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李金斗的艺术?

李金斗,有人称他“斗爷”,有人喊他“斗哥”。好些年前,我在北京深圳大厦见过他一回。个子不高,肚子长在胸脯上,鹰勾鼻子,见面自来熟,没啥架子,这是我对他的印象。

李金斗是赵振铎的大徒弟。都说青出于蓝胜于蓝,别的我不敢说,有一点可以说,那就是李金斗的柳活一点不比他师父差。

1986年,李金斗跟陈涌泉搭档,合说相声《武松打虎》。这个段子是为“首届中青年演员调演”准备的,后来他俩凭借这段相声荣获“全国首届电视相声邀请赛”一等奖和文化部“全国新曲目大奖赛”一等奖,双料冠军使得李金斗一举成名。要我说,这里面多一半的功劳要归功于陈涌泉。当初他俩搭档是陈涌泉主动找的李金斗,李金斗当然是喜出望外。

陈老爷子退休后,李金斗的搭档换成了李建华。李建华是李金斗的师弟,但李建华自己说,对于他而言,斗哥是半师半友。他二人合作的时间比较长,也出了不少的好作品。过去知道李建华的人并不多,跟李金斗搭档后,他的知名度一下子提高了很多。他最经典的一句台词就是:“五毛钱俩,一块不卖。”

更多精彩的悟空问答,请关注萧陶的头条号。错过了以前的,别错过以后的。点关注,不迷路。




(这段儿可有些长,您耐着性子看,也许就有您想不到的地方。

咱先说好:只说斗儿爷的相声,其他的不提。)

以下是我的见解:

﹌﹌﹌﹌﹌﹌﹌﹌﹌﹌﹌﹌﹌﹌﹌﹌﹌﹌﹌﹌﹌﹌

曾经拿苏文茂先生和高英培先生做了一个对比,说怹们二位,是相声界的两个极端。

一位“慢稳酸”;一位“劲爆脆”,都把自己的艺术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其实,李金斗先生也可以和另外一位对比着来说。

这位问了,谁啊?

大名鼎鼎的姜主席。

姜主席的风格是“小快灵”。

使起活来轻飘灵巧,但是缺在气力不足。早期文华老给托的稳当,中期唐杰忠先生也还行(形象弥补能力的不足),到了后期就一塌糊涂。

斗儿爷正好相反,气力十足却失在灵巧,所谓“硬蛮夯”。

有陈涌泉老先生给量着倒没什么,后面换了李建华老师可就逊了两筹(人家更“夯”)。

(我总觉着马大姐夫有点儿挡活儿…)

﹌﹌﹌﹌﹌﹌﹌﹌﹌﹌﹌﹌﹌﹌﹌﹌﹌﹌﹌﹌﹌﹌

有不喜欢斗儿爷的,绝大一部分原因,因为相声之外发生的一些事情,咱也不知道是非真假,不能乱说,各位清浊自辨。

但是怹的活儿,就当时来说,可是个独树一帜的存在,绝对占有一席之地,喜欢的观众也大有不少。

为什么?

第一,面相占了便宜,观众们觉着奇特。(这个不多解释,咱说艺术…咱说艺术…)


第二,斗儿爷的表演属于憋着气儿卖力气。这种砸夯的风格,其实郭德纲老师早期也在用,所谓“打空不打相”。

第三,最主要还是节目的内容。

喜欢郭德纲老师的,都知道大班主的相声天马行空、奇幻荒诞,颇有些星爷“无厘头”的风格。

其实,如果把大班主比作“相声界的周星驰”,那么斗儿爷就是“相声界的许冠文”(不知道的自己百度去)。

在郭德纲老师之前,斗儿爷的相声走的,就是“荒诞奇幻无厘头”的路子。

从《武松打虎》,到《老鼠夜话》,再到《梁山会议》,再有后来的《新夜行记》无不如此。

这种夹杂着荒诞、戏说、架空的相声,在当时的老百姓来说,是非常新颖的。

再加上极高的讽刺力度,老百姓们自然喜闻乐见。

由此可见,郭德纲老师的相声风格和斗儿爷其实是非常相似的。

当初风传要拜斗儿爷,也不是没有道理…

然后,说斗儿爷没能耐的:

人家可是“北京二赵”赵振铎先生的掌门弟子,“相声仓库”王长友先生的亲授。

肚子里没货?边儿去!

“明”字辈里斗儿爷的能耐,一个巴掌数的着!

﹌﹌﹌﹌﹌﹌﹌﹌﹌﹌﹌﹌﹌﹌﹌﹌﹌﹌﹌﹌﹌﹌

最后,饶个哏儿:

某日某人做行内集会,请数位相声先辈彩像于庭内。

不时斗儿爷驾到,主人出迎。

见礼已毕。斗儿爷左右四顾,见赵振铎先生彩像立于角落。

遂上前鞠躬:“师父,徒弟无能,让您老受屈!”

主人:“少废话!快来人,把赵先生摆中间去!”

以上……




李金斗并不是天生说相声的材料,因为他从小是大舌头。还不止从小,其实现在听他,还是能听出和一般人不一样的发音。

但他从小喜欢相声是真的,12岁就考取北京曲艺团学员班,受过王长友的教导。后来才正式拜北京相声名家赵振铎为师,也成为北京曲艺团的正式相声演员。

李金斗的成名作,是他和陈涌泉合作表演的《武松打虎》,那是1986年,李金斗已经年近40。直到现在来看,这仍是一段经典作品,尤其它是一段比较成功的讽刺作品,即使你觉得它不够讽刺,也足够让你发笑。李金斗的表演有“坏”的一面,在这个作品中就有不少表现。

他另一个颇具影响的作品是《老鼠密语》,里面有很多社会现象都安排在里老鼠身上,而又不让人觉得生硬。比如年轻老鼠都穿文化衫,上面写“别理我,忙着呢”,在现场引发强烈反响。李金斗学老鼠腐败的样子,也让人感觉新鲜。

另外他表演的《红灯记》《捉放曹》《闯三关》都有一定影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前些年比较新的作品《新夜行记》。这是李金斗徒弟方清平写的,李金斗表演起来得心应手,算是晚年再放异彩。

李金斗的表演总的来说比较热情,嗓音也洪亮,动不动还爱犯个坏什么的,鹰钩鼻子的形象对相声演员来说不是缺点,反而是难得的特点。而且看李金斗年轻时候照片,还是一表人才。

他有一个对相声事业的支持值得一表,2003年他发起成立了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为相声回归剧场做出一定贡献。

他的徒弟有大兵、方清平、刘颖、付强,还有今年红火起来的韩冰。




京剧界有个术语叫“砸夯”,形容一种发声技巧,有点贬义,指代演员没有正确的发声技巧,全靠蛮力拔高,让人听着特别累。

相声界主流非主流都有砸夯的代表人物,非主流界就是郭德纲,一场演出唱下来汗流浃背,粉儿们看得心痛我X儿。主流相声界就是李金斗,砸夯界咱是祖宗。

艺术这玩意儿,就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呢。

不懂行的人听斗爷,觉得热闹,觉得卖力气,看见他也喜欢,这就是观众缘。

但懂行的人就能一语道破,有力气没技巧,把零碎放在了不必要的地方,包袱有热没冷,演上头了容易脱轨,比如晚年李金斗的一些活,怎么下三路怎么使,这就是只会升温不会降温的结果。

比如他跟赵伟洲合作的《如此广告》,央视版本比现场少了八分钟,也就是天涯歌女之后,赵伟洲让李金斗展示男子气概。闫月明版本也就撸起袖子亮了一下胳膊,而李金斗直接把上衣往下扒,把胸口都露了出来。虽然是个大老爷们,但这玩意儿也不可能在央视播出啊。

类似的表演,在李金斗换搭档之后还有很多,李建华跟陈涌泉最大的区别,就是兜不住李金斗,只能任由他放飞自我,就像姜昆换成戴志诚之后一垮万里一样。

同样的一块活《山东二黄》,有三个可以横向比较的版本,魏文亮-李金斗-郭德纲。

魏文亮就是俏到了极致,节奏明快流畅,弹舌的技巧用得出神入化,听得你耳朵跟吃了冰淇淋一样。

李金斗则明显技巧不足,尤其是弹舌部分过于刻意,让你有种腻歪的感觉,巴不得他省掉这部分零碎直接清唱。

郭德纲则是彻底没有传授,全靠自己听录音机模仿,靠力气赶速度,不会换气也没有节奏,听完觉得特别累,既替他嗓子累也为自己耳朵累。

这其实就是使蛮力表演,没有足够技巧支撑的结果。年轻时候砸夯式表演,靠着体力精力充沛,还能得到观众的喜爱。

一旦到了体力跟精力都跟不上了,演员就容易使邪门包袱,用另类表演保持现场热度。

跟李金斗高度相似的郭德纲,现在就成了于谦家人以及屎尿屁撑满场,或者就是百年不变的主流迫害生意口。如果你是死忠的粉丝,那自然是演什么都叫好。但如果你是观众,那就只能被淘汰,因为实在没眼看。

除了用力过猛之外,李金斗还有一个跟郭德纲最相似的地方,那就是无处不在的现挂。

李金斗虽然没有郭德纲那么多媒体资源,只在央视和BTV等少数平台亮相,但圈内人有什么活动需要找主持人,李金斗绝对第一人选,原因就是他太擅长活跃气氛,任何突发事件都能让他抓出现挂来。

比如07年宣南书场开业,何云伟跟李文山代表德云社参加演出,结果台下突然冲上去一个醉汉,自顾自开始演讲,把何云伟李文山吓得手足无措。李金斗跟崔琦把醉汉扶下场之后,观众情绪也被岔开了,何云伟李文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李金斗直接过去现挂了一个,说那是李文山二大爷,专门来看他的,李文山也反应过来,赶快翻了一个包袱,观众注意力也回到表演上。

就这种控场能力,如果放在德云社,直接就被吹上天了,可惜李金斗是万恶的“主流”,只能作为迫害者被谩骂。

所以说郭德纲当年没拜入李金斗门下,确实是一大遗憾。侯耀文收郭德纲就是给个名分,两人艺术方面几乎没有交集。但如果郭德纲是李金斗徒弟,你说他能耐就是李金斗教的,估计不少人都会信,毕竟共同点太多。

以上~~




李金斗的相声表演,还是很有功底的,现在相声名气大的演员比不上他。




艺术个P。国内是个演员,娱乐明星就称艺术家,自淫而已。外国那些三大高音,贝多芬 肖邦等各类作曲家,各类流行明星那个敢称艺术家,杰克逊 不管流行程度 卖的音乐 开的演唱会有几个能达到,结果也只是流行明星而已。艺术家是特有政治制度下,特有的产物。




李金斗,差点成为郭德纲的师父,老天不眷顾硬吃了这碗饭

这事我们的从四年前郭德纲教师节发的一篇长文说起,先上图:


其中有一点提到坊间传闻郭德纲曾经拜师李金斗被拒绝的“窘迫”遭遇的具体情况:“……和团里的相关人员谈了几次,最终的条件是他们调我入团,转我夫妻的户口。但有个条件,要我拜李金斗先生为师。我自幼学艺,经常宝丰先生开蒙,期间也向高英培、范振钰、马志存等十余位先生问艺。但按相声行内规矩来说,没有举行拜师仪式,所以也就没有任何一位是我的正式师父。当然,后来有一位教过我的老师出来谩骂诬陷并且上法院告我,那就是另一段相声了。

李金斗先生是北京相声界的代表人物,也是这家曲艺团的元老。按团里的计划,我拜斗爷也算延续该团血脉。双方合作愉快,就等着落实了。就在我努力的在京郊各县卖命的时候,突然传来消息,团里已经调了另一位相声演员入团。也确实是夫妻的户口共同入京。那天开始,曲艺团再也没找过我演出,拜斗爷的事也就没人再提。后来,我见到斗爷说起此事。他两眼茫然,团里竟然没人跟他提过。多年以来,好多人拿这件事嚼舌,杜撰了什么拜师遭拒之类的故事。可外人哪知道,凡事不必强求,命中自有天意。……”

这算是郭德纲第一次也恐怕是唯一一次的正面回答,以前不管真假都是捕风捉影,但是郭德纲说的你们也可以不必相信,但从这一刻开始,郭德纲对这件事情做了一个交代,而李金斗则没有任何回应。因为这个时期的李金斗显然在舞台上的影响力还是个人的一些私德的问题,都不好跳出讲什么。郭德纲说这个其实对李金斗来说并不是坏事,至少郭德纲没把李金斗当成仇人,还是显得尊重他。尽管在拜了侯耀文以后呢,他们其实是平辈了。

说到李金斗,今天可能一部分年轻的观众对他不熟悉了,不过在八九十年代,李金斗在相声界的名气还是可以和姜昆、冯巩等人平分秋色的,甚至在京津两地,李金斗的为人处世方面,和他说相声的业务能力方面都是比较好的。


他跟马季派的歌颂相声不同,李金斗还是保留了更多传统相声的东西在里面,你看他能说《黄鹤楼》、《汾河湾》等等就知道他是正经做过科的人。而且新编的相声如《武松打虎》 、《老鼠秘语》 都比较经典。

他13岁坐科学习相声艺术,深得前辈王长友、谭伯如等相声艺术家的真传。出科后,又拜相声名家赵振铎先生为师。

1979年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获表演一等奖。

1985年,李金斗和陈涌泉以《武松打虎》获得曲艺组唯一的一项"优秀表演奖",一炮走红。1986年,李金斗又获得了"全国首届相声邀请赛"逗哏一等奖和"全国新曲目大奖赛"一等奖,被人称为"三连冠"。

1995年李金斗获得"侯宝林金像奖",并被评选为"全国当代最受观众欢迎的八大相声演员"之一。

可想而知当年他还是比较火爆的,不过你们可能不知道,老天并没有给他说相声的天赋,大家可能不会相信,相声要求的口齿清楚这条上,李金斗曾经是天生的大舌头。

李金斗的身世非常离奇,他的母亲是中国人,而且年轻时候容貌俊美,父亲是美国人,这也是为什么李金斗长着一个大鼻子,头发卷曲,有些混血相貌的原因。如果看过他年轻的照片你会发觉他还是鲜肉帅哥一枚,当然后来为了相声艺术,他还真没有往颜值上走。

不过他的父亲在李金斗很小的时候就返回美国,母亲在李金斗5岁的时候也撒手人寰,临去世时向女相声演员赵贵荣托孤,从那之后赵贵荣成为李金斗的养母,而后才跟着老师学相声。但是李金斗小时候却有大舌头的毛病,这在说相声就是大忌,说白了根本吃不了这个饭。


但是因为养母的关系李金斗进了北京曲艺团的学员班,就是后来于谦他们进的那个班,不过比那要早很多年。李金斗跟着王长友等前辈系统学习相声和曲艺,后来又拜相声名家赵振铎为师。经过刻苦训练把这样的毛病克服掉,变得口齿清晰。今天我们听他的相声还有别于其他说相声的人,能训练成这样,也算值得佩服的了。

李金斗的艺术怎么样呢?其实可观的评价首先会说相声,其实在相声八九十年代从茶馆到电视传播的年代,他的作品新老都很扎实,陈涌泉先生当他捧哏的时候,一老一少还是相得益彰。起码称得上相声表演艺术家的名头。国家一级演员起码我觉得比姜主席要强多少辈。且不说人家不会一个传统段子的姜昆,就是大家爱的冯巩你见他演过多少传统段子,当然这跟他的师父马季还是有关系,马季收的徒弟当中,跟着手把手教的太少,慕名太多,而且马先生的时代,相声没有回归园子。

如今李金斗已经七十多的老人了,不管怎么样,其实他还回去园子客串,退休享受也无可厚非。只是他们那一拨人都是有正规单位的人,少了必须去找饭的理由,艺术提升可想而知。但是相声贡献上,他还是有一笔的。




八十年代中期李金斗的相声在广播里还是经常播出的,说学逗唱还不错,姜昆的所谓相声只能电视里看看,嗓子不行还要靠肢体动作,姜昆的广播里听不得,相比李金斗还是比姜昆强多了,学唱和贯口还不错,不然初期郭老师也不会找李金斗拜师,话说回来,李并不是大师,比较混,不是明白人,郭德纲拜了侯耀文也是命中注定吧。




艺术属于艺术家,艺术又属于其受众体,听相声很多年,李金斗的艺术造诣不甚熟悉,也想不起来他的某个脍炙人口的段子!反正他已成名,成名的路上荣誉很多,但我坚信这些都跟相声艺术无关,“名家”成为相声演员的词语后,根本上已经脱离了群众。当然李金斗还可以用其它艺术形势成就自己。

在这儿讨论别人也许不好,但对于艺术家而言,其事业本身就一定要接受评论,更何况李金斗也是自称大师的,观众的大师观众就能评判。我所能看到的也就从卖手串儿开始,就此一点就能说明问题,如果艺术家一定要拿头衔接虚假广告,而不是将荣誉用来奉献国家和人民,任何批判都不为过。

长春亚泰会所里,李金斗醉酒忘事。只记得有人进来按摩,而后便醉。醉也好装也罢,在摄像头底下藏不了假。若只是在关键时刻突然醉酒,电话也不至于打到李金斗的手机上。

相声演员,不钻相声,接虚假广告又醉酒忘事至少是不入正业吧。如果我们承认李金斗的艺术造诣,岂不是对艺术家的亵渎?




相声演员李金斗,人们平时看到他的样子总是那么意气风发,讲话底气十足,其实他是1947年生人,如今已经是70多岁的古稀的老人了。

李金斗在相声圈尤其是北京的相声界人缘非常非常好,他为朋友的事情非常愿意付出,而且曾多年担任北京市曲艺家协会的主席,在行业内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进入晚年以来,李金斗在很多演出场合都是作为主持人出现,偶尔演出的时候,一般也是说说老段子,走个过场而已。

不过李金斗在年轻时候,还是说过不少好作品的,有的已经成为经典相声作品。 身世离奇从小学相声 李金斗的身世非常离奇,他的母亲是中国人,而且年轻时候容貌俊美,父亲是美国人,这也是为什么李金斗长着一个大鼻子,头发卷曲,有些混血相貌的原因。

不过他的父亲在李金斗很小的时候就返回美国,母亲在李金斗5岁的时候也撒手人寰,临去世时向女相声演员赵贵荣托孤,从那之后赵贵荣成为李金斗的养母,而后才跟着老师学相声。 后来,李金斗进了北京曲艺团的学员班,就是后来于谦他们进的那个班,不过比那要早很多年。

李金斗跟着王长友等前辈系统学习相声和曲艺,后来又拜相声名家赵振铎为师。 十年非常时期过后,李金斗重新登台,迎来属于自己的时刻。现在看李金斗皮肤特别黑,尤其瞪起眼睛来还有些吓人,但是年轻时候的李金斗长得非常帅,这跟他出身混血也有直接关系。另外李金斗小时候是有些大舌头的,经过刻苦训练把这样的毛病克服掉,变得口齿清晰。

《武松打虎》一战成名 在1979年,李金斗参加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时,就获得了一等奖。到1985年,北京曲艺团的同事也是前辈演员陈涌泉找到李金斗,两人从此成为固定搭档,一起精心研究京剧题材相声作品《武松打虎》。

1986年,《武松打虎》如期参加全国曲艺调演,并分别获得全国首届电视相声邀请赛一等奖,和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新曲目大奖赛一等奖。 对于李金斗来说,《武松打虎》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在作品中他将自己学习多年的相声功底一一展示出来,很多表演令观众捧腹。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作品,李金斗什么时候能够出名还要打问号,要知道,那时候他已经年近40岁。 发起成立周末相声俱乐部 从那之后,李金斗的相声事业打开一片天。后来李金斗和陈涌泉又合说过《闯三关》、《夜闯龙潭》、《夹板气》、《省略语》、《捉放曹》等作品,李金斗从此走上事业高峰。两人还登上春晚表演过《送春联》、《宠物热》等作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俩人合说的《老鼠秘语》,模仿两个耗子在深夜聊天,说的却都是人世间的事儿。不仅切中热点,还针砭时弊,对很多社会不良现象进行了讽刺。 靠着在相声圈人脉广泛,李金斗在2003年10月,联合宋德全合作发起了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坚持低票价做惠民演出,十多年来一直受到百姓的欢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艺术   涌泉   曲艺   徒弟   北京   搭档   相声   艺术家   老鼠   观众   演员   演出   评价   老师   年轻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