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视剧《亮剑》中的田墨轩?

田墨轩是个典型的腐儒,只会用文人的角度看问题。就连金庸都不能免俗,居然说“原子弹何用,不如多生产几条裤子”连国防都不稳定,谈何发展?直到今天还有那么多蠢货想不通当年为什么要打抗美援朝,大抵这些蠢货都是“腐儒”思想




田墨轩是一个有人性,有良知的高级知识分子,除了学识渊博,还具备很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很多人在他面前只能说是禽兽,因为人性缺失,没有底线。人没了底线,就什么事都做的出来。我个人喜欢和田墨轩这种人物打交道,友直友谅友多闻,田墨轩都占。他是中国社会的精英,真正的精英,不是那种精致利己,满嘴谎言,只知钻营苟且的伪精英。田墨轩,是我的榜样,尽管我知道田墨轩后来的遭遇




李云龙老丈人田墨轩算是个文人墨客,他可以说是建国后最早崇洋媚外的代表。

中国从鸦片战争后就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国内教育谈不上了,而中国近现代的知识份子几乎都有留洋欧美日本经历,而当时欧美日本等国正是巅峰期,而中国是五千年来最弱势时,所以当时留洋的知识份子多数看不起当时的中国,按今天的说法就是几乎都有常洋媚外的心理,而田墨轩算是其中的代表吧。

田墨轩的政治观点可以说深受西方影响,但是他那一套当时不适合中国,因为中国刚建国,经历上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政治上正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时候,而田墨轩的那一套根本不识实宜,可深受西方影响的田墨轩是死脑筋,而当时的中国知识份子基本都那样,这就是看不清形式了。




知识分子的通病,认为学识就是治国理政的本领,他们这群人严重的就是公知,田墨轩算不上公知鼻祖,那位鼻祖早就随着老蒋去台湾了。




田墨轩这个人,是《亮剑》里的重要人物,是原著之中连接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关键。

可惜电视剧只拍了前半部分,所以这个人物在剧中变得可有可无与无关紧要了。


田墨轩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知识分子,清高而倔强,睿智也天真。

这种性格,造成了他自身的悲剧性命运,也影响了所有与他有过接触的人。

在李云龙身边,唯有孔捷没有机缘见到田墨轩,所以他幸存了下来。

孔捷后来成为了李云龙和赵刚后代的庇护者,让这些少年失去父母的孩子都成长为中层军官。


田墨轩对于自己的大老粗姑爷,那是绝对没有共同语言的,却在无意之中,成为了李云龙最后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与赵刚将军则是惺惺相惜,毕竟赵刚是一位由于时势才穿上军装的文化人。

正如剧中所说:少了一位睿智的学者,多了一位英武的将军。

田墨轩与赵刚之间,心灵是想通的,他们身上都有着真正中国知识分子所应该具备的高尚品质和高贵的情怀。

用横渠四句来形容这种品质与情怀再合适不过!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种高贵,却是为浊世不容的,历来具备这种高贵品格的人,下场都不会太好。

徒留蝇营狗苟之辈欺世盗名……

丁伟绝对是铁三角之中最聪慧的,智商完虐老李和老孔,只是没有机会接受完整的教育,否则成就绝不仅仅是现在这样。

他是典型的自学成才,也是天生的头脑清楚,既有老李的农民式狡猾,也能够听得懂田墨轩的弦歌雅意,更有孔捷的慷慨悲壮。

一次偶然相遇,田墨轩稍加点拨,丁伟就能够茅塞顿开,从只知道服从命令的军人走上了独立思考这么一条“不归路”……

如果不倒霉,他有可能超越李云龙和孔捷,不再是单纯的冲阵之将。

可惜万事无绝对,他后来倒霉也就倒霉这上面了……



对于田墨轩这个人物,你只能去原著之中,对着上下文仔细咂摸。

如都梁,周梅森,莫言等等著名作家,作品之中都有埋伏。

不是春秋笔法,就是暗藏玄机,你得细品……。




田墨轩其实是《亮剑》里的一大败笔,他不应该穿长袍马褂,而是应该西装革履。

现代的编导总喜欢学香港的编导,用现代思维去刻画过去的人,感觉这样就高大上了。记得八、九十年代曾经有节目里采访那时的香港导演,当时那位导演说过:我们很羡慕大陆的编导,他们可以查阅许多历史资料。从功底上来看,香港导演比大陆导演差了很多。

以前不明白他这句话的含义,现在总算明白了。对比一下老三战、风暴、台儿庄、大决战、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海姑娘、大闹天宫等影片无论从叙事内容还是拍摄手法上都比如今所谓的“大场面”来得真实和震撼。

就拿老电影《南征北战》来看,无论从内容、形式、场面、境界都不是现代的《战狼》《红海行动》、《八佰》、《集结号》这样的影片可以比拟的,与被称为好莱坞经典的《拯救大兵瑞恩》相比也不遑多让。

很多人说“故事片不是纪录片,要真实你去看纪录片!”,真的是这样吗?老实说这只不过是水军的狡辩而已。故事片和记录片的区别在哪里?纪录片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故事片是在事实的基础上虚构的情节。

故事片里的故事并没有在现实世界里存在过,纪录片却确有其事,这就是它们的区别。如果故事片看起来很假,这就是故事片的失败,如果一眼就看出来很假那更是失败中的失败。

什么是好?恰如其分!这就是好。被我们嘲笑的神剧是什么?就是太假。

田墨轩的人物设定是一个学者、和平主义者、反战人士,这个设定似乎没什么毛病,这样的人在现代社会有很多。

可是编者不知道的是:反战这个概念是在越战后在美国兴起的。虽然二战后有对战争的反思,但是大多数是在想办法如何抑制世界大战这样的问题,这个和越战后美国兴起的反战思潮是两码事。

二战后美国至今都在扮演着世界警察这样一个角色,特别是先是50~53年的朝鲜战争,而后又是越南战争。两场干涉他国内政的战争美国都以不光彩的失败而告终,钱花了、人死了,仗却打败了。

美国就是在这种情况才有的反战思潮,这种变化只不过是无赖占不到便宜打输了才觉得打架不好。海湾战争之后美国不又是趾高气扬了么!所以美国的反战只是一种假象,而我们在八十年代后却接受了这种思想。

从田墨轩的家庭摆设可以看出他是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又有着西方学识的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是中西结合的文化人。这样一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老头却说着二十一世纪的话,宣扬着美国越战后的文化思想,不怪异吗?




很多人都认为《亮剑》中的田墨轩只是个腐儒,喜欢钻牛角尖。但是真正读懂亮剑的人就不会这么觉得。

田先生是全书中的第一智者。也是全书中看的最清楚的一个人。

电视剧中,田墨轩看似古板守旧,执着不懂变通。实际上他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也非常有文人风骨。

和他交谈过的丁伟和赵刚都受益非浅,丁伟的军事论文也是得到了他的启发。

他之所以看的最清楚,是因为他清醒,他能够不带着任何人情感倾向的去评价一个人,一件事。

而之所以他是一个智者,是因为他穿过岁月的重重迷雾,真的看到了未来。未卜先知,拥有很强的判断力和敏锐的思考能力。

举一个例子,他对丁伟说的,国家之间利益才是最根本的,作为将领就需要抛开这些因素,单纯考虑国防问题,从客观上说,一个强大的邻国,就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不用管两国具体关系如何。

丁伟悟到了,所以写出了论文,而多年以后,也确实变成了现实。

还有李云龙和赵刚在电影院打架去派出所的事情,等到大家讨论起,所有人都只当笑话。唯独田先生看到了本质以及风险。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二人确实违反了制度,而却因为自身的身份没有被制裁,甚至让执法者本身感到害怕。

田先生从此看到了弊端,权力的制约问题,以及个人特权凌驾于法治之上。这是很危险的。

赵李二人不管是有理没理,打架的确也是有错的,却因为自己亮出身份受到不同的对待。

赵刚若有所思。

所以田先生是被低估的,他有文人风骨,敢说,敢做,对于任何事物的评判不带着情感倾向,所以能看到本质。

而在书中,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在这位智者的预料之中。




看问题深刻而理性。权力不受约束,必然导致腐败。为什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里规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有腐败都是从小事开始的。




社会发展和进步不能没有田墨轩,田墨轩的存在意义不在于他个人的“一花独放”,而在于“百花齐放”的社会发展启迪.....




那就是一个寻章摘句舞文弄墨有余,治国安邦实无一策的毫无政治头脑的腐儒罢了。他若不关心政治,只专心学问,倒也不失一介儒生风范,只可惜他却自视博学,每每对国家政治指手画脚,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贻笑大方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腐儒   故事片   越战   编导   香港   美国   纪录片   份子   知识分子   文人   剧中   中国   导演   电视剧   评价   政治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