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沙僧吃了九个唐僧前世,而取经路上只出工不出力,是什么原因?

沙僧不是出工不出力,而是担负着十分特殊的任务,他的身份不比唐僧、孙悟空低,甚至还有保护、监督取经的神秘使命。

《电视剧》中的沙僧只是一个挑担的,很少出手与妖怪作战,但凡巡山探路、化斋觅食、降妖除魔,都是两个师兄做得更多。其实,原著中,取经的担子是由猪八戒、沙和尚两人轮流挑着,孙悟空是绝不肯挑担的,而且,还不准猪八戒攀白龙马驮姓李。

如此,沙和尚岂不是更涉嫌出工不出力了?

大战流沙河

沙僧的真实身份是谁?

观音奉旨上长安寻找取经人,途径流沙河时,专门去收降天庭贬下来的卷帘大将,给他起法号沙悟净。这回书交代,沙僧原本是玉帝的卷帘大将,因为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一只玻璃盏而被打入凡界,在流沙河作妖。

以《西游记》佛道两界的设定,玉皇大帝所统领的天庭是道家天界,卷帘大将就是道家的大仙。卷帘大将失手打碎玻璃盏,玉帝大怒将他押到杀场,要开刀问斩。多亏赤脚大仙相救,死罪得免却被重打八百锤,贬到流沙河继续接受利剑穿身的惩罚。

因为唐僧取经,观音菩萨点化,沙僧做了唐僧的徒弟,这才皈依佛门。其实,这不是真正的沙僧,在卷帘大将之前,还有一个真正的“沙和尚”。

卷帘大将在流沙河大战天蓬元帅时,自吟古风一首,交代自己的来历。这首古风彻底揭穿了沙僧的前世以及前世。以下,我摘录几句,简要说说沙和尚之前的沙和尚:

常年衣钵谨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这句话说明,在做卷帘大将之前,就有沙僧了,他是“衣钵紧随身”。沙僧的衣钵还不是别人传他的,他本来就有。心神,可对看第一回“心性修持大道生”,沙和尚来历不凡呢。

卷帘大将

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这句话就更直接了,说的就是“大觉金仙”。《西游记》中的“大觉金仙”是孙悟空的师父菩提老祖,这个神仙名号是宋徽宗“革佛诏”中的“佛改大觉金仙”,佛被降为道家的神仙,故而沙僧说是“遇真人”,就是遇见了道家的神仙,说的还是“革佛诏”这件事。

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这一联第一句说的是唐僧出世,是沙和尚将他母子收留的,故而,唐僧是佛祖的二弟子。第二句的木母是猪八戒,金公是孙悟空,两个师兄竟然都是沙僧放出来的,你说,沙僧会是谁呢?

干完这几件事,“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沙和尚南天为尊,南天对应的是南儋部洲,正是佛法东渐要到达之所。“灵霄殿上吾称上”,这不就是玉皇大帝吗?不过,沙僧不是玉皇大帝,而是要和玉皇大帝并驾的“齐天大圣”。

莫非,沙僧也是孙悟空?

大觉金仙菩提祖师

沙僧为何叫沙僧

沙僧不是孙悟空,而是比孙悟空地位更高的如来佛祖的化身。

却说观音菩萨在流沙河降服了卷帘大将,给他取法号沙悟净,故而,又称沙僧、沙和尚。从文本中解读,因为卷帘大将下界作妖之地是流沙河,观世音便以地名为姓,因而是“沙悟净”。这就奇怪了,入了佛门就应当以“释”为姓,叫“释悟净”才对,包括孙悟空、猪悟能,以及唐玄宗,都应当姓“释”。

吴承恩之所以这样写,有很多重寓意,这些寓意中我大致讲两点。其一,照应“大觉金仙”。上文讲到,“大觉金仙”出自“革佛诏”,宋徽宗革佛时,诏令佛教并入道教,佛教徒要学道学,改穿道服,像道士那样,以俗家姓氏相称。所以,唐僧师徒除了白龙马,就都是俗家姓氏了。

其二,就是以人物的姓氏隐藏历史和历史人物,唐玄奘、孙悟空、猪悟能都有所指,其中,沙和尚所指就是“释家”。佛门也叫“沙门”,沙僧原本就是佛门中人。

唐僧流沙河收沙僧

第十四回书开篇有一首诗,其中这样写道: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要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

一粒沙就是整个佛国,一粒沙便包含大千世界,卷帘大将掌管流沙河,不知有多少粒沙。《大般涅盘经》中,佛告诉迦叶菩萨,善男子可修八恒河沙菩提心境界,恒河沙数比喻比喻数量多到像恒河里的沙子那样无法计算。《金刚经·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中解读:“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世界,以用布施。”

沙僧掌管流沙河,吃掉了九个取经人,实则修炼到了八恒河沙之数,加上“众生于熙连河沙等诸佛所发菩提心”,那就是恰好是“九恒河沙”了。熙连河,就是恒河的一条支流。遇观世音而随唐僧取经,则是其十世修为,再得一恒河沙。

《西游记》写的是佛法东渐,佛祖前九世都没有实现这个心愿,第十世终得正果。如此,沙僧这个形象可做两解:佛祖“菩提心”,佛祖本人的化身。

既然沙僧是这样的寓意,那么,他就担负了神秘的使命,谁又敢让他劳心又劳力呢?

观世音收沙僧

沙和尚与“江流儿”

唐僧的身世一直是一个谜,明刻世德堂本《西游记》是没有附录唐僧身世这回书的,明杨本斋《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唐三藏出身全传》才补写了唐僧的身世。清刻本《西游证道书》,根据杨本斋本写了唐僧身世一回,插为第九回,也就是现在通行本普遍以“附录”插入或者坠于百回之后的“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

然而,这回书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这个“江流儿”不是《西游记》中的江流儿。江流儿的身世,其实已经被沙僧点破:“先将婴儿姹女收”。这句话“细思极恐”,是沙和尚将已经诞下婴儿的“姹女”一并收留了。

姹女,指的是美貌少女,也就是说,唐僧的母亲尚未出阁就生下了他。唐僧母亲诞下婴儿后,并没有放在盆子里顺江而流,而是被沙和尚连同母子一并收归了佛门。如此一来,唐僧是没有在江上漂流的,那么,他为何又叫“江流儿”呢?

观音上长安途中来到流沙河,沙和尚告诉观世音: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

九个取经人

恒河沙布施有缘之人,鹅毛不浮,取经人不沉。这九个取经人,其实就是唐僧的“前世”,也可以说是沙僧的化身,九次东渐佛法不得正果,佛祖便继续在恒河沙中修持心性。故而,“漂浮”在恒河沙中,这就是“江流儿”。

第十次佛法东渐将大功告成,唐僧师徒便来到了“凌云渡”,接引道人以空船度唐僧。此时,“金蝉脱壳”。

却说接引道人撑开无底船,“只见上溜头泱下一个死尸”。唐僧见了死尸大吃一惊,孙悟空说,“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猪悟能则说“是你,是你”,唯独沙僧拍着手说道:“是你,是你”。

拍手,即为合掌,沙僧与两个师兄的表现完全不一样。而江上漂流的“死尸”即为金蝉脱壳,也就是“江流儿”。沙和尚合掌相庆,第十次佛法东渐将要修成正果。

江流儿

江流儿,其实与沙僧的关系十分密切。故而,沙和尚在取经队伍中,其实是导师以及监护人,是专门“伏侍”被他收留的江流儿的,降妖除魔不是他的本职。书中的沙僧确实也是忠实地履行着这样的职责,他不需要多做任何事,遇到猪八戒要分家,唐僧要赶走孙悟空这样的情况时,沙僧就积极地及时地调解,聚合队伍。

但是,取经队伍中如果出现叛逆,沙僧则坚决不饶,必定亲自出手。六耳猕猴乃佛祖所生之“二心”,打伤了唐僧,抢走了姓李,要取别的真经。沙僧便一改老实本分的形象,杀上花果山,打死了要前往西天取经的假沙僧。然后,去找观音菩萨告状:“这猴一路行凶,不可数计”,对于反叛佛门,要取代唐僧取经的孙悟空,沙僧不依不饶,说他是“犯十恶造反的泼猴”。

真假美猴王

沙僧并非出工不出力,而是认真履行本职,确保取经圆满成功,以实现自己的心愿。

沙和尚就是取经途中最坚定的一员,这是因为,他就是佛老的化身。是“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的西天取经策划者,能“出工”就已经是亲力亲为了。




谢谢邀请。

首先我先告诉大家,关于沙僧吃了唐僧的前九世的说法,我认为是错误的。

这个说法来源于哪里呢?应该是来源于沙僧受观音点化那段“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唯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

看到这里有个“取经人”的字眼,就有人觉得沙僧吃的是唐僧,唐僧不是转世了十次吗?第一次是被贬,后九次就喂沙僧嘴里了呗。

但是我要告诉大家:1、取经人未必是唐僧。取经最早要追溯到东汉时期的白马寺,距离唐僧取经的故事大概有个600年,那个时候别说金蝉子还没投胎,孙悟空都还没被压在两界山下吧?

2、沙僧吃了九个有法力的高僧,但他不是用九次吃的,他是分几次吃的,也就是说他每次可能都要吃上两到三个,才能在几次内吃掉了九个;

3、唐僧号称十世善人,他不能管“分九次把自己喂给沙僧”这件事叫行善吧?

金蝉子之所以是十世善人,是因为在整个佛教失去了天庭供应的蟠桃面临寿命将尽的危机下,舍身取义站出来,牺牲自我,轮回转世十次供佛祖菩萨们吃掉来延长寿命,功莫大焉,才有十世善人的称号。大鹏身份特殊(如来的舅舅),也分到了一块肉,所以他对唐僧的吃法知之甚详。

至此,吃唐僧肉能长生不老的传说才在妖界广为流传,因为的确有人吃了唐僧肉并且成功地长生了。一个无根无据的谣言,是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深信不疑的。

那么沙僧在取经路上工作态度为何如此消极呢?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心死了吧。

孙悟空和猪八戒都是主动要求观音搭救的,而沙僧受的罪最大却没有像观音求救。观音主动要拉沙僧入伙,许诺:1、教飞剑不来穿你;2、复你本职。前一个估计没啥问题,后一个问题就大了。

沙僧被贬的原因,那是另一件事,这里就不细说了,总之,观音是没可能恢复沙僧本来的职位的,而沙僧也更看重第一个条件,因为每天飞剑穿心的痛苦已经让他无法忍受。

本来一副“自小生来神气壮”的沙僧在流沙河里变得丑陋无比,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他已经是心死了,对什么都无所谓了,所以也不图以后有什么远大前途,只要履行合约跟着唐僧一起西去,菩萨也没法说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唐僧   西游记   江流   玉皇大帝   观世音   佛门   卷帘   道家   佛法   佛祖   大将   菩提   身世   悟空   观音   前世   路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