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教育水平过硬,但世界大学排名中却鲜少见到俄院校?

说实话,能在世界大学排名中看到俄罗斯院校那可真是奇怪了。

之前在国内认识一个毛子朋友,根据他说的俄罗斯但凡学习好点的学生要么是在准备技术移民以色列、德国,要么就是在准备技术移民美国。当然这只是一个人说的,后来一个发小美国的实验室同窗有很多毛子,也证实了这个说法。但是即使如此这都是我身边直接了解到的,还是要从数据来说话。

①以上内容出自答主身边

苏联/俄罗斯这个国家可以说骨子里就没有重视人才的血脉。

早在苏联时代,不管是科学家还是工程师都被伟大的领导人定性为具有一定生产力的不稳定因素,需要充分利用和监管、监视。

在苏联时期,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待遇从未高于过工农阶级。

在待遇方面:

在苏联的报纸《社会主义工业报》曾经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题为《知识带来贫穷》的文章列举若干知识劳动部门的工资低于工业工人的数字。其中:卫生部门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比工业部门工人月平均工资低37%;教师的工资在提资后仍只有工业部门工作人员工资的71%;文化部门只有56%;科研人员生活得比较好些,他们的平均月工资相当于工业部门工人工资的96%;但如果同建筑业工人的劳动报酬相比较,科研人员月平均工资还是偏低,因为建筑业的工资比工业部门要高12%。

高等学校刚毕业的工程师每月拿115~120卢布,而刚开始工作的工人则拿160~180卢布。一位能干的工程师工作到第五至六年,才能拿到160~170卢布,而工人经过同一时间就可拿到超过200卢布的工资。一位工程师工作20年当上了工程局局长,月收入加奖金可达400卢布,而工人(例如机床工具工)工作同样年限得到的更多,可到500甚至600卢布。

苏联《社会学研究》1989年第一期的文章《工程师变成工人的帮手》也报道了这种情况。文章写道:现在一个熟练的钳工或一个旋工的收入多于一个普通工程师。1981年机器制造业的工人平均工资为193卢布,超过专家的工资191.2卢布。从第十个五年计划起,1986年机器制造业专家工资为220.9卢布,而工人工资则增加到222.5卢布。专家工资仍落后于工人。

②以上内容出自苏联媒体《社会主义工业报》《社会学研究》

在地位方面:

1966年,在苏共二十三大上勃列日涅夫作关于党员成分的报告时明显暴露其歧视知识分子的心态。该报告强调党员中工人的百分比提高了,从苏共“二十大”到“二十二大”,吸收预备党员,工人比例占40.6%,从“二十二大”到“二十三大”这个比例增加到47.6%,强调“在党的社会成分中,工人阶级今后仍应占主导地位。”

1967年安德罗波夫呈送苏共中央要求设立克格勃第五局的报告中也承认这一点:“一部分政治上不成熟的苏联公民,尤其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当中,在形成不问政治和虚无主义的情操”表现在科学研究中,知识分子都尽量不涉及敏感和紧要的现实问题致使形成科学上的不良风气

对于勃列日涅夫时期重新斯大林化的消极后果,学者们也多有论述。由于人们看不到希望,因此工作积极性一落千丈。比如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列宁格勒的 30 个科学研究所中,55%的科学人员没有任何创造性贡献;在 80 年代初对127 个科学研究机构 5000 名工作人员的调查表明,40%的人花在自己的科学工作上的时间不足工作时间的一半;莫斯科一个工厂的厂长发现,工厂工程师只发挥了他们潜力的 20%。

③以上内容出自刘克明 《东欧中亚研究》吕瑞林 党校博士论文

这么做的恶果很快显现,当苏联解体后终于可以选择用脚投票后犹如开了闸的三峡大坝。1982年到 1994年的 12年间, 苏联地区主要是俄罗斯地区的人才外流到美国的共有 31.3万人, 其 中 8000至 9000人被美国方面公认为是科学界的优秀人才。1991年,俄罗斯流 向德国的科技人才有 4000人;到以色列的有 31000人;法国 1500人。1992年 有 37 名达到世界水平的俄罗斯科学家在法国工作,其中有 16名是前苏联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 有 4名是前苏联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的研究员, 在世界上都享有一定的威望。俄罗斯人才外流主要以普遍物理学和天文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动力学的物理技术问题等。在外流的人才中,数学和物理学人才占 52%;生物学人才 占 27%;化学人才占 12%;社会科学人才占 9%。

④以上内容出自 吴薇 《东北亚论坛》

看完以上,你也许觉得苏联时代的科研学者和工程师真惨,俄罗斯时代应该能好些了吧?想太多。经历了剧变的俄罗斯成为官本位+寡头资本畸形怪胎在俄罗斯,有三分之一的年轻人梦想成为GWY。同时还孕育出了大量的资本寡头,这些寡头只学到了资本主义垄断敛财的皮毛,却没有学会资本主义中最重要的一环即自由市场竞争催生顶级研发企业。造成的后果是俄罗斯的资本家更宁愿利用和官YUAN的良好关系去垄断各项资源,而非自主研发获取市场。

这些寡头赚到了钱,都在干嘛呢?全世界shopping,买豪宅买球队买游艇....!

2018年流出俄罗斯的私人资本规模达675亿美元,是2017年的2.7倍,创2014年以来最高。其中,12月份单月资本流出额预计高达90亿美元;四季度资本流出额达365亿美元,为四年来最大季度流出。

2014年最为严重,流失了1530亿美元。

⑤以上内容出自 俄罗斯央行;俄罗斯年轻人热衷考公出自 中新网7月15日电 据俄新网14日报道《俄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认为,官员职业在俄罗斯青年中受欢迎说明腐败水平很高》以及凤凰网转载俄罗斯塔斯社提到民调。

那些不想走仕途只想安安静静地做科研研究和工程的高等知识分子,根据据俄科学院主席团介绍,从俄罗斯移民出去的高等理工科人才从2013年的每年2万人增加到2016年的每年4.4万人,这一数字逐年扩大。根据我同学博后工作站认识毛妹的说法,在俄罗斯一等的人才去美国,二等的人才去德国,三等的人才去以色列等国,四等的留下来考GWY。

⑥以上内容出自俄罗斯2018年3月29日 科学院全体大会

对了,2万人、4.4万人听上去是不是挺少的?但是记得我开篇说的话吗?这统计的是最顶尖的理工科人才,他们对于国家可做出的贡献不是数字上的加减而是乘法中大于1的系数,除此之外那些在国外一般优秀硕博的都不算在内的,如果算在内真实俄罗斯流出高等学位移民的数字是大于35W人/year(2015年)。

Today's emigrants are neither the poorly educated Russians who left at the fall of the Soviet Union nor the political intellectuals who have been migrating since 2012. Instead, the current wave consists mainly of doctors, engineers, scientists, entrepreneurs and teachers.

当下俄罗斯移民的主体是教师、科学家、医生、工程师、企业家等。

⑦以上内容出自 新闻调查 Brain Drain Is Sapping Russia of Its Talent

其实吧也挺难为俄罗斯的,大多数官员和领导都没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和苏联时代其实差不了太多,这种背景下俄罗斯所谓的重视人才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上的政治正确罢了,只有领导本人真正在实际科研学习的过程中接触过这种以一敌十敌百的超级学霸才会真正明白人才的重要性

&&&&&&&&&&&&&&&&&&&&&&&&&&&&&&&&&&&&&&&&&&&&&&&&&&

总结:当下高等教育、科研的骨干都是35-55岁的高等知识分子,问题是这帮人要么都跑了要么在跑的路上,排名会高就是有鬼了。

下面带来一则笑话但又扎心的新闻,这是个苏联时代过来的老爷子。你可以通过外汇防止大量敛财的官员和资本家,你无法阻止带着脑子出去就能找到好工作的年轻高等知识分子。

2月20日,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乔治·格奥尔基耶夫在《寻觅报》上发表署名文章疾呼,俄罗斯人才流失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希望政府出台措施,限制年轻人自由移民,以降低国家的人才流失。

⑧以上内容出自 苏联及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国著名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乔治·格奥尔吉耶夫 《寻觅报》

根据最新的俄罗斯民调来看,俄罗斯的年轻人18-24岁处于割裂的两极。一方面大约六成的年轻人非常支持普大帝,认为他建设俄罗斯军工和军事行动在恢复俄罗斯帝国往日的荣光。一方面大约四成的年轻人非常担忧这种皇帝式的执政和口头重视人才实际官僚走过场的俄罗斯GWY/官yuan至上环境,打算永久移民。

⑨以上内容出自媒体俄罗斯观察者刊登的俄罗斯独立调查机构列瓦达中心报告。

针对这部分四成的年轻人,俄罗斯官方人员是这么看待的

莫斯科卡耐基中心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加布耶夫不无遗憾地称,在俄罗斯永远“政治的归政治的,经济的归经济的”。“这些缺乏坚定政治信仰的年轻人在国外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后,其中一部分人转变成反对派,让他们回来麻烦会更大。”加布耶夫说,“但是他们也是俄罗斯未来的希望,不能让希望永远留在国外。”

这段话的通俗翻译是,希望在外面求学的俄罗斯学子能只要带知识回来就行了,总体需要稳定在普大帝的指导建设思想下完成俄罗斯的复兴梦。

⑩以上内容出自 莫斯科卡耐基中心高级研究员亚历山大·加布耶夫 熟悉俄罗斯的朋友想必对这位不陌生,俄语频道的老朋友,这个老哥在中国也经常举办演说和采访,是《普京第四任期的俄罗斯发展走向》系列讲座主讲人

最后,本篇回答是回答题主的问题,为什么俄罗斯的高等教育没落或者说俄罗斯高等院校排名较低,不是在讨论苏联和俄罗斯的问题,请勿带节奏。

对于本回答持异议的欢迎移步其他回答,其他回答已经指明了根本原因是美帝国主义在搞鬼,西方顽固势力在作祟亡俄之心不死的原因我只是提出一点小小的异议和补充。如果有俄罗斯人才流失现象开始好转或者俄罗斯开始吸引高等精英移民的数据和新闻也麻烦提供下




自己工作接触过一些俄罗斯科研工作者,心里话,在我认识的各个国家的学者里,属于数学等理工科基础最扎实的一批人。

我是理工科专业,在德国读书的时候有不少俄罗斯同行,俄罗斯人比德国人容易交朋友,一两顿酒就能说挺多热乎话。有些人会有一点自负,但是能力上不弱,特别是数学,物理,编程基础,给我留下过很深的印象。俄罗斯的几所精英工业大学送出来读博的学生,基本上都能有不错的产出,而且也有不少俄罗斯人德国高校有教职。俄罗斯人也很抱团,经常俄罗斯老师也会收些俄罗斯学生。

大学排名有很多跟科研无关的指标,比如留学生比例,还有一些和国家经济能力相关的指标,比如科研投入能。这也直接决定了论文的产出数量。但是基础教育上,这些大学排名不能直观反映出来。同时,堆积出来的很多没什么意义的论文,有时候成了一种学术游戏,对推动国家发展意义没有那么大。

有些人对俄罗斯有偏见,有些人有偏好,但无论如何,它都是我们搬不走的邻居。不如他的,我们低头虚心学习,超过的,我们自信起来。摆正心态,不要太被这个排名左右思路了。




这个排名是给别有企图的教育机构看的,教育的目的变成了争排名,用排名来证明政绩,用政绩巩固地位,用地位来筛选同道中人,用同道中人把持资源,用资源巩固地位。这个循环如果闭环下去,排名越来越差。关键在于要有资源不断加持,将教育变成高消耗产业。所以拼排名变成拼资源。单位预算是十几亿还是几百亿?要么俄罗斯教育的目的不是排名,要么没资源加持。依靠科技解决重大问题,不在于文凭的数量和高低,在于有思想的数量和质量。




问题本身就是答案。

国际排名一方面看论文质量,还是去那几个指定的期刊上发表(IEEE之类的英语期刊),俄罗斯根本不鸟这种东西,就发表到自己家的俄语期刊,想学明白人家的知识,自己学俄语来看。

我在大学时候,教我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导师都说过这个现象,有人说张三是什么什么学科之父,在某个西方期刊上发表什么高水平论文被认可。往往俄国专家提出反对,说我们家的李四早张三十年在某某俄国期刊上发表。

第二个,大学排名有一套非常僵化非常刻板的评估体系,你们大学院士要有多少,教授要有多少,博士要有多少,硕士要有多少,留学生要有多少。。。

俄罗斯对留学生这个群体异常敏感,苏联期间还是对非洲留学生很热情的,自从非洲留学生出过一次红场游行示威,在西方媒体面前一顿污蔑,俄罗斯人那一段见了非洲的就打,警察也睁只眼,闭只眼默许。

而且这几年,法国几乎快被非洲人占领了,俄罗斯更警惕留学生,移民这些群体,害怕被种族同化了。这几天塔利班夺权,欧洲各国都表示接纳阿富汗难民,俄罗斯一口咬定,一个难民也不接就是怕种族同化

第三个,就是高等教育的导向问题。中国发展高等教育一共借鉴了三个老师。

第一个阶段就是借鉴苏联的教育体制。搞专业化发展。我这个学校就那一两个王牌专业。比如东南大学,刚刚建校的时候就两个大的专业,一个通信工程,一个土木工程。我们学校的一代目搞模拟电子通信,二代目搞数字电子通信,三代目搞量子通信。如同钻头往地下挖一个很深的井一样。

第二个阶段是90年代到2010年,借鉴的是美国的教育体制。搞综合性大学。于是乎拉开了各个学校相互合并的大幕。这个环节还是备受争议的。

这样搞一个是有利于学校的排名。比如全省排第一的学校今年论文影响因子加起来是15分。A校今年论文的影响因子是10分,B校论文影响因子加起来是8分。那么A+B合并之后,两个学校合并成一个学校,影响因子加权就是18。就能反超以前的全省第一。

另一个方面,有利于发展交叉学科,比如医学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合并,搞医学仪器的发展研究。如同水渠,把不同的支流引流,相互沟通一样。

第三个阶段是2010年之后,是借鉴德国教育体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本科学历的收入和专科学历的毕业生收入缩小,有从业资格证的专科学生甚至更受用工市场欢迎(如数控机床)

从前两个阶段的对比,就能看出苏(俄)教育体系完全不同于美国。美国的高等教育以综合类居多,如同一个大超市,样样都有。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以专业化发展为主。如同达芙妮,我就专注于做女式的包包和鞋子。

所以,你国际大学排名是什么标准是一回事,在实际层面人家俄罗斯怎么做是另一回事。




不光俄罗斯的高校,主流的的世界大学排名里面,德国法国日本这些国家的大学排名也一般,甚至还不如中国。

原因很简单,主流世界大学排名,都是掌握在英美媒体手里。所以在这些排名的评分里面,一所大学用英语教学竟然也能成为加分项。




排名不重要,培养有用的人才,踏实务实很重要,我们花巨资高待遇引入了大量留学生,实力非凡,一个芯片造不了




世界大学排名是英美玩的,不采用英语教材或英文翻译教材教学的大学直接打压!
英美排名是这么玩的:1、英国曾经殖民统治过的地区、国家直接加分20%,而且还是使用全英文教育的再加分20%,如土澳!2、部分使用英语教材、英文授课的大学加10%,如瑞士、中国、日本等大学!3、普通国家!4、排斥英语国家:德国、法国、俄罗斯……直接扣分20%!
法国的巴黎高等师范、德国的墨尼黑大学,排名还不如土澳的大学?
俄罗斯么还得再减分……连苏联时代的科技没有好大学你们说可能吗?




俄罗斯的教育水平具有很高的水准,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寥寥无几,这主要是排名机构都来自美国或英国,它们对俄罗斯具有一种天生的嫉妒和排斥。




俄罗斯的教育水平高主要是指教育的综合水平,所以很多人误解了。

如今俄罗斯的经济解释对其教育体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大学,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大部分大学宿舍非常老旧,现代化教育设施非常匮乏,甚至俄罗斯大学经常拖欠教师工资,导致教育水平下降。事实上,不难理解,由于经济问题,俄罗斯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幸运的是,苏联时代为今天的俄罗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现在俄罗斯人才流失很严重,但是主力依然存在。

俄罗斯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实力依然存在。虽然这几年没有大力发展,但至少没有致命的创伤。总之,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俄罗斯高等教育只能在苏联留下的基础上生存和发展。

近年来,为了支持俄罗斯高校的发展和改革,近年来制定和颁布了许多教育法律,并给予俄罗斯大学许多优惠条件,以确保其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

在QS大学排行榜上,位居俄罗斯前十的高校有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莫斯科国立鲍曼工程学院、托木斯克国立大学、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国立核研究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研究大学。




总的来说,所谓世界大学排名机构都是美英文化扩张的手段,名次如何都由美国或英国人说了算,所以偏袒他们自己的因素极高。就像美国人的排名第一往往是哈佛,而英国人的排名往往是牛津。特别是英国人给香港,澳洲,新加坡等毫无科学建树的大学莫名其妙的高排名,用意明显,因我符合他们的口味。就连法国,日本,德国众多诺奖获得者的大学排名都不如这类曾经的英国殖民地的大学,非常滑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俄罗斯   莫斯科   苏联   大学排名   法国   德国   美国   过硬   知识分子   留学生   工人   工资   院校   水平   工程师   人才   内容   大学   世界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