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没坏人、变好人,好人更好,编导意图何在?

这就是《人世间》的可贵之处。纵观整部剧的人物,几乎找不到一个真正的坏人。小说的作者与编剧的用意,都是在歌颂社会底层的这些善良且奋斗着的人。“光字片”是典型的弱势群体,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社会的缩影。正因为是这样,才能在全国人民的心里产生强烈的共鸣。

《人世间》描写的主体是普通百姓,而中国老百姓奉行的道德观便是善良、正气与义气。全剧通篇都是在彰显人性的真善美。“人世间”三个字更是涵义深刻,一语中的。可见,《人世间》是一部真正代表老百姓心声的好剧。




电视剧《人世间》的编剧文学水平可真不咋地,特别是对原著人物的剧情刻画,严重背离了原著文学作品的本意,好人本来就是好人,可坏人又离奇的成功了!这是怎么个运作模式呀?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好坏是相对而言,不可绝对。每个人都是好和坏的结合体。文艺作品之作用就是扬善!激励人们相互帮助善待自己,善待别人,使“热血溶化冷血”使和平友善成为主流……




其实《人世间》这部剧,不合适用好人、坏人这种判定标准去评判。

因为它不是一部悬疑剧,而是一部写实的生活剧。

好人也有缺点,一些有很多缺点的人,也会有一些闪光点。

你不能说有很多缺点的人,他就是一个坏人。

比如生活中,有一类人他不好相处、不合群、说话难听,但你能说他是坏人吗?

而且人处在不同的阶段,也会有不同的改变。

水自流,他刚开始不是什么好人,可后来他改过了,在后来那个阶段,你再说他是个坏人,也有牵强。

因为那个时候,他已经不再伤害别人了。

乔春燕这个角色,早年间挺好的,晚年间也做了那些事不是吗?可从某种角度来说,也不能说她就是坏人。

编导的意图,也许只是想呈现更真实的生活吧!人本来就是复杂的,这部剧就是想呈现出这种复杂。




看到43集,楠楠为救他人中枪而亡简直不能理解

还有像周蓉这种形象全部都是光环

还有得宝这种和我们认为的男人形象

简直怀疑原著是这样的吗?[捂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人世间   坏人   友善   好人   通篇   全剧   道德观   编导   原著   编剧   意图   老百姓   善良   缺点   形象   阶段   人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