常的女歌手换声点在B4,但是那英在不具备混声能力的情况可以唱出D#5的质量长音。这一点对于当时的音乐市场而言,说一句降维打击也是可以的。因为D#5长音咬字,即使当时那英毫无技术可言,接近于大嗓门照抄苏芮,也获得了很高的市场反馈。《山沟沟》是那英的成名之初。

在1990-1995年之间,那英就开始在谷建芬的指导下具有了很强的改变。具有代表性的是《山不转水转》,整体风格从模仿苏芮那里走了出来,从毫无技术的大嗓门改为了具有一定柔性音色修饰的柔情类唱法。整体是一个过渡音色,朝着声带边缘化、弱混、敦厚女中音的方向前进。这个阶段那英就开始发力了,1995年《白天不懂夜的黑》就出现了。

从1996-2006年,这里是那英成为天后的巅峰状态。即使不喜欢那英,也不得不说她在这个阶段之中几乎是无敌的存在,在1996年开始那英就已经全面进入了共鸣拉满和混音技术大满圆的状态。强混和弱混的衔接达到了天花板,比如《一笑而过》这歌是真的女歌手天花板级别的难度,高密度五组咬字和F5弱混高音。同时这里那英的声韧带整体机能微微下降,导致了一点沙哑感,进而那英开发出来蝶窦唱法,导致一开口就是自带一部分的立体音。音区范围两个八度,加上蝶窦的开创性市场,当时的那英和王菲就是最强的女歌手。

从2006年之后,那英就开始老了,整体的音高开始在E5以下,但是蝶窦程度越来越强。听那英唱歌开始有了一些蝶窦自带的诉说感和沧桑感,情感表达直接拉满,即使技能和技术下降了,但是依然很厉害。只可惜她当评委了,典型的说话不过脑。直接口碑下滑。从声乐角度将,那英还是一个华语流行音乐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以下简单以音色、音域两点做补充。

1:音色;


关于音色,那英在声乐角度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标杆。她大概是整个华语音乐之中音色统一度最好的歌手,没有之一。你去听那英的歌,她一开口就会让人知道她是那英,不管是低音、中音、还是高音,在不同音区之间那英的音色统一度很高。几乎没有任何割裂音的存在。这一点真的是值得其他歌手学习,因为音色统一度越高,情感表达越准确。

说回音色,那英的音色分为三个阶段,模仿苏芮的《山沟沟》阶段,《山不转水转》的过度阶段、《一笑而过》的巅峰阶段。一个一个来。

《山沟沟》阶段,那英的音色是比较干涩的,基本上就是大嗓门去嚎,基本的音色统一度还是有但是整体音色因为喉位较低导致一股子女悍匪的味道,整体审美偏向于民族民歌,在流行音乐立意上也是接近苏芮这种半民族半流行的唱腔。流行性不高,音色缺乏细腻程度。中低音和高音的音色差别较大,高音有一点类似于咽音的成分。音乐表达的内容音色,也过于同质化,缺乏流行音乐的灵动变化。这是那英刚刚初出茅庐时。

《山不转水转》是那英重要的音色转变期。在这里那英确定了基本的方向——从苏芮的阴影下走出了,全面进入流行音乐市场。当时的市场苏芮有点后继乏力的味道,四大天王、张雨生开始冒头。那英全面进入流行化,而流行化女歌手最重要的音乐类型是情歌。这就导致了那英的音色法相——抒情、细腻。

在《山不转水转》的音乐阶段,那英展示了基本的声带边缘化、弱混、胸声等音色技巧,虽然整体技术还是不成熟,但是这样的改变已然让那英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这里存在的声乐隐藏信息是:那英的本身音色属于中低音醇厚类型,这样的声带底色适合唱慢板,因为慢板更能符合低音厚重音色的情感表达。以张韶涵为例,她的音色就适合快歌,慢不下来。因为音色颗粒度越密集,高音越尖锐的适合快歌展现音色优势,音色颗粒度越平滑越沙哑,音色厚重越适合慢歌。

不同人的音色,适合不同的音乐类型。那英的慢板音乐类型转变在声乐角度是契合她的音色优势。这个阶段那英实际上Live表现力不强,处于一个卡壳有力不知道哪用的状态。

进入到《一笑而过》、《出卖》时,那英则完全成熟了,成为了一个具有天后资格的唱功女歌手。在这个阶段,那英的腔体能力提升巨大,弱混、强混、声带边缘化等基本腔体音色都完成了职业化运用,信手拈来。而除了这些基本强烈音色表达加花之外,那英最具有声乐性意义的就是她的蝶窦共鸣。

在鼻咽腔内部,鼻腔连接着上颌窦、蝶窦。额窦。筛窦,这是组成美声面罩共鸣的主要四个共鸣腔体。其中大部分职业歌手都是基于对上颌窦的开发,因为这里是发音点上挂、强混金属芯的主要腔体。但是蝶窦这个区域是很少有流行歌手运用和开发的。那英恰恰就是把蝶窦发挥至完美的歌手。

蝶窦对应的音色效果是立体声,就好比音箱的那0.1低音炮,可以极大程度的拓宽音色的听觉衍生空间,假设大部分的歌手声线广度是线性集中的1,那么那英的声线横向广度就是3。这一点在《默》这首歌之中有非常完美的表达。除此之外,在《浪姐2》之中,那英和吉克隽逸的Live清唱,也是那英一开口吊打吉克隽逸。因为人家自带立体声广度。


立体声配合那英本身的中性厚重音色具有十分完美的辨识度,相比于蔡琴的纯粹女低音,那英显然更具有艺术性表达。有蝶窦共鸣的加持,那英的情感表达一举登上和王菲同等位置的高度,比如《相约九八》的经典场面。总体上,那英的音色是声乐之中非常具有学术意义的。在CCTV的舞台上,那英的F5蝶窦共鸣弱混也堪称一绝。

2:音域;

那英音域:F3-G5;

那英的音域最低音应该在F3或者E3左右,在《默》之中有很好的表达。F3的低音对于女歌手而言处于中规中矩的低音表达,一般Live质量低音处于G3以下就是合格的女歌手,相比于普通女歌手你,那英的低音质量和音色还是具有优势的。

F3-E4基本上都是那英的低音区,这个部分实际上也是那英优势区,因为她的音色统一度实在太好了。这会让听觉上认为,低音区仅仅是中音区的下潜,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没啥意义。但是你要知道放在其他任何一个女歌手身上,你都会直观的感受到女歌手的低音和中音的音色变化之大,足以称之为割裂二字。因为女歌手天然难以控制喉位对音色的强制改变。这一点,只能说那英生了一副好嗓子,甲杓肌尤其强大的女歌手声韧带。

F4-B4属于一个中音区,这里是那英声带边缘化的加花区域,也是变化性和气声效果最好的区域,总体听觉上会觉得很舒服,也是那英和王菲搭配的主要音色区域。

在进入五组之后,那英的能力就开始飞速转变,变得音高而听起来丝毫不刺耳,反而觉得很流畅丝滑。这就是那英最强的能力体现——高音区和中低音区完美一致的音色统一度。喉位对于那英的影响几近于无。

在五组高音区,那英具有弱混和强混的无缝衔接,这里要表达的是,不论是强混还是弱混,那英都是在具有蝶窦共鸣的前提下完成。这也是为什么那英的强混和弱混听起来丝毫不刺耳而且很舒服的最大原因。没有什么比立体声可以降低尖锐度的方式了。


综上,从声乐角度讲,那英是具有很强能力的。当然,个人依旧不喜欢她。




不懂音乐,更不懂艺术,只是个人感觉,一,不喜欢这个人,二,唱的歌也不受听。




不识谱,啥都白瞎




她赶上了时间点




能写一期萧亚轩的唱功吗[泣不成声]




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长音   音区   音域   这一点   山沟   女歌手   声乐   唱功   声带   音色   低音   高音   立体声   共鸣   阶段   评价   歌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