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就一个字:钱!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彻底地毁了中国足球。

这个“钱”字,对中国足球的杀伤力实在是太大了!队员们有了钱,就可以花天酒地,就可以胡吃海塞,就可以为所欲为,完全没有责任心,在场上也没有拼劲,既然不需要用力,就可以得到足够的金钱,那谁还会拼命踢球呢?更有甚者,有时候,打打假球,就能比踢真球赚钱更多更快。试问:谁还会认真踢球呢?

有了钱,各种各样的怪事也就层出不穷,中国各级足球队的洋教练的薪水,成为世界足坛的一道风景线,有本事的、没本事的,各类教练都纷纷来中国淘金,反正出力不多,挣钱不少,洋教练何乐而不为呢?中国足坛好一派:“人傻、钱多、速来”的景象。

总之,中国足坛的一切乱象的源头就是这个“钱”字!




记的我开始喜欢足球是我上初中的时候,那是1998年,那个时候也是我们学校刚流行踢足球,以前是没有的也没有看到过有人踢球都是打篮球,先有几个热爱足球的前辈经常在学校里玩,慢慢的踢足球的人开始多了起来,我的足球梦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我们的操场没有草就是沙子地,摔一脚腿上就会磨破好大一块皮流血是正常,也疼但也感觉不到疼,我们踢的足球是橡胶做的,我们乡镇上只卖这种足球,踢起来比较硬但我们玩的还是非常起劲的,时间久了发现对足球真的是热爱,下雨踢过下雪也踢过,只要一有时间都是在踢足球,当然踢球的时间太多,学习成绩也持续下滑,初中考高中还是复读了一年才考上的我们市第三高中,我们市里一共有3所高中,初中升高中要有分数线的,考不上的要么复读一年再考,要么就辍学干别的了。

那时候还是老甲A联赛,我们是农村电视机还是黑白的,那个时候我们山东电视台就是现在的山东卫视没有体育频道,但每周末会直播山东泰山队主场的比赛,电视转播的现场的声音比较大,现场的球迷都是吹的那个小喇叭,特别比赛刚一开始的时候全是吹喇叭的声音, 感觉足球的气氛比较浓。如果是晚上的比赛是没有直播的,我们都会听收音机收听比赛。还记得上高中时中国进世界杯那年,踢九强赛米鲁带我们国家对出线的那一刻,我们正个男生宿舍楼都轰动了,虽然我们都是在听收音机。

1998年世界杯那段时间,每天中午放学回来吃饭时候,看中央一套有个专门播放世界杯的新闻,从那个新闻我们也知道了外星人罗纳尔多,战神巴蒂斯图塔,很崇拜也模仿他们的过人射门动作。上了高中买了一件球衣就是阿根廷队的印有9号的球衣,就是感觉9号是前锋比较牛叉。

最疯狂的高中三年都是在踢足球中渡过的,足球让我很自信,也认识了很多朋友,但学校成绩一落千丈,老师也找家长谈话多次,最囧也没有考上一个好大学,当时也想过报考足球专业,毕竟对足球如此的痴迷,据说要交很多钱,想想还是算了吧,农村哪有几个钱给你折腾。。。。

几十年过去现在工作了,足球我依然热爱,有了自己的球衣球鞋,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老化我不能再踢了,也不能熬夜看球了,没有了足球梦可我一直活跃在足球的这个圈子里,哪怕是吐吐槽。

通过我自己的亲身感受我认为,没有哪个人毁了足球,想踢球的没条件,有条件的不想踢球;会踢的人上不了场,上场的人不会踢。这就是我们的社会,现在的足球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足球,是社会的足球了。




一,钱太多,钱多多怕死。

二,缺乏爱国主义情怀。

三,没有拚博精神。




都是拜金主义造成的,在这方面足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超联赛自从开始以来,就是互相攀比,大唱浮夸风,互相攀比谁投入的多,谁引进大牌明星球员,教练最有名,中超各俱乐部互相用高薪互挖墙角,到头来,球员根本无心去为提高球技而出国踢球,而是抱着中超这颗摇钱树,躺在高额的年薪上,根本无心去为国争光,所以拜金主义,造成男足越提越差。




一直想,这个话该怎么说。

足球差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足球人才。

为什么没有足球人才?

因为没有足球人才成长的环境。

为什么没有足球人才的成长环境?

因为我们现在不只是足球,而是社会全面缺少人才的成长环境,足球只不过是窗口,更容易看到而已。

回过头说,足球体制不健康。

青训是基础,对吧?

我们的青训是什么?相信大家已经看到了足够的报道,就是钱。花钱学习,花钱上场。花钱能保证水平吗?至于另种形式的贿赂都难以启齿,从小在足球场上学到的就不是足球,而是混社会。

中国足球就是混子足球。混子足球能有战斗力?戚继光当年知道,要形成战斗力,必须要用忠厚的人。解放军为什么有战斗力,因为思想朴素,军人就为战斗而存在。你把部队从上到下都换成混混,你让他打仗去,你看是不是和中国足球一模一样。为什么我们的部队始终把政治思想工作放在第一位?血的教训换来的,总结来的。足球要踢好,关键在脑子里。

还记得辽小虎吗?

那个经济条件和今天比差远了,但后来为什么没有辽小虎了?

因为没有张引了。

过去是少体校机制,这个机制最起码的一个功能是发现人才,看看当年张引为了争取李铁踢球,下了多少功夫。现在的青训会下这个功夫吗?

所谓足球退步,就是过去的体制没有了,新的体制也没有建起来,你连一个基本的人才发现与培养体制都没有,你拿什么进步?

当一群带着混世界价值观的球员进入一线队,这个球队是踢球的吗?是宫斗的。是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的。这不是说球员人品有问题,谁都没问题,有问题的是这个体制,把球员培养出了利益计算的思维习惯。

我传不传球,不取决于需不需要传球,而是我传与不传会影响谁,不影响谁!哪个日本球员会这么想着踢球,哪个韩国球员会这么想着踢球,你能踢过日本韩国?所以,当年老狐狸米卢一来就说,态度决定一切,然后和大牌球员斗,为什么?看懂了。

态度,就是中国足球的原因,你怎么对足球,足球就拿什么结果给你,这叫公平。老天爷的眼就这么亮!




是“钱”毁了中国足球!




我觉得这个原因真的很复杂,从看球以来国足的成绩真的是一直在下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滑。

恐日,恐韩,打不过西亚球队,打东南亚球队也没什么底气,似乎和谁交手都没什么信心,谁都能输,百无禁忌,打谁都没把握,动不动就是为了荣誉而战,又到了最后的时刻。

我觉得首先就是踢球的动机。我们所熟知的球星,多半都是家境不好,尤其是南美球员,小时候家境贫寒,生活困苦,甚至于当地的治安管理也很混乱。踢球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唯一的改变现状的出路,所以他们只能拼命去踢球,生存的压力让他们小小年纪就知道生活的不易。动机更单纯更直接,使得他们更拼命。

再次就是职业化的态度。即便那些球员出名之后,有了大额的财富和很好的社会地位,穷苦的经历让他们也能很好的对待自己的事业,以职业的态度对待足球,在球场上兢兢业业,为球队贡献努力,取得成绩。因为足球能带来这一切,他们更理想的对待足球。

可能我们的待遇不比他们差,动辄几百万上千万的年薪,并没有让球员队足球心存感激,反而觉得这是很好的工具,而不是工作。也没有良好的职业规范,让足球形成良性循环,反而使得金钱至上而忽视了职业的约束力。

再次,我们这里,踢球真的是一个很费钱的事。据说上足校的费用一年就有几万甚至十几万,可谓不菲,单这一项恐怕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即便是踢野球,也没有足够的场所,要么不对外开放,要么没那么多,要么收费太贵,也就不玩了。

最后,或许我们太急功近利了,看谁好就学谁,总想着立竿见影,第一天投入,第二天就能出成绩,一下子成为亚洲一流,世界一流。都说日本学的不错,可也是坚持了几十年了,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反观我们没有这样的计划和坚持,又拿什么和人家比呢。

再者,现在职业那么多,独生子女多,选择多,足球人口下降尤其是青少年的参与度不高,多半也不舍得让孩子去受那个罪。国字号的少年队几乎无人可选,也让足球的后续发展受限。

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还是希望能够逐渐好起来。成绩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标志,能进世界杯不一定强,但进不了肯定不怎么样。巴西强因为有五次世界杯冠军,西班牙强因为大赛三连冠,这是很明显的成绩,希望我们也能拿到冠军,到时候就可以说我们也很强了。




根本不存在的观点。中国足球的失误,主要原因在选队员身上。中国从小踢足球的、在场上当队员的,全是城市里条件好、娇生惯养、不吃苦耐劳、无拼搏精神的独生子女,他们玩足球的主要目的是消遣、娱乐,靠他们去为足球事业奋斗甚至为国争光,永远只能是梦想。中国足球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必须彻底转变,即主要靠从贫困山区中去选苗子,并由国家和各级政府统包他们的训练、学习和生活。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从小能吃苦耐劳,更肩负着全家脱贫和个人致富的重任,必将大有作为!




经过专家研究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脚指头太短。就这个品种没办法了,因此只能花大钱去凑凑热闹,当当陪练。另外邻居有一位八十多岁老太太是个球迷,她看出点门道。她说外国球员体格大,中国球员体格小,因此,运动服大裤衩子,不能和外国人做的尺码一样,裤衩太肥跑起来兜风,严重的影响速度。把裤衩改瘦点穿上,然后预约两个小国家出去踢两场,看看什么效果,但愿有奇迹发生。




根本原因是狂热的观众对足球的希望太大了,总想着踢出国门,踢出亚洲,踢进世界杯,进入前三名。岂不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其实就国内水平而言,他们还是顶尖的!尤其是足球市场化以后,他们的钱包鼓了,劲头更足了,踢球的动作失衡了,轻飘了,比下有余了!因此根源还是观众的要求太高,希望太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中国足球   球员   裤衩   世界杯   日本   球衣   中国   球队   教练   体制   态度   成绩   高中   足球   人才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