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在高速上跑了两三个小时,有必要停车打开发动机盖散热吗?

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冷”;
有一种热,叫做“车主觉得发动机热”。

有人跑高速每隔一段距离,就到服务区把车熄火,然后打开发动机舱盖散热。在我看来到服务区休息是很有必要的,不过休息的应该是人而不是车,机器是不知道疲倦的,不要用人的主观感受去揣摩机器,发动机并不需要你特地为它“防暑降温”。相反,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工作温度反而有利于发动机减少磨损,这就是为什么出租车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往往要比私家车长。


汽车冷却系统完全可以保证发动机长时间运转

我们都知道发动机的作用就是把燃料能量转化成动能,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发动机高速运转时,气缸内的平均温度可以达到1000-2500摄氏度,由于内燃机技术的限制这种发热现象无法避免,倘若这些热量散发不掉就会导致发动机出现零件膨胀、强度降低、润滑性能下降等不良现象。正因为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所以很多人就会担心车子连续开了几个小时后,发动机温度越来越高,以至于会损坏崩溃。其实大家担心的问题工程师早在发动机的研发阶段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因此这才有了发动机上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妙就妙在它可以让发动机的生热和散热速度达到一个动态平衡,从而使它的温度维持在一个特定水平,既不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而上升,也不会随着发动机功率的减少而下降,这就是经典的“强制循环水冷系统”设计。

大家看到“强制”两个字应该就明白了,这套系统并不是被动地在给发动机散热,而是主动的。它由水泵、散热器、冷却风扇、节温器、冷却液、冷却水道等部件组成,工作原理就是用冷却液将发动机的热量吸收,再让它流至散热器用风冷的方式进行降温,然后重新回到发动机去再次吸热,如此往复循环。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冷却过程的速度和效率是一成不变的,而会根据发动机的需要自动调整,说通俗点就是发动机越热冷却速度就越快,这样它就可以时刻保持恒温。因此理论上不管发动机连续运转多少个小时,它都不会因为温度失控的问题而损坏。



先进的冷却系统聪明到可以预判司机的意图

过去的老车由于水泵、节温器和散热风扇的效率调节都是用纯物理的方式去控制的,因此还没那么智能。而我们现在开的车早已大量运用了传感器和电控技术,电脑会根据司机的开车意图主动提前改变水泵、节温器和风扇的工作状态,从而可以在极短时间内随意调整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高速挂D档匀速驾驶的时候,电脑会倾向于偏经济性的散热策略,让发动机在不发生爆震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较高的温度,以确保良好的热效率。这个时候它就会主动减小散热性能,降低水泵压力、节温器开度和风扇转速等参数。


再举个例子:当你突然想超车,或者想放飞自我和别人飙车一程,当你挂上S档大脚踩油门的同时,电脑就会立刻做出“发动机即将高负荷运转”的预判,于是就主动让冷却系统全效率打开,并且加大喷油量(混合气偏浓也有降低缸内温度的作用),为发动机提前创造一个安全的温度环境,以供它下一秒顺利暴走。这就是当今汽车冷却系统的主动预判能力。



恰恰相反,高速行驶时发动机散热更好

高速时发动机散热更好,这似乎有点反常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高速时变速箱会停留在高档位,因此发动机的转速反而并不会太高,如果车速是120km/h的话,发动机差不多也就两千多转。这时发动机会处于一个低转高负载的工况下,懂发动机理论的人都知道,低转高负载是内燃机最“舒服”的工作状态,热效率也比较高,因此这时并没有很强的散热需求。相反如果是在市区用低档位频繁超车,发动机就会经常在高转低负载的工况下运行,热效率低,反而对散热性的要求高。

第二:高速行驶的时候,会有大量的自然风从前格栅灌进来,散热器就安装在格栅后面,这个强风会大大提升它的散热速度。如果天气不是很热或者车速足够快的话,电脑甚至会切断风扇的供电,仅靠自然风就足以用来散热。所以说高速行驶时,散热反而比低速和怠速时要好。


突然熄火反而会增加冷却系统的负担

在长时间行车后发动机还处于高温状态,此时如果突然熄火,水泵就停止了工作,冷却液也就停止了流动,这个时候散热能力就会大幅下降,因此反倒有可能会造成发动机聚集过多的热量散发不掉。这就是为什么在夏天我们把车子熄火后都会听见风扇狂转,因为只有通过这个办法才能尽可能把发动机的预热散掉。而且话又说回来,把发动机舱盖打开散热的效率真的很有限,给发动机散热绝不是像给一个中暑的人解开上衣纽扣那么简单。


总而言之,开高速为了避免疲劳驾驶经常到服务区休息一下确实有必要,但如果是特地为了给发动机散热,那就真的多此一举了!还是那句话——有一种热,叫做“车主觉得发动机热”。

PS:除了文字,我平时还会更新视频内容,如果感兴趣可以关注“马头人车库”




如果高速跑了二三个小时需要车主手动打开发动机盖散热,听我的,车别开了,赶紧叫拖车拖去修吧!如果汽车仪表盘没跳故障灯,车主只是觉得有必要打开机舱盖给发动机散散热 。那么问题来了,你是看不起汽车工程师么?

汽车高速行驶的散热问题,汽车工程师早就给安排妥当了。对于汽车工程师来说,发动机舱盖内需要散热的部件就是发动机。

燃油汽车上的发动机是燃烧汽油膨胀做工的,火焰的温度可不低,再加上高速公路稳定在高转速,时间长达数几个小时,发动机内部的温度就更高了。

据资料显示,发动机油气混合气的燃烧温度可以达到1000°以上,排气门排出燃烧的废气时温度在650~800°,活塞表面温度在280~300°,进气门的温度在170~190°。

现在的发动机大部分是铸铁缸体,还有小部分是铝合金缸体,而铸铁的熔点是1200°左右。如果汽车工程师不给发动机安排散热,发动机高速运转的温度慢慢累积,拉缸,爆缸就不远了。

所以,汽车上有一套冷却系统。这套系统冷却系统由水泵、散热器(水箱)、膨胀水箱(副水壶)、冷却水管、冷却液、节温器、水温传感器、冷却风扇、液位传感器、水温报警灯、水温表等部件组成。

这套冷却系统工作的时候,冷却液是直接贴在气缸盖,气缸壁上面的。因为发动机的缸盖跟缸壁都是金属,而金属的导热性足够好,只要温度一升高,就向冷却液传递热量。

冷却液吸收发动机的高温后,被水泵吸取,然后通过位于发动机进气格珊后边的散热器。这散热器前边还有巨大的风扇。如果冷却液的温度不高,只需要通过高速行驶灌进来的自然风冷却就好了。如果温度太高,大风扇就呼呼呼的转起来,帮助冷却液尽快散去热量。

至于何时启动散热风扇,就需要水温传感器来探测温度了,冷却液温度高了,风扇就启动了。

除了这套主动散热系统给发动机散热,还有机油辅助散热。发动机的活塞除了可以通过冷却液散热,还可以通过机油底壳里的机油散热,活塞底下的曲轴上下运动时,会带动机油溅射到活塞跟气缸内壁上,也是可以起到一定的散热作用的。有的发动机的曲轴箱下面还有个往上喷机油的喷嘴,就是用来散热的。

有了这些主被动散热系统,是没必要停车的时候打开机舱盖散热的。如果担心发动机来不及散热,只需要在停车的时候留意一下散热风扇有没有转。如果风扇在转,说明车辆还在进行主动散热,这时候就等会儿再熄火。如果风扇没转,直接熄火就好了。




跑长途前,必须做点冰袋放机舱里头!万一坏了就损失大了,路过服务区时,建议让修车师傅把发动机拆下来放冰箱里冷却一下,更有利于散热。空调最好每5分钟关闭一次,避免发动机负载过大。每开30分钟左右都必须立即停车,用冰水浇一下四轮刹车片,防止刹车片过热刹车失灵。路面不好时,车上人都下来,有条件最好抬过去,防止底盘受损。没有胎压监测的车,不要怕麻烦,一小时测一下,安全重要。最好是四轮换一次位。




一个问题:在服务区修整的重卡有没有掀起车头散热的?

如果汽车连续行驶几个小时就要打开引擎舱散热,那么重卡得把车头掀起来散热、大巴得倒好车把车尾对着风口,然而有一台车在服务区这么散热吗?

汽车发动机的散热系统是非常可靠的,只要冷却液符合发动机标准且储量充足、冷却系统运行正常能够正常散热,理论上在不考虑加油轮胎磨损等问题的情况下可以连续行驶41.6天不用停机,为什么这么说呢?

汽车发动机在出厂之前需要经过1000个小时的连续运行测试,在1000小时以内不出险问题则可以初步说明发动机质量合格,而1000小时则是41天多。

在匹配试验车之后车辆开始严苛的路试,每个品牌都有测试车辆的小组对车辆进行换人不换车、以最大强度综合最差和最普通的路况长测,其目的是为测试车辆的耐久性以及在测试环节中统计出现的诸多问题,最终反馈给厂家进行升级修正。

平均测试里程超百万公里、日均里程也是四位数,不停的测试期间还要更换车辆,直到大部分车辆能在最冷、最热、路况最差的各种复杂环境下长期驾驶保证稳定,在达到这一水平之后汽车才会上市。

所以汽车仅仅是行驶了几个小时数百公里完全没有影响,即使是使用涡轮增压发动机温度足够高的车辆也没有关系;在熄火后如水温和发动机温度仍很高还有延时散热系统,冷却系统会持续工作、冷却风扇会高转运行,直到水温正常以后风扇才会停转而且会保证蓄电池容量足够下一次的启动。

高速公路设置服务区以及出台疲劳驾驶的相关规定不是为了保护车辆而是为了保护驾驶人,长时间驾驶车辆会让反应能力变差、肢体灵活程度降低而导致事故多发,所以才会设置服务区要求车辆连续行驶4小时必须休息20分钟以上(目前只针对营运客货车)。

汽车远比想象中的更坚强,正常保养后的汽车连续行驶1000公里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是人就做不到了。


上文为原创内容,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这问题问得好!高速不能跑两三个小时!!否则会高温,烧机油,断轴,等等严重情况发生!!!一定要跑50公里后休息两小时,把发动机拆掉散散热,这样才能保持正常的行驶,切记!!!




很多车主对汽车并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在日常用车中更容易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去判断车辆状态,其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发动机温度。

发动机是靠燃料燃烧产生动力的,工作温度不可能太低,一般都在90度左右,排气系统温度更高。而这个温度对于人来说是无法忍受的,洗澡水40多度都觉得烫了。所以很多人看到发动机这么烫都怕出问题,于是就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情景,比如早些年摩托车流行的时候很多人跑完停车后喜欢用凉水冲发动机,也有网友想掀起发动机盖给发动机散热。其实对于散热系统正常的车来说不需要刻意这样做。

发动机散热系统其实更严格来说应该叫做热管理系统,因为它并不仅仅是为了散热。发动机冷启动时需要尽快提高温度,这时候冷却液只在发动机内部循环,升温更快。当发动机温度超过其最佳工作温度时节温器打开,冷却液会从位于车头的散热器流过,再配合散热风扇带来的高速气流,冷却液温度瞬间被大幅度降低,基本上数秒钟之内就可以把发动机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所以说正常用车过程中只要发动机高温报警灯没点亮我们就不需要管它。

而且发动机在高速行驶中温度不见得就一定高,首先来说高速行驶中发动机基本上处于相对高效的工况,这时候混合气质量高,燃烧迅速,燃料的热量更多的转化成动能,被发动机硬件吸收的热量更少。其次高速行驶中会有大量气流透过进气格栅进入发动机舱,底盘下面也会有高速气流,这些气流可以带走一部分热量,所以相比来说市区走走停停的时候气流流动性差反而发动机温度更容易升高,具体表现就是跑高速的过程中散热风扇不容易启动,而在市区堵车时散热风扇会频繁启动。

所以说跑几个小时高速后只要没高温报警我们就不需要打开发动机盖透气。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做法,因为有些配有电子水泵的涡轮车停车后发动机温度较高时散热风扇还是会持续转动一段时间,这时候如果你掀开发动机盖子的话会加快散热,缩短风扇和电子水泵的耗电时间。不过考虑到稍后还要继续行驶,浪费的电量很快就会补充上,所以掀不掀机盖子无所谓。




三个小时太久了,很伤发动机,正确的保护汽车的方法是高速开车一小时就要打开引擎盖冷却发动机,因为自然冷却需要很长时间,所以你要用扇子扇,没扇子的话用嘴吹,这样冷却的快一点,还有,记得过减速带的时候一定要抬过去,直接开过去的话很伤轮胎和减震,汽车长时间不开的话一定要把四个轮胎支起来悬空,因为长时间停车车重会让轮胎容易变形,冬天启动车子前要先给发动机预热,一般都是拿热水袋预热,不然很伤发动机,洗车一定要手洗,最好用棉花轻轻擦拭,不然很伤车漆,还有开车的时候不要总坐在驾驶位,因为时间久了会让车身往驾驶位倾斜,要偶尔坐到副驾驶位开车,这样才能保证车身平衡!




我在高速上最长时间开过四个小时,整整四个小时,不停车,连续不断地开,大概开了四百多公里,后来没油了,才找了个服务区停下来,加油、上厕所、喝水,总共休息了半小时左右,又继续开车上路。

车子刚停下来那会,如果站在车头,一股热浪持续不断地袭来,这应该是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我记得那个时候是九月份,白天最高温度也有30度左右,还要开空调的,如果把手放在发动机盖上,那绝对是烫手的。

高速上开车

我们都知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就是靠发动机工作产生热量,然后再将热量转化为动能,经过变速箱传递给动力系统,才让汽车正常行驶的,那么发动机在工作状态就会产生大量的热,如果长时间持续不断的工作,发动机受得了吗?需要每隔几个小时停车休息一下吗?需要打开发动机盖散热吗?

一个一个来说,首先发动机的散热厂家早就设计好了,发动机有一套完整的散热和冷却系统,这个系统由散热器、水泵、风扇、冷却水套、温度调节装置等零部件组成,我们无需了解详细的工作原理,只要知道有这么一套系统存在就行。

发动机冷却系统

这套系统从你点火启动发动机开始运行,直到你熄火关闭发动机而停止工作,也就是说,只要发动机在工作,冷却系统也在同时工作,并且能够保证发动机在正常的工作范围之内,而不至于因为高温而损坏发动机。

所以,只要你的车冷却系统没有问题,正常行驶的话,是不需要担心发动机散热问题的,发动机在出厂时就能受得了各种工作状态,前提是正常工作

如果没有故障的话,理论上发动机可以连续不断地工作,这个时间可以是无穷长的,但实际上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你汽车的油量是有限的,油没了,发动机也就无法工作了,同时驾驶员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时间地开车,就算车子不需要休息,人总是要休息的。

打开发动机盖

在高速公路上开车的话,规定了每隔4小时就必须停车休息,不管是小车还是大货车,都得遵守这个规定,为是为了你的安全着想,这个4小时时间是经过科学分析算出来的,包括我自己开车也是,最多开到4小时,就一定要休息了,因为人受不了。

此外,人在高速上开车,还需要吃东西、上厕所、喝水等生理需求,这个也是需要停车来完成的,回到问题上来,在高速上开车,是一定要停车的。这是多方面的原因综合起来的,有安全原因、有生理原因,还有燃油原因,但是没有散热原因。

你在高速上开车,不需要担心发动机的散热问题,也不需要停下车来打开发动机盖散热,因为汽车厂家已经帮你想好了如何散热。

高速上的服务区可停车休息

但是,并不代表你的车就不会因为散热问题而导致故障,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有故障,万一汽车的冷却系统出现故障,那么你就必须得停车来检查故障,或者把车开到服务区,请专业的人来检查车辆,那么如何判断汽车冷却系统出了问题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看仪表盘上的水温表

在任何一台汽车的仪表盘上,都有水温表,水温表中间是一个温度计的符号,一头是一个字母“C”,另一头是一个字母“H”,C表示低温,指针在C位表示水温是60度,H表示高温,指针在H位表示水温是110度。

这里的水温指的是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车子正常行驶时,水温表的指针一般在80~100度之间,这是正常工作范围,一旦水温表的指针到达或者接近水温表上的红色刻度时,同时屏幕上就会出现一个红色的温度计符号,表示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超出了工作范围,这个时候就得停车检修

带字母C与H的小表就是水温表

有的车是数字显示的,有的车是指针显示的,一旦超出正常水温,汽车就会报警,屏幕上就会显示水温异常,一定要引起重视。

水温过高会引发严重后果,比如会导致发动机活塞拉缸,引发水箱爆裂,导致汽缸损坏,甚至烧坏发动机,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发现水温过高一定要找个安全的地方停车,最好是停到服务区内,请专人来检查并维修。

引发水温过高的原因很多,有冷却液过少、机油过少、缺乏保养、风扇损坏、发动机功率太高等诸多原因,不管什么原因,我们只需要知道结果就行,就是一旦水温表的指针到了红色刻度的地方,就必须停车检修。

有的车是数字显示的水温

如果没有条件检修的,可以停车休息一段时间,半小时或者一小时以上,再开一段时间看看水温表是否还指向红色刻度,如果是,就不要再开了,准备检修吧,如果你还继续开,最大的危害是损坏发动机,导致发动机报废。

最后总结一下,在高速公路上连续开车,应该每隔4小时及4小时以内的时间要停车休息,但不是为了给发动机散热,也没有必要打开发动机盖散热,除非水温表温度过高,指向红色刻度,就一定要马上停车检修,千万别再开了。




汽车跑久了,如果你停下来走到引擎盖前方,用手近距离感受一下,温度确实还是蛮高,估计放个鸡蛋上去都能煎熟了,那如此高的温度,你是不想给车来个清凉一夏,不然把车烧坏了怎么办?


正常情况下,发动机会过热“发烧”吗?


只能说你真是为此操碎了心,要知道,发动机的工作环境通常都在100度左右,再加上车内部还有冷却夜,而发动机的气缸内部,工作温度会达到上千度。这么高的温度,发动机不会受热罢工吗?


在发动机内部还有一套冷却系统,汽车冷却系的功用是将受热零件吸收的部分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冷却系统主要由水泵、散热器、冷却风扇、补偿水箱、节温器、发动机机体和气缸盖中的水套以及附属装置等组成。


直白点说,发动机工作的时候确实会产生一定的高温,但是由于冷却系统的存在,会让车保持在一个动态适温的工作环境,也就是说发动机工作温度不会持续往上升。


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利用水泵提高冷却液的压力,强制冷却液在发动机的冷却水道中循环流动,将发动机多余的热量带走,使其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


其次,每辆车前面都有进气格栅,除了说有美化汽车外形的作用,再就是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冷空气从进气格栅进入到发动机舱,利用自然风也能够对车发动机进行降温,这是一个辅助性的作用。


所以,如果是靠打开引擎盖去给发动机降温的话,也等同于是杯水车薪,发动机并不是装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面,打开个口子就能实现降温,如果要迅速降温的话,何不直接泼一大盆冷水方便。


但谁又会去这么做?机器设计都是经过一套缜密的程序,如果短暂性散热能解决汽车长途驾驶带来的高温工作环境,那车何必要配套冷却系统。所以不用杞人忧天。




不是必要的问题,而是必须的问题。两三个小时才想起发动机的苦,这种人就不配开车。我车里随时都放了几桶水,跑高速的话,最多半个小时就会在应急车道上停车二十分钟,打开引擎盖,用水淋一下发动机。如果有服务区,那就更好了,牵根管子把发动机,车身,轮胎,全都淋一遍。我以前跑了好几个女朋友,就是嫌我开车太啰嗦了,无所谓,我觉得我做的对就要坚持。

什么玩意儿,有些人买了汽车,就感觉不是买了一个交通工具,而是买了一个祖宗,各种精心呵护,比对老婆孩子还用心,真心受不了。适当的保养是必要的,但过于爱护,那就是有病了。

你能想到的问题,汽车工程师早就想到了。所以,汽车的散热系统是非常先进的,只要你是正常操作,不需要你为发动机的散热问题担心。

相反,让汽车长时间保持一个稳定的温度,更有利于汽车减少磨损。所以,你经常人为的给汽车降温,反而对汽车不利,影响发动机的寿命。这也是为什么,出租车的发动机寿命,普遍比私家车长。我有个朋友,以前买了个车,但为了减少汽车磨损,很少开,一年可能跑不了五千公里,长时间停在地下车库,结果两三年后,他车子发动机差不多也就报废了。

有些人认为跑高速更费发动机,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认识。在高速上,由于汽车长时间处于高档位,转速反而不高,这时汽车处于低转速高负载状态,效率最高,这是汽车最理想的状态,反而不费发动机。

汽车就是个工具,是为人服务的,不要把主从关系搞颠倒了。相反,长时间跑高速,更需要休息的是司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发动机盖   冷却液   汽车   小时   水温   服务区   水泵   散热器   热量   风扇   发动机   温度   车辆   工作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