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房地产业将会大洗牌吗?

这不是洗牌!……


1、房地产的调控,是国家防范金融风险的手段。表面看起来似乎是房价太高,百姓买不起。深层次的原因是房地产企业一则在银行有大量的借款,而借款总额已经对国家的金融稳定形成威胁;


2、这种威胁,主要是……请仔细看:主要是房地产的借款中,还有大量的外来资本,这部分资本借助“招商引资”,或者是“民间借贷”、或者是“层层入股”的方式,进入了地产行业,并在其中推波助澜。


3、在房价飞涨的过程中,这部分外来热钱,这部分并不友好的热钱,会在赚的盆满钵满之时,却将房价高企,民众怨言,消费下滑……等恶果留给我们。


4、所以,为了解决以上的综合问题……我们不仅提出了“房住不炒”,而且在许多热钱还没全身而退之时,主动刺破泡泡……让这帮家伙要承担相当的后果;


5、但是我们上面也说了,地产行业中有许都借口也跟我们自己的银行相关,而银行是国家经济流淌的核心,绝对不允许发生金融方面的系统性风险。所以,在打击那部分外来热钱之后,我们依然需要有序的、合理的、渐进的……化解相关债务,让地产健康发展;


6、毕竟,我们的目的并不是干倒……而是纠错。地产既有庞大的就业,同时也是中国城镇化的保障。


7、地产的寒冬……会逐渐过去。不过,中小城市的房价嘛……就不要幻想再腾飞了。




同样,一个阶段以来,大量的债务、杠杆都是建立在房地产基础上,企业贷款、个人贷款的最核心的抵押物品就是房地产。

因此,房地产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就是资本正常运营的锚定物。

作为锚定物的房地产,

一方面,在一个阶段内,促进了资本的运行,房地产扩张促进了资本的扩张,使大量的资本进入实体促进了发展。

但另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发展,由于政策管控没有及时跟进,导致资本的逐利性 与 实体经济回报的缓慢性之间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调节,或者说实体经济的发展没有完全跟上房地产的发展,造成了大量的资本在房地产行业内部空转,也压缩了资本向实体经济的投入。

国家指出房地产依然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一语道明房地产的地位。说明国家依然是要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保证其发展,特别是保证其稳定。房地产作为锚定物,一旦崩塌,必然造成债务崩塌,也一定会动摇资本运行的根本。资本作为经济的血液,资本流动没有了,那经济也就崩溃了。

所以,看待房地产的问题,要认清房地产之于经济的地位,现在,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最大的“灰犀牛”,问题摆在这里,稳妥审慎解决问题才是应该做的,而不能单纯凭感觉,更不能凭情绪,就像诸如“某某怼神”等等这样的视频博主带节奏、带情绪。

下面就要说说未来发地产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谈谈我认为如何解决好房地产的问题。

房地产的问题,其实最核心的就是房地产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矛盾的调和问题。

所以解决的办法就是两手抓,一方面压缩资本在房地产行业内空转的情况,另一方面就是调整加大资本向实体经济投入力度,推高实体经济发展的速度。

压缩资本在房地产行业空转的情况,大家可以看上个视频,通过“四步走”:转型引导、政策发力、国有收购、反腐扫黑除恶,最终结果就是压缩私营资本,特别是国外资本在房地产行业中的比重,实现国有资本在房地产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从而实现房地产行业中的资本可控,今后也不会再出现房地产行业爆发式增长的情况。

调整加大资本向实体经济投入力度,今年以来国家迅速扩大资本投入,用大水精准灌溉,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特别是新基建、新能源、高精尖行业的资本引流工作,推动形成世界领先的行业规模,最核心的就是要推高实体经济发展的速度。

所以,未来房地产发展,不要再幻想2015-16年的报复性增长,也不要幻想腰斩式的崩盘。




市面上现在基本上很少有招聘信息,以前行情好的时候,经常能接到猎头打电话挖人,现在猎头的影子都见不到了。老火




不是洗牌,是清盘,也就是扫地出街,目前国内房开整体产能收缩到1%都足够维持目前市场,而不是洗牌那么简单,一个行业利润,资金周转和项目周期而言。已经不具备对经济gdp增长有太多意义,另外,房地产的产业,在目前实体极度萎缩下,很难对地方的基础消费有正向增长支持下,根本就很难继续盖盖盖




如果房地产继续这样萧条下去,房地产业必然会大洗牌,很多房企会步恒大的后尘,发生债务危机,这是人为造成的房地产危机。


现在的楼市,在热点城市,都有二手房指导价,买二手房至少需要支付5成首付,需要买房的人买不了房子,有条件买房的人不敢买房、不愿意买房,二手房几乎失去流动性。


二手房没有流动性,不仅阻断了换房路径,还进而影响了一手房市场,热点城市的楼市不景气,拖累其他城市的楼市也跟着不景气,可以说,人们对房地产已经失去信心,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人们长期不买房,房企必然会资金链紧张,乃至于发生债务危机。




大洗牌已经开始了,所有的高负债房企都在减负债,从黄金时代到白银时代,再到青铜时代,到如今的黑铁时代,房企洗牌也是一个优胜略汰的过程




房地产行业会面临行业洗牌,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政府部门定调“房住不炒”后,当前政府重要任务是维护房价稳定。此后政府部门陆续推出各项政策,其中包括“房地产三道红线”、“部分城市二手房限价”以及“银行追查首付来源”、“调高银行贷款利率”等,无论对于房企还是购房客户,明显起到降温作用。

尤其随着“三道红线出台”,各大品牌房企诸如:恒大集团、奥园集团、华夏幸福、佳兆业等等上市公司由于债务危机陆续爆雷,而这只是行业的一个开始,随着时间的深入,爆雷房企将越来越多,进一步反映出当前行业的粗制泛滥。政策的深入将影响房企拿地的热情,市场会过滤出“现金流足”、“工程资质高”、“企业信誉好”等房企,地产行业将从源头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另外从当前房企“内卷”的角度看,行业发展举步维艰,艰难程度尤以三四线城市更深。缺少人口流入的三四线城市,先前由于房企版图扩张,拿下多处地块,“地王”频出,呈现百花齐放状态。但随着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维稳,各房企纷纷内卷促销,抢占客户,可本地客户有限,越促销越不买账,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由行业衍生出的房产销售人员、渠道中介、房地合作单位等生活艰辛。随着行业进一步洗牌,将使衍生行业工作人员转行,剩余下来的将是专业性更强的人才。




洗牌是肯定的。

除了已经暴雷的一些房企正在抢救,还没有暴雷的一些房企已经传出快要坚持不住的声音。

前段时间一些央企、国企出来对一些暴雷房企的项目进行并购、整合,就已经在对房地产市场进行重新洗牌了。而且在政策上,这些承债式并购资金还不用纳入“三道红线”的管控,这对行业洗牌提供了条件。




大洗牌不至于,但是会有很多变化,变数要多于2021年。虽然是因城施政,但是“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不会变,所有的政策调控都会依照于这个前提。简单地说:

1、央行放水4万亿,热钱多了自然会有方向流入,只要控制好不去炒楼就好,这点银行会监管;

2、信贷利率,去年特别紧,四大行目前无动静,但是今年开年有部分小城市银行开始试探性放松,这是市场信号;

3、市场成交量,取决于以上2点,一个月的数据不能参考,要连续看至少3月以上。

两会的信号,今年大环境还是一个字:稳!所以各大房企不会再有祈盼,今年依然努力降负债和出货。年初和一些开发商,以及投资公司管理层聊过,一句话:可以一定程度上不计成本的快速出货。所以房企如果能找到新的融资渠道,或者出货快,则可以继续存活,否则会比去年更艰难,同理,这是刚需客户的春天。




洗牌已经开始,或者早已开始。

这轮房地产行业变化始于2016年12月国家首次提出的“房住不炒”概念。但当时大家都没太在意,大家基本都认为这只不过像之前一样,房地产过热,国家又一个短期政策。

但国家这次要来真的了。“房住不炒”的概念从提出以来不断被多次提及,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收紧一步步加剧。从各地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等各项政策调整房价过热的现象;到收紧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对房企授信,加强对房地产额度的压缩、压降信托非标额度,地产基金备案逐步收紧直至不备案;再到直接出台“三道红线”,打击房企靠加杠杆扩大规模的现象。

可以说,经过国家近几年一系列“组合拳”,之前房企靠融资、加杠杆在全国疯狂圈地快速做大规模的模式走入死胡同。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由于房地产行业预期慢慢发生变化,房企前期融资到期规模增加,新增融资渠道受阻;再加上项目销售受到行业下行,销售资金回款下滑。进而导致房企融资性现金流和经营性现金流同时下降,而投资性现金流由于项目投入惯性不得不维持一定规模,那些杠杆比例较高的房企最先出现现金流断裂,随之而来的是融资到期无法正常还本付息,债券到期无法兑付;之后就是金融机构蜂拥而上,公司大量资产被冻结,诉讼、资产转让、评级下降等,公司濒临破产。

而一旦行业出现了风险,即使之前的“优等生”在这种环境下同样面临现金流下降的问题,所以暴雷企业持续不断,行业洗牌进入高潮。

目前国家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兼并收购,各大金融机构也纷纷推出并购贷、并购基金等,洗牌盛宴已开启,看谁能笑傲江湖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现金流   二手房   杠杆   债务   房地产业   房地产行业   实体   房价   资本   政策   银行   国家   财经   经济   房地产   地产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