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竞争中,农村小孩比城市小孩越来越没有优势”这话你怎么看?

也许是吧,因为城市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条件和教育时间各方面都优越于农村教育。但农村小孩的知行能力并不逊色,只要都能吃饱肚子,此判断就能成立。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能凭感觉说说,这种城乡二元结构思维下的问题设置已很不科学,无论城乡都存在贫富差距、收入差距,这单从背景上讲,过去农村孩子优势更小。县城、小城镇算不算农村,一些景区偏远山区,已经靠山致富,城里几套房,农村还有地,城里上学,算不算农村娃?我以为,没有优势的人,无论城乡,只要好吃懒做、无知识、格局视野小,何时何地那地方都无优势。




谢邀

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当今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只能是农村的小孩和城市的小孩的差别越来越小,甚至没有什么差别的,而不会越来越没有优势。

过去,的确存在你说得现象。因为本身,我们国家的城乡差距是很大的。如:办学的条件和环境,教育的投入、师资队伍的配备,以及教育软件的配备标准等等方面是存在着差距的。正因为你提出了此问题。

自2006年以来,在教育方面,各地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各地城乡办学条件有了大大改善和提高,可以说城乡差距逐渐削薄,或者就不存在什么的差别了。

孩子都是孩子,智力是相同,城乡孩子不存在什么差别的。

关心下一代和未成年人的学习和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视野和圈子决定一个人高度。

无论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视野,还是圈子都无法作比较。

他们不在同一起跑线上。

前者整天面对的青山绿水和一望无际的农田,牛羊,花草树木,还有山谷里的泉水叮咚声…

而后者一睁开眼睛就看到一个人来人往,步履匆匆,充满竞争和激烈的的花花世界。

曾有一位北京的女孩,她小时候上的是一所北京的普通小学,虚度了六年的美好时光。成绩差的一塌糊涂。

命运作弄人,她上初中时,竟然有运气去了一所北京的重点中学。

不去不知道,一去才知道自己身为北京人与班里的同样是北京人的同学简直没法比较。

她进入那所学校以后,就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性。

和自己同桌的同学,每天上晚自习时,她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已经全部提前完成了。

夜自习时间是她用来做课外练习题的。这些课外练习题都是白天老师讲过的各门课程的同类型题目,主要是用于对今天所学知识的巩固。

当她做完六本课外题后,就又开始预习明天的每一门新课程。

等她把以上事情全部做完的时候,我的家庭作业还没有做完。

可她却已经可以轻松自在地休息放松自己了。

还有一次,坐她后面的一位同学,在学文言文时,眼看着她同样只学一遍的情况下,但下课了,却听到了她在那里能够将刚才老师上课那篇文言文倒背如流了。

当我好奇地问她时,她说:“这又什么稀奇的,我马上还要把它翻译成英文呢,然后再把英文翻译成文言文。”

我听了简直不敢相信。

可事实是她在极短的时间里都做到了。

与她同宿舍的二位女同学,一个说我的目标是考清华,另一说我的目标是英国的剑桥大学。

睡在她对面的一位女同学告诉她:“我要考西点。考西点的话,我是北京人的普通话还要考证才能过关呢。”

听到此话的她,只觉自惭不已,同样是北京人,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她开始反思自己的六年普通小学生活,简直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从此以后的她开始发奋图强,终于也考进了一所自己理想的国内重点大学。

从上面几位同时生长在北京的女孩的读书生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你现在有多大年龄?你所处的圏子决定着你的高度。

所以,在社会竞争中,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越来越没有优势是一种肯定的现象,也是我们中国的一个社会问题。

必须引起重视。




原创

从整体上看,确实是如此!

在当下的社会竞争中,农村小孩的确不如城市小孩子有优势,不承认这个事实是不客观的。

造成农村小孩不如城市小孩有优势,原因甚多,诸如教育资源、环境条件、经济状况、事物接触、新知识新观念感知等等。总之,农村小孩面临的状况要比城市小孩差得多。在这种差异中,使得农村小孩在社会竞争中,大大不如城市小孩。虽然有全红婵这样突出农村小孩,但毕竟是个案,或者说整体上农村小孩不如城市小孩有竞争力。

目前,国家已从教育层面采取果断措施,使教育资源公平化合理化,让农村和城市小孩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但这种效应还要等上相当的时间才能见效。

就当下而论,在社会竞争中,确实是农村小孩越来越不如城市小孩有优势。




一个家族的兴盛是几代人的努力,每一代人都是为下一代人创造条件,某一代单独的辉煌只能是家族的昙花一现,三代人出一个大学生跟三代人都是大学生是有明显区别的。




我觉得确实如此,城市小孩不管学习还是生活,相对而言比较多一些。而在农村,现在大人出门在外打工的多,孩子都交给爷爷奶奶带,在生活上和学习中就弱一点,接触的事都很局限性,所以农村小孩确实比城市小孩优势方面差一些,个人简解




人们只看到成年人的工作能力和社会地位,忽略了一个人从孩提时代的成长教育,成长环境,父母的价值观,都决定了,一个孩子将来能走多远。农村的孩子可能吃苦能力要强于城市的孩子,但知识面和沟通能力弱与诚市的孩子,穷养和富富养的孩子,价值观和心理承受力是不同的




农村小孩确实没有城市小孩有优势。农村学校不如城市学校,农村孩子放学回家没人辅导,特别是留守儿童,只能靠自己。城市孩子有辅导班,有钱人可以高价聘请辅导老师。并且和父母在一起,家庭教育也优于农村孩子。农村有些单亲家庭,孩子就更难了。




你提的这个是一个很现实但是很残酷的事实。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数据,在网络上看到一个数据,80年代清华北大农村学子大概占比40%左右,近几年我有关注这方面,每年农村学子占比都低于20%,其中还包括特殊照顾人群,真正裸分考上的不到10%,这是多么大的差距。

那么,造成这么大悬殊是什么原因呢,网上有特别多的分析,最主要围绕教育资源不公、家长重视程度不同、师资力量不平衡等等几个方面,这些都没有,也都是原因。

那我认为我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认知。80年代,我过刚刚改革开放,农村地区甚至找不到几个会说普通话的老师,教育资源那时候就已经开始倾斜,我们从小都是放养,甚至还要干农活,读书不读书家长确实管不了也会管,那时候清华北大农村学子和城市学子数量上势均力敌。所以说教育资源不公,家长重视程度他有一部分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认知。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城市经济一路开挂,开始接轨世界,城市人的认知水平经历一个个的飞跃,从小就知道世界各大名校,从小就可以去各大名校参观游玩,在心里就会种下我以后要来这里读书的种子,这是最大的动力。反观农村地区,除了不愁吃穿外,认知跟30-40年前没有太大改变,还是家长里短,在哪打工,一个月赚多少钱,在这样环境长大的孩子,只会想着读大学是为了出去打工找份好工作,而不是我想去这里上学。这个差别就大了,一个是我想去这所大学、一个是我要通过某所大学谋生。

其实在我过还有很多地方吃不饱饭穿不暖衣,前两年我看着我客户自助的一个孩子我震惊了,这年头只要你敢走出大山,勤快一点给人打工,怎么会吃不饱穿不暖。后面终于想通了,还是认知水平没有上来,祖祖辈辈守着那块田,至少有口饭吃不至于饿死,他的认知就停留在那个山村,他的孩子能有多少改善呢?

阶层的固化说到底是认知的固化,国外贫民窟的黑人为什么犯罪率高?从小就在打架斗殴中长大,他的认知想要不被欺负,就得欺负别人,一代又一代。

当然,阶层的固化并不是一定的,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农村和城市的认知水平正在拉近,要永远相信,科技改变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小孩   优势   农村   城市   作业   文言文   北京人   北京   学子   城乡   认知   这话   确实   条件   环境   孩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