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答一下,不羡慕。

你不说我还不知道呢。

我去了解了一下:

①不是直接发1w港元,是发消费卷

②分期发,一次发5000

③截止2月24的话,1w港元大概是8000人民币

以下是不羡慕的理由

①我国大陆疫情防控非常好。其他省份我不大了解,个人在广东潮汕地区这边。出去外面,基本上不在人多的地方(坐公交车什么的也算),在外面溜达,不带口罩其实问题不大(当然,还是建议大家为了安全起见,出门在外戴好口罩)。也很少听说有什么病例,个人感觉很安全。港港那边疫情,病例还一直增长,个人感觉出去外面玩还是大陆安全。[狗头]

②现在是2022年了,大陆经济发展速度早就超越港港了,在港工作发展,其实不如在大陆发展

③在大陆幸福感高。在大陆二三线城市,一个月一千块钱生活费就幸福感满满了,但港港还是消费水平挺高的,在港一个月一千块根本不够消费。还有大陆的美食实在太多了,我太爱了哈哈哈哈

④1w港币≈8000人民币,在香港真不够花,要是大陆一人发8000,直接贫困奔小康。

综上,我认为不羡慕,因为还是大陆这边好。




不羡慕,我怕我回去返不回大陆,今天我们夫妻还讨论了这两万元。网上申请拿的到就拿,拿不到我们也不会回去拿。不就两万而已,而且也不是现金,只是消费劵,分两次派




不羡慕,有以下几个原因:

1,香港物价本来就高,一万港元也用不了多长时间,看疫情这个形势得一个较长的应对时间。

2,不情愿要那么多钱,能快速恢复秩序将产生高于那奖金几百倍的利润,要快递平缓疫情最是急需的。

3,这种人人都发的方式我不赞成,应该弱势穷困群体多关照一下,有钱人不差这一万港币。

4,并非每个人都需要金钱的帮助,有的年纪大的人已行走都艰难,有钱他们都花不出去,需要更实际的帮助如给老人做饭,作家务等。










多少还是有点羡慕的,但是想到香港每天新增大几千,昨天新增了8798例,看着还是没那么羡慕了。

香港最近疫情太严重了,而且看着越来越严重的样子,这样搞得人心惶惶的,大家都不敢随便出门了。

还是在咱们内地好,虽然也有疫情,但是咱们能够控制在小范围内,没有传播开来,大家还是能够出门的。出门的时候只要戴好口罩,健康码是绿的就可以放心出门了。

香港那边的生活成本很高,像租房子基本上都要2000以上了,一般的都需要三五千。当然也有便宜的,像那种“棺材房”厨房跟厕所在一块,一个月据说300块,但是太压抑了。

这次因为疫情严重,香港政府给每一个香港居民发10000港币,可是这个发的是消费券,而且是分批发的,没有一次性发完。10000港币大概8100人民币,一次发4000人民币,而这钱可能只能交一个月房租了。

写在最后

我们说是不羡慕,其实还是有点点羡慕的,8100人民币也还是不错的,在香港也能交2个月房租。不过跟疫情比起来,还是自由更重要些,看着每天香港新增那么多疫情,相信大家生活的也不自由吧,还是我们内地这边好。




你好,去年就搞过了,经济效果肯定会有,但是不会特别大。如果靠港府自己来花这664亿港元提振消费,基本是很难的。

  • 所以与其说是港府给每人派1万港币,倒不如说是港府找市民帮忙花掉这664亿港币

一、要说很羡慕就算了,你知道每人派发1万港元的最大受益者是谁吗?

在我看来,更多地体现在心理意义上,实际意义不大。古老的段子说,经济下行的时候,百姓没钱,于是乎政府雇佣大量的劳工来挖一个坑,印钞发工资,大家有了钱,就有了消费,经济恢复。等下一次经济不好的时候,再雇佣大家来把上次的坑填上,周而复始。

  • 这个有道理,主要是具体看这个坑挖在哪里,你搞基础建设,降低未来经济运行成本,这是可行的。政府在经济中可以发挥自己的“削峰的作用”,但是香港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也没地方挖坑了。

于是只能开始派发现金,2020年疫情爆发的那段时间,就已经派发过一轮了,随后去年7月又派发了360亿港元的消费券。其实这点钱对富豪来讲影响不大,但是对底层影响很大,毕竟底层收入有限,算是慰问一下,好歹能增加点柴米油盐的消费。

  • 那么,你是不是羡慕了呢?我再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吧。其实香港政府收入的大头是中产阶级税收和香港政府卖地等一部分收入,穷人交不起税,富豪手底下有一堆学法律的博士世界级别的会计出谋划策可以少交税的。

然后政府从收入里拿出了六百多个亿,这些钱给市民,刺激消费买东西,最后钱还是要到了李嘉诚等这些资本家的手里,当然,底层相当于白收入一万港币了。

  • 只是,你要知道,这些上层资本家可是赚了一百多个亿不止,因为还有房租电费水费,以及卖出去的商品等。那最倒霉的自然就是中层了,本来自己交的几万税是用来搞公共服务或者别的投入的,现在都没了,几万变一万,但是你不要,这一万也没了。

二、深度挖一挖,香港为什么热衷于派发钱来刺激经济呢?

我们要知道,广义的发钱刺激经济,其实没什么新鲜的。原则上就是利用钱流入市场的扩散过程,让更多的劳动力参与到价值创造中来,从而走出经济疲软。只是每一次港府都是直接发给了民众。而其它大部分的情况下,所谓的“几万亿刺激计划”,往往都是央行给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放水,然后通过这些机构流入到民间来的。

  • 其实,这两种方式从最简化的理论上看没什么区别,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还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大部分的政府都是采用后者,因为这种自上而下的方式让放水更加的可控,所造成的通货膨胀也会更加的温和和持续。也更加的有助于企业家精神。

银行是通过放贷的方式来对社会放水的,而谁会去借贷呢?除了纯金融的用途之外,那就是企业家需要钱。而企业家借钱是为了扩大规模,从而能够雇佣更多的人,于是这个链条就起来了:

  • 而钱最终到了雇员手里之后,一部分又变成了税收返还给政府;一部分交到银行里面让银行继续拿去投资,另一部分则消费在企业生产的商品上,就这样完成了一个循环。

可是,香港为何偏偏都喜欢用直接派发钱的方式呢?在我看来,主要如下:

首先消费和旅游是香港的失业率重灾区,加上新冠的影响——众所周知,新冠其实对远程办公的高技能工作影响没那么大,编程,互联网,包括很多金融操作,都可以线上完成;但是对于餐饮和旅游这些必须肉身参与的行业,打击就是致命的了。而这些产业也是消费者能够直接参与的,所以通过自下而上的刺激,第一个链条就轮到了这些企业。

其次,香港的金融很发达,自上而下地发钱,金融本身就会趋利避害,基本上不太可能顶着新冠的威胁大量的给餐饮、旅游放贷,所以虽然放了很多钱,但是雨露最后能落到这些亟需解决的疲软行业上有多少,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第三,低技能工作真的很依赖于这些靠人堆服务的产业。一个对冲基金多少员工?一个连锁餐饮企业多少员工?哪一个对缓解低技能工作的就业有帮助,是显而易见的。

  • 所以,香港每次都选择直接给民众发钱,是一个可以理解的宏观政策调整,其实就相当于凯恩斯挖的那个坑,只是挖和填的过程都在想象中完成了,不需要民众付出真实的成本了。

最后,在香港,一万港币的价值有多少呢?普通写字楼白领的月薪至少是一万起步,高管就更不用说了,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

论消费,香港的茶餐厅一顿饭吃个一两百很正常。要是去正规的餐厅,吃一千块钱也不算贵。政府发放的一万块钱,充其量就是十顿高级餐厅的饭钱。

  • 当然,无论钱多钱少,既然是红包福利,就当是港府请大家吃饭,刺激下消费。希望香港同胞能体谅政府的苦心,携手渡过难关。




只看这一句是挺羡慕的,但是再看看现在每天好几千的确诊,和过去十几年都没见怎么涨过的薪水,就不羡慕了。




很羡慕吴件好事值得宣传。鼓励消费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




羡慕肯定是有的,但是不会过度,只能祝福他们早日度过难关,要不然国外那帮子蠢货还不知道怎么编造我们的谣言呢,还有香港的那部分不安分的人,可长点心吧,看看这几年香港让她们祸祸成什么样了,她们还在那里自我感觉良好,在内地村里的幸福指数都比她们的高,你们有啥好得瑟的,不作不死,你们早晚把自己装进去。写完这些一点都不羡慕了[捂脸]




我不羨慕,也不關心這些。希望疫情快點過,早日通關。可以去想去的地方,見想見的人




这有啥好羡慕的,以前老听说香港有多么多么的好,有多么多么的牛逼。确实就以前来说,香港身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曾经一度被称之为经融中心。不得不承认,它确实辉煌过。

可是自大陆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就拿珠三角来说,以前被称之为一毛不拔之地,到处坑坑洼洼,可如今就其在全世界地位来说早已是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语了。


珠三角被称之为世界第三大都市圈,已然成为了世界知名的加工制造和出口基地,是世界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区之一,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家电等企业群和产业群。  珠江三角洲聚集了广东省重要科技资源,是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研发基地,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是国内乃至国际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基地。


特别是广州和深圳这两大一线城市,就其二者的GDP分别为23628.6亿元和26927.09亿元。GDP在万亿左右的城市还有佛山和东莞,GDP分别为10751.02亿元和9482.5亿元。四座城市GDP之和为70789.21亿元,约占全省的65.7%。另5个座城市GDP之和为16109.84亿元,整个珠三角GDP之和为86899.05亿元,约合12596.39亿美元。


光是一个珠三角就如此的发达,更何况是整个国家,如今的中国不敢说是富得流油但绝对是财政充足的。


就拿这次疫情来说,国家对这次疫情所产生的后果几乎是全部实现免费的,可以想象一下,这么浩大的工作量该要消耗多少钱啊!


所以对于香港此举我们实在是没有什么好羡慕的,只不过是他们收到的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消费券,而我们的是更不易触摸到但又确实是庞大的财政补助罢了。


所以要感谢我们的政府,感谢我们的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香港   港元   羡慕   港府   之和   块钱   港币   疫情   市民   人民币   收入   大陆   方式   政府   城市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