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课后学习的习惯?

想起自己当年,放学之后先做作业,再出去玩。自觉自律的我从不让父母操心。如今为人母,孩子也能跟我以前一样,自觉地学习。但我知道,很多孩子不愿学习,甚至是厌学,做家长的要盯着、催着、逼着,他们才去学习。我在这里分享几条自己的经验,希望有助于培养孩子养成课后学习的好习惯:


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你们同孩子谈话,命令他的时候才进行教育。要使孩子热爱学习,课后自觉学习,家长的以身作则确实很重要。我们可以这样做,家里订几份报刊书籍,下班回来自己看看报,不要总是刷手机,看电视。这无疑也是给孩子作榜样,家里有一种学习气氛,这种氛围无疑是孩子学习的客观环境,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孩子也会自觉学习。孩子放学,家长还可以多问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今天又学了什么新的知识?在学校有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呢?……当然,家长也不用每天都问,家长可以根据孩子今天的心情选择性的提问,你走近孩子,才能让孩子走近你。

专时专用、讲求效率

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正要做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放学回家,家长可以和孩子约定好运动、学习、休息的时间,并按照时间阶段,一时专一事。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明确了,这样的学习就会有的放矢。而且,你应该让孩子记住,一旦你坐到书桌前,就应该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跟家长沟通交流。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好习惯。做到该学时学,该玩时玩。


抓住机会,促成良性循环   

要让孩子从厌学变到自觉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家长长期的努力。在孩子厌学、学习成绩比较差的时候,要抓住能够鼓励孩子的机会,给孩子学习的信心。在孩子学习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给孩子看一些学科有趣的内容,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在孩子成绩好起来的时候,多给孩子空间,在旁边观察和引导,让孩子自动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一般说来,孩子们都喜欢听表扬话,即俗话所说的爱“戴高帽子”。有的孩子你越批评,越骂,越不行,其实每个孩子都特在意自己在老师、家长心目的地位和形象。你总是批评他,就会让他觉得反正我这么差了,弄不好了,抱横竖横的心态,倒不如抓住孩子点滴长处,及时加以表扬,多给他“戴高帽子”,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成功没有捷径,但需要一些好习惯。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一个好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课后学习的习惯?

作为一个资深受害家属,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习惯的养成不仅仅是21天的事情,甚至是一年,两年或者更久的时间。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比关注成绩,更值得我们注意的事情。

而习惯的养成,是有迹可循的。


人的大脑喜欢短期的享乐。大脑有一个反馈机制。那些能立刻获得收益的行为,会使大脑产生愉悦感,形成正反馈,从而得到鼓励。而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行为,有时短时间内也得不到太多及时的正向反馈。所以需要你的时刻到来了!


1,及时鼓励,定时批评。

一旦你的孩子当天主动去学习了,或者当天完成的情况还不错,你就要及时的鼓励她,好促进她的下一次行为产生,这样的正反馈每天都要及时进行。在表扬中长大的孩子会更自信,对一切都有了更多信心和把握。


2,以身作则 以身示范

这八个大字,请家长务必记到心里,你想让她成为什么,你就自己先是什么。在同一张课桌,她开始学习,你开始读书或者工作,沉浸在专注的心流里,只听见时间滴滴答答的声音,让孩子习惯这样的生活日常。


3,一些必备的工具

时间计划表,闹钟计时器,观察日记本,观察和分析,记录她每天的学习表现,如果中间遇到问题,及时修正你们的时间计划表,一定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4,奖惩给个糖吃

一旦制定了时间计划表,就要严格执行,如果执行不下来,可以调整时间计划表,如果还执行不下来,可以设置必要的奖惩机制,但避免罚站动粗这样的武力手段,可以减少他的自由时间,或者放弃当天看动画的时间等等。


5,整理自己的习惯

其实,不单单是学习的习惯,还有管理自己的习惯,自己起床,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自己的书包,管理自己的时间分配,这是一个人迟早要学会的事情,只有他把自己照顾好了,我们也才更放心不是吗。


如果觉得我说的有用的话的,记得点个关注+赞吧~




我们着重培养孩子课后的学习习惯,就是为了养成爱学习的习惯,就是为了让孩子把每天的家庭作业保质保量的完成,就是为了加深孩子对当天学习内容的回顾与复习,达到巩固学习成果和收心养性的教育目的。

问题是如何科学有效的培养孩子课后学习的好习惯,是每一个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的“智慧教育创新理论”的教育观点认为,要想培养好孩子具备课后爱学习的良好习惯,就必须贯彻一个路径,两大原则,七大方法的系统培养手段,否则,如果不遵照这一教育培养手段,则很难能够培养好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后学习的习惯。

所谓一个路径,就是指我们的家长都要积极认真地引导、提醒、催促、监督和陪伴孩子,让孩子在每天放学回家后,先给孩子放松半个多小时,吃点东西,处理一下个人卫生,再与孩子简单沟通互动一下,给孩子一些精神和心理上安慰,然后让孩子用半个小时或者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视情况决定)进行写作业或者预习复习,随后家长给以把关和验收评比鼓励。这就是养成课后学习习惯最佳的途径。要知道,孩子每天这半个小时或者近一个小时的学习效果要完全胜过他们在学校做两个小时的习题的效果。在家让孩子写作业,是为了检查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如果缺少了复习这个环节,对知识的掌握必然会大打折扣,作业中的错题会更多,学生的自信心也会下降。

所谓的两大原则是指:一是家长必须孩子的学习生活的细节抓起与过问孩子的课后学习活动。我们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耍,所以他们平时也是不太听话,下课后就会疯玩,让他们静下心来好好复习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外,他们自我的约束自控能力又很差,要想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很难。为此,如果要培养孩子养成课后爱学习的习惯,那就必须让他爱上写家庭作业这个事情。这就需要家长孩子的生活与学习上多过问、多提醒、多引导他们去读写,才能逐渐让孩子喜欢上读写。

二是家长要借助多种力量给孩子提供单独辅导的学习机会与学习环境,给孩子一个较好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孩子养成自我约束自控力,达成聚精会神的目的,会促进加快孩子吸收所学知识。

所谓的七大方法就是说家长在培养孩子课后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必须按部就班按照如下七个步骤分别进行引导和教育,孩子爱学习的好习惯就慢慢形成了。孩子要想学习好、学习轻松,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太重要了,家长们都知道这个理,可是到底怎么做,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的学生家长却不知所措。为此,我们总结归纳出这七大教育方法,虽然不可能都能适用所有的孩子,但是只要大家坚持了,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一是以身示范,初为人父和人母,如果想让孩子有个爱学习、爱读书的孩子,最好自己这样做,孩子喜欢摩仿父母,他也会爱学习、爱看书;二是正面激励,如果孩子回家先做作业,并且高效,家长要鼓励孩子这样的好习惯,并让他们在高效完成家庭作业后,有更多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干自己喜欢的有益的事情,如打球、绘画、看课外书、听音乐、玩拼图等智力游戏;三是引导孩子学习时,无论是在课上学习,还是在家里做作业,都要做到专注,不要分神,不要受外界的干扰;四是教育孩子在上课时不要开小差,不要做小动作,只有听懂课上老师的讲解,才能避免很多学习上的困难;五是明确制度,绝不含糊,如规定看电视或玩电脑的时间,做作业最迟不能超过什么时间;六是家庭中的成员对孩子的要求要一致,不能一个打一个护,意见不统一,所有的要求都等于零;七是让孩子养成不懂就问,善于思考,勇于质疑和探索的习惯,这样孩子在精神食粮上就会永远也吃不饱,而不懈地追求。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这足以说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是每一位家长和教师的重要责任。

根据百度百科:学习习惯,也称studying habbits,它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但是,小学生普遍存在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

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身体的协调性差,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动,妨碍了他们从外部世界获取有用的信息,许多感官信息未能传递到大脑,从而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

家长、教师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引导,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将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些专家认为,孩子学习习惯不佳与家庭习惯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我们家庭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许多父母溺爱孩子,在孩子的培养上容易重智轻德,片面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相对忽视了对孩子劳动技能的培养,以至于孩子们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少爷习气”。

有个四年级的小女孩,妈妈说打算要求孩子做点家务事,晚饭后安排了小女孩洗碗,可还没有等小女孩动手,爸爸就抢先把碗洗了;睡觉前,不等小女孩开口,奶奶就把洗脚水打好了;早上起床,爷爷急着帮孩子穿衣服。

还有一个三年级的小男生,放学后回家做作业时,把语文、数学、外语作业全部拿出来,语文作业写了一半就停下来去做数学,数学把式子列起,做不来了,又放下数学去做英语,半个小时过去了,三门功课一门都没有做完,而书桌上堆满了课本、作业、文具,一片狼藉。其实,学习上细心的习惯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与生活习惯密不可分,那些丢三落四、缺乏条理、缺乏坚持到底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容易出现粗心的问题。

对于学习习惯不佳的孩子,父母可以透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好孩子学习习惯:

1、尊重孩子的意见,多跟孩子沟通

因为孩子过去的基础较差,想要孩子一下子把学习搞好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孩子粗心、马虎的问题,家长一定不能操之过急,要保持耐心,不可迁就、粗暴。和孩子交谈时,父母应该对孩子抱着真诚关心和宽容体谅的态度,表示理解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是难免的。同时,父母还可以谈自己过去学习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给孩子必要的信心和勇气,使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孩子的主动需求和自觉行为。

2、对孩子的学习和作业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

预习、记笔记和复习都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能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记笔记有助于能够让孩子抓住课程的重点,透过整理的过程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课后复习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复习、加以强化以“温故而知新”。针对孩子的作业和学习,老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其中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都明确了,这样的学习就会有的放矢。

3、了解孩子学习上的问题所在

孩子上课是否用心?作业是否认真?能否按时完成?

孩子平时喜欢与哪些人在一起玩?有没有受到什么消极影响?

孩子的特长是什么?兴趣是什么?

对于需要在学校保持的学习习惯,家长可以经常主动与学校老师沟通,相互配合,做到校内外要求一致,相互促进。

4、让孩子在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关心、支持、鼓励,因此孩子出现进步行为表现时及时给予表扬、激励和肯定(比如,努力程度、按时完成作业、写作业又快又好等)。

鼓励和支持孩子寻找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独立的学习模式,以激发孩子的主动性,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

5、以身作则,遵循整齐有序的生活

许多生活习惯都是儿童长期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儿童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什么东西都可以乱放,没有稳定的作息习惯,就会使儿童养成粗心、马虎、无序的生活习惯。

所以,建议家长们在家庭中创造一种有序的生活,做什么事情都要尽量有规律,不要打破“陈规”,家里的摆放要整齐,有固定的地点。通过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并把它转移到学习中,就能够有效地减少上面提到的各种粗心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对他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大有好处,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但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学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

1、一边做作业,还一边吃东西或一边看电视,一心二用;

2、没有养成记事本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

3、家庭没有制定出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导致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没有时间观念,拖拖拉拉,效率低下;

4、在学习和做作业时,不认真,不专心,审题不严,书写不工整;

5、缺乏自己整理书桌用品和收拾书包的习惯;

6、依赖思想严重,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总是希望老师、家长能告诉他怎么做等等。

以上这些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我们老师、家长平时对学生能做到严格要求,有耐心和信心,我想学生以上这些不良学习习惯是会逐步克服掉的。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结合自己一些实践体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首先培养孩子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我个人的体会是:

1、在学期初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在学期初的几个星期宁可少学点知识,也要肯花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2、学生的学习和做作业是否专心认真,其实跟做父母的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父母这边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业,而边一边又跟别人聊天或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或打麻将,这样,除了极个别自制力非常强的孩子,其他孩子是根本不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专心学习的,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协调,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宽松的家庭学习环境。平时在家里,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尽量不要过度的关心孩子的情况,不要陪着孩子做作业或叫孩子帮忙做什么事情,让孩子安安静静地做作业,使孩子有一个高度集中自己思想的小天地,这样孩子的专心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当然,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更不能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要从整体去把控孩子,外松内紧。

二、给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从小注重习惯养成。

作息时间表,其实就是给学生制定生活、学习规矩,即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孩子不玩痛快,学习时就不能很好集中注意力,也不会精力充沛。我们只需要让孩子从小养成了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那么孩子到了学习时间,他自己都会比较自觉地坐在自己的书桌上开始看书做作业了;要求学生给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比如一位学生的时间表是这样安排的:

早晨:6:00起床(穿衣服10分钟;涮牙洗脸10分钟;吃早点15分钟;家里读15分钟早读)7:00去上学

中午:12:00——12:30吃午饭

12:30——1:30午休

1:30去上学

下午:4:30——5:00放学后,孩子自由活动一下

5:00——6:00吃晚饭和饭后看电视时间

6:00——8:00 孩子学习和做作业时间

8:00——8:30看书

9:00孩子上床睡觉

说明:作息时间表是按学校上课时间星期一到星期五时间安排的作息表,双休日不包括在内。

星期六(休息日):

上午学习和做作业,

中午看电视,

下午2:00——3:00练毛笔字;

3:00——4:30;写一篇日记。

4:30——6:00孩子自由活动;

星期日(休息日):

上午9:00——11:00去培训班学习

下午休息,父子俩人去书店和到超市去看看;

晚上练毛笔字和写一篇短日记,然后自由活动。(以上只作为参照,每个孩子都不同,但在制定方案的时候要保持能使孩子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目的)

三、从小培养学生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我个人认为是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学习方面,就遵循古人说的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孩子学会学习的能力比教他知识更重要。培养学生也是这个道理。学习时,不要坐在学生一旁监督,也不陪学生看书,做作业。学生自己的作业要做到按时独立地完成。至于碰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给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孩子多思考几种可能性,但从不告诉学生答案,迫使学生自己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四、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记录作业题的好习惯

一个学生每天如果能养成记下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意味着这学生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的人生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的学习成绩优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例如: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起就给孩子买好记事本,告诉孩子记事本是用来专门记录教师交待的事情和教师布置的当天作业题的,要求孩子每天的记事本都有记载,不能有空隙,一开始每天都会检查孩子记事本的记录情况,看孩子记得是否认真,还是没有记,坚持一段时间后,就改为不不定期地抽查一下。假如发现孩子没有记录的话,就取消孩子玩得时间,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五、从小培养孩子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习惯。

学生在做作业时,尽量不打扰学生,让他一个静心的做题。学生做完作业后,督促孩子在空余的时间里做自我检查;例如数学,要求孩子看一看计算是否准确,单位换算有没有错误,应用题的算式列得对不对,训练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去订正过来;语文要求孩子看看字是否写错,作文写好后主要是自己去读,看语句是否通顺,让别人看了文章后得到了什么启迪和感想。

六、培养孩子做完作业后,整理桌上学习用品并收拾好自己书包的习惯

要求学生每次做完作业后,自己养成整理书桌并收拾好学习用品的习惯,从小让孩子面对生活,学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好习惯。”好习惯可以使孩子终生受益。




1.习惯是什么?习以为常、惯性

孩子小的时候往往不知道课后还要学习这件事情,就像孩子很小的时候不知道穿衣服遮羞的概念,家长要教孩子穿衣服,慢慢孩子就意识到穿衣服是必须的。

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课后学习是生活中要有的事情。



2.培养习惯要循序渐进

建议家长以身作则而不是只是嘴上告诉孩子你要这么做。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容易跟着父母去做事情。

所以孩子放学回来做作业,家长最好也是在看书或者学习,如果自己玩手机、看电视这样会影响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您可能说的是课后的复习和预习吧,这两个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但是如何让孩子知道是最好的方法并去做,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说:

  • 了解意义:让孩子了解课后学习和复习的好处,最好是有现成的例子,榜样的作用总是很大的,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才能有行动!
  • 明确目标:设置一个合适的可以达成的目标,这样可以降低行动的难度,不要一开始就被目标吓到!
  • 明确计划:计划需要明确合理可执行,不要一天安排了24小时的学习任务,这样谁都完不成,而且强调孩子一起参与,这样可以显著提升孩子的执行力!
  • 每日进行:切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个习惯包括14天的习得、28天的固化、90天的内化,过不了这个关就体会不到习惯的好处,很容易半途而废!
  • 及时反馈:一个习惯要经历以上阶段,可以说是一段枯燥充满自我否定的过程,因此一定的及时反馈,可以让中途坚持多了一些胜算!
  • 优化改进:任何计划执行过程中都会发现问题,这个时候需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优化,然后进入下一轮执行,久而久之效率会更高!

以上就是课后学习习惯养成的基本路径,可以参考!




北京上东区的精英们把孩子分了几个类型:

1 天牛,就是天生特别牛,基本上不用家长操心的那种。这样的孩子通常生活在别人的家里,是公认的“别人家的孩子”

2 人公牛,就是孩子智商还行,进步需要家长不断地督促和帮助。这样地孩子压力比较大,目前社会占比重比较大。

3 蜗牛,就是天生为和父母作对而生,在学习上没有任何进取心,这是最让父母头疼的类型。

自家的孩子自己清楚,怎么能够做到让父母省心还有骄傲这是很多父母的追求,那么求非在这里说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交往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学习计划,并且应该有按计划进行学习的习惯。计划可以调整,但不可放弃。计划应该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明确了,这样的学习就会有的放矢。

第二: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有些同学,学习“磨(洋工)”磨得厉害,平时看书作业,心不在焉,算算时间到是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第三:独立钻研、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善于思考、务求甚解的习惯。首先,应该学会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第四:自学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主动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如果家长能做到上面的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相信家长们会满意的。




南充“北大培文”幼儿园投资4000万元,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3000平方米。配置高品质的园所环境和运动空间,拥有现代化的环境,国际化的教育理念,艺术化的园所氛围。以“尊重自然、精准施教”为办园理念。以“尚自然、慧才智、展个性、育德行”为办园目标,将国际化视野与中国文化相融合,让孩子自由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感受更广阔的的空间,促进孩子们在愉悦、快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培养国际化、多元化的现代小公民。


如果孩子每天做完作业能认真预习第二天的课程内容,那么他算是迈出了听懂课堂知识的一大步。接下来,孩子还有重要的另一步要走——课后复习。对此很多孩子不太重视,认为老师讲的知识都听懂了,复习是多此一举。下面两个小学生的对话就充分反映了这种心态。



孩子之所以认为复习不重要或者不愿意复习,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不明白复习的好处

复习有利于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加强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孩子很快就会遗忘,二复习就是战胜遗忘的最好方法;



2

没有正确的复习方法

很多孩子复习只是走形式,粗略地翻一翻书,然后罗列一下知识点就完了。有的孩子复习不及时,忘得差不多了才复习,效果自然不好;



3

家长不够重视孩子的复习

家长没有意识到复习的重要性,忽略了对孩子这方面的指导和监督。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这句话的意思与“重复学习是知识的母亲”如出一辙,它们都说明了复习与掌握知识的关系,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知识的记忆环节主要靠重复地记忆,因此,复习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那么,家长应该教孩子这么复习呢?



教孩子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小学阶段的孩子的注意力大概只能保持15~25分钟,父母应该掌握这个尺度,教孩子在复习的生活不要达到疲劳程度。复习的最佳时间是在晚饭后、临睡前,这样复习之后由于不用进行其他学习活动,可以减少对孩子记忆的干扰,从而收到最好的复习效果。当天学习的课程,最好在做家庭作业之前复习。



教孩子分散学习、交叉复习

同一门功能,每次不宜复习多遍,那样会引起脑细胞过度疲劳,降低复习效果。近似的科目也不宜同时复习,那样相互间会产生干扰。最好的复习法是有计划地分散和交叉学科的复习法。



督促孩子及时、经常复习

小学阶段的孩子学习新知识快,遗忘的速度也快,尤其是在学习后的第一周遗忘最快。在这段时间内,如果孩子不及时复习、经常复习,那么刚学的知识就很容易被忘掉。所以,家长应督促孩子及时复习、经常复习那些刚学没多久的课程,从而巩固孩子对知识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课后   习惯   作业   以身作则   家长   事情   父母   能力   老师   孩子   时间   家庭   计划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